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出彩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1 02:49:00
導語:新聞標題出彩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巧借成語
成語,是漢語寶庫中的精品。它歷經千百年,成為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巧用成語入標題,常常可以收到其他語言形式無法替代的效果。
1.使標題精煉準確
好標題需要極其精煉地傳達新聞的精髓,成語正是最好的幫手。例如:
中國電視30年:精彩紛呈波瀾壯闊(2008年10月17日人民網)
這里用了兩個成語——精彩紛呈、波瀾壯闊,它們不僅確切地表達了新聞的基本內容和精神:30年來,電視劇事業取得飛速發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作品之多令人應接不暇。細看其中,那些能讓觀眾記得住的作品,經得起時代檢驗的好作品尤為可貴。而且就標題文字的長短而言,也是極符合標題制作要求的,它們簡明扼要,干凈利落,省卻了多少繁言贅語。如果不是巧用成語的話,表情達意上也許沒有多大障礙,但也要花不少筆墨才能說得清問題。
再如:
美國新聞標題:一語中的叫絕我自與眾不同(2005年7月《傳媒》)
“一語中的”和“與眾不同”兩個成語高度概括了這樣一個新聞事實:美國報刊文章中的新聞標題話語常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尤以新聞期刊的封面標題話語為甚。它的語言,也借著新聞文化的傳播,扮演著標新立異的角色。
2.使標題新鮮有趣
標題需要形象生動,新鮮有趣,成語也常常能發揮這樣的功能。例如:
滬指1900點岌岌可危
政策底面臨考驗(2008年10月17日《長江商報》)
不怕犯規就怕犯傻
主帥批評阿聯畏首畏尾(2008年8月18日《武漢晚報》)
這兩例,運用成語十分巧妙,也十分成功。
第一例主題中的成語“岌岌可危”真是匠心獨運,把股民長期來的期盼、擔憂、焦慮、失望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第二例主題中的“畏首畏尾”,正好映襯了引題中的“犯傻”:第一節就領到了4次犯規,易建聯開始變得小心謹慎,但是托尼·阿倫、格倫·戴維斯先后主動用突破造犯規的方式,讓阿聯本場比賽僅持續了20分鐘,同時阿聯在籃板、助攻、封蓋等數據方面,顆粒無收。對此,籃網主帥勞倫斯·弗蘭克對阿聯提出了批評。正是這個成語,揭示新聞現實的意義,并使整個標題增添了邏輯的說服力。
這兩例中成語的運用,都把原來可能是一般化的、事務性的標題,注入了新鮮血液,使之面目一新,化平庸為神奇。
3.使標題言簡意賅
好標題需要言簡意賅,以少勝多,最好以極簡省的字句,包含最豐富復雜的內容,成語又恰恰是最合適的對象。例如:
“自欺欺人”當選韓國年度成語(2007年12月25日《勞動報》)
“土地流轉”何以“銷聲匿跡”(2008年10月13日人民網)
民生建設項目
“蓄勢待發”(2008年8月18日《武漢晚報》)
例一直用其義。韓國學者們認為一系列假學歷、抄襲論文、集團公司行賄以及政府官員腐敗等丑聞讓韓國人在過去一年里生活在欺騙中。因此,“自欺欺人”這一成語也許最能概括韓國民眾2007年的感受。
例二用“銷聲匿跡”來概括這樣的新聞事實——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前被各派觀點激烈爭辯的有關“三農核心問題”的“土地流轉”話題最終還是未在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中出現,真是恰到好處。
例三中的“蓄勢待發”簡潔明了,高度概括了目前武漢市除了在建的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外,還有一批關乎民生的項目也已經進入前期準備階段的事實。
我國的成語數不勝數,制作標題時,不是隨手拈來都可成為佳作的,關鍵在于“巧用”,這就是藝術。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這個熟,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熟知新聞事實,二是熟知成語內涵的來龍去脈。只有將這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有好標題的出現。
二、活用“衍名”
