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從次貨危機看商行風險管理

時間:2022-05-13 08:34:00

導語:小議從次貨危機看商行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從次貨危機看商行風險管理

摘要: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剖析次貸危機成因,深刻反思借鑒教訓,研究探索風險管理對策和措施,提升風險控制水平,確保我國商業銀行安全、高效、穩步發展。

關鍵詞:資貸危機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美國次貸危機,全稱是美房地產市場上次級按揭貸款的危機。“次貸危機”是自2007年初開始,由于“次級債”大量逾期違約引發全面性的信用危機。特別是2008年,隨著華爾街貝爾斯登、美林證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五大投資銀行的全軍覆沒,將危機推向了高潮,已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在這場危機中,越來越多的國家、金融機構以及大型企業遭受重創,使世界經濟陷入了衰退的時期。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金融創新的泛濫導致了信用的濫用,給社會經濟埋下了禍根,引發了次貸危機。如何認識和應對這次危機,就成為我們金融內審工作者當前探討、分析的熱點問題。

一、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機理

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和美國消費的過度膨脹。特別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全球形成了以美金為本位的信用貨幣體系,而美國則進入了無約束的美金泛濫時期。

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除了以上大的宏觀經濟因素以外主要還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府對經濟運行缺乏必要的監管。美國一度放縱經濟泛濫增長,在宏觀層面對經濟運行缺失必要的監管,甚至在某些領域沒有實施監管。無政府狀態是導致次貸危機的根本條件,由于對房貸市場缺失必要的監管,使其無限膨脹,形成了巨大經濟泡沫。美國是世界經濟,在當今全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這個巨型經濟泡沫一旦破滅,勢必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沖擊。

二是金融機構內部的風險控制機制十分脆弱。盲目追求擴張發展,追逐高額利潤,忽略了風險管理,使次級抵押貸款標準降低,并一降再降,最終導致風險失控。

三是過度擴張金融衍生產品。在前幾年美國樓市最火爆的時候,很多按揭公司為了擴張業務,牟取更高利率,介入了次級房貸業務,從而促使金融新產品無限度的不斷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掩蓋和隱藏了次級房貸的危害性。特別是次級房貸證券化,信貸違約掉期等不透明的復雜金融衍生產品的推波助瀾,構筑了房地產市場空前的虛假繁榮。

四是金融機構對投資者缺乏盡職調查。由于高額利潤的驅使和非常火爆的銷售市場,使房地產開發商不顧社會實際需求狀況,沒有重視必要的市場調查,盲目擴張業務。很多金融機構也沒有實施可行性的市場需求調研,在利潤最大化的誘導下,忽略了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真實需求及日益俱增的市場風險控制,不斷推出新金融衍生產品,最終使這些金融業務純粹變成了金錢游戲,與分散風險的初衷背道而馳,更加加劇了信用危機。

五是各個環節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特別是在貸款證券化過程中,信息傳遞鏈條過長,導致信息披露不全面,不準確,層層失真,包括發行人、承銷商、資產管理人、信用評級機構和投資者很難獲得足夠真實的信息。

六是信用評級嚴重脫離實際,使評級結果不夠真實、準確。在經濟利益誘導下,信用評級機構受自身利益驅動,在主觀上存在聽任自然的不盡職盡責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當時房地產市場異常旺盛,使各類經濟實體以往的經營業績普遍向好,由此形成的風險管理模型和宏觀計量經濟學模型,所反映的是好時期的數據,數據具有片面性,提供的信用評級結果是虛假的,沒有真實地反映經濟實體機構的經營狀況及本來面目,從而潛藏了巨大的金融風險。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銀行業界來說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國銀行業應充分借鑒,特別是對我們商業銀行內控管理及內審工作來說,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有效控制金融風險是金融企業安全、高效、穩鍵經營的基本保障。金融業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流程設計等多方面的制度基礎。次貸危機引發了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與以往歷次危機相比,次貸危機的不確定性、擴散性、加速性更加明顯。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的趨勢,加速了全球金融一體化。特別是世界經濟結構及金融市場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復雜關系,導致金融危機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近幾年,我國工、農、中、建、交五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中,工、中、建、交四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已在境內外成功上市。農業銀行目前也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在積極準備上市。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已與國際接軌。如何加強風險管理,進行多元化經營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是我國金融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美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構建并發展了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體系,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美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卻不堪一擊,一籌莫展。面對當前的這次金融危機,我國金融業應當很好地進行反思和總結,我們既要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的內控管理經驗,也要從次貸危機中汲取深刻的教訓。特別是在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要研究如何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屏棄陳舊落后的不適應國際化經營管理模式。要把國際金融業最成熟的風險管理理念與我國優秀的傳統管理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風險管理和經營方略上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絕不能重蹈美國的覆轍。

