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公務用車規則革新
時間:2022-07-12 06:32:00
導語:小議公務用車規則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公務用車制度存在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如何改革和完善公車制度已經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
一、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踐及其困境
目前,我國公車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公務用車費用高,財政負擔沉重;公車私用現象嚴重;公車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驚人;超編制、超標準配備使用轎車問題屢禁不止。以上問題其實是通過兩種途徑最后聚焦于一點:公車私用和超標超編配置導致公車浪費嚴重。
公車改革從1994年開始,截至目前已經16年了,其中在全國掀起了兩次車改高潮。原來只在個別地方實行的公車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和單位都在積極推行,第三次車改浪潮正在全國掀起。當前,我國許多地區相繼開展了公務用車改革的試點。縱觀歷次公車改革運動,改革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加強內部公車資源和使用資源的配置,通過集中統一管理、嚴格規章制度,提高公車運行的效率和降低公車運行的成本;二是實行貨幣化,把原來的公車費用通過貨幣化的形式轉移到使用人的工資中(工資化),與個人的利益直接掛鉤,減少浪費、降低支出;三是公車社會化(市場化),把公車資源和公車使用需求資源參與社會市場配置,公車經費不與使用人的工資結合,而是直接購買社會服務。從公車改革的現狀看,目前采用前兩種形式較多,但后一種形式從理論到實踐正在處于積極探索的過程中。
不少地方采取加強公車資源的統一管理,通過嚴格車輛點邊管理,統一公車定編標準,實行歸口管理。通過實行經費定額管理,實行國庫統一支付,對車輛配備、更新、加油、維修、保險等環節實行全程統一管理。通過實行加油定點定量管理,實行一車一卡,憑卡對號,確保在定點的基礎上實行定量管理,按不同型號車輛和維修等級選擇不同資質或類別的維修企業,實行在定點維修基礎上的優質低價的最佳組合。通過統一調度、統一派車管理,合理調節用車需求,大大提高現有公車的效率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是,以上做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跳出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從本質上說公車還是單位所有、單位管理、單位使用、單位處置,公車資源仍是單位配置而不是市場配置,因此傳統的公車存在的弊病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由市場配置,可大大提高經濟的運行效率,克服計劃經濟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公車集中、統一管理只是公車管理體制改良,不是公車管理體制的改革。
二、公車改革須堅持的幾個原則
公務用車改革的基本原則是評價公務用車改革模式優劣、選擇和構建最優公務用車改革模式的標準。筆者認為,我國公務用車改革至少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是公務用車改革要有利于規范職務消費。我國公務用車改革的最初動因就是規范職務消費行為,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治理公車腐敗。因此,公務用車改革模式的設計、選擇以及實施都必須堅持這一初衷,力求實現這一目標。
二是公務用車改革必須保證正常公務活動用車需要。公務用車改革不能影響黨政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應該避免由于車輛不到位而降低工作效率現象的發生。
三是公務用車改革應遵循節約原則。改革要有利于控制車輛支出,同時在公務用車改革模式設計中充分考慮運作的經濟性,在車輛購置、使用、處置等環節控制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改革除了要算“經濟賬”、“財政賬”之外還要算“政治賬”,要統籌考慮政治和社會效益,歷史地長遠地看待改革的成效與影響。
四是公務用車改革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財政與社會承受力等方面的差異較大,制定制度時不能一概而論,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保證制度的可操作性。公務用車改革模式的設計、改革方案的制定、出臺,要建立在大量的實地調研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不能憑熱情、拍腦袋做決策,更不能搞形式主義。例如,有些地區曾提出3年內不許購置公務用車的要求,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3年的禁期一過,出現了集中突擊購車的現象。其實車輛的購置、更換應實事求是,如果車輛發生正常報廢,更換新車也無可厚非。
三、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模式創新
公務用車改革最終要實現三個“減少”,即減少財政支出、減少改革成本、減少社會動蕩,實現共贏和多贏,這就要求地方政府結合各地情況創新改革思路,優化改革路徑。目前,如何克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管理和制度創新,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是決定車改成敗的關鍵。
首先,公車改革的思路不能局限于簡單的貨幣化,應當采取漸進的方式,逐步過渡和完善。公車貨幣化改革是在原有的公車使用管理制度本身處于“鎖定狀態”而進行的一項新的探索。隨著公車改革的深入,首先要在深化制度改革上下功夫。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和現階段的國情,我國更適合采用積極的對接辦法——公務用車管理規范化,加強公務用車監督和管理,完善現有的公務用車制度,為下一步公務用車改革做好準備,等條件成熟時再循序漸進,代之以貨幣化改革模式;或者對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
其次,需要統籌考慮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權衡政治、經濟、財政的利弊得失。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對于經濟條件好的地方,實行取消公務用車和貨幣化相對容易一些;但對于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來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條件尚不成熟,應該采取逐步過渡的方式。
- 上一篇:夯實場營銷工作小結
- 下一篇:新媒體對應電子行業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