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銀行的機遇與挑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4 11:46:00

導語:郵政儲蓄銀行的機遇與挑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郵政儲蓄銀行的機遇與挑戰分析論文

一、機遇

1.郵儲行的正式掛牌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機遇。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掛牌,意味著郵儲行可以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開展各類銀行業務,可以向銀監會申請開辦更多的業務品種,可以按照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摸索出一條屬于郵儲的特色發展之路。

2.中國郵政的四大優勢(劉安東在全國郵政局長會議上的講話語):“中國郵政歷史悠久,擁有金字招牌。人民郵政的信譽優勢、全程全網的網絡優勢、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3.7萬個網點)、“三流合一(也有人稱作“三網合一”)”(即實物流、現金流、信息流)的功能優勢,是我們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優勢也必將成為郵儲行今后發展的依托與潛力。

百年郵政的商譽、在業界擁有最龐大的營業網點數給郵儲行帶來的機遇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四大行也相形見絀,而最讓業界震撼的卻是郵政“三網合一”所帶來的無限潛力。

總之,如果經營得當,中國郵政的未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未來不可估量。

3.相對金融同業,郵儲行沒有不良資產的歷史包袱,當競爭的號角吹響的時候,可以輕裝上陣就是最大的機遇。自1986年恢復開辦20多年來,郵政儲蓄幾乎只經營針對居民個人的負債業務,靠轉存人民銀行的利差收入賺取收益。近年來開展的中間業務也多以類及代收付類等無風險業務為主,銀行卡業務也只開展了借記卡類,2006年以來開辦的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雖屬資產業務,但因有高品質的定期存單作質押,所以也不會產生不良貸款。而“四大行”均因數額巨大的不良資產而專門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它們。

另外,坐擁高達1.7萬億元的儲蓄存款資金及龐大的客戶信息數據庫是郵儲行參與競爭與合作的有力支撐與保障。

二、挑戰

1.外部大環境的改變

國際上,隨著中國政府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保護、過度期的臨近,金融業對外開放日漸擴大,資金雄厚、管理先進的外國銀行是整個中國金融業包括郵儲行的巨大挑戰與威脅;在國內,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及中國人民銀行對郵儲資金政策的改變,僅靠吃利差收入這種簡單的盈利模式生存已無可能。“斷奶了”,又有強敵環伺四周,生存與發展之路在哪里?

2.遍布城鄉的網點作為優勢的同時也將給管理工作帶來諸多難題,如何有效和安全的利用郵政網點是郵儲行面臨的又一巨大挑戰

過去,郵政儲蓄是依托在郵政網絡運行的二級單位。因此,在網點管理上也是地方郵政局實行分別管理,而不是按照銀行的制度進行的垂直管理。郵政儲蓄在業務性質上屬于金融業務,郵政儲蓄網點也明確屬于金融機構,但作為郵政儲蓄業務的管理機構——各級郵政局并不是金融機構,這樣就出現了非金融機構(郵政局)管理金融機構(郵政儲蓄網點)、經營金融業務的矛盾。郵政儲蓄財務上未實行單獨核算,并入郵政企業大帳。多數郵儲管理者對銀行業務管理方式并不了解,這就給目前的郵政儲蓄管理帶來了諸多隱患。

同時,郵儲網點有2/3的比例分布在農村,且各地郵政儲蓄大多存在營業場所陳舊、安全設施不夠、硬件設備落后、操作環境較差等問題。

財務與資金管理上的疏漏,最典型的問題是業務費的發放過于粗放(主要以協儲費的形式下發),內控不力,使一些人借發放協儲費謀取個人私利,中飽私囊;另外,使用郵儲資金墊付其他款項和使用其他業務資金墊付郵儲資金的情形時有發生,甚至曾經出現貪污和攜款潛逃的惡性事件。

業內人士認為,郵政儲蓄管理著全國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網點,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一直是個重點和難點。隨著業務范圍不斷拓展,特別是資產業務種類增加,相應面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加大,操作風險也會增加。3.自主運用郵儲資金的巨大壓力

截至2007年,郵政儲蓄存款余額超過1.7萬億元,規模僅次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至2007年,郵儲的自主資金運用余額超過10000億元。根據2005年出臺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郵政儲蓄存在央行的8290億元必須按比例分五年轉出,按此計算,2008年將超過12000億元。加上新增儲蓄資金,自主運用資金賬戶上的余額還會更加驚人。如何解決郵儲龐大的資金出口,如何設計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這是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

