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娛樂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0 02:35:00

導語:新聞娛樂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娛樂化研究論文

一、新聞娛樂化的定義

“所謂的新聞娛樂化,在內容上也偏重于軟新聞或盡量使硬新聞軟化,……它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①

新聞娛樂化的表現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將嚴肅新聞娛樂化,也就是硬新聞的軟化。另一個方面,還表現在硬新聞數量在減少,而軟新聞比例在增加。

二、新聞娛樂化現象原因淺析

新聞娛樂化現象的出現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下面我們就簡單說一下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1.市場因素是新聞娛樂化的根本原因

清華大學的李希光教授認為“從新聞無法擺脫商業控制這個事實……越來越多的新聞已經成為了廣告和娛樂的囚犯。”②

隨著傳媒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傳媒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還是新興起的網絡、手機等所謂的“第四傳媒”,它們主要都是通過將受眾二次出售給廣告商,以支持媒體的生存和發展。

在成熟的通信技術面前,下一秒鐘的新聞已經成了舊聞,時效性已不再是眾媒體追逐的焦點。于是,一些新聞媒體就從新奇性、趣味性的方面企圖吸引更多的受眾。可是很多媒體在趣味性上走得太遠,一味獵奇,追逐聳人聽聞的消息。更有《紐約先驅論壇報》的斯坦利·沃克給新聞下定義:新聞建立在3個W之上――女人(women),金錢(wampum),和壞事(wrongdoing)。新聞媒體在對新聞趣味性的追求上,使新聞娛樂化趨勢越來越嚴重。

2.受眾的需求是新聞娛樂化的直接原因

現在的中國正處于一個轉型期,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氣氛躁動,公民信仰缺失,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噬待加強。

一方面,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國民的精神壓力普遍增大,急需精神上的釋放和休息。由于軟新聞休閑娛樂的成分很大,媒體便投受眾所好,加大報道軟新聞的力度或將硬新聞軟化,讓受眾從媒介的日常報道中放松神經。

另一方面,中國媒體長期處于國家控制之下,政治宣傳意味濃重,受眾的排斥感強。在政府了對放松媒體的管制之后,媒體有了更多的話語自由。娛樂化的新聞把重大嚴肅的硬新聞轉化為富有個人色彩、戲劇性和故事性強的軟新聞,更能引起受眾的共鳴,進一步拉近和受眾的心理距離。受眾的主體意識加強,在新聞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被尊重感,對于娛樂化的新聞也就更加關注。

3.媒介控制的放松是新聞娛樂化的推動因素

1978年,《人民日報》等多家首都新聞單位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方針。1990年,中央《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正式將報刊經營管管理列入第三產業,這是報刊產業化改革的一個轉折性標志。1996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試驗,使報業產業實現了邁向新世紀的重要飛躍。而2003年11月18日,由光明日報集團和南方日報集團合作的跨區域大型日報《新京報》在北京的發行,開創了跨區域辦報的一個嘗試。

中央一直以來的相關政策,都大大放松了對新聞媒體的管制,中國傳媒界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之中。但是中國的新聞業發展尚未成熟,相應的行業規范還不如一些傳媒發達國家那樣完善,并且也沒有相應的政策措施進行管理,就使得中國的新聞界處于一種相對管理缺失的狀態。這種相對不明確的自由狀態造成了中國新聞娛樂化、庸俗化的走向。

同時,不可否認,政府對媒體報道新聞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媒體對重大敏感的政治公共事務的回避、減少或省略,導致人們對公共事務的冷漠。公眾對公共事務的冷漠導致媒體進一步減少公共事務的報道。”③

4.國外新聞娛樂化思潮的傳入是新聞娛樂化的外部因素

新聞娛樂化的現象并不是中國的原創,它是由外國“引進”而來。

19世紀30年代后,以《紐約太陽報》等為代表一批面向大眾的廉價報紙問世,它們避免過于濃重的政治意識形態,以花邊新聞為主,突出強調新聞的人情味、趣味性。這種大眾報紙的出現,以及它所宣揚的通俗之風氣,可以看作是新聞娛樂化潮流的起始。

19世紀末,黃色新聞開始泛濫。其中以《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就穿黃色衣服小男孩漫畫的爭奪最為著名。新聞娛樂化的潮流達到最高點。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美國傳媒狂炒辛普森殺妻審訊案,黛安娜王妃之死,以及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性丑聞事件,成為美國新聞娛樂化的三大標志性之作。

