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高血壓冠心病藥物的用途
時間:2022-04-17 03:10:00
導語:小議高血壓冠心病藥物的用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高血壓病患者P-選擇素水平變化,探討其在高血壓病發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分為單純高血壓病組、高血壓病合并冠心病組(CAD組),并設正常對照組。采用ELISA方法測定血漿P-選擇素及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結果單純高血壓病患者與高血壓病合并CAD患者血漿P-選擇素濃度分別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6.54±3.32)ng/ml,差異有顯著性(P<0.05)。但是,單純高血壓病組與高血壓病合并CAD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單純高血壓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在治療2個月后下降(21.76±4.19)ng/ml,與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合并CAD的高血壓病患者中cTnI均數為(0.18±0.06)ng/ml。相關分析顯示,CAD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與cTnI水平Pearson相關系數為0.492,二者呈正相關(P=0.001)。單純高血壓病患者與高血壓病合并CAD患者血漿hsCRP分別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對照組(1.77±0.35)ng/ml,且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單純高血壓組。結論高血壓病患者體內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漿P-選擇素持續處于較高的水平是高血壓病發生CAD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高血壓病;P-選擇素;高敏C反應蛋白;冠心病
近年隨著對冠心病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傳統的危險因素基礎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危險因素及發病學說。研究發現,高血壓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一方面使冠脈灌注壓升高,血管壁張力增加,易導致冠脈內膜損傷,促進斑塊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穩定斑塊破裂,并與其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加速冠狀動脈及其分支粥樣病變進程。長期以來人們對血小板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認識不足,近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血小板作為“炎癥細胞”,其活化釋放的一些炎癥介質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并且與斑塊的不穩定有關[1]。既往的研究發現[2-4],高血壓病患者及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體內存在血小板活化,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血壓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癥在高血壓發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單純高血壓病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2~69歲,平均(52.6±10.1)歲,門診新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無冠心病事件發生。高血壓病合并冠心病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45~70歲,平均(58.1±11.3)歲,均為新診斷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定性心絞痛(UAP)患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正常對照組50名,男25,女25例,年齡43~62歲,平均(52.1±8.3)歲。高血壓病診斷符合WHO(1999)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排除了繼發性高血壓、出、凝血疾病、糖尿病及肝腎異常等病。冠心病入選和剔除標準:冠心病入選病例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管腔直徑狹窄≥50%;包括①AMI的診斷根據WHO標準:持續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電圖動態變化;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鈣蛋白)動態變化。具有以上任何兩項確診;②UAP的診斷標準:近48h內有靜息或自發性心絞痛發作至少一次,但無心肌壞死的心肌酶譜改變,同時伴有心電圖上ST壓低或T波的改變;③正常對照者入選條件:對照與病例進行性別、年齡配對,無心血管疾病史、心電圖無異常者,包括部分冠脈造影結果正常者;④凡有下列情況者予以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肝膽道感染等,高熱以及應用炎癥抑制藥物如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類固醇和鴉片類藥物等。
1.2檢測方法各組于診斷確立治療前清晨空腹各抽靜脈血4ml,采用0.13mol/L枸櫞酸鈉抗凝,30min內低溫離心(4℃,4000轉/min×15min)分離血漿,-70℃低溫冰箱保存備測。采用ELISA法測定血漿P-選擇素含量,采用超敏乳膠增強散射比濁法測定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方法測定。
1.3統計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q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
2.1高血壓病患者臨床資料見表1。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既往采用抗高血壓
治療的藥物為β受體阻滯劑5例,鈣離子拮抗劑17例,ACEI18例,ARB20例。
2.2高血壓病患者與正常對照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比較:單純高血壓病患者與高血壓合并CAD患者血漿P-選擇素濃度分別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6.54±3.32)ng/ml,差異有顯著性(P<0.05)。但是,單純高血壓病組治療前與高血壓病合并CAD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表1)。單純高血壓病組P-選擇素水平在治療2個月后下降(21.76±4.19)ng/ml,與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P<0.05)。60例合并CAD的高血壓患者中共有40例進行了cTnI水平的檢測,其中UAP為30例,AMI為10例,均數為(0.18±0.06)ng/ml。通過相關分析顯示,CAD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與cTnI水平Pearson相關系數為0.492,二者呈正相關(P=0.001,圖1)。
2.3高血壓病患者與正常對照組血漿hsCRP水平比較單純高血壓病患者與高血壓病合并CAD患者血漿hsCRP分別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對照組(1.77±0.35)ng/ml,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單純高血壓病組。
3討論
高血壓病是冠心病獨立的危險因子,近年來,越來越增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壓病患者除了增高的血壓本身,其體內血小板功能的異常、內皮功能的紊亂及局部炎癥反應等因素,與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病機制和病理過程均有密切的關系[1,5]。血管內膜的損傷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先決條件,高血壓可造成內膜損傷,從而誘發損傷局部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聚集的血小板通過釋放一些炎癥介質使內膜損傷進一步加重。P-選擇素是存在于血小板α顆粒膜中的一種糖蛋白。當血小板被激活時,P-選擇素含量可升高,是血小板活化的標志物。最近資料表明,P-選擇素在促進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6]。
Koyama[7]等通過流式細胞儀分析了高血壓患者血小板P-選擇素的變化,研究發現,P-選擇素陽性的血小板數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呈正相關,認為血小板的活化是影響高血壓進程的獨立危險因子。因此,通過對P-選擇素水平的調節,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將有助于改善高血壓的病理過程。Ridker[8]等的研究亦提示,血漿P-選擇素水平與心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并且認為正常人群血漿P-選擇素水平的升高是將來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子。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特點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增加,心梗后的危險性及并發癥增加,病死率上升。我們的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及合并CAD的患者血漿P-選擇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說明二者均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單純高血壓患者在治療前與合并CAD的患者之間血漿P-選擇素水平并無顯著性差異,但hsCRP卻存在顯著性差異。由于單純高血壓組患者均為新診斷的患者,這一方面說明高血壓早期即存在血小板的活化和血管內膜炎癥,但炎癥反應尚不嚴重;另一方面,兩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并無顯著性差異,可能是由于部分降壓藥具有一定的降低P-選擇素水平的作用[9],使CAD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得以部分改善,以至于血漿P-選擇素水平與高血壓早期并無顯著差異。但是,單純高血壓經治療后P-選擇素明顯下降,而合并CAD的高血壓患者P-選擇素未能完全改善,持續處于較高水平,正是這種持續的血小板活化釋放的炎癥因子使冠脈內膜損傷,導致炎癥反應加重,使hsCRP水平持續升高。研究發現,hsCRP是炎癥的重要標記物,其水平持續升高是導致CAD發生的重要因素,并且CRP還促進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組織因子的表達進而加重冠心病的高凝狀態[10]。我們對CAD組的患者進一步的研究顯示,P-選擇素水平與cTnI水平呈正相關,顯示高水平的P-選擇素為AMI的高危因素。因此,血漿P-選擇素持續處于較高的水平是高血壓發生CAD的危險因素,我們推測,對于高血壓患者如果早期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活化藥物可減少CAD的發生。
本研究觀察時間短,樣本還不夠大,今后將在此基礎上擴大樣本量,對單純高血壓患者進行長期的隨訪研究并觀察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評估與血小板活化及炎癥的關系。這將有利于深入了解P-選擇素在高血壓發生CAD事件中的作用,為高血壓患者早期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活化藥物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 上一篇:交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策詮釋
- 下一篇:有關冠心病病變特點的相關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