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時代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時間:2022-04-18 03:12:38

導語:物聯時代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聯時代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摘要:在集智能、先進、互聯網三位為一體的物聯時代,物聯網連接著一切,必將推動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獨立學院應利用協同創新機制,將現代企業的管理應用型人才需求以綜合實訓的形式來完成對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鏈接。本文通過分析目前物聯時代的管理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提出獨立學院培養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具體途徑,有利于增強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獨立學院;物聯網;管理應用型人才;協同創新

一、前言

物聯網的快速興起與應用正在引發高等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這就需要高等院校能夠提供更有深度的內容和服務、更具差異化的教學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獨立學院是在我國高等教育轉型時期憑借其母體院校的教育資源和民辦機制的優勢而迅速成長起來的三本院校,現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現實載體。集智能、先進、互聯網三位為一體的物聯網正憑借著移動終端的多樣化、智能終端的普及、后臺云計算及大數據的能力,重構了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以及生產、經營、融資模式,企業與外部的協同交叉,實現了產業間的融合與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1]基于物聯網的技術特點,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協同創新機制,將現代企業的管理應用型人才需求以綜合實訓的形式來完成對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鏈接,[2]使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不過與普通高校相比,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相對薄弱,但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優勢;獨立學院在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上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與母體學校的培養目標類似;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物聯網時代對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能夠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要能夠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為其量身打造物聯網知識結構圖,以盡可能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并形成良好的物聯網思維,最終使學生能夠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工作和學習中去,進而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而在現有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下,學院為社會輸入的管理應用型人才存在著僅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僵化的思維模式等弊端,企業方面則存在還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和時間以及更長的周期去培養一個真正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尷尬局面。而在具有物聯網特征的獨立學院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特點,進入企業后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快速適應工作,這不僅加快了學生自身的成長速度,而且也能為企業節約相應的人力成本,以便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物聯網已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積極研究的一項重點課題。歐洲智能系統集成技術平臺(EPOSS,2008)認為物聯網是由具有標示和虛擬個性等信息的物體和對象所組成的網。[3]中國的《物聯網白皮書》(2011)[4]認為,物聯網是由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而實現的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鏈接的網,有利于物聯主體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朱洪波、楊龍祥(2010)等認為,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5]李建功(2011)認為,當前的終端設備已普遍具備全球定位系統、運動感知器件、視覺跟蹤攝像頭等人類行為感知元件。[6]李曉鐘、任憑(2015)基于八大城市實證分析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7]李德仁、姚遠等(2014)認為,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和計算機等個人終端設備在任何環境下開展學習,會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8]官建文、李黎丹(2015)認為,移動互聯網能夠使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學生、學校、企業最豐富、最便捷地相互連接,產生海量數據來推動教育行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9]左婭(2015)分析認為,在發達國家知名制造企業的收入中,運用“互聯網+”服務的占比可達40%~60%,而在中國只有15%~20%。[10]李茜(2015)認為,將物聯網技術與MOOC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構建更為完整有效的,集數據采集、分析、模型管理等于一體的學習管理模型,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習群體完整的教學反饋,個性化定制和推送學習方式及內容,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11]李國英(2015)認為,信息服務越深入,需要的資金、信息流越復雜,越需要合作方齊心協力塑造更加開放、共贏的新業態。[12]張連春、付秀芬(2015)認為,強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進由政府主導的高校與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全面接軌和深度合作,瞄準科技前沿和社會需求,制訂聯合計劃,整合研究資源,暢通成果轉化,打造高端科研品牌,切實能夠實現高等教育無縫對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13]基于上述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物聯網定義及其應用方面的綜合分析,可知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它具有傳感器技術、RFID標簽、嵌入式系統技術的三項關鍵技術和智能、先進、互聯的三個重要特征。在物聯時代的高等教育辦學過程中,一方面應運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手段,加大對經濟社會的調研力度,強化校企聯合,把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趨勢,及時對學科專業和課程結構進行必要調整;另一方面要盡快地調整師資結構,打造一支精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三、物聯時代管理應用型人才的特點

在物聯網時代,企業具備了物聯網思維,能夠自由提供差異化的線上線下服務,擁有屬于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可以從物聯網大數據中發現更大的服務價值,同時也對企業的管理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創新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1.強烈的創新意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智能電腦的快速推廣使用,使得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逐漸轉移到要求具有綜合能力,尤其是高度的創新意識。對于企業來說,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有新鮮血液的輸入,才能促進企業的進步,才能與時俱進,始終走在市場的前端。只有不斷推陳出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才能使得企業不斷地向前發展,維持其強有力的競爭能力。而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意識是否強烈直接關系到整個企業的創新環境,只有擁有一批創新意識強烈的管理應用型人才,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市場上更勝一籌。

2.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人際關系高度社會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需要更加緊密的聯系和協作,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真正地發揮自己的力量,取得事業的成功。因此,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是現代企業所需管理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特點之一。

3.突出的學習能力

高新電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國界,而在這樣一個高度集群化的社會中,企業要想具備國際競爭力,就需要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不懂的、不熟悉的東西很多,必須邊實踐邊學習,把堅持學習作為緊迫而又長期的重要任務。因此,不斷加強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必然要求,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則難以勝任新工作,滿足不了新形勢下崗位職責的要求。這一切要求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必須具有突出的學習能力,讓自己盡快成長為學習型和復合型人才。

4.出色的實踐能力

所謂實踐能力,是指勝任不同類型實踐任務的個體所具備的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質,直接指向具體問題的解決,其功能在于確保個體順利形成并實施實踐觀念。個體實踐能力包括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情境實踐能力等4個維度14個要素,涵蓋實踐興趣、實踐成就動機、實踐壓力、情境感知、知識構建、信息交流、人際溝通、肢體運動、專項知識、專項技能、匹配分析力、策劃力、執行力、應變力等要素。在物聯網時代,企業員工具備出色的個體實踐能力,這樣的企業才能有效地實施企業戰略并和競爭對手相抗衡。

