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廣場文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7 03:51:00

導語:新農村廣場文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廣場文化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廣場;文化;群眾生活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小康生活的寬裕,廣場文化日益成為中國大部分新農村建設中最活躍的娛樂休閑,具有開放性、節慶性、廣泛的群眾性、多元的自娛性等特征,發揮促進經濟增長、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激發社會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實地方文化內涵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廣闊的前景。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小康生活的寬裕,廣場文化日益成為中國大部分新農村建設中最活躍的娛樂休閑。豐富多樣的廣場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動感與色彩,彰顯了城市的文化個性,開創了政府與民間互動共創的新思路,成為當代新農村文化不可忽視的新資源。

所謂鄉鎮廣場文化,顧名思義,是在農村室外進行的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包括廣場秧歌、腰鼓、舞龍、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近年來,我國農村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基本構件之一的廣場,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農民群眾休閑娛樂的自由空間。廣場的辟建與使用,使農村廣場文化應運而生。

本論文就我國新農村廣場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廣場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鄉鎮廣場文化的特征

1、開放性

開放性是廣場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廣場是群眾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鄉鎮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廣場上所進行的任何文化活動,均向公眾開放。這種公共性決定廣場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藝演出,也要兼顧到雅俗共賞。同時,公共性又決定了廣場文化的主體是公眾,廣場文化若沒有公眾的廣泛參與就會變得枯燥干癟。

2、節慶性

公眾的集會與慶典是廣場形成的原因之一,決定了廣場文化必帶有節日喜慶熱鬧的色彩。故現在的廣場文化多舉辦各種節慶,包括常設的文化藝術節。如廣西南寧市的“大地飛歌”國際民歌節,開辦以來就成為了廣場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連的國際服裝節,就引進了世界大牌的藝術團和國際歌星在本市的廣場上演出,經濟與文化的聯手使其聞名遐邇。

3、廣泛的群眾性

綜觀農村廣場文化的全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廣場活動的人群熱鬧非凡,從四面八方向廣場匯聚的人群,尋求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釋放快節奏生活中的壓力,展示各種各樣的才藝,追求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這里沒有尊卑貴賤等級差異,都是笑臉相迎,你謙我讓,平等交流,其參與面之廣,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都無法比擬的。

4、多元的自娛性

每天晨晚廣場上總是人頭攢動,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雜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懷抱吉它自彈自唱的;有少年兒童開著各式童車奔跑的;還有舞劍弄棒健身的,等等。沒有強迫命令,沒有權益驅動。許多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參與自然,撤出隨意,沒有約束。

(二)鄉鎮廣場文化的作用

鄉鎮廣場文化作為群眾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與群眾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廣場文化又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因其歷史背景、組織、方式、規模水平的不同,產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

1、較低層次。即民間自娛性廣場文化。如村頭街尾的扭秧歌、交誼舞、健身操,公園、庭院的演唱會、故事會、讀書會等。這種類型的廣場文化不受時間、場地、服飾、設施、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強體、自娛自樂為目的。這種自娛性廣場文化滿足了農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調節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進人際交往,激發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層次。即商業性廣場文化。它多以商家為組織者,以商品經銷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臺,商家唱戲”的商業性廣場文化。比如商場、飯店的開業迎賓,店慶、場慶等廣場文化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性廣場文化將呈現迅速發展的趨勢。這種類型的廣場文化不但直接促進了經濟效益的增長,同時也起到了傳遞科學文化信息,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的作用。

3、較高層次。即官辦的宣傳教育性廣場文化。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組織,有特定的背景,鮮明的主題,活動質量和水平要求較高,它以重大節日和慶典為契機,需要預先策劃,籌備和投入大量經費,可以形成巨大的規模聲勢,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如主題會、慶祝會、紀念會等大型廣場文化活動。這種類型的廣場文化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奮農民的精神,鼓舞群眾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發社會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個區域,乃至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廣場文化充實地方文化內涵

(一)廣場是文化建設的“塔基”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日趨繁榮,全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區彰顯文化底蘊的大劇院、大歌廳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正在成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經濟崛起的標志。與此同時,伴隨著北京奧運而來的全民健身熱,也催生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打造群眾文化場所的熱情。“劇院文化和廣場文化是兩個不同的需求層次。”著名編劇鄒憶青說:“只是在大劇院看演出,需要有錢有閑,而在小廣場看節目,可隨到隨看,群眾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廣場與大劇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廣泛的參與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寶塔,那么,在大劇院上演的具有引領潮流和發展導向的專業文藝作品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廣場上演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藝節目則是塔基。

