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未來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03-26 01:28:00
導語:風景園林未來環境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通過分析園林、景觀、風景園林等幾個術語的緣起、演變和優缺點,指出綜合性是風景園林學科的突出特性,而中國風景園林有著自己以辯證的綜合性思維和實事求是方法為傳統的特長。在擺脫封閉守舊文化環境的羈絆和掌握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后,中國風景園林必將超越以個人表現和分裂式思維為特征的所謂西方工業時代景觀設計,再創輝煌。
1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能夠聽懂英語的人還很少,在一些學術會議上,許多英語專業人士將landscapearchitecture(LA)翻譯成風景建筑,而聽者則茫茫然;與此同時,我國臺灣的一些學者已經正式將LA翻譯成景觀建筑,于是我感到如何正確翻譯LA是一個大問題。受到程世撫先師教誨的影響,我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討論LA的翻譯問題[1],當時的重點是放在對architecture的理解上,主要闡述不能將architecture翻譯成建筑,也不好將LA翻譯成園林,沒有太注意landscape,所以文中寫道“將landscape翻譯為風景或景觀是貼切的”。兩年前我還在為用景觀學、景觀規劃設計之類詞匯代替園林學現象的出現而高興。
沒想到,隨即對landscape的理解出現了大麻煩,發生在2004年的一場大討論,促使我對景觀一詞進行認真的反思。現在,景觀建筑或景觀學這個專業已經在許多學校成立,據說是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對口。我還聽說有的工科院校學生高傲地對農林院校的人講:我們是搞LA的,而你們搞的是風景園林(指landscapegardening,這是一種輕率翻譯,見后文)。于是,本來以綜合性為優勢的一個學科,現在的分裂卻越來越大,這到底是福還是禍?
近來參加的多項招標和競賽評比使我深切地感到:新奇的創意,漂亮的平面構圖,成了奪標的不二法門,而這兩項對于改善實際的人居環境并沒有多大意義。同時,能夠真正改善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本領卻被視為老土和過時,不再被學生和青年設計師甚至一些專家所重視。實踐的發展使我越來越覺得這絕不是一個好苗頭,晚說不如早說,以免后患無窮。
2現代景觀設計的貢獻
2003年底,澳大利亞的貝思(Pace)出版有限公司匯編了一本《亞太景觀》(于2004年初出版),請我作序。我在其導言中寫道:“現代景觀設計帶給我們的變化,首先是觀念上的:宏觀的觀念,生態的觀念,構成的觀念,文脈的觀念,民眾參與的觀念等等;其次是創作方法上的:創意―布局―空間―構圖的設計路線,區域―邊界―路線―節點的思維方式,馬克筆、油畫棒、CAD的表現方法,金屬、玻璃、拉膜、塑料等現代材料和木材、巖石、黏土、鄉土植物等原始材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一些現代光、聲、水、電技術的普遍侵入等等;所有這些凝結成五花八門的主義:現代的、后現代的、結構的、解構的、極簡的、高技的……,為景觀設計者提供了廣泛的創造可能性。”我想,凡是經歷過20世紀中葉我國園林事業艱難而封閉的發展歷程的老同志都會同意,這一段文字是對改革開放后引進的現代景觀設計實事求是的贊語;那些接受現代景觀設計教育的人也會承認,這一段總結還是比較全面的。
但是,在導言的最后我又寫道:“經過打破堅冰,破除閉鎖,在廣泛地汲取了世界各地文化精華后,伴隨著中國經濟、文化長時間高速發展的罕有機遇,曾經創造過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古典園林的中國人肯定能夠開創出景觀建設的一片新天地。”細心的讀者會想到,這段話的背后,隱隱透露著對所謂現代景觀設計的批評。
3景觀一詞的來源與局限
景觀是什么?景觀不像園林是個中國古語,它完全是個新詞,是20世紀初日本人對landscape的翻譯[2]。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就像日本人把architecture翻譯成建筑一樣糟糕。我曾多次講過,梁思成先生將architecture翻譯成營建學是正確的,囊括了規劃設計(營)和建筑工程(建)所包含的各種學問[1]。而反觀建筑一詞,建和筑都是同一個意思,同義反復,特別中文建筑一詞還含有architecture詞義中根本沒有的建筑物(building)的意思,更是導致了大量的混亂。
