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對聯范文

時間:2023-04-04 20:2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景名勝對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風景名勝對聯

篇1

浙江永嘉東山張園池樓對聯

上聯: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下聯:筑樓存古意,千秋康樂舊池塘。

杭州西湖靈隱山對聯:

上聯: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下聯:鷲峰云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天下對聯:

上聯: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下聯: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九曲十八澗路亭對聯:

上聯: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下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泰州光孝寺對聯:

上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

下聯:一腳門里,一腳門外,可曉得腳步留神。

無錫蠡園景宜樓對聯:

上聯:煙水老漁情,任憑人事淪桑,且消受物外田園,眼前風景;

下聯:湖山故鄉好,占得天然圖畫,更近傍舊盧門巷,黌舍弦歌。

武漢黃鶴樓:

上聯: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下聯: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成都杜甫草堂:

上聯:草堂留后世;

下聯:詩圣著千秋。

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騰虎躍幾詩容;

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戚繼光故里對聯兩則:

上聯:三十年平倭御虜,百戰未嘗遭一劫;

下聯:九萬里將略功勛,千秋孰與并雙肩。

上聯:如裹駭電激風,拔劍漫驚倭膽破;

下聯:嘗攜江花邊月,登壇笑看海波平。

蓬萊閣對聯:

上聯:無非滄海虛空,過不去又何須過去?

下聯:雖是丹崖高閣,上得來便自管上來。

上聯:仙槎去不回,偏又偶掛云頭,搖來蜃景;

下聯:杰閣飛還住,如何蕩開滄海,悟到蓬山。

上聯:我踏丹崖仙境而來,逐妙諦凌空,萬里清傳意飛動;

下聯:誰攜霞友云朋而去,剩奇情滿檻,一時只見海深藍。

上聯:滄海當前,看檻外云生云滅、潮漲潮消,抽身了卻名和利;

下聯:蓬山在即,笑世間人是人非、功成功敗,回首知夫月與風。

上聯:事來如夢,事去如風,事來事去兩無憑,便慣看了漚生大海、影滅長空,抽身不問世間事;

下聯:心淡若云,心清若水,心淡心清都是我,且任由他命里浮沉、人前笑罵,閉目自觀塵外心。

四川瀘州白塔街對聯:

上聯: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

下聯:淡水灣,苦農民,戴涼笠,彎酸腰,頂辣日,流咸汗,砍甜蔗,養妻教子育兒孫。

九江煙水亭對聯:

上聯:請看世事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里;

下聯: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峰劍影落樽前。()

篇2

山西五臺山:

上聯:有福方登圣賢地

下聯:無緣難入解脫門

浙江普陀山:

上聯: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下聯: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天池:

上聯:一池濃墨盛硯底

下聯:萬木長毫挺筆端

滕王閣:

上聯:依然極浦生秋水

下聯:終古寒流送夕陽

昆明 西山:

上聯:置身須向極高處

下聯:舉首還多在上人

南京莫愁湖 勝棋樓:

上聯:世事如棋,一局爭來千秋業

下聯: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

杭州 觀海亭:

上聯:樓觀滄海日

下聯:門對浙江潮

蘇州 滄浪亭:

上聯:清風明月本無價

下聯:近水遠山皆有情

林則徐 福州鼓山:

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

下聯:山登絕頂我為峰

上海豫園 得月樓:

上聯:樓高但任云飛過

下聯:池小能將月送來

福州洪塘金山寺:

上聯: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

下聯:乾坤屹立,獨能一柱砥中流

廈門浪嶼日光巖:

上聯:浪擊龍宮鼓

下聯:風敲梵剎鐘

武夷山小桃源:

上聯:喜無樵子復觀奕

下聯:怕有漁郎來問津

漳州南山寺:

上聯: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

下聯:慈云法雨從空下,亙天亙地悠然

浙江杭州西湖岳墳:

上聯: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下聯:白鐵無辜鑄佞臣 毀譽于今判偽真

杭州西湖靈隱山:

