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會計事后監督體系完善策略

時間:2022-06-19 09:12:33

導語:銀行會計事后監督體系完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會計事后監督體系完善策略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下行,我國民眾和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普遍陷入困境,由于我國主要的融資方式為間接融資,又作用在商業銀行上,因此,保障資金安全顯得更加重要。事后監督作為保障銀行會計業務健康發展的最后一道防線,通過對銀行核算業務的監督,掌握其會計業務處理的準確性和規范性,來保障商業銀行的資金底線。文章通過分析商業銀行在事后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風控視角下銀行會計事后監督的措施,希望能對銀行日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商業銀行;事后監督;風險

銀行作為我國企業融資的主要作用對象,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2020年4月,中央相關文件,明確了我國要加強各要素的有效供給,減少甚至消除無效供給。根據相關精神,我國的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逐漸將市場化引入銀行業,這是我國銀行業從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但也引發了一些后果:銀行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一些經營不善的城市商業銀行甚至處于夾縫中生存,整個銀行業處于全面風險覆蓋的狀況,會計事后監督成為商業銀行為了保障資金安全而設置的最后一道防線。如何在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創新改革事后監督體制,有效發揮事后監督規范會計業務操作,有效化解各類核算事業的風險。也是當前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一、COSO風險管理框架的運用及分析

美國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在《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簡稱ERM)中,在原來COSO文件中的五個要素中添加了強調了風險管理這一內容,使風險管理真正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重新定義了風險管理,增加了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即“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企業內所有員工的共同支持,為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其他部門所服務,使企業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企業發展過程中,讓風險管理成為一個潛在的能夠影響整個企業的事件,從而為企業制定的目標提供保證”,COSO風險管理系統的主要內容要素包括風險評估、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分析、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這八項內容,這八項內容相互關聯構成風險管理的核心要素。當前我國銀行的風險防范體系同樣關系到這八項核心要素,例如,目前國內大多數銀行都是通過這個體系進行風險管理,開展風險評估活動,通過經驗的積累,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二、銀行事后監督在防范會計風險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不適當

對于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說,其會計的事后監督內容主要是針對會計核算內容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管理會計相關職能和資金風險的測算等具有一定主觀性,如對上述內容缺乏監督觀念。更重要的是,現階段缺乏一定的評價指標來衡量管理會計相關職能和資金風險的測算的運行結果是否合理、合規。隨著信息化在商業銀行的普及,傳統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假如依舊使用傳統的會計事后監督機制,不僅過度浪費銀行資源,還對事后監督的效果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事后監督對象的轉移,成為了商業銀行信息化趨勢下必然產生的結果。另外,在銀行的事后監督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同級監督困難的問題。會計事后監督中心所監督對象大多數為對應下屬商業銀行的業務操作人員、業務主管等人,由于同屬于一個系統,業務人員的績效普遍與其差錯率掛鉤,為了其績效考評,在會計事后監督人員和業務人員溝通的過程中,出于利益保護的需求,很難積極的進行改正,反而很可能會拖延改正時間,以期不了了之。實際上,事后監督由于缺乏足夠的權限進行干預,且錯誤成本極低,因此,結果是會計事后監督不但很難促使業務人員積極改正錯誤,反而導致會計事后監督中心的監督職能沒有被充分發揮,預期的監督效果難以達成,無法保障商業銀行資金流動的安全性。

(二)內部控制建設不夠健全

記賬復核是我國大部分銀行會計核算的方式,但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沒有給予負責的職位有效的糾錯懲罰權,所以很難得到效果,也降低了各部門之間的交易成本,使各部門之間出現問題很難協調。此外,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高層及領導權力的過度集中,會減低基層管理者的工作熱情和效率,在這樣潛移默化的觀念的影響下,使一些人即便意識到控制的重要,也會在工作中去緩慢過渡的打破這些規則,從而導致內部結構混亂。所以內部控制是否可以在公司中起到一個非常顯著的效果,取決于與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是否適應。如果某個商業銀行里面內部控制權力很弱,則會在過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怠工,刻板的情況,使整個內部運行體制和風險預測體制不夠完善。因此,在商業銀行系統內實行的會計事后監督可能會有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落實問題導致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