何謂景?景的本意是光,《說文》:“景,光也。”段玉裁注:“光所在處,物皆有陰。”有光必有影,光和影共同成就了象,所以景具有象的含義。何謂觀?《說文》:“觀,諦視也。”諦的意思是審視。由此,觀也引申出景象的意思,王安石名句:“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所以景觀二字也有很大同義反復的成分,一般用一個景字已經足矣,如城景、街景、海景等。
解放前出版的《辭源》一書沒有收錄景觀一詞,解放后出版的《辭海》才有了對景觀的解釋,基本認定是個地理學的詞匯,指一種客觀事物。英文landscape的含義是視野中的一片土地。land是一塊地,-scape一說是源于-scope,一說是源于-ship,反正是“看起來”或“樣子”的意思,也就是景。在scape前面上land,硬譯成大地景觀或地景是比較準確的,翻譯成風景就生動起來,兼具信、達、雅的味道。當我們跟隨日本人把landscape不準確地翻譯成景觀時,就只剩下詞尾-scape,丟掉了前綴的land,必然會帶來一些后遺癥。如把漢語的海洋景觀、城市景觀和街道景觀等硬譯回英語,就成了sea-landscape,city-landscape和street-landscape,豈不貽笑大方!
英文的landscape源自德文的landschaft,而德文又源自荷蘭語,其原意是陸地上由一些住房、圍繞著住房的一片田地和草場以及作為背景的一片原野森林組成的集合[3]。出于一個海洋民族從海上看到陸地的欣喜心情,當他們開始以審美和藝術的眼光欣賞這樣的一片土地時,風景的意義便出現了,隨之出現了風景畫。此后,作為自然科學的地理學和生態學先后采用這個詞為自己服務,使其成為一個失去主觀審美內涵的純客觀的詞,含義發生極大變化。因此有了景觀具有藝術、地理學、生態學3種含義的說法。
當英國人把landscape和gardening聯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gardening的概念,甚至以后和architecture聯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概念時,landscape始終采用著這個詞最早的風景的含義。英文landscape還沒有給人以強烈的唯視覺的感受,因為里面有一個land成分,而且它自古就含有風景的意味。但漢字的景觀一詞卻有著強烈的唯視覺意味,因為它不再依附于土地和生命。順而推之,造景就是人工制造一片吸引或刺激眼球的東西。我想,這樣去理解所謂現代景觀設計的內核并無大錯,大多數教師、學生、設計師都在圍繞著這個核心孜孜以求地努力著,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景觀一詞已經非常流行,特別受到設計者的厚愛,并影響到廣大學生的學習傾向。但是,當景觀一詞普遍取代了風景園林的概念之后,顯然會帶來普遍的誤解,以為LA就只是造供眼睛觀看的“景”,生活和生態都成為景觀的衍生物,成了次要的、附帶的東西。這種誤解已經帶來了很多危害,而且還將繼續帶來更多的危害。給我思想以巨大震動的是最近進行的佛山市中心公園的國際招標,在景觀概念的引導下,中標的竟是一個既不生態,也不人性,不理解室外空間,不懂游人心理要求和行為規律,更不懂園林藝術基本原理的方案。
大眾傳播學告訴我們,望文生義是一般人的天性,可以定義景觀已經包容了生態的理念,就像也可以定義園林涵蓋了大地規劃一樣,但是廣大青年、干部和老百姓怎樣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園林不是少數專家書齋里的研究對象,而是關系大眾的普及事務,我認為這類事物的術語標準應顧及群眾的理解,硬性規定是沒有用的。
4園林的本質是一種境域
園林是什么?從漢字字面上看,它是“園林”的集合;從歷史上看,它是園池(園池)、園亭(園亭)、園山(園山)、林亭、亭臺等眾多詞匯的最終代稱[4]。顯然,光是一圈籬笆圍起一塊種花種菜的園子是不夠的,加上園林建筑、山水、工程構筑物和園林植物等才可稱為園林。為什么一定要加上這些東西?因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們的祖先需要的是一個生活條件美好的實際生活境域,包括夏涼、冬暖、遮雨、透氣、避風、向陽等,使我們不但看起景來眼睛舒服,而且我們賞景時所處地方(賞景點)的各種環境也舒服宜人,同時又具有文化意識和生活的功能。