上聯: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下聯:鷲峰云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河南周口關帝廟石坊:

篇3

【春天結婚的對聯】

新人辦新事新風傳梓里

春日布春輝春*滿庭園

英才成佳偶楊柳舒新呈美景

兩姓結良緣桃花依舊笑春風

梓舍吉星臨獨蕊生輝光梓舍

宜人春訊早桃花含笑更宜人

春節喜聯姻良日良辰良偶

歲朝欣合巹佳男佳女佳緣

大地香飄蜂忙蝶戲相為伴

人間春到鶯歌燕舞總成雙

逢佳節擇佳偶佳期傳佳話

迎新春賀新喜新人樹新風

美酒同斟忠貞愛情春添趣

幸福共享和睦家庭樂無邊

一對璧人此日結成平等果

幾番花信春風吹出自由

正過新年傳來陣陣歡呼載歌載舞

清如明鏡照得雙雙儷影如玉如珠

好國好家好夫好妻好日子好了再好

新春新婚新事新辦新風尚新而又新

篇4

關鍵詞: 揚州 景點楹聯 藝術特性

楹聯是我國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它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起源于五代,在唐宋時期得到繁榮。它在民間有著深深的土壤,反映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需求跟想象,和其他文學形式有共同之處[1]。楹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當然除了生活中的楹聯外,全國許多名勝古跡都有楹聯,這些楹聯語辭雅麗、對仗工整,滲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氣息,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下面主要討論揚州景點楹聯的藝術特性。

一、揚州景點楹聯的高雅性

揚州景點楹聯是揚州文化極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揚州景點欣賞過程中,楹聯是我們隨處可見的一部分,可見楹聯已經與揚州各大名勝融為一體。值得注意的是,揚州景點的許多楹聯充滿高雅性,反映文人、士大夫們的精神世界。那何為高雅呢?高雅是一種格調、一種境界。而楹聯的寫作要達到一定的要求,還要形式與文字完美結合,所以楹聯藝術是一種高雅的情操。對聯被譽為“詩中之詩”,楹聯是對聯的雅稱,由詩詞演變而來,兩者多有相通處。律詩的中間兩聯十分講究對仗,楹聯正是繼承了律詩的這一傳統,好的楹聯具有詩的秉性。名勝楹聯創作難度大,對寫景詠物、借景抒情、評人論史的要求很高。其風格多樣,或清新纖巧,或明快豪放,或莊嚴深沉。但不管如何,無論是借用還是獨創,狀景論物都要善于抓住(或符合)事物的本質特征,否則就不可窮其要妙,就寫不出獨具特色、“挪移不得”(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的巧對妙聯來。

揚州是所歷史文化名城,歷來上不乏文人騷客,許多歷史名人都在這個地方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如我們熟悉的歐陽修、史可法、鄭板橋等人,在許多景點都留有他們的佳作。由于這些名人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因此,很多揚州景點的楹聯都極有特色,能跟景色、人物情懷融為一體。揚州的平山堂是揚州名勝楹聯佳作最多的地方,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首推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所撰的“隔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一聯。伊秉綬以善用成語、雄桀驚人為世所嘆服,可稱聯中之豪。他所撰的平山堂聯,寥寥十六字,眼前景、平常典、現成語,天然如鑄,春容大稚,確是高手。《揚州覽勝錄》稱:“此聯造語既佳,書法亦極古茂,至今稱為平山堂楹聯之冠。”后來,《楹聯叢話》的作者梁章鋸至此,亦作一聯:“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流。”[2]但朱蘭坡認為梁章鋸的這一聯跟伊秉綬很難相比。

據記載,歐陽修每到夏天,“輒凌晨攜客往游,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盆分插百許,與客相間。酒行,即遣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浸月而歸”(《名勝典故 365》)。歐陽修曾寫下“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的詞句(《朝中措》),極言平山堂迷人之美,表達寄情山水、自得其樂的思想感情[3]。由此可見,揚州獨特的秀美自然風光,不僅給許多文人帶去雅興,還引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景點的楹聯極具人文特色,透過楹聯的詞句,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古人生活過的痕跡,看到古揚州繁榮一時的時代影子。