借助比喻、雙關、借代、諧音、拈連等辭格,將新聞報道所寫人物的姓名巧作點化用于標題中,使人物的姓名“異化”為與文章主旨緊密相關的信息的載體,這就是衍名擬題法。北京2008奧運會期間,眾多媒體運用衍名法精心制作標題,產生了“題因名新,人因題美”的修辭效果。其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
1.取姓式。擬題時不取其名,只取其姓,往往具有特殊的情趣。例如:
又見輿論喚“郎”歸(2008年8月23日《新民晚報》)
跳水首“晶”“吳”懸念(2008年8月11日《揚子晚報》)
前例說的是中國女排輸給美國后,國內有人重新發出請郎平回國執教以重振中國女排雄風的呼聲,“郎”字一語雙關,“喚‘郎’歸”,情味十足。后例中“晶”指郭晶晶,“吳”是吳敏霞的姓,“吳”與“無”諧音,“‘吳’懸念”即“無懸念”,把“晶霞組合”穩居女子雙人三米跳板冠軍這一結果表達得巧妙而含蓄。
2.取名式。拈取運動員之名巧擬入題。例如:
“威”加海內兮(2008年8月15日《文匯報》)
郭爽不爽(2008年8月20日《揚子晚報》)
前例有三妙:引用劉邦《大風歌》名句,適合語境,一妙;自然嵌入楊威的名“威”,不露痕跡,二妙;暗寓主題——楊威勇奪男子體操全能冠軍,三妙。后例是說中國自行車“希望之星”郭爽在女子爭先賽半決賽中戰勝了對手,但因犯規(進入第三圈后換道)被取消比賽成績。記者將郭爽之名“爽”拈來,前面加一“不”字,表達上述令人遺憾的結果,十分貼切。3.摘名式。不取名字之全部而取其部分擬題,同樣具有引人一讀的魅力。例如:
飛龍在天,蹦床奪冠(2008年8月20日《新華日報》)
舉重若青(2008年8月20日《中國教育報》)
例一寫的是陸春龍一舉奪得男子蹦床冠軍,作者取其名字中一“龍“字,賦予比喻義,“飛龍在天”又用夸張辭格,既體現比賽項目特點,又給人形象感;例二是說陳艷青奪取女子58公斤級舉重世界記錄,并打破挺舉和總成績兩項奧運會記錄。作者從其名字中取一“青”字構成標題“舉重若青”,既是成語“舉重若輕”的化用,又有“像陳艷青那樣頑強刻苦,勇于拼搏”的意思,一“青”兩用,富有情趣。
4.重組式。將組成姓名的字根據需要拆開重組后擬入標題,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例如:
再“杜”美“麗”(2008年8月15日《揚子晚報》)
女子50米步槍三姿賽,杜麗奪得冠軍,她的奪冠之路有點曲折。四年前在雅典奪得中國隊首金的杜麗,卻在8月9日很有希望再度獲得首金的時候因心理不穩而痛失金牌;5天后,走出陰影的杜麗在落后的情況下穩住心理,奮起直追,終于奪得50米步槍三姿射擊賽冠軍。這正是再度美麗——標題再“杜”美“麗”把她的姓名拆開重組(“杜”與“度”諧音),表達上述艱難的奪冠之路,匠心獨具。
衍名藝術有高下之分,衡量的標準主要有三條:
1.講究獨特性。標題中姓名與表述的內容要一致。這里指運動員姓名、比賽項目和成績的結合要自然貼切,使人一看就知道標題所寫是無可替代的“這一個”。例如:
水立方唱響最美的“歌”(2008年8月15日《中國教育報》)
何沖:“沖”出一個3米板冠軍(2008年8月15日《新華日報》)
例一中“水立方”暗指游泳,“歌”選用部分人名,一語雙關,“唱響最美的歌”則形象地指含金量較高的奪冠,這樣的衍名標題,用來報道劉子歌獲女子200米蝶泳冠軍并打破世界記錄,新穎獨特,個性鮮明;例二里的“沖”字一語雙關,名如其人,被稱作“毛頭小伙子”的何沖經過6個回合的硬碰硬拼后才登上冠軍臺,由人名衍生出來的“沖”體現出他艱險的奪冠之路的獨特性。
2.講究文學性。這是指衍名標題須形象生動,含蓄雋永,給人美的享受。例如:
“月亮”升起在水立方(2008年8月15日《解放日報》)
例中“月”與“躍”諧音,代指林躍,“亮”字則取火亮之名,標題說的是林躍與火亮勇奪男子雙人十米跳臺冠軍,記者采用衍名和比擬手法,給人遐想和美感。
3.講究趣味性。衍名標題應該幽默詼諧,饒有情趣,使讀者在消閑閱讀時能輕松地莞而一笑。例如:
姚明“要命”男籃“開張”(2008年8月15日《中國教育報》)
“秦王”登基四年夢圓(2008年8月1日《揚子晚報報》)
前例乍一看,讀者也許一頭霧水,再看內容方知:中國男籃與安哥拉之戰,一開始,姚明又是三分球,又是內線暴扣和搶斷籃板,中國隊一舉確立14﹕2的優勢,安哥拉隊員直喊“要命”。原來“要命”與“姚明”諧音,編者用衍名法制造了一點“黑色幽默”,博你一笑;后面的例句,又是一個用衍名法制造的懸念——“秦王”是誰呀?一看才知:此“秦王”非彼“秦王”,“秦王”登基,是指王峰、秦凱獲男子雙人三米板冠軍;“秦王”就是兩位冠軍之姓的組合。懸念揭開,讀者自會給編者的幽默報以一笑。
北京奧運已經落下帷幕,新聞報道的“衍名”標題卻留給我們許多啟示。摘要新聞標題出彩的技巧有很多,其中巧借成語入題,用“衍名”法擬題可使新聞標題一語中的、精煉傳神、新鮮有趣,讓人一目了然、過目難忘。
關鍵詞巧借活用成語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