其實外國人本來對此并不糊涂,我手邊有一部書: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風景,詩化般的園藝,為人類再造樂園》(原書名是ThePoeticsofGardens,園之詩,由麻省理工出版,不知書名為何作如此翻譯),作者是Charles.W.Moore,他在序言中開宗明義地闡述人們造園是為了創造環境,改善生活,包括呼吸、飲食、繁殖、躲避風雨、利用聲音和氣味等方面。但是西方喜歡將事物分拆得七零八碎,使得他所舉的例子難免有顧此失彼的感覺。例如他將拙政園的總圖拆分為山水、種植、建筑物3張系統圖,我就不明白這樣的拆分有多大用處,難道從這樣的圖紙中能夠了解為什么進門的假山與池塘之間有一大塊平地,為什么某個建筑叫荷風四面亭,為什么某個地方栽了幾棵枇杷嗎?本來一個園林空間是由地形、建筑、樹木等圍合形成的,把它們拆解成3張圖,又怎樣從圖紙上理解空間的形態、尺度、肌理、虛實呢?這也說明所謂千層餅方法(單純的分析和疊加的方法)天生具有致命性弱點——缺乏有機的總體性。
5我國傳統的園林設計方法
讀一讀《園冶》,你會發現:我們祖先造園時,不是先拿來一張平面圖,而是先去實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現實空間中發揮想象:何處可高?何處可低?何處可憑?何處可借?宜亭則亭,宜榭則榭,叫做“立基”。第三步還不是回家畫平面圖,而是在現場走來走去,觀察著,思量著,如何步移景異,如何互為因借,如何起承轉合,如何組織曠奧變化。廳堂、掇山、鋪地、栽花、種樹、題詞、作賦等事項則貫穿其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畫一個平面圖,稱之為“地圖”,計成還說:“式地圖者鮮矣”。由此可見,古人始終是在一個三度空間中,以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籌謀策劃一個園林,他決不會為了平面的構圖而犧牲游人的舒適,他所構想的情和景猶如身臨其境。
所以,中國園林的創作路線和方法是綜合性和實事求是的,表現之一是總在處理著一個個的具體空間以及這些空間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圖紙;表現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個判斷和決策時,已經照顧到方方面面了;表現之三是時時刻刻離不開對現場的調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說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國傳統文化的確有不少的缺點,一度阻礙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話,中國園林文化卻是大大超越了迄今為止的西方發展水平,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師對中國傳統園林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根本原因。
當然,計成所講的園林創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較適于小型私人園林的創造,不善于處理大片平地,不適于大面積的規劃等等。但是我們的祖先并不是沒有這種本領,從秦漢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我們看見的仍然是綜合性和實事求是的創作路線和方法。我想,這種創作路線和方法本質上沒有理由不適應現代社會。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從評價、規劃國土上精華部分的風景名勝資源開始,從而對自然文化遺產的規劃管理切入大地景觀規劃,并且有著長足發展,使專業領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國人應當樹立起若干年以后引領世界風景園林的信心。
6“景觀設計”的不足
當我們用95%以上的時間坐在設計室里構想和表現時,可以把優美的緩坡改造成大規模的平臺和階梯,也可以在南方地區的道路兩旁種上蘆葦和野草,全然不顧太陽會不會把游人烤焦。我們的許多廣場白天空無一人,據說是為了景觀的需要。當有人指出一些設計沒有以人為本時,他們被告知,這種想法太老土,因為時髦的提法是景觀和生態,在這個理念框架下,人們應以服從眼球或其他生物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福祉為榮。