(三)監督資源較為狹隘

當前銀行管理體系的運行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當出現業務差錯,及時與出錯的部門進行溝通,對出錯的部門行整改,及時監督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也需要被審查的部門提升業務能力,通過監督學習提高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從而減少工作中的失誤。二是通過公司內通報或其他網上報告的形式向該工作的領導匯報結果,對于經常發生的經常出現失誤和漏洞的問題進行重點通報,從而有效地督促這些問題的解決。三是開展內部人員的座談會,定期組織被監督的部門及時的交流,相互的工作進行業務的對接,通過有效溝通去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部分問題,也可以制定一些預先的計劃。但弊端里就是對于有些方面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員也無法達到共識。

(四)柜面業務存在一定風險

現階段,在實際工作中銀行柜面業務存在一定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案件防范意識不到位。仍有員工片面地認為案件主要是指大案要案沒有考慮到往往是小問題才導致了大案件;二是制度執行不到。有章不循、操作不規范在實際工作中時有發生,造成風險漏洞越來越多;三是監督檢查不到。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監督檢查流于表面,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相互制約作用受限;四是案件防范手段不到。忽視員工對案件防范的關心程度,缺乏對案件防范措施的創新性。

三、商業銀行事后監督防范會計風險分析與借鑒

(一)管理體制方面

公司如何實現權力的分配制,需要在經營商業活動的過程中,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能夠約束管理者和基層員工,這有利于商業銀行能夠從上到下的實施風險管理,加強內部控制,降低操作風險,減少違規操作,增強企業競爭力,使企業能夠安全的運行,商業銀行在管理體制方面有以下五項內容:一是建立董事會與股東大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之間的決策關系,建立一個合理的議事制度;二是確立股東監事會和董事會以及其他管理人員的義務與權利;三是完善以監事會為重點核心的監督體系;四是健全信息披露與信息匯報制度;五是設置合理的薪資水平,通過激勵增強員工的工作效率。

(二)風險管理概論方面

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實踐經驗逐步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哲學觀和價值觀,風險管理理念由風險管理戰略風險管理制度和企業所有員工的風險管理行為共同構成。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更要以其企業文化為參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樹立正確的企業風險管理理念,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時時刻刻都存在風險,所以要求銀行制定正確的風險文化,將風險管理及其控制理念貫穿到所有工作人員及日常業務流程中;二是加強高級管理者的影響作用,將風險文化與企業日常管理進行融合,從而使風險管理有基可存,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三是發揮工作者和領導者的主導作用,以員工為核心,創建學習型的組織,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這是我國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風險管理理念之一。

(三)內部控制方面

銀行的內部控制要符合全面、有效、審慎、獨立的要求:一是內部控制滲入到銀行的各項工作過程中,覆蓋整個業務流程和操作,也涉及所有的工作人員和部門,由全體員工的參與,所有的業務操作以及決策計劃都應有案可查;二是通過以防范風險和審慎經營為基點實施內部控制,通過設立新的計劃新的目標構建一個合理的管理體系,體現“內控優先”的原則;三是要求內部控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也需要與相關責任人較高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逃脫內部控制的約束,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需要及時糾正;四是需要合理的監督體系,評價體系,這些體系獨立于內部控制,有權直接向高級領導進行匯報總結。

(四)風險控制方面

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是對已經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通過采用這種策略,規避一些不合理的風險,從而達到有效管理的結果。銀行風險管理控制與緩釋風險控制體系一般采用由小到大,由基層到業務部門再到董事會的方式進行三級管理:一是基層業務部門需要配備一些風險管理人員,比如可以設置一個專業的風險經理,對收集到的有效信息進行匯總,從而識別內部管理潛在的一些問題,分析風險因素;二是業務部門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相關部門的風險預測及管理,并對出現的風險進行合理的判斷,確定控制措施;三是負責人及時匯報所遇到的風險問題和風險狀況,其領域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向組織的高級管理者進行匯報,董事會下屬部門的最高風險管理委員會為風險管理的最高領導單位,決定實施何種對策去規避風險。

