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應對三農問題創新實踐

時間:2022-03-22 02:05:00

導語:當前應對三農問題創新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應對三農問題創新實踐

中國當前三農問題,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非常關注的大問題。筆者作為離職后回農村第二次創業的縣級干部,對此已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實踐,今整理成文。

一、三農問題的探索和對策

中國有八億多農民,是一個農業大國,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為了激發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在全國農村實行小崗村農民試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這種生產形式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產品由不足到富余,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筆者把這次生產關系的改變稱之為中國農村的第一次飛躍。三十多年來,我國農村的發展出現了兩種現象:一種是華西村回村任職干部吳仁寶以及三元朱村有組織領導能力的村干部王樂義等,他們帶領村民走股份制集體致富的路子,建成了天下第一村,并兼并周圍村莊共同致富;另一種是像小崗村一樣個體分散經營,只能解決溫飽而不能解決致富。到2003年,小崗村民人均收入還沒有超過2000元,這被人們說為“起了早五更,趕了大晚集”。縱觀全國農村的發展,后一種還占絕大多數。就拿我們山亭區北莊鎮所轄十八個行政村來說,目前沒有一個村有集體經濟,只有個別的村干部有自己的小工廠,且規模較小,效益一般。如果農村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小康社會怎么實現。但還有一種事實不可否認,即三十多年來,農村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農民的素質也有所增強。如果再繼續沿用這種模式,是否束縛生產力的發展呢?這是一個必須面對和值得深思的問題。

黨中央非常重視三農問題,把它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多年都發了一號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三農的政策措施。前幾年又取消了農業稅,實行了糧食直補、購買農機具和家電優惠等一系列措施,使廣大農民得到實惠。筆者認為,小崗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歷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農村的發展必須走農業集約化和工業興村之路,再靠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已不適應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科學種植及當前經濟發展國際化的要求。因此,必須走農業集約化經營、工業興村之路,以實現農村的第二次飛躍。實現第二次飛躍關鍵是選配好村書記,那么村書記從何而來呢?一是從內退、退休的科級以上各級領導干部中選任。40年代后和50年代后的各級退休和接近提前離崗內退的干部,年齡在60歲左右,他們大多身體健康,處于二次創業的最佳時段。他們受到時代的培養教育,他們對黨忠誠,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多能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有深厚的家鄉情結。他們不圖名利,只愿為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回報鄉梓;他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有廣泛的人脈關系。像劉華清建言為家鄉通高速公路,毛致用為本村作顧問謀發展,楊善洲為家鄉義務植樹二十多年死而后已,吳仁寶建成了天下第一村,這都是典型的范例;二是從現在各級下派幫扶包村的干部中挑選科級以上有領導經驗的干部任村第一書記,由現在的虛職變為實職,任職時間五到十年;三是有能力的第一書記也可以跨村任職,但被跨村必須配一名科以上干部為第二書記,以便智力資源共享,齊步發展。

二、第二次農村創業的實踐和效果

前幾年,我五十多歲,從縣級領導崗位上內退下來。本人身體好,又有多年農村工作經驗和為家鄉父老服務的滿腔熱情。與其在家賦閑,不如回農村進行第二次創業,以造福鄉梓。于是,我主動向組織上要求回農村工作,奉獻自己的余熱。2008年初,被北莊鎮黨委任命為鐵山村第一書記,山亭區安排我為區政協委員。我到村后首先考慮我們自身的創業團隊建設,興辦實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我的同學和同事知道我無私奉獻,到村進行第二次創業后,他們認為這樣退休后過晚年生活更有意義,于是,他們有的內退后主動追隨我一起進行快樂二次創業。目前我們快樂創業團隊縣、科級干部達12名。我們的基本理念是:“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角色不同;沒有名利之爭,只有無私奉獻;沒有升降之虞,只有快樂創業。”我們的目標是“奮斗二十年,爭創棗莊第一村。”在這工作期間,我們不要村的工資,不要村的獎金,不要任何榮譽,不花村鎮一分錢。雖然我們村現在一窮二白,但通過我們二十年帶領群眾積極奮斗,這個目標有望實現。為了實現這一奮斗目標,我們組建了“五個組織”。