2006年以來,銀監會先后批準郵儲開辦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部分試點、同業存款和國際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投資、銀團貸款、開放式基金銷售等多項業務。

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是郵政儲蓄恢復開辦以來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貸業務。2006年3月開始,銀監會陸續批準郵儲在北京、天津、山東、安徽、浙江等13個省份開展試點——客戶可以用自己在郵政儲蓄的存單申請貸款,也可以用他人的存單申請貸款。目前全國除西藏、青海外已全部開辦此項業務。

據悉,截至2006年10月底,郵儲系統13個試點省(區、市)局累計發放貸款5.5億元,結余貸款2.25億元,目前尚未形成規模。

據郵儲銀行信貸部人士透露,目前其他信貸業務暫無進展,如銀團貸款等。實際上,郵儲的大部分資金仍用于投資債券和銀行存款。

上述做法并未能解決郵儲資金運用的燃眉之急。在郵儲向商業銀行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從中間業務尋求突破,通過貸款賺取利差收入是必然之選。但由于缺乏審貸經驗,又有放貸壓力和沖動,業內人士普遍擔心,郵儲銀行如果貿然放開貸款業務,如何避免出現大量壞賬的風險?

4.金融專業人才匱乏的挑戰

長期的“只存不貸”使得郵政儲蓄銀行的金融人才極為匱乏。郵政儲蓄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較低,素質不強,業務水平不高,難以提供令用戶滿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務。從大多數地區反饋的情況看,郵政金融現有一線人員的大專化學歷普遍來自電大、而電大的教育質量是被多方垢病的,何況人們的學習動力是外在的強制力要求多于內在的知識渴求的,這與郵政的體制、經營模式及長期的企業內部文化不無相關。

中間業務專業人才缺乏。眾所周知,隨著國家金融監管的加強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存貸利差縮小,這使銀行的傳統業務風險增大,收益減少。目前,為了穩定和提高自己的利潤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業銀行不斷擴大業務經營范圍,將發展中間

業務作為增加收入的突破口。但郵儲行現階段中間業務還是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上,經營范圍很窄,服務檔次差,科技含量低,結構欠合理,創新動力不足。平時主要還是辦理一些傳統的綠卡業務,一般性收付業務等,技術含量高、盈利較大的諸如理財等業務才剛剛起步。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已成為郵政儲蓄發展中間業務的瓶頸,尤其是科技型、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的開發、創新和營銷。

另外,缺乏專業的審貸人員及金融營銷人員嚴重不足也是郵儲行目前存在的且需要迫切解決的最大難題。

5.制度薄弱與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的挑戰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目前內控組織不健全,沒有完善的內部組織結構控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運行管理體系,使得郵政儲蓄缺乏統一的操作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部門協調、系統運行困難,削弱了管理力度,導致郵政儲匯機構無法像其他金融機構那樣形成一套比較系統、科學、權責分明、運作有序的內部控制機制。檢查監督人員僅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的賬平表符,沒有風險審查意識,內控制度執行不力。“三級權限”制度在很多地方形同虛設。

人們認為郵儲當前的主要任務:一是組建強有力的隊伍,建立屬于自己的風險管理及內控組織體系;二是完善制度、強化制度落實機制,應以流程控制的理念為指導,將風險管理融入業務流程和制度,同時強化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部門構成的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形成有效的機制,保證各項業務制度和流程的執行到位;三是加強學習,要積極創造學習機會,努力提高風險管理人員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應對新型業務風險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分析,郵儲行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是郵政集團的下屬公司,而且還要繼續依托郵政網點經營,因此它必將繼續擁有中國郵政的傳統優勢,它沒有歷史包袱,它擁有巨額資金及龐大的客戶信息數據庫;然而其面臨的難題也是不容忽視的:自主運用資金問題,人才匱乏問題,網點的利用與管理問題,風險管理與控制問題,業務定位問題,合規經營與創新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郵儲行將無法參與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其長遠發展或者說可持續發展能力更無從談起。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金融機構包括郵政金融都融入了國際經濟和金融大家庭,面臨著經濟和金融如何盡快與國際接軌的問題。那么郵政儲蓄這個長期經營個人居民業務、業務相對單一、金融專業管理相對薄弱的金融機構如何面對國內經驗豐富的同業金融機構的競爭,如何適應經濟和金融全球一體化大趨勢,以及如何以郵政儲蓄銀行掛牌成立為契機推動郵政業改革和郵政金融的穩健長遠發展,是目前各方都很關注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分析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行)的優勢與不足,看看它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關鍵詞】郵政儲蓄銀行機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