老實說,所謂現代設計,講究的是靈感和才華。有了這兩個條件加上好老師的引導,學起來并不困難,這是我們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風景園林系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在“中國園林滕頭杯”和“廣東園林文塔杯”設計競賽中都能獲得優異成績的奧秘之一。但是個人的靈感和才華并不等于人類的福祉,這才是問題的根本。近來我們正在思考如何扭轉學生把表現技巧看作高于一切而忽視扎實的自然和人文科學知識積累的不良傾向。
中國園林創作方法的學習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一般僅僅經過4年本科學習的年輕人是難以做到的,不知這是否也是現代年輕人不愿走這條路的原因之一,從而風起云涌似地追隨西方快餐式(文雅點說叫作時尚)文化的創作路線。
7園林一詞的弱點
結束以后,中國出現了一陣園林教育熱,本科園林類的專業一下子發展到15個左右。1998年以后又有一個起飛,最新的統計已經達到80個左右,農林院校(現在共約40所)幾乎都有了園林專業,其中一些農學院將園藝系和林學系合并稱之為園林系,我們可以猜想到這樣的學校,其規劃設計的教學力量是如何了。大概為了避免混淆,北林的園林系曾一度改名為城市園林系。
這里順便解釋一下園藝。在西方很明確:園藝horticulture與藝園gardening是同源的。詞根horti-源于古拉丁語的hortus-,這是古羅馬共和時代在城郊分給公民的小塊地產的名稱。羅馬公民們可以各自將這些地圍起來,種些蔬菜、果樹、花草。詞根的另一部分-culture本意是對土地進行耕作,后衍生出文化、人造等意。英文的農業一詞agriculture,其拉丁詞根agri-的意思等于英語的land,即大塊土地,所以農業是對大地的耕作,而園藝是對小塊地的耕作。
后來,以經濟產出為目的的蔬菜果樹和花卉的種植技藝——園藝與以賞心悅目為目的的藝園分家了,后者與生活和藝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而在中國,園林建設幾乎一直是一種營建學(architecture),漢代苑囿建造是由“匠作大將”(皇家工程總管)掌管;明代計成的造園專著《園冶》一書也幾乎不談園藝種植技術。
一般的人(包括老板,也包括記者,當然也包括許多領導和百姓)分不清園林和園藝,甚至將“園藝”理解為“園林藝術”。′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行也許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我的學生曾告訴我,在求職競爭時,曾遇到園藝系學生公開說:我是學園林藝術的,他(指園林專業的學生)是學林的。
所以,單純的園林一詞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如果硬要將園林一詞與landscapearchitecture相對應,實在是很難說服大眾。
8風景園林
由于歷史發展難免具有難隱之痛,原中國建筑學會下的二級學會中國園林學會演變成一級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但又延續中國園林學會的翻譯,用園林和LA(landscapearchitecture)對應。這個定義在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經過討論,還是將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譯成園林學。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缺乏預見的動作,至今已經帶來了不少麻煩,而且在設計界很難聽到有人贊成這種做法。但無論如何,這比起隨意地把landscapegardening翻譯成風景園林,把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譯成景觀設計[5],從而給學科、特別是青年一代帶來不好的影響來說,還是好得多。
英語landscapegardening是指與規整式園林相對的風景式園林,根本不是我國現在使用的風景園林的概念。1933年章君瑜先生的《花卉園藝學》把landscapegardening翻譯成風致園藝。解放后我們已經基本不用landscapegardening這個詞了,所以廣大青年不知道這個詞的本意。把landscapegardening翻譯成風景園林的后果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定義被偷換成農業時代的落伍觀念,而一般中國人把風景園林看作是園林風景(區)的觀念又被蔑視成一種外行!