(二)推動地方文化資源傳承與發展

各地建設廣場文化,就是要盡量地開掘與調動地方文化的資源,使得地方文化傳統、文化遺產得到更多的繼承與發揚,并改造成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文化。像廣西南寧國際民歌節的形成,最初就是從開發壯族的民歌節“三月三”發展而來的。“三月三”從田間山野走入城市廣場,再進一步演變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性民歌節,它不僅豐富了地方文化資源,而且提升了壯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說,地方文化資源借廣場文化的展示與推動,成為有顯示度的地方文化,從而充實了地方文化內涵。

四、廣場文化的發展前景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社區文化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區文化成為新農村文化的主要陣地與載體。現在不少鄉鎮,不僅僅只建一兩個廣場,而是分社區建多個廣場,使廣場文化與社區文化建設融為一體,真正使廣大群眾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設施和文化福利。有的鄉鎮還將廣場的文藝演出分配給各社區,促使各社區必須經常性地考慮自己的文化建設任務,從而推動了社區文化的建設。目前,空前活躍的廣場文化,成了現代文藝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大舞臺。無論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還是偏遠落后的西部地區,我國群眾文化已成蓬勃發展之勢。鄉鎮廣場文化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形式,傳播著健康文明的思想內容,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審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現象。綜合分析社會各方面因素,新農村廣場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廣闊的前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廣場文化不斷地向高層次發展

文化與政治有著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近年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逐步增加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口號,把鄉鎮廣場文化建設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出臺財政補助政策,實現了廣場的綠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廣場功能。隨著政府對廣場建設投入的逐年增多,廣場文化活動的項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遞進的方式向高層次發展。

(二)企業文化成為廣場文化發展的核心

廣場文化使本地鄉鎮企業的產品從廣播電視報刊上走到人們的前面,親切自然,真實可信。企業借助文化形式宣傳經營理念和產品優勢是投資少、見效快、易于被群眾接受的方式。從廣場文化活動來看,企業文化逐漸從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眾人矚目的前臺,成為受群眾歡迎的熱點。隨著廣場文化的日趨多元化、經常化,政府職能部門將逐漸退出,在沒有行政干預的情況下,企業文化將更加生動活躍、豐富多彩,成為廣場文化發展的核心。

(三)文藝新人在頻繁的廣場文化活動中脫穎而出

鄉鎮廣場文化具有群眾積極參與、進出自由的特點。文藝愛好者可以在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確有實力者往往能夠一鳴驚人,脫穎而出。這些嶄露頭角的文藝新人在廣場文化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成熟,成為新的文藝骨干和文化事業的后續力量。經過文化部門的輔導和推薦,就會成為一個地區乃至全國性的文藝骨干。廣場是發現人才的窗口,施展才華的舞臺,只要我們文藝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去發展和培養,讓他們在廣場文化活動中發揮作用,進而引導廣場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發展。

(四)廣場文化成為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寬闊美麗的廣場是新農村文化建設中一座豐碑,廣場構成了廣大群眾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廣場都可以成為調節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廣場文化的連續與持久,又形成了城鄉良好的審美文化生態。廣場文化作為一種公共的群體行為,它依靠良好的審美文化生態,不僅是展示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風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創造作用,因為它可塑造和優化大眾的群體文化人格。鄉鎮廣場文化是當代新農村大眾文化表現最突出的一種形式,它雖還不成熟,但卻深為大眾所喜愛、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動,由民間文化參與,是政府與民間互動的結果。它的文化價值、美育價值以及文化產業價值等應加以高度重視與開發,使其能真正成為新農村文化的新資源,體現出新農村的個性與文化品格。

五、結論

總之,新農村廣場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態勢蓬勃發展,遍布鄉鎮村落,聯系著千家萬戶,無論是鶴發童顏的老人,或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還是稚氣未脫的小孩,都是廣場文化的“生力軍”。影響著億萬農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獨特的魅力,煥發農民的精神,陶冶群眾的性情,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農民群眾精神的需求。鄉鎮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人們道德文化修養的提高,而不斷增加色彩和活力,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共同的文明樂園。

【參考文獻】

[1]歐陽曉明《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社會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07)。

[2]司芳琴《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

[3]蔣述卓《論廣場文化的特點與價值》[J],《人民日報》,2003(4)。

[4]王立勝《發展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人民日報》。

[5]戎剛《當前農村道德文化建設問題淺析》,《農村發展論叢》,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