一是組建了由我們快樂創業團隊成員組成的“棗莊市鐵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立足本地資源,打造棗莊新型墻體材料基地。目前我們與棗莊津華公司合作,投資二千萬元,建年產標準磚一億塊,能安排一百人就業,年利潤在八百萬元,村集體年可分紅利二百萬元左右。另外我們準備搞高科技農業,走農業集約化經營之路。二是組建了鐵山村建設家鄉工作委員會,有本村外出從政、經商、搞技術的三方面人才組成。宗旨是:“家鄉養育了我,我為家鄉做點貢獻。”利用各自的能力和人際關系為家鄉引資獻智。村建設家鄉工作委員會主任張士國(棗莊市水利局調研員),成員程衛國等為村爭取扶持資金60多萬元進行修路、自來水升級改造等。三是組建了以市政協王光榮副主席為總顧問的鐵山村顧問團,有十多名市縣級干部和專家教授參加,幫我們引資引智、出謀劃策搞規劃。并為我村爭取160多萬元扶持資金建村文化廣場、甲級衛生室和超市等。四是組建了“鐵山新農村建設講堂”,實際上是村級黨校。邀請原市委黨校教育長趙修森任教育長,棗莊學院知名教授孫卓彩任教,培育我們村民的子女,主要是高中在校二年級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對其進行正規的馬列主義和黨的基本知識等培訓,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義務授課,不收學員一分錢。每年一期,2008年第一期12名,2009年第二期6名。通過培訓,學員的政治素質大大提高,加強了黨在農村后備力量的培養,也解決了農村黨員老齡化問題。五是組建了“鐵山村義工隊”。義工隊的宗旨是:自愿參加,不要報酬,扶貧濟困,造福鄉梓。剛組建時有二十多人,現在達到幾十人。先后給村殘疾人修鋪水管,給遭受火災的李姓村民修房子,還經常組織開展修路、義務植樹等公益活動。這項活動給共產黨員一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平臺,這也弘揚了正氣,營造了淳樸的村風。對于我們組建的五個組織的實際工作,群眾反映很好,說共產黨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作風又回來了,我們鐵山村今后有奔頭了。五個組織的實踐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社會效果:一是有利于黨的基層政權的鞏固;二是有利于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三是有利于激發村干部的工作熱情;四是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五是有利于村級黨的后備力量的培養;六是有利于弘揚正氣,建設和諧的新農村。

三、解決三農問題的建議

通過對三農問題的分析探索,加之筆者到農村二次創業的三年實踐,鑒此,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引資引智并舉,充分利用40、50后這部分離退休的老干部智力資源,投入到偉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讓他們擔當農村第二次飛躍的領頭雁———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全國除像華西村等集體經濟發達的村以外,其他各村都要選配上第一書記,與村黨支部書記相配合,再選配上一名大學生村官當他們的助手,實行老中青三結合,使他們優勢互補,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二是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發展鎮村經濟”的新要求,切實把村集體股份制經濟發展壯大起來。前幾年改制把市縣鎮村的集體經濟都改為民營,資產變現后也早已花光。目前全國絕大多數行政村沒有集體經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重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也只有如此才能縮小城鄉差別,有利于解決社會分配不公和貧富不均的問題,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

三是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各級黨委政府應給予高度關注,改變過去只重視支持民營經濟的狀況。各級財政金融部門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給予大力扶持。對特別貧困地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給予支持,力促全國農村集體經濟平衡發展,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措施。

四是要轉變過去領導干部為家鄉辦些實事好事認為是以權謀私的錯誤理念。家鄉養育了他們,只要不是以權為其親屬謀利,而像劉華清、毛致用等老領導那樣為家鄉人民辦些實事好事,這是值得稱贊的。現在我們應把他們這種做法看成是為黨分憂,為民解愁的高尚行為。為此,應鼓勵各級老同志以他們的智慧和人脈關系為家鄉建設出把力,以解決革命老區的貧困問題,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辦法。

五是要大力宣傳到村任職干部帶領村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及像楊善洲那樣回家鄉二次創業為民辦實事好事的先進典型,以樹立黨在群眾中的威望。以此來弘揚正氣,端正黨風,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輿論效應。

六是各級黨組織要把選配好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當作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任務來對待,確實把人才資源當成第一資源,要廣泛發動,鼓勵有志之士到農村二次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級黨委政府要幫助解決他們的基本工作條件,應設立專門機構給予指導,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干得好的到村任職干部應給予一定的政治待遇或獎勵。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組織保證。

古人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固國之本,富民之基。若用此法配備農村干部,領導中國農村發展的第二次飛躍,五到十年以后,我國廣大農村將會是經濟發展、人民富足、國力增強、政權鞏固、社會穩定的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那時的中國將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