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論文
時間:2022-09-15 10:59:00
導語:電視新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新聞現場感;抓拍;現場同期聲;結構
【論文摘要】新聞現場感是新聞事件的客觀現場在記者和觀眾心里引起的主觀感受。電視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采訪拍攝中,要深入實際,認真了解和掌握現場正在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新聞事實,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新聞敏感,善于在現場及時抓住最能反映新聞事實的本質的現場氣氛,用充滿活力的畫面和聲音營造強烈的現場感,把觀眾置身于新聞事件的現場。
新聞現場感是新聞事件的客觀現場在記者和觀眾心里引起的主觀感受。現場感首先是記者深入新聞事件的現場,在采訪、拍攝過程中產生的現場感受,之后再把最能體現新聞事件本質的聲音和圖像反映在電視屏幕上,傳達給觀眾。進而引起他們的共鳴,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才能增強電視新聞的現場感呢?這就要求電視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采訪拍攝中,要深入實際,認真了解和掌握現場正在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新聞事實,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新聞敏感,善于在現場及時抓住最能反映新聞事實的本質的現場氣氛,用充滿活力的畫面和聲音營造強烈的現場感,把觀眾置身于新聞事件的現場。
有幸參加2007年遵義廣播電視獎參評,鳳岡電視臺送評的《200多臺收音機熱鬧鳳岡偏遠山鄉》就采用了現場報道,并體現了電視新聞強烈的現場感,獲得遵義市廣播電視獎消息類一等獎。之所以能夠獲獎,就是它那強烈的現場感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十七大前夕,為讓偏遠農村的群眾能及時了解十七大召開的盛況,聽到黨中央的聲音,遵義市委宣傳部分別在鳳岡縣土溪鎮梯子巖組和王寨鄉的土璜村舉行了“喜迎黨的十七大贈送收音機到農家”活動,將205臺收音機發放到農戶手中。
二是采訪中采取了在捐贈現場記者出場景的一個報道,并分為兩組記者進行現場報道,第一組記者:介紹了梯子巖人民在現場感受到現場農民喜悅的心情,“各位觀眾,我現在是在土溪鎮魚泉村梯子巖組贈送收音機的活動現場,由市委宣傳部贈送的105臺收音機正發放到農戶手中。”第二組記者同樣采取現場出鏡介紹捐贈的情況,“各位觀眾,這里是王寨鄉土璜村的捐贈現場,100臺收音機將發放到受捐贈的農民手中,他們將通過這些收音機收聽黨的十七大的盛況,了解黨支農、惠農的政策。”這樣用兩個記者出鏡現場進行報道,把在兩個偏遠的農村捐贈收音機現場連接起來。采取此種方式,向觀眾口頭報道當時“剛剛發生”、“正在發展變化”的新聞事實,使它極具現場感強、真實感強和參與感強等特點;記者直接“出鏡”把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聲音、細節、結果等通過屏幕向觀眾敘述,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效果給觀眾造成一種強烈的現場感,把觀眾直接帶到新聞事件的現場。記者還現場直接采訪了受捐贈的群眾,充分調動觀眾參與的積極性,使觀眾有參與新聞事件當中的感覺。同時,使觀眾看到、聽到記者和當事人的敘述和現場特有的同期聲及圖像,使觀眾倍感親切,增強新聞的沖擊力、可信性和真實感。還用幾組描寫人物內心深處的近景和特寫畫面烘托現場氣氛,與大家一起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三是在新聞編輯后期制作中,記者用了幾句話交代了事由,用第一組外鏡主持人介紹捐贈情況,再加上市領導張明輝部長給老百姓講的一席話:“你們這種自強不息,自己想干事,自己想改變面貌的這種精神感動了我們……讓我們老百姓的思想與國家能夠同步。”一席話說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讓他們心明眼亮,臉上總堆滿了笑容。接過收音機的群眾全神貫注地聽廣播電視技術員講解如何使用,有的嫌人多聽不清楚就把一個個耳朵貼近收音機頭挨頭專心聽起來。就這樣用現場同期聲+現場音+現場描寫人物內心的幾組鏡頭,最后介紹了兩個偏遠山區,常年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而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想辦法讓老百姓能及時聽到黨的聲音,了解惠民政策。通過活動的開展把整個捐贈現場熱烈的環境襯托出來,群眾也高興得不得了,此條新聞能夠獲獎,主要是它本身新聞價值大,記者抓住現場感強的細節,深人新聞事件的現場,并合理地運用了同步攝錄畫面和同期聲,達到了聲畫統一的現場報道效果,造成強烈的現場感,給觀眾以親臨新聞事件現場的感覺。
鑒于此,我對增強電視新聞的現場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首先,一條現場感強的新聞,在采訪中,記者要能及時捕捉到最能反映新聞事實本質的現場鏡頭來增強電視新聞的現場感,使現場報道產生“轟動效應”,這就要求我們記者在現場要能搶拍、抓拍到最能反映新聞事件本質的鏡頭。現場感與現場拍攝兩者截然不同,所有的電視新聞都是在現場拍攝的,但并非現場拍攝的電視新聞都具有現場感。現場感就是要求記者在拍攝現場能迅速明確主題,初步策劃出棱角,做到胸有成竹,做出快速的反應,及時在現場捕捉抓拍到比較自然、真實的、能反映整條新聞核心內容的鏡頭和生動場面,就能給新聞報道有效地增強現場感。如果我們的記者在現場缺乏新聞嗅覺,采訪不深入,到了現場對新聞事件理解不深,面對事件出現的現場氣氛無法應對,只是簡單地拍幾個鏡頭,漏掉了現場最真實的、說明事物本質和充滿活力的、最具現場感的畫面,就會使整條新聞大為失色了。
其次,除了抓拍好現場外,要運用好現場同期聲,同期聲也表現的是新聞的現場感,一則電視新聞能夠正確地運用好同期聲,就會使新聞大大地增強現場感,給觀眾帶來親切感。也能更好地強化新聞的主題。因此,現場的同期聲,必須為表現新聞主題服務,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要作相對完整連貫的口頭報道,做到聲畫同步。同時,要與環境聲分清主次,互不干擾、突出主體。現場感強的現場報道特征是由記者出鏡作報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讓觀眾看到、聽到的是記者在新聞現場采訪報道過程。記者應當在現場隨著事態的發生和發展,邊觀察,邊采訪,邊敘述,同時還要重視現場采訪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和目擊者,運用他們在現場的同期聲通過屏幕傳達給觀眾,使觀眾感到更加親切、真實、可信,也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可視性。
再次,電視新聞的順序規律是必須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后次序安排新聞的結構。由于電視在形象上給觀眾的印象深刻、具體,加上直線規律的作用,即觀眾只能養成按順序收看的限制,并按時間順序了解事物發展情況的習慣,違背這一規律也就違反了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的時間順序,破壞了新聞的現場感。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報紙新聞寫作中可以采用倒金字塔結構,即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新聞的最前頭,增強可讀性。如果電視新聞把現場拍攝的素材按倒金字塔結構或顛三倒四地進行編輯,則是違反了電視新聞的順序規律。因為新聞事件不按現場時間順序,也就談不上現場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