四、物聯網時代獨立學院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

獨立學院處于研究型大學培養精英人才和高職院校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中間地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像母體學校那樣培養學術型和研究型的人才,而是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重在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因此,獨立學院應從以下五個方面改進現有的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結合獨立學院的特點,注重管理應用型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培訓,力爭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管理應用型人才。

1.構建管理應用型人才供需數據庫

在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深入到人才數據庫的應用領域。獨立學院可以通過網絡和互聯網的互聯,穿越時空,利用學院內外部的人才供需數據庫來構建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應用型人才供需數據庫。這不但要對內部管理應用型人才進行管理培育,構建自己的核心技術人才隊伍,還要對外部管理應用型人才進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于技術問題的咨詢協作等;同時對管理應用型人才軟件開發資料、系統集成資料等資料進行整理歸集,將其納入核心人才技術數據庫,以便于學院的持續發展。另外,根據管理應用型人才業務需求的分類標準,對人才軟件的開發基礎資料、技術文檔、工程管理、技術服務等成功案例進行分類、歸集,形成物聯網時代獨立學院管理應用型人才技術支持數據。由此可以實現新入職員工的入門級培訓,使其在短的時間內熟悉所從事的工作;通過數據庫,還可以實現人才技術服務的遠程協助,從而增加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柔性,增強獨立學院管理應用型人才的競爭力和適應性。

2.不斷創新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是多給教師提供外出觀摩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多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來不斷更新自身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論滲透。二是多注重學生管理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塊學習,將理論指導實踐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在實踐中創新理論。三是教師自身先要潛心研究教材,在理論學習中找到好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善于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結構模式,站在全新的教學思想高度進行慕課、微課或是翻轉式課堂教學設計。四是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質疑,在教學中還要創設關鍵情境,運用多種方法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各種奇思妙想,并鼓勵學生不斷嘗試新的思考方式。

3.運用慕課、微課和翻轉式課堂

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團隊協作能力慕課是一種大眾公開在線課程,一般由課程介紹頁、教學視頻、教學習題和教學論壇四大核心要素構成,能夠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大規模學習者不受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即可學習,師生、生生之間都能及時互動。[14]微課則是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適合學生自主學習。[15]而翻轉式課堂是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和教師實時講解的音頻,再把這種帶有實時講解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供學生下載或播放,方便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以此為完成作業或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16]由此可見,借助現有的網絡技術平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慕課、微課和翻轉式課堂教學方式的優勢,在線上線下的自由學習討論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同時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質疑—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團隊協作能力。

4.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結構

為適應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對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的新需求,獨立學院應對現有的管理課程體系結構進行改革與創新,應從最初的“一體兩翼”的管理課程體系結構發展到現在的以必修課程為主體,以選修課程為輔助,以自修課程為補充,以通識課程為拓展,以專業實踐課程為延伸的必修、選修、自修、通識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五位一體”、多管齊下、全方位育人的科學合理的管理課程體系結構。完善的課程體系結構能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發展個性特長,為學生個體全面而健康地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5.借助云技術平臺培養學生全新的物聯網思維

云技術作為一種新型資源的共享和管理模式,將由網絡連接的大量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資源池并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其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廉價等特點,對于當前分布不均衡、建設經費緊張的高校教育資源來說,無疑提供了最恰當的資源共享、共用、共管平臺。[17]管理專業雖然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獨立學院的學生實際自主操作管理的機會非常少。獨立學院完全可以嘗試借助云技術平臺對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活動的主體化、教學方法的靈活化和教學過程的動態化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的統一教學管理和調度,來培養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需要的全新的物聯網思維。首先,改善師資結構,倡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項目、案例教學、校外實地調查、完成調研報告、課余帶學生在企業進行專業見習,以此培養學生的物聯網思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當好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并通過創設關鍵管理問題情境,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實際情況;通過啟發、誘導、設疑等導向作用,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信息,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再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充分發揮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使教學收到最佳的效果。最后,教師要善于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欲望,讓課堂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面對當前的企業發展變化趨勢,獨立學院應該作為物聯時代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以一種高瞻遠矚的眼光積極地去創新適應現代企業需要的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孫從軍 單位:吉首大學

參考文獻:

[1][12]李國英.產業互聯網模式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5,(7):77-78.

[2]亓慧,穆曉芳.高校物聯網專業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以太原師范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18):42-43.

[4]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物聯網白皮書(2011年)[R].北京: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2011.

[5]朱洪波,楊龍祥,于全.物聯網的技術思想與應用策略研究[J].通信學報,2010,31(11):3.

[6]李建功.物聯網環境下移動終端的發展趨勢思考[J].信息通信技術,2011,(5).

[7]李曉鐘,任憑.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研究——基于八大城市的實證分析[J].東南學術,2015,(1):55-62.

[8]李德仁,姚遠,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4,(6).

[9]官建文,李黎丹.“互聯網+”:重新構造的力量[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6):1-6.

[10]左婭.互聯網+,讓裝備業“微笑”起來[N].人民日報,2015-04-13.

[11]李茜.基于物聯網技術的MOOC學習管理模型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2):105-108.

[13]張連春,付秀芬.法國高等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2):98-101.

[14]王永固,張慶.MOOC:特征與學習機制[J].教育研究,2014,(9):112.

[15]唐燕兒,魏旭陽.“微課”的優勢與發展——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84.

[16]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6.

[17]盧靜.基于云技術思想的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