(二)深刻研究和認識金融業務發展與金融產品創新。多年來,我國大型金融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的,在國內金融市場上占據著絕對統治地位,銀行業的興衰決定著中國金融體系的命運。因此,我國金融業一直受到國家積極保護和高度監管。就目前金融危機影響來看,我國銀行業受到全球金融動蕩的沖擊較小。但是,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步伐及對外開放步驟的日益加快,與國際化接軌是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必然趨勢,我們在看到內在優勢與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還要看到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許多不足。我國金融業今后將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銀行業必將向混業經營模式轉變。其經營模式或業務模式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格局,使銀行業處于多元化的業務競爭當中。我國金融機構應及早與國際接軌,探索混業經營的內控管理和風險控制對策與措施,在綜合化經營的同時,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二是金融創新與金融衍生產品必將得到大力快速的發展。目前,我國金融業務發展及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還處于起步階段,為適應金融業務國際化需要,今后,我國必將加快金融創新及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創新導致的信用過度擴張。因此,我國應高度警覺和及早控制金融衍生產品創新所帶來的風險。三是國家對金融業的監管模式及銀行業務管理手段必將進行革新。隨著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國家對金融業監管模式必將進行重大變革。在金融業內部應盡快探索和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內控管理及風險防范機制。

(三)亟待探索和提高風險管理技術。過去,我們總認為美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技術是最先進的,近些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和借鑒美國內控管理經驗和模式,并引進了許多管理理念和內控管理方法。但經過這次金融危機來看,美國的風險管理技術和內控管理機制,并不是完善可靠的,還存在諸多弊端和不足,尤其對風險隱患揭示和控制還缺乏必要的手段,以致引發了金融危機。同時,從世界各國來看,近年來,雖然國際風險管理技術大力發展,各國對風險管理都有所重視和加強,但在本次金融危機中也未幸免于難。因此,必須改革和創新風險管理技術,在國際上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組織架構,以及建立適度有效的監管手段和標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另外,我國要積極探索和提高具有中國特色的,并能夠適應國際金融一體化的風險管理技術,盡快健全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以確保在金融國際化的發展軌道上健康穩健運行。

三、商業銀行強化風險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面對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以及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國商業銀行要審時度勢,應最大限度的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及早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學規范的風險管理機制。

(一)強化金融監管力度,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商業銀行業務廣泛涉及到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和個人,在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非常重要,對社會經濟影響巨大。我們國家應借鑒美國次貸危機教訓,研究和制定適合當前金融全球化模式的金融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金融宏觀調控,促進商業銀行強化風險管理力度,嚴防突發性、擴散性等重大金融風險事件的發生。

(二)商業銀行應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商業銀行安全、高效、穩鍵經營的基本保障,商業銀行應把風險控制當作首要任務。特別是要加強內控管理基礎性工作,構建良好的內控環境,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要進一步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使風險管理工作融人到銀行業務的每個環節。特別是要調動員工參與并推進內控建設與風險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三)完善內控制度,加強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不僅是防范控制金融風險、保障業務穩健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經營效率、實現經營目標的一個重要保障。一是要在全體員工中樹立內控優先的理念。內控理念是內控體系的靈魂,只有增強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認真主動地把內控理念貫徹落實到銀行各項日常工作及每一個業務環節,才能提升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效率與效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內控制度是規范行為的準則,是內控建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商業銀行要按照“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超前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體系。要根據我國金融管理的基本法規,參照國際金融慣例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與風險管理機制。特別是要對重要業務及重點環節的關鍵控制點制定出規范合理,適度有效的監督制約制度,以嚴防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三是要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切實發揮“三道防線”的功能。第一道防線是自控防線。要完善對各個業務操作環節的監督防控機制,注重對銀行從業人員道德素質的修煉及制度觀念的培養。第二道防線是互控防線。要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構筑起對全部業務操作過程的監控體系。業務部門要配備專職或兼職檢查監督機構和監督人員,對該控制的風險點都能不疏不漏地進行有效監督。第三道防線是監控防線。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機制,要對各個營業機構、重要崗位、重要環節實施現場或非現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控和審計檢查。

(四)發揮內審合規部門的功能。內審合規工作承擔了監督、評價的職責。特別是對風險政策的執行情況、業務規章制度合規情況等評價,這對于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內審合規部門要堅持對各項經濟指標完成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進行長期不懈地檢查鑒證。不僅有問題要開展檢查,沒有問題也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和糾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作到警鐘長鳴,積極督促各部門把防范風險的具體措施落到實處。

(五)重視對金融新產品、新業務的風險控制。鑒于美國過度擴張金融衍生產品,導致次貸危機的教訓,我國應強化對金融新業務、金融新產品及衍生產品的風險控制力度。隨著金融日趨國際化的趨勢,我們國內的金融新業務、新產品也逐漸增多,如資產證券化產品、互換、掉期等業務。管理者當局應高度重視、嚴加控制金融新產品及衍生產品。商業銀行應對各類新業務、新產品的可行性、安全性、效益性及風險狀況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評估,以安全、穩健、有序地推進金融新業務及衍生產品的良性發展。

(六)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把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并列為金融機構面臨的三大風險。在三大風險中,操作風險是危害性最大的風險。操作風險隱蔽性很強,常常以其他風險的形式暴露出來,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具有放大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操作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之間相互轉化。因此對操作風險的控制是一項非常復雜而艱巨的長期性任務。面對金融危機的沉痛教訓和金融一體化的趨勢,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形勢,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委員會及內部風險管理機構等組織體系的職能,對經營風險進行全面管理。要建立科學規范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精心設計風險管理流程,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把風險管理的內涵及要素融人到每項業務和每一個操作環節,實施連續的不間斷的監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