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皮膚病防治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11-15 02:27:00
導語:中藥在皮膚病防治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防治皮膚病有其獨到之處。利用中藥防治皮膚病,具有資源豐富,療效好、價廉易得等優點。
1防治皮膚病的內服中藥及其方劑
1.1解表藥可使邪從外解,防止皮膚病的發生,早期治愈。如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皮膚瘙癢癥等,其皮疹具有游走不定、奇癢、皮膚干燥等特點。屬風寒偏勝者,用辛濕解表藥,常用的中藥有桂枝、蘇葉、防風、荊芥、羌活、生姜、蔥白、蒼耳子等,方劑有蕙防敗毒散,桂枝湯等,屬風熱偏勝者用辛涼解表藥,常用中藥有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葛根、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等,方劑有消風散,防風通圣丸,升麻葛根湯等。
1.2利濕藥用于濕邪偏重者,其皮疹具有水皰,糜爛,滲液、浮腫等特點。
(1)清熱利濕藥適用于濕熱癥,如急性濕疹、膿皰瘡、帶狀皰疹等。常用中藥有黃連、黃柏、苦參、秦皮、茯苓、譯瀉、滑石、車前子,木通;方劑有六一散、二妙丸、龍膽瀉肝湯。
(2)溫陽利濕藥適用于寒濕癥,其特點為濕從寒化,常用中藥有桂枝、干姜、吳茱萸、茯苓、玉米須、冬瓜皮、甘草等;方劑有實脾散、陽和解凝膏等。
(3)祛風除濕藥,適用于風濕癥常用中藥有羌活、獨活、防己、豨薟草。薏苡仁、蒼術、蘇葉、檳榔等;方劑有羌活。
1.3清熱藥用于熱邪偏勝者,皮疹常具有紅、腫、熱、痛的特點。
(1)清熱解毒藥用于實熱癥,如丹毒、疔瘡等,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板蘭根、穿心蓮等;方劑有六神丸、小兒化毒散、普濟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
(2)清熱涼血藥用于熱入血分者,常用中藥有犀角、水牛角、生地、玄參、赤芍等;方劑有清瘟敗毒飲、犀角地黃湯、涼血四物湯等。
1.4涼血潤燥藥適用于皮膚干燥,脫悄、皸裂、苔蘚樣變等特點。如銀屑病、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等,常用中藥有當歸、白芍、生地、麥冬、沙參等;方劑有首烏丸,養血潤膚飲等。
1.5安神止癢藥用于各種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癥并伴有心悸失眠等。常用中藥有酸棗仁、柏子仁、遠志、朱砂等;方劑有朱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
2防治皮膚病的外用中藥
利用中藥,通過局部外搽、濕敷、薰洗等方法,以達到抗菌、消炎、止癢、收斂、殺蟲、排膿、解毒的目的,防治皮膚病。常用中藥有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大黃、紫菀、百部、蛇床子、償還齒莧、青黛、甘草、白鮮皮、大蒜、鴉膽子、硫黃、冰片、雄黃、輕粉等。常用制劑有復方土槿皮酊,補骨脂酊,硫磺軟膏,紫草膏,如意金黃散等。
參考文獻
[1]李興培.大黃甘草湯治療“食已即吐”癥20例[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83年01期.
[2]彭述憲.大黃甘草湯加味治驗[J];國醫論壇;1986年02期
[3]劉孟安,襲柱婷,李治淮,楊際超,陳洪榮.大黃甘草湯對豚鼠離體回腸平滑肌的影響[J],濱州醫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4]王堯.大黃甘草湯治療急重嘔吐86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1年05期.
[5]張華,朱菊芬.大黃甘草湯治療接觸性傳染性膿皰瘡116例小結[J],湖南中醫雜志,1994年04期.
[6]袁菇堅,虞覲冠.大黃甘草湯在新生兒疾病中的運用[J],中國民間療法,1994年04期.
[7]王朝中.長期服用大黃甘草湯治療1例動脈硬化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癥[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4年03期.
[8]朱孝禮.大黃甘草湯在新生兒疾病中的運用[J],四川中醫;1995年11期.中國論文聯盟
[9]程紹欣.大黃甘草湯的臨床應用一得[J],光明中醫,1995年06期.
[10]熊杰,李淑萍.Kremezin及大黃甘草湯并用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5年02期.
- 上一篇:天花粉在暑溫病論治中的應用論文
- 下一篇:傳統醫藥及植物藥避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