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安全管理分析

時間:2022-10-12 03:12:45

導語:公共場所安全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場所安全管理分析

一、前言

高職院校公共場所是指供學生們使用的學習、用餐、休閑、娛樂、健身等場所。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新校區的選址多在城鄉接合處或偏遠的郊外,各種公共設施建設發展迅猛。不可否認的是,公共場所的存在,既豐富了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高職院校公共場所發生的諸如偷盜、詐騙、傷害、非正常死亡等案件和火災事故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和極大的社會影響。分析、研究高職院校公共場所的特點及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并采取必要對策保護學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對創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和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有著積極意義。

二、高職院校公共場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淡薄,心理抗挫能力較弱

從近年來高職院校發生的案件來看,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較低。在教室上自習、在圖書館看書、在餐廳吃飯時隨意用隨身物品占座;在體育館運動時將隨身衣物隨意擺放等現象時有發生,隨身物品極易遺失或盜失。盡管學校保衛部門在重點部位安裝了監控攝像裝置,在顯著位置張貼了提示標語,在公共場所加大了巡邏力度,特別是加強了夜間巡邏力量,把注重安全落到實處,責任落實到人,但失竊事件仍頻頻發生。此外,學生的心理抗挫能力較弱。大學階段的學生已步入青年,離開父母、離開家鄉,生活環境、人際交往對象等諸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遇到任何事情,父母都會安排妥當,學生沒有一點防范意識。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安全教育幾乎為零。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制度下,學生從小到大,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盡管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但由于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較容易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和侵害,當面臨學習、經濟和就業等壓力時,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做出過激行為,從而導致不安全事件,給家庭與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二)高職院校公共建筑形式復雜,用電、用火

等消防安全形勢嚴峻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新校區不斷擴建,而教師隊伍和行政管理隊伍的調整卻相對緩慢,人員編制沒有相應增加,因此,新校區投入使用后,高職院校的保衛力量更顯薄弱。此外,新校區為了不斷完善各項功能而大搞建設,建筑工地復雜多樣,裝修追求豪華、個性,往往忽視安全要求。首先,新校區的建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高職院校擴招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新校區進行整體規劃,根據規劃由學校基建處招標引入建筑公司,教學樓、學生集體宿舍、學生餐廳、圖書館等這些大型公共場所是必不可少的建筑項目。從長遠的、使用人群的角度考慮,此類建筑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安全因素,不能盲目降低施工成本,應盡量避免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從根本上減少火災載體;建筑的外觀形式也要強調“安全第一”的原則,蓋好的大樓無法安裝防盜網、為了美觀而將消防滅火栓隱藏起來、配套設施不完善、自動滅火系統沒有水源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給校園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此外,建筑隊伍進駐校園后,出入人員復雜,建筑施工車輛的頻繁進出也帶來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其次,安全技術的教育培訓環節薄弱。一個大型的公共場所建筑,是集供水系統、供電系統、防火噴淋系統、天然氣系統、道路交通系統、防盜系統等多種系統工程于一體的綜合工程。建筑物交付使用前的疏散指示標志是否明確,安全出口指示燈是否損壞,應急照明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維修是否及時,安全疏散通道、安全門寬是否符合標準,疏散通道是否被堵塞、擠占、關閉等,這些問題都非常關鍵。每一項系統工程,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建筑驗收合格后,建筑安裝公司應該對相關使用人員進行認真的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否則對安全管理不利,安全規章制度也流于形式。必須有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技術能力較強的、穩定的安全管理隊伍,才能使高職院校公共場所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強安全管理應采取的對策

(一)全方位推動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防護意識

首先,要提高學生對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加強自我防范意識,這對確保公共場所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展開安全教育。輔導員要利用各種班級會議,把安全意識植入學生心里,做到警鐘長鳴。管理部門應對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適時邀請公安消防和治安管理部門到學校來,用實例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法律和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遇到險情不驚慌失措,并定期進行火場逃生演習,提高學生的逃生自救能力。其次,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系,做到思想上常溝通,感情上常交流,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最后,學校要抓住年輕人的心理特點,多舉辦一些社團活動。把校園文化活動搞得活躍、豐富,提供給學生一定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學生會的骨干作用,把學生的“小我”轉化成學校的“大我”,對同學、對自己都負起責任。

(二)加強安全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管理機制

首先,平時要注重加強本單位職工的安全觀念,抓好安全培訓工作。其次,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對已有的各種管理制度要逐級落實和整改,改變過去“等、靠、要”的消極做法,主動出擊。對公共場所的大型活動,如考試、文藝演出、大學生就業洽談會等,要制訂本場所突發事件緊急安全疏散方案,在情況緊急的狀態下能有序疏散人員,迅速控制事態。最后,加大安全防范投入。公共場所的安全管理要改變過去的人海戰術,采取人防、技防相結合,以技防為主的策略。在各個公共場所、交通要道、案件易發生處安裝監控系統,推進“天眼”工程,讓犯罪分子無處藏身。根據公共場所的需要,購買和更換有效的消防器材,設置報警電話,組建義務消防隊,改善安全防范設施。

(三)依法治理

公共場所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消防和治安管理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教育部、公安部第28號令《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對公共娛樂場所依法管理,監督執行。監管部門應采取經常查和重點查的方法,牢牢把握新建、擴建、改建公共場所的審批、驗收等環節。高職院校公共場所的安全管理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因此,應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以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逐級簽訂安全承包責任書,狠抓公共場所的安全管理,發動學生參與,齊抓共管,群防群治。對“老大難”隱患采取定人定時監督、跟蹤整改,特別應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敢于碰“硬”,喚起覺醒,達到徹底消除隱患的目的。另外,要在重大節假日前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工作,及時堵塞管理漏洞,突出解決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杜絕各種案件事故的發生。

本文作者:陳捍澤工作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