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6-07 09:35:52

導語:公共管理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一直肩負公共部門管理人才培育的使命。面對日益增長的就業壓力,學生的就業去向單純定位為公共部門的提法未必能夠順應社會需求。課堂知識講授的抽象性增加了學生的茫然感,教師在公共領域的互動參與也影響了教學效果。粗放式的課外實踐實習活動,未必能夠提升學生對業務體驗的認知能力。學生為拓展選擇方式,在校期間想法應付諸多考試則疏遠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反思有關問題,有助于推動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進程。

[關鍵詞]公共管理;實踐實習;教學改革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的劃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等專業均屬公共管理類基本專業,也是習慣上所指代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從學科發展的定位看,“公共管理學科一直肩負著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任”[1];同時,國內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歷經多年的發展,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即便如此,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教育、人才培育仍面臨系列問題,研究圍繞有關問題進行論證,以便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人才培育的去向長期單純定位為公共行政部門

向公共部門輸送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育的使命,對于公共部門而言,也希望招錄到有關專業的合格畢業生,讓其在管理崗位上發揮專業優勢。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和辦學水平的提升,大量地方高校都興辦或新增了公共管理類專業,公共管理人才隊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迎合了學科辦學的定位。參照國內先后出版的公共管理類教科書發現,不少教材在緒論或開篇就指出,學習有關專業課程的目的(或意義)將為公共行政部門或政府機關培養合格的管理人才。出現這一提法并不意外,過去人才供給嚴重不足,本科專業學生在高校期間接受“定向式”的崗位分配,不少教材仍繼續將其作為必然的去向,授課教師同樣會向學生做出這樣的介紹。高等院校開設公共管理類專業,固然要強化行政管理崗位人才培育的必要,與此同時,新的就業壓力越來越明顯,公共管理類專業也不例外。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未必能在行政部門或行政性事業單位招考中脫穎而出,有關招聘的眾多崗位并非都面向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畢業后的選擇明顯發生了變化?!昂芏鄬W校將公共管理人才定位為行政、事業單位高級管理人才。但從就業來看,直接進入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系統就業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有其他學生選擇到企業或繼續深造。因此,公共管理類專業培養人才的輸出道路并不是唯一的,要堅持‘多元化’‘多維型’的培養目標”[2]。有的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這也符合“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需求。如果人才培養的目標僅定位為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不能凸顯復合型人才的價值,難于順應社會變革的需求,畢竟相應的行政崗位人才需求有限。在靈活就業、非正規就業等就業形式多元化的當下,單純的就業去向難免讓大學生失去創新創業信心,甚至無法找到適合自我發展的平臺。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離不開對“行政人”的培育,但在人才競爭、人才需求、自我選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人才的培育更需要理性而綜合地做出判定,不斷適應新的社會變化環境。

二、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基礎知識加重了學生的茫然感

公共管理類專業未必存在就業優勢,但報考高等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依舊不少。上大學以前,學生很少了解公共管理類專業知識,一些學生攻讀公共管理類專業,不排除盲目性的選擇,或系調劑錄取的結果。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的一段時間內,專業入門學習尤為重要,高校教師在講授期間過分強調書本內容,使其產生一定的茫然感。教師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少有對現實問題的延伸?!皩τ诠补芾眍悓I的教師,實際上應該要求具備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如果授課教師不在課堂上一再強調專業設置及學科知識,就難以讓大學生盡快掌握學科范疇,學生往后學習的任務和目的也未必明確。受制于目前的招聘機制,教師的補充基本上從高校畢業生中選取,錄用的教師中能具備相關工作經驗的少之又少”[3]。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師的經驗欠缺,一再強調教材基礎理論,缺乏對實際情況的了解與認知,學生學習期間或將感到枯燥乏味。專業教師的知識積累影響著學生的消化能力,專業教師往往只注重抽象知識的積累?!笆軅鹘y教育理念的影響,加上本科學生社會經歷有限,且公共管理類專業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學生在對專業課的認識上,視其為‘萬金油’,什么都學,但覺得學與不學差別不大”[4]。教師在多門課程中都缺乏豐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或將降低。

三、粗放的實踐實習活動難以提升學生在業務鍛煉中的認知能力

實踐教學是提升大學生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與預期效果仍有一定差距。課外實踐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有助于讓大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管理行為,進一步拓展理論視野。但教學單位往往缺乏考核標準,對于講授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師而言,會結合教學經驗給定參考選題,或就課程的某些章節作為實踐調查任務,如了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狀、社區治理問題和新農合政策實施效果等議題,最終提交一份調查報告或一篇研究論文即可。其間,學生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深度觀察與剖析,出現走馬觀花式的調查不足為奇,實踐任務演變為一場“放松”活動,即便參與實踐也難以提升認知能力。同樣,“三下鄉”實踐活動仍有待重視。有的學生下鄉后玩起了“隱身術”,并未進入有關單位或區域體驗實踐活動,而是找到對應的主管單位隨意簽字蓋章算完成任務,這無益于讓大學生增長見識,甚至讓實踐失去了它的本義。專業實習能讓有關專業學生深入了解公共部門的運作狀況,提升個人辦事與管理技能,但有些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既不能主動學習請教,也不能正確定位其角色,對待實習的態度也不夠端正,最終依然缺乏對公共問題的認識,這樣的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參與志愿活動期間,有的大學生只是為了增加量化積分,個人的公共角色依然沒有得到發揮。公益性是公共管理類專業所強調的理性價值,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尚未更好地做出表率,缺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公共認知和辨別能力當需得到提升。