四、完善城商行事后監督防范會計風險的策略選擇

(一)改革事后監督管理體制

只憑借銀行內部的監督難以保證會計事后監督管理體制的合理性,因為銀行內部系統的監督說到底,都只是內部監督,由于利益的捆綁性,出于績效收入的考量,難以保證同級監督的有效性。如果能通過引入第三方獨立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銀行業務流程設計機構等特殊有限合伙機構,每個會計年度對會計核算、會計處理流程等進行事后監督、審計或改造,可以大大提高會計事后監督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頂層設計上規定了引入社會監督,就能倒逼商業銀行內部進行監督體系的改革,同時將審計結果與銀行工作人員的績效考評掛鉤,從而引發內部機構變革。同時,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專業性較強,相比于會計事后監督中心的監督對象,社會監督更能夠發現風險,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保障。

(二)開發風險導向型監督系統

由于商業銀行內部的會計事后監督系統不夠完善,缺乏相關人才,為了保障其流動性,商業銀行需要豐富的招聘方式,吸收一些具有創造性的理工背景的財務類復合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和退出機制,以激勵業務人員能夠積極的進行業務操作,即便操作失誤也能夠積極的進行反饋處理,同時使得商業銀行內部人員具有一定的危機意識,實現“末尾淘汰制,每年績效考評最低的員工被崗位調整。同時每年加大研發費用占凈利潤的比重,開發風險導向型監督系統,使得在技術和制度上取得創新型紅利。

(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內控制度的完善需要在商業銀行的決策層開始落實,無論銀行間競爭多么激烈,管理層也不能超越內控制度進行高風險操作。一旦銀行高層有了強烈的內部控制意識,再以具體的利益捆綁任務下放給各分支行,然后逐步落實成果,使內部控制的效果與員工的切身利益相關,用制度要求員工,從而促進內部控制的執行,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加強內部控制意識,控制的影響力使任務主體逐漸感覺到制度的要求,加強責任人防范風險的決心,制度與教育并重才能提升所有員工的意識,優化企業的管理制度,降低銀行需要面臨的風險。

(四)建立會計資源共享中心在會計監督的全過程中,可以建立公開的會計資源信息共享中心,將其作為一個平臺,會計監督中心與業務操作人員均為匿名操作,當監督中心人員發現業務操作人員的操作問題或風險,及時在平臺上予以公示,這一平臺解決了兩個主體之間的溝通反饋問題,促使業務人員積極進行改正并及時上傳改正后的相關信息,原公開信息即可消除。這就消除了商業銀行內部人員由于利益捆綁原因進行相互袒護的需求。此外,該平臺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新和創新,通過大數據和數學模型的幫助,來獲得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的預警系統,一旦業務人員操作不當,就會引發預警,進行體系操作人員及時改正,在預防和控制階段就降低了銀行的財務風險。

(五)柜面業務的風險防控與改進

銀行柜面業務的風險來源于制度、人員、系統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其防范重在對流程、細節的管理。具體而言,一是加強合規教育,增強員工合規意識。讓員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二是加強制度建設,應對多變業務環境。管理者應及時發現漏洞,總結、分析、糾正制度執行中的偏差,不斷對制度進行修改、完善,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操作風險;三是加強監督力度,嚴密監控操作風險。要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大后臺審計檢查力度,對重點業務和重點環節實施重點檢查。五、結語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面對全面風險的覆蓋,試圖改革會計事后監督體制,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銀行內部會計事后監督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若干策略,試圖將會計事后監督逐漸轉變為會計風險事前預防和會計風險事中控制,實現監督效果的優化。

參考文獻:

[1]羅靜.商業銀行會計事后監督體系優化研究———以長沙A商業銀行為例[J].營銷界,2019(25):199-200.

[2]張勤,陳正剛,葉小柳.商業銀行國庫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武漢金融,2018(12):80-81.

[3]范景云.商業銀行表外資產會計核算及風險監督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150-151+176.

[4]陳德勝.Y銀行事后監督風險預警系統優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8.

作者:寧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