現代大眾傳播學不再輕視大眾的理念,實際上作為國家層次上的行政主管部門也分為風景名勝區和城市園林兩大塊,那么把這樣的一個行業或學科稱之為風景園林,在已有的漢語詞匯內還是可行的。就當前的情況講,這個詞的主要缺點一是風景和園林有某種含義上的重復;二是外延偏小,實踐中甚至還沒有達到計成的“妄欲……使大地煥然改觀”(《園冶·題詞》)的高度;三是給人一種不大善于硬質景觀設計的印象;這些就是我過去不太贊成用這個詞的原因,但又覺得比起單純的園林一詞,它至少能夠拉開與園藝和林業的距離。現在我想,我們國家已經有了風景園林學會和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制度,如果再加上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長期執行下去,這些問題會得到根本解決。
風景園林的本質特點,就在于它的綜合性。與風景園林相比,觀賞園藝失卻了空間,景觀設計失卻了生命,環境藝術失卻了科學,城市森林失卻了文化,國土規劃失卻了藝術。如果說觀賞園藝、環境藝術、景觀設計、國土規劃等是交響樂隊的各種演奏員(這就是說他們都有存在的理由),風景園林應該是樂隊指揮。中國的風景園林教育,本由北農大的園藝系和清華的營建系合辦來創始,在世界的LA教育史上也是一個非凡的創舉,但由于后來盲目跟隨前蘇聯的教育體制而被破壞,甚為可惜,這也是一個教訓。今天,當我們又一次面臨以洋人的一套來取代中國的優秀風景園林文化之時,當引以為鑒。綜合性的東西最后還是要靠綜合性的方法來處理,所以東方善于綜合性思考的傳統在處理風景園林之類的問題上必將最終占有優勢。
概括來說,風景園林是綜合利用科學和藝術手段營造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個行業和一門學科。
鑒于中國風景園林的優越性,我們不必硬要把它與landscapearchitecture完全對應(如果西方真是要堅持它的分裂式思維方式的話),我們就是要在不排斥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堅持高舉風景園林的大旗,走自己的路。
9結語
無怪乎學界內不少老先生堅決主張采用園林而不采用景觀一詞,看來還是頗有道理。景觀這個詞過于強調視覺,容易忽視功能、社會以及人的其他感覺,由此已經帶來了不少偏差。
我自己的看法是:
(1)采用中國自己的風景園林作為這個行業與學科的名稱,群眾也不容易產生錯誤理解。我們可以聲明,風景園林相當于landscapearchitecture,類似風景名勝區和nationalpark的關系。
(2)landscapearchitecture作為國外的一個行當,在學術上還是準確地翻譯為風景(或地景、景園)營建為好,簡化為造景或理景大致上也行。學術上的準確性是避免以后出現不必要麻煩的重要基礎。
(3)園林作為一個事物,特別是作為具有濃厚中國傳統特色和無數優點的事物,名稱肯定應該保留下去。
(4)不管它的來源和原意,已經進入國人語匯的景觀作為形容風景園林視覺方面特性的詞,是個很好用的詞,景觀設計也是一種雖然不全面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也許將來會有人開辦景觀設計公司,但是這個行業大概也會像城市設計一樣,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設立注冊師制度,所以我們不必忌諱對景觀一詞的繼續使用。但是中國人有自己的對于景觀一詞的理解,跟隨日本人用景觀來對譯landscape是不好的,而景觀學和景觀建筑學這類不中不洋、內涵游移、學科特性不明的叫法,最好不要使用。
還是我在《動態與關注》一文中說過的那句老話:在我們的人居環境建設中,美觀、生活與自然規律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過分強調任何一方,必然導致嚴重的后果。真、善、美三位女神應該在人居環境中與人類共舞[6]。
- 上一篇:出版物發行折扣探析論文
- 下一篇:探討財務虛假報告審查方法
精品范文
1風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