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時間:2022-04-19 03:52:00

導語:小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摘要:文章從農民對教育的認識不明晰,教育設施的限制,農民工的社會地位有待進一步改善等方面分析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提出促進該地區經濟建設、改善經濟面貌、加強教育資費及師資力量建設、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強調教育思想轉變等解決方案。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以迅猛發展,以往實行的農業支持工業的策略已逐步被工業反哺農業的新格局所取代。特別是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極大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綜合實力,增強了國力,然而,由于長期以來西部地區的發展滯后等多方面原因,東西部經濟發展速度及水平之間的差距日趨明顯,在東部地區內部及西部地區自身內部城鄉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亦趨于不平橫,經濟的不平橫導致了許多分配的不平衡,其中人力資源的不均衡就是其中之一。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首先,其經濟物質消費負載能力可以承擔更多的需求群體。對其有吸引力和容納力,其次,擴大再建設和物質資料生產,生產生活廢棄物的清理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再次,其自身的無論是物質消費還是精神消費都遠遠超過了經濟貧困地區,因此,在貧困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間的勞動力輸出與流入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潮流成為社會的熱點,勞動力的流動再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

勞動力的流動也是人口的流動與遷移,其中必會牽扯其社會關系尤其是其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子女,由于他們還是少年兒童,沒有自我生存能力,沒有經濟收入,而且生理心里智能相對不夠獨立,農民工進城務工,使其子女留在家中,成為留守兒童,或失學兒童,有些基本成為問題兒童,他們的相似點就是都受教育有困難或已停止受教育。資料顯示,西北地區除新疆外,五省區文盲半文盲為22.84%,均高于全國水平。部分農村兒童失學率高。同時,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令人堪憂。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日漸龐大,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實施情況顯示,近年中國流動人口約15億,18歲以下隨父母流動的兒童2000萬,留守兒童在農村的也有2000萬,占全國農村兒童的8%。在重慶、四川、江西、甘肅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全部兒童所占比例達20%。而這些留守兒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社會多元化價值的沖擊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其教育成材問題已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民對教育的認識不明晰

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對子女的教育一般比較忽視,他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由于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因此對物質生存狀況改觀的迫切心里更甚于對精神狀況的改觀需求。而且由于其經濟落后,信息傳播相對閉塞,對知識的生產能力和自身價值認識不夠深刻,不理解“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把知識和生產力相對孤立起來,有些地區甚至表現為自然經濟對現代科技的一種排斥和抵抗。

1.2教育設施的限制

由于該地區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生活條件較艱苦,人口也相對分散,受教育兒童的年齡集中分布人數比較少,辦學的困難比較大,而且師資的投入都有困難,因此該地區的教育基礎設施一般比較簡陋,甚至沒有教育設施。

1.3農民工的社會地位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許多大城市并不接納農民工子女,對其入學的條件相當苛刻。其實從根本上反映出城市對農民工的既需求又排斥,表現為對農民工精神上的輕視甚至歧視,因此提高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尤其是以法律法規形式保障農民工的權利和義務,使隨父母外出的農民工子女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調查中發現,隨父母外出的農民工子女只占少數,大多數農民工選擇把子女留在家中。經濟建設決定上層建筑,要從根本上扭轉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狀況,首要解決的是勞動輸出地區的經濟教育問題

2.目前的解決方案

2.1促進該地區的經濟建設,改善經濟面貌

經濟決定一切,要擺脫貧困,首先要發展經濟,一切發展都依賴于經濟,經濟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和保障,而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做到:

(1)調動勞動輸出地全體人民的勞動積極性,盡量勿使其大面積集體性的向外流動;

(2)加強財政等工作扶助,財政的作用之一就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和提高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要提高和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受教授工作就必須發揮財政的巨大作用,統籌結合,體現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

(3)應該以科技為向導,轉變其經濟增長模式,以科技為生產力。解放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人身束縛,同時提高產品的科技附加值,盡量發展集體經濟和鄉鎮產業,加強合作與競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盡量實現勞動力的零距離就地轉移。

2.2加強教育資費及師資力量建設

教育投資體制的建立與運行,是受國家經濟體制和財政體制所制約的。建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教育資費由中央財政戴帽下達,財政部門管理,教育部門安排使用,在這種投資體制條件下,致使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率徘徊在4-7%之間,這顯然同教育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很不適應的,加強教育資費投入的多元化及大批化迫切需要教師隊伍建設,包括培養新師資即師范教育的發展改革問題和在職教師的培訓兩個方面,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就如何,同黨和國家的知識分子政策特別是教師的地位,待遇福利等問題貫徹落實得如何有直接關系。因此,加強教師的工資待遇,培養社會人才對解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工作很有必要。

2.3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強調教育思想的轉變

樹立與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大教育觀,在現代社會,教育的范疇已由過去單一的學校教育擴展到各種形式,各層次的社會大教育。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也應隨現代的社會主義教育格式和要求而有所改觀,不應有男尊女卑的舊觀念,也不應有單為升學而求學的思想,應把知識教育與生產力的進步緊密結合起來。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主的人才競爭,加強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我國人民的整體素質和科技信息本領。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經濟為教育提供保障,教育將會為經濟提供強大的后動力和潛資源。同時,加強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安置工作,不僅關系到農民工個人及子女的切身利益,更是維護社會穩定這一前提的大事。

參考文獻:

[1]徐俊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與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6,35(6):121-123.

[2]劉潔輝.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原因及對策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22(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