當今文化傳播呈全球化態勢,各國文化傳播交叉發展。處于媒體發展困頓期的中國媒體不免就會學習西方新聞娛樂化的做法。

最早進行新聞娛樂化的應該是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晚間新聞》定位為“五性”――新聞性、社會性、貼近性、趣味性、服務性。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過一個"可看性"得以釋放。它認為:要使輿論導向功能發揮出色,可看性是個前提。④

最近幾年各大地方臺都相繼推出了以方言播新聞,將新聞故事化,以吸引不同層次和年齡段的受眾,如陜西衛視的《說案》,以及山東齊魯電視臺的《拉呱》等節目,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為家長里短的事,但是都大受歡迎。

中國的新聞娛樂化現象是舶來品,它從西方傳來,結合中國的特色,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生長態勢迅猛,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

5.新聞媒體形式的多樣化是新聞娛樂化的重要因素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聞媒體早已打破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形式,以互聯網兼手機媒體為主要形式的第四媒介強勢發展,大有趕超傳統媒體之勢。

據CNNIC統計,截至2007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1.62億,僅次于美國2.11億的網民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12.3%。而在互聯網的使用功能上,信息獲取是排在第一位的。互聯網以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搜索便捷等優勢已經成了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但是互聯網上的不少新聞都是道聽途說,不經核實變,甚至是憑空捏造的。互聯網新聞功能的發展,使得新聞娛樂化的大潮風起云涌。

三、新聞娛樂化現象的影響

新聞娛樂化是把雙刃刀,它既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而新聞娛樂化的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媒體、受眾和整個社會。

1.新聞娛樂化對于新聞媒體的影響

首先,新聞娛樂化是新聞媒體順應市場化潮流、迎合受眾的產物。在這個商業化的社會,新聞媒體的新聞娛樂化做法是無可厚非的。經濟實力提高,業務能力才有可能提升上去。物質條件是做好新聞的基礎。

但不可否認,新聞娛樂化也給媒體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媒體格調的庸俗化以及虛假新聞的泛濫造成媒體公信力的下降是最為嚴重的影響。受眾對于媒體報道的新聞持有懷疑態度,使得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

2.新聞娛樂化對受眾的影響

軟新聞大多無需過多的思考,可以使受眾輕松地就獲取信息,受眾接受信息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休閑的過程。另外,一些軟新聞可以使人從緊張的工作生活中得到適當的放松,緩解一定的壓力。在高壓的生活環境下,娛樂化的新聞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新聞的娛樂化看似切合了受眾的需求,其實,這是對受眾的一種摧殘。長期接觸這類新聞,會使受眾喪失思考能力和判斷力,也會使受眾品位降低,反而會造成精神上的更加迷茫。

3.新聞娛樂化對于社會的影響

首先,軟新聞所報道的新聞大部分含有暴力、犯罪以及黃色信息,新聞娛樂化使色情新聞和暴力新聞不斷增加,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有時甚至會引起社會恐慌。尤其是對于沒有判斷能力的青少年,更是會在思想上造成誤導。

其次,新聞的娛樂化現象,會影響整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設。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非常強大,對于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聞的娛樂化會使媒體的引導方向不準確,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四、結語

新聞娛樂化現象是時代的產物,它和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以及文化傳播全球化的趨勢分不開,是新聞傳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環,要解決它還需從多方面入手。

從政府來說,完善相應的新聞管理條例,在保證新聞自由的基礎上加大審核力度,確保新聞媒體正確的社會引導作用。

從媒體自身角度來說,要吸引受眾、提高競爭力,還要從做出自己特色出發,減少同質化現象,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和受眾群。同時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在受眾方面,提高自身涵養,有選擇的閱讀新聞、接受信息很重要,多關注關乎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的新聞,學會辨別和分析問題,不要被媒體所左右,做一個有頭腦的讀者。

注釋

①馬松娟,郭亞婷.《試析當前的新聞娛樂化現象》,《新聞傳播》2006年第10期,P45.

②③李希光.《畸變的媒體》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P11,P25.

參考文獻

[1]李希光.《畸變的媒體》,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美]JohnH.McManus,著.《市場新聞業》新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3]張小爭,鄭旭,何佳.《明星引爆傳媒娛樂經濟》,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論文關鍵詞】:娛樂化;市場化;第四媒體;行業規范;媒介控制

【論文摘要】:新聞娛樂化是中國新聞界近幾年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是新聞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也是新聞專業主義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文章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淺要的分析。首先,文章對新聞娛樂化做了的界定,在此基礎上從經濟、受眾、制度、新聞思潮和媒體形式五個方面對新聞娛樂化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闡釋,同時從新聞娛樂化對媒體、受眾和社會這三個方面可能造成的影響加以分析,并且運用了一些案例和資料對論點加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