四、學生以應試能力為導向的自主選擇使其淡化了學科理論素養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不能慎重對待專業學習,或者說專業學習逐步走向非專業化,嚴重者還陷入了什么都想學但什么都沒學好的困境。不管是否具有一定的學習目的,一些學生都會盡可能參與各種考試,以保證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通行證”,有的學生只為應付期末考試,專業知識學習不夠深入。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備戰職業資格考試也成了常見的選擇。在校期間,除了應考常見的計算機二級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以外,還會選擇考會計證、教師資格證等有關證件,并盡可能地考取不同的證書,以便在以后的評比、擇業過程中多些亮點,尤其是工作應聘時,有的崗位也會將證書作為擇優錄取的標準。部分學校已經淡化證書與畢業“掛鉤”的要求,學生依然不會放棄考證機會。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不斷嘗試考證,結果卻淡化專業學習興趣,個別學生還產生了放棄專業學習的念頭。如前所述,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選擇路徑之一是報考研究生。在校期間,有志于在本專業或其它專業進行深造的學生,會自覺學習有關課程,以便提升自己的理論功底。專注于某些資格證、應付研究生考試,當然有助于往后的發展,考試失敗又將面臨新的問題,即理論素養與業務技能都未掌握。凡此種種,不僅會影響專業就業率,還影響外界對專業教育的看法。學習之余,參與各種資格考試是追求上進之舉,甚至是個人能力的體現,但有的學生甚至逃課考證,或以考證為由逃課干兼職工作、考駕照;有的學生不善于主動學習,也無更多的追求與期待,只圖能在各科考試中順利“過關”,拿到各門課程的學分,達到畢業要求即可。個別學生報名參加“興趣”培訓班,出現盲從的“偽興趣”迷,最終無法掌握一定的本領。

五、推進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首先,明確人才培育順應多元化需求的教育理念。公共管理類專業當然要向公共部門提供合格的管理人才。與許多行業一樣,大學生畢業后未必都干“老本行”,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也需要順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除了公共行政部門的管理人才以外,還要將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培育成社會需求或期待的合格人才,最終也可能在學習或深造中成為教師或科研人員,包括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鄉村社會治理人才,這同樣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育的新使命。因此,在專業教育變革的進程中,重新梳理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盡可能改善就業觀,塑造新的公共人、公管人,兼顧公共部門管理、社會服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引導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做好新時代公共精神的代言人。其次,規范課程設置體系、教材內容編選和課堂教學計劃。對于公共管理類專業所在的教學單位或院系而言,要做好教學改革當然需要在課程與教材方面有所側重??梢詫Ρ缺姸喙补芾眍愒合甸_設的專業課程、課時計劃和學分分配;在教材的選取方面,可以選擇公共管理方面的經典系列教材,或組織教師適當編寫學科(專業)導論、案例分析等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基本編寫主要原則或要求,一是盡可能吸納當代國內外公共管理研究中得到學界公認的成果……二是在教材的表達上……通過教材的引導,拓展學習范圍,讓使用者喜歡用、能夠用、便于用”[5]。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受到重視后,授課教師也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的問題意識,讓其明確專業學習的意義,幫其在專業學習期間開拓視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鼓勵輔修其它學科或課程的學分。為便于幫助學生消化知識要點,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某個特定的案例,是因為它能夠使你和學生將精力集中于與課程和教程目標相關的重要思想、論題和問題之上”[6],通過對教材知識的講授,以及對案例題材的延伸,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專業理解能力。再次,深度推進師生參與校外體驗式教學行動。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師需不斷地強化專業知識補充能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忽視各知識要點,也不能忽視實踐實習中的教學機會。教學單位應當重視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要求,要強調兩者之間統一協調原則。各專業教師也要走進實習基地,增加在公共部門和社會活動中的互動參與機會,如,通過參加公共部門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座談會議、參與公共部門的項目設計(規劃)、調查政策運行狀況、跟蹤鄉村治理進程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研究視野,有助于克服課堂教學單調問題。教學單位可以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推動校企合作交流機制,適當增加學生實踐課時和延長實習時間,保證學生能夠實地參與實習活動,并做好實踐實結報告。教學單位與教師要做好回訪、監督和考核等工作,以實踐實習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盡可能地延伸知識面。最后,專業教師需要積極做學生理論學習的引路人。每到新生入學教育期間,積極開展專業建設和學生培養計劃的講座。對于開設的專業課程,專業或授課教師要對課程做深入的分析,搞清楚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為何會出現相應的課程,課程將涉及哪些內容,以及本專業與其它專業之間的比較,讓大學生盡快掌握專業學習的要求和路線,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專業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與成長與教師的影響密切相關,在課余或課外活動期間,除了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以外,專業教師也應加大對學生在學習、生活、興趣等方面的關心程度,幫其權衡專業與其它選擇之間的輕重關系,保證專業認同感與專業學習動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不過,學生也要不斷地思考自身問題,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如有機會可參與能夠提升理論素養與業務技能的學習活動,以豐富大學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發展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08(12):53.

[2]韓娜娜,朱穎.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6(13):25.

[3]李建斌.關于完善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85.

[4]孫婷.基于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校應用型專業課程本科教學實踐改革探析:以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74.

[5]崔運武.論當代公共管理變革與學科專業發展和教材建設[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4):138.

[6]小勞倫斯•E•林恩.案例教學指南[M].郄少健,岳修龍,張建川,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95.

作者:何永松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