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

時間:2022-06-05 03:25:42

導語: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

一、生態公共藝術的時代背景

頻發的自然災害讓人類意識到對自然破壞的消極影響。各種污染以及快速增長的人類不斷透支著地球上資源,而直接引發生態危機。縱觀歷史,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建設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而且必然無法逃過大自然的懲罰和洗禮。生態覺悟以成為本世紀人類文明最深刻的覺悟之一。生態公共藝術既是伴隨著生態美學概念的產生而出現的一類注重生態環境的公共藝術。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在于重視自然環境并與之和諧共生。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并不是在公共場域內多些綠色植物那樣流于表面,而是將人與自然的平衡互動作為基準點,從“以人為本”到“天人合一”。

二、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

1.貼近自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演進,自然元素在居于城市的居民生活中逐漸淡化。城市居民對大自然的渴望,對自然生存環境的迫切要求成為對公共藝術的強烈訴求。為身居嘈雜現代都市的人們創造一種可以令其身心貼近自然的創作理念普遍成為世界各國公共藝術的創作主旨。完成于1983年的美國公共藝術作品《九個空間九棵樹》,是在美國西雅圖公共安全大樓廣場進行的項目改造作品。是設計者羅伯特•歐文(RobertIrwin)為美國西雅圖公共安全大樓廣場創作的一個公共藝術作品。用藍色鐵絲網組成9個“房間”,每個房間有個開放的“門”,通向一棵李子樹。觀看作品時,光透過絲網形成豐富的運動變化。人們從作品中穿越,置身于都市環境中難得的自然氛圍之中。

2.對參與者的關愛

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創作從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行為,其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滿足居于城市人群的生理、心理、情感和文化的需要。人作為公共藝術的審美主體,既是物質本體也是精神本體。公共藝術的生態觀念貫穿于人的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生態公共藝術應大力引入人體工程學原理,對人的生理特點進行體貼地關照,使公共藝術符合人的生態特征進而充分體現人性化特征,細微嚴謹地考慮公共場域中人們的欣賞方式及參與活動,這就要求公共藝術創作者要深入認識、把握并尊重公共場域中的生態空間環境,關照人的參與方式對公共藝術的尺度的適應。尤其是細微處的設計,更要體現出對參與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關懷,體現公共藝術與人的互動、溝通。例如:創作者米羅位于芝加哥的公共藝術作品設有設有專為盲人解讀作品的作品小樣和盲文,顯示出對不同觀看人群的關愛。

3.增強人與自然的互動

生態公共藝術作品不僅應具有生態性,更應讓參與者感知到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公共藝術在材質、色澤、質感、功能等方面應既有自然生態特點,又要適于觀賞者在參與其中時感知到自身活動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影響。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得到來自自然感召與震撼,進而增強對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生態之間的認知。位于日本箱根雕塑之森美術館的公共藝術作品《星形的庭院》,創作者在大地上創作了一個星狀的迷宮,上面是草坪和花壇。人們行走在作品間,頭頂一線藍天,仿佛置身于無限的自然中,久久不愿離去。

4.與自然“共生”

對于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一種動態思維觀念,這就要求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應具有與自然共同發展的特性。也就是說,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不是一種固態的、靜止的設計,而是不斷發展的、開放而又行進式的設計,它的呈現過程是自然生長的過程。并賦予作品以生命一般的內涵。1987年7月12日,第8屆卡塞爾文獻展開幕,博伊斯的兒子在母親的陪同下,完成了博伊斯的作品《7000棵橡樹》。7000棵具有800年樹齡的橡樹將與城市肌理共同生長,并賦予此件公共藝術作品以巨大的生命能量。社會大眾正是在這種無盡的生態公共藝術作用下,得以更多地參與到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公共空間。

5.對城市文化和時代精神的表現

城市生態系統分為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公共藝術的生態化不僅表現在自然層面的重視和關懷,更應在文化層面上體現一個城市的獨特內涵和文化歷史底蘊。因此就要求設計者從城市本身出發,在提高公共藝術的藝術性和大眾參與性的同時反映屬于該城市的獨特文化氣質。增強公共藝術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匯聚人文思想,展現地域特色,將城市歷史與城市現代文化相結合。在公共藝術的規劃和設計初始進行大量的地域考察及文化發掘以展現城市特有魅力,營造濃郁人文氣息。

三、結束語

本文對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可以認為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具有親近自然、關愛觀者、與自然互動、與自然共生以及展現城市文化和時代精神的特征。這些特點是生態公共藝術的共性。應該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設計特點的共性,更應該注重它的個性體現。生態公共藝術真正要求創作者發現本地區的生態特色進行創作。本文對生態公共藝術的設計特征進行了論述,總結其要點和規律,以期對以后的生態公共藝術設計工作和生態公共藝術的創作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發。

作者:梁琳琳 單位:浙江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