公共藝術地域文化研究
時間:2022-03-26 10:20:41
導語:公共藝術地域文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探究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該文從公共藝術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出發,研究公園、地鐵、景觀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發展現狀,并分別以武漢大禹神話園、合肥地鐵和咸寧市區為例,闡述公共藝術中地域文化的具體應用,以期為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公共藝術;地域文化;公園;地鐵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城市化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的藝術性、文化性,在公共藝術設計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建設過程中要設計各種各樣的公共藝術品,而在設計這些作品時,需要與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結合。設計者要從地域文化中發掘城市特色景觀要素,將其融入設計,從而使該城市公共藝術區別于其他城市,展現不一樣的獨特魅力。
一、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發展現狀
1.公園公共藝術。城市綜合公園是設施完備、可以用于開展各類公共戶外活動的綠地類型。城市綜合公園是城市公園的代表之一,也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拼圖,可以較好地呈現地域文化。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公園公共藝術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逐漸深入,形成了許多特色鮮明的形式,如,藝術感十足的公共雕塑、藝術壁畫、造型別致的長椅、創意電話亭、藝術垃圾桶以及模擬樹木的景觀燈等,還出現了地域文化特色互動性雕塑、地域文化現代裝置藝術等,公共藝術地域文化與城市綜合公園的結合越發緊密。地域文化的細節處理和設計,能夠讓人們接受文化的熏陶,也使公園公共藝術更加人性化。然而,在當前公共藝術的發展中,部分設計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使一些公共藝術設計出現同質化現象。2.地鐵公共藝術。地鐵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展現了一個城市的發展面貌。地鐵公共藝術則可以被視為展現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能夠凸顯城市發展的文化脈絡。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僅可以透過地鐵公共藝術這一窗口了解該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對該城市產生認同感。地域文化和公共藝術是相互扶持、相互影響的。近年來,地鐵公共藝術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如武漢地鐵(圖1)、合肥地鐵等,以獨特、別致的公共藝術裝飾地鐵城市空間,營造了城市藝術氛圍,點綴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并以此為依托宣傳了城市形象,凝聚了各方旅游者和商家的目光,拓展了城市的旅游市場,推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3.景觀公共藝術。景觀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標志之一,其藝術性地記錄了城市發展的歷史與文化,在當前社會為人們所關注、欣賞。當前,在我國景觀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借鑒、模仿的現象。導致該狀況出現的原因不止一種,其根源在于部分設計者的公共藝術創作缺乏文化認同感與創新精神。一些設計者為了使作品從感官上吸引人們的注意,在設計中沒有合理采用適當的設計元素,導致城市景觀設計的不協調。因此,對于一些景觀公共藝術設計,市民會產生審美疲勞,認為其缺乏城市個性魅力與文化獨特性。
二、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實際應用分析
1.公園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應用——武漢大禹神話園。公共藝術作品會受到其所處環境的風格影響,因此,設計者應當選擇與環境契合、能夠為大眾所接受的主題進行設計,并用一些大眾較為熟悉的素材點綴、創新。如,武漢的大禹神話園(圖2)選擇了“大禹治水”這一神話故事為主題,并圍繞該主題進行創作設計。人們通過傳說,對大禹治水的形象較為熟悉。武漢大禹神話園正是以大量的歷史記錄與神話故事為依托進行公共藝術創作,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氣息。大禹神話園位于武漢市的漢陽江灘,分為上、中、下三區,其中都陳設有大量的大禹神話故事相關的雕塑。該園用雕塑的形式,向公眾展示了大禹治水的經歷,也突出了武漢地區悠久的治水文化,回溯了武漢人的治水記憶,從而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2.地鐵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應用——合肥地鐵。地鐵是現代社會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各個國家的文化歷史不同,其建設的地鐵也風格各異。回顧全世界城市地鐵的發展歷史,自從1863年倫敦建立起第一條地鐵之后,許多座彰顯文化特色的地鐵站紛紛落成。這些地鐵站立足于城市的地域文化,用一定的材料與手法再現了當地的歷史、名人、文化風俗等,營造了溫暖、富有人文氣息的地鐵空間,而地鐵公共藝術也由此成為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合肥地鐵2號線的公共藝術作品風格鮮明、獨樹一幟,其是根據能夠凸顯合肥城市內在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站點進行挑選創作的,主要有三孝口站的“慈孝文化”、四牌樓站的“時尚節拍”、蜀山西站的“蜀山競秀”、大蜀山站的“玉蘭綻放”等。各個地鐵站中的公共藝術設計,都透露出濃厚的地域文化氣息,并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以人文故事為歷史背景,以場所記憶為依靠,深層次挖掘站臺的城市記憶,通過公共藝術創作喚醒人們的城市記憶,從而與公眾產生共鳴,增加認同感。3.景觀公共藝術中的地域文化應用——以咸寧市區為例。公共藝術不僅僅是包裝城市形象的工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能夠感受到公共藝術。城市景觀的元素包括公共設施、交通、街亭以及護欄等,這些元素在經過藝術加工后,能夠與城市景觀環境相協調。如,咸寧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公共藝術則帶動了咸寧市區的經濟發展,使其獲得了多元化收益。咸寧市區公共藝術設計深深植根于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咸寧市區以民間“竹樂舞”作為題材,再現傳統場景,以此與當地民眾、旅游者進行互動,既能豐富人們對城市文化的體驗感,又能加深民眾和旅游者對地域文化的了解與認識。可以說,這就是咸寧市區公共藝術設計創作的成功之處。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應當立足于人們的需要,扎根地域文化,充分認知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提取地域文化的價值,建設能滿足人們物質、精神需求的休憩地。設計者可以將公園、地鐵、景觀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從而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展現我國城市的本土文化風韻。
參考文獻:
[1]韓井磊.城市公共藝術景觀中地域文化研究.藝術科技,2018(10).
[2]馮夏.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融合研究.智庫時代,2019(18).
[3]朱大發.城市公共藝術中地域文化的應用.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4).
作者:劉慶田 單位:新羅大學
- 上一篇:生態語境下公共藝術設計的轉變
- 下一篇:基于景觀設計民間藝術形態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