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聲畫結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07:57:00
導語:電視節目聲畫結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上個世紀的后二十年,我國的電視節目發展很快。盡管在各種媒體中電視屬于后生,但它兼有各家之長,視聽兼備,是一種很有活力也很有潛力的媒體。從事電視節目的采編人員也相對年輕,因此,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有種種新的探索。語言類節目的風靡一時就是電視工作者探索的成果之一。語言類節目的誕生和風行引發了學術上持久的爭論:電視到底是以視為主還是以聽為主?這個問題在以前根本不成問題,甚至即使想到了這個問題也羞于提出。因為明擺著的,電視是給人看的,飯后人們打開電視也都說看電視而不會說是聽電視。如果那個時候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不要說學術界、電視界會哄然嘩笑,連普通觀眾也會覺得提這個問題的人神經錯亂:我們好不容易擁有了電視這個廉價而又精彩的可以隨便收看的藝術,現在卻讓我們回到沒有色彩繽紛的聽的世界去,居心何在?在尋找電視藝術的源頭時,學術界總是首先追溯到電影上去,事實上,在中國較早的一批電視工作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從電影業轉過來的。電視理論,從節目的編導到具體的拍攝、剪輯技巧,都曾直接移植過電影的經驗。當然,僅就用光、構圖等更具體的拍攝技巧上來說,繪畫和攝影這些造型藝術也可以說是電視藝術的源頭之一。在電視初期發展的較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卻忽視了電視綜合符號中音響元素的作用,人們從沒有想到去廣播那里追溯電視藝術的源頭,尋找能滋潤電視藝術并使之更加豐盈動人的營養成份。所以聲音的作用長期被忽視甚至可以說是被抑制著的。但聲音還是頑強地表現著它的作用。聲音從開始時的默默無聞到后來的大紅大紫,其命運的戲劇性變化,正像上個世紀初冰心女士寫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按照物理學上的說法,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民間也有通俗的說法:拍皮球用力多大,皮球就跳得多高?;蛟S是以前對聲音的過于忽視顯得太不公平,現在就有一種非常響亮的強調語言作用的理論在學術界和一線從業人員中如雷震空。當然語言的作用確實很奇妙,那么多各有千秋、各具面目的談話節目都能贏得觀眾就是明證。但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學術流派“揚音抑形”派,從此拉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視聽之爭:電視的本質到底是視還是聽?
夏燕平同志考察了電視新聞、社教、文藝節目的發展,對語言所起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覺得夏燕平同志的考察是符合實際的。如果沒有對語言這么自覺的重視,電視節目的創新和發展不說是不可能的,起碼還在艱難的摸索之中。正是因為有了聲畫完美的結合,現在的電視才顯得這么神采奕奕。而且以語言為重要表達符號的電視節目的發展現在還在起步時期,今后電視節目的發展將更加重視語言的作用。換句話說,隨著人們對語言在電視節目中的性質、地位、作用認識的加深,電視節目將循著語言的指向不斷地創新、變臉。
但我們不能就此得出結論,電視節目就是以語言為基礎的,夏燕平同志說“以語言為基礎的電視,就是信息傳播工具意義上的電視,就是從觀眾需求出發的電視”,而“以畫面為主,聲畫結合的電視從實踐中看,常常遠離電視的本質,使電視節目顯得不倫不類。”我覺得夏燕平同志作的結論是有失偏頗的。
事實果真如夏燕平同志所說的,只要這個節目是注重畫面的,或聲畫結合的,就一定是不倫不類的嗎?我們先不說遠的,就說去年獲浙江電視新聞短消息類一等獎的新聞《占旭剛,鄉親們為你喝彩》,除了片子的開頭有記者出鏡的介紹和播音員關于背景的極為簡略的解說外,全片幾乎都由收視電視的現場畫面(包括現場音響)構成。這條片時很短的新聞,卻因為抓住了占旭剛奪冠的瞬間,具有爆發性的戲劇力量,應該說,信息量是很豐富的,但解說在這條片中只占很少的份量,信息的傳達主要靠對現場的精彩采攝和展示,我們能說這篇論文是不倫不類的嗎?
我們再來考察幾乎與談話類節目同時興起的新聞現場直播。從廣義上說,重大的體育賽事、重大的文藝演出活動和重大的政治事件的現場直播,都屬于新聞的范疇,因為這些活動首先是一件“事”。對于體育和文藝,觀眾當然要欣賞,但其中也有信息的懸念,體育賽事中的勝負,文藝演出的主題、內容和風格的設置,這些都是觀眾欲知應知的信息。只不過文體活動中的信息傳播寓于欣賞之中罷了。電視工作者對這些重大新聞事件的現場直播,幾乎人人都有體驗,我們不難得出這么一個結論,電視對于現場視聽兼備的同步復現真是神奇極了,哪怕是遠隔重洋的一場賽事,我們都可以像親臨現場一樣看到現場的一切:環境,人,人的拼搏、比分膠著狀態時的緊張、輸球時的沮喪、贏球時的激動,甚至球場邊上領隊和教練們交替著不安與興奮的臉部表情,這一切都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又怎能說這一個直播節目是不倫不類的呢?像這一類的新聞直播,即使我們把電視機的伴音關掉,我們還是能夠領略現場的大概,感受現場緊張的氛圍的。我們應該充分信任自己的心智,即使這個時候周傳基教授武斷地關掉我們正在收看現場直播節目的電視機的聲音,然后笑瞇瞇地問我們:“現在沒有了聲音,你們看得懂嗎?”我想我們每一個都會大聲地回答:“看得懂,敬愛的周教授。”
[page_break]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將著重闡明音響(聲音)和語言的異同。因為夏燕平同志據以得出電視以語言為基礎的結論的節目是語言類節目的例子,比如中央電視臺除最著名的《實話實說》外,還有《對話》、《真情》、《藝術人生》、《足球之夜》、《五環夜話》、《挑戰主持人》、《聊天》等等,而浙江電視臺也有以“談話”命名的欄目。在這些節目里,主持人和現場嘉賓都侃侃而談。這樣,夏燕平所說的“語言”的含義也就昭然了。其實他所說的語言就是言語。當然這樣理解夏燕平同志的“語言”可能狹窄了一些,從他的這篇文章的全文來看,除了談話類節目的聊天外,似還應包括現場的解說,播音員的配音??偠灾?,夏燕平同志所說的語言,應理解成寬泛的人的“言語”,只不過有些言語輕松似聊天,有的言語嚴肅如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朗誦和播音。但是,應該指出的是,言語并不完全等同于語言。按照語言學上的說法,語言應該包括文字和口語兩種形式。在文字產生以前,那時只有口語,文字產生以后就有了書面語,此后在人類長長的演進過程中,口語和文字共同推進著人類的進步。顯然,夏燕平同志所說的語言應是“言語”或“口語”。
這樣我的闡述就可以進入下一個層次:言語(按夏燕平同志的說法就是語言),自然是音響(聲音)的組成部分。但音響(聲音)不完全等同于言語,(自然它更無法包容文字意義上的“語言”)。音響(下面不再稱聲音)的范疇遠比“言語”來得寬廣。比如現場同步攝錄下來的聲音如風聲、雨聲、物體撞擊聲、樂聲、動物鳴聲、人的嘈雜聲等等都屬于音響的范疇。正是這些被攝錄的音響的混雜,才復制出真實的環境世界。這些混雜的音響正是電視節目取得必要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了這些音響,電視節目才有了鮮活的生命。上文所說的這些以現場展示為特色的新聞節目或大型的直播節目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同步攝錄的現場音響才使觀眾有了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在這些節目中,語言(言語)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僅僅現場的畫面和音響已足以傳達相當數量的信息。據此我認為夏燕平同志提出的電視節目以語言為基礎的立論是偏頗的。
在文章中夏燕平同志還舉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例子:“有頂真的電視學者在16天里,嘗試著關掉電視機聲音,只看畫面,結果沒有一條能看懂?!睂@位頂真的電視學者的結論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贊成,反正我不贊成。而且我要說的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只代表著一種較為嚴謹的新聞文風,除了國內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往往有許多經驗總結或介紹性的概述式新聞,并不能從本質上代表電視新聞的品格?!缎侣劼摬ァ分?,電視新聞還有許多種風格。我不會否認夏燕平同志所說的語言在《新聞聯播》的極端重要性。從前我在文章中也就說過,有些電視新聞,如果去掉了聲音,畫面就成為毫無邏輯、毫無章法、被不可思議地堆砌在一起的畫面垃圾。但我要說的是,并不是所有電視新聞都是這么嚴重的聲畫分離,而且,現實中還是存在有影響的、受歡迎的、具有真正電視品格的優秀的電視新聞,它們可不是象夏燕平同志所說的,由于沒有節目中充分地突出語言(言語)的作用就使節目不倫不類了,畢竟,并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以語言(言語)為至尊的。
我擔心夏燕平同志的結論會給電視從業人員造成錯誤的導向,一枝獨秀地強調語言的作用,會使電視誤入歧途,遠離它的本質。我一直非常頑固地認為,電視的優勢就在于能視聽兼備地還原現場。對于現場感的追求應該是我們電視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方向。現場音響與現場畫面是渾然一體,無法剝離的。這是電視的技術特性所決定的。如果有人硬要人為地把現場音響從現場畫面上剝離,其實他就在殘忍地肢解電視。語言可以與畫面若即若離,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但現場音響與現場畫面的關系始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因此我所說的現場畫面也包括了同步攝錄的音響,這是我立論的基礎,電視之區別于其它媒體的特征就在于它具備同時訴諸于視覺和聽覺的效果。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強調的是如何遵循電視的特性,采攝更多的具有電視品格的真正意義上的電視作品。如果單純地一味強調語言的作用,我不知道會把電視節目導向何處。當然,對語言在電視節目中的作用,我們目前的認識可能還有局限,如果認識上有進一步的突破,語言的作用可能會更大,今后的語言類節目形態可能會更豐富。但我們對于語言在電視能力上的進一步開發,其目的也無非是讓電視的聲畫結合、視聽兼備的優勢發揮得更臻完美而已。
- 上一篇:新聞媒體競爭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新聞出版業繁榮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