如今的揚州有很多名勝,但是很多都是經過修葺的。雖然這些建筑外殼被更換過多次,但是被歷史文化渲染的精神一直存在。楹聯以其極大的藝術涵養力保存著古文化的魅力。現存清代揚州名勝楹聯,從數量上看,最突出的要算被稱為“北郊二十四景”的集句聯。這部分楹聯,都是由《揚州畫舫錄》記錄流傳下來的。“在畫舫錄所記載的二百七十二聯中,這類楹聯就有一百六十六聯之多。所謂北郊二十四景,指的是盧雅雨任兩淮轉運使時,曾對北郊各個風景點做過一次全面的品題,前后共得二十四景”(《揚州畫舫錄》卷十)。各個景點免不了要配上書匾題聯。集句聯,是利用古人現成詩句,按照楹聯自身的規范,進行移植、加工、再制,從而給舊的詩句注入新的生命,不但熔鑄成一種新的形式,而且其意境升華到一個新高度。這是楹聯創作的重要方法。自然,集句聯需要文人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揚州二十四景集句聯,幾乎出自兩淮轉運使盧雅雨的門客金兆燕一人之手[4]。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雅、上等的集句聯作品。綜觀金兆燕的全部作品,大體上反映了揚州風景名勝活淡清麗、窈窕幽深的基本情調和主要特色。

二、揚州景點楹聯的通俗性

雖說揚州景點楹聯有很多是出自名人之手,極具高雅性,但這并不表示它只適合那些達官貴人欣賞,與一般百姓距離甚遠,相反,揚州景點楹聯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是反映時代變遷,揭示人民意志與思想感情的。在一些景點,我們看到楹聯歌頌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這里體現得最明顯的是史公祠。梁章鋸在《楹聯三話》中極力推崇嚴保庸所撰的一聯:“生有自來文天祥,死而后已武鄉侯。”認為用史可法與文天祥、諸葛亮相提并論:“自是天造地設語,他有作者,不能出其范圍矣。”因此,同人請他題楹柱,他也“為之擱筆”。梁氏所說的“范圍”,實即統治者所設置的思想牢籠。史公祠聯,凡在此牢籠之中的,均不能為廣大群眾所深愛。倒是多少脫出一點這種思想牢籠,詞外含一點更為深沉的情感,讓人得到更多共鳴的作品,才是史公祠聯中的上乘。流傳最廣的,當推張爾盡所作的“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詞余于意,貼切深沉。

歌頌史可法的楹聯是直接大膽的,內容并不晦澀難懂,一般百姓都能讀懂,這里可以體現出楹聯的通俗性,同時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時代的精神風貌,抒發個人意志。一般說來,舊官府衙門里所懸的楹聯,不是庸俗的訣頌文字,便是陳腐的規勸道德之辭,而揚州府署內,如王文治所作府署客廳聯:“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照賦手;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藥,永叔荷花。”卻完全是詩人氣度,遣詞數典,清切不腐,乾隆年間兩任兩淮都轉鹽運使的盧雅雨,是揚州地方官中提倡風雅的知名人物。他曾在運署內建“蘇亭”,自書一聯云:“良辰盡為官忙,得一刻余閑,好誦史念經,別開生面;傳舍原非我有,但兩番視事,也栽花種竹,權當家園。”此聯作為一個地方官的自白,且榜之于官署,是揚州地方史上的一段佳話。比之于那些嚴謹、拗口難懂的文辭,揚州楹聯給人一種清新流麗之感,它并不是那種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有很深的民眾基礎。在過去對聯最初出現的階段,很多作品大都出自為數極少的閑適文人,但時過境遷,楹聯知識的傳播與普及,楹聯寫作不但為廣大愛好者掌握,同時大家寫作也走向社會,反映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在揚州各大景點考察時看到很多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楹聯。大明寺的天王殿彌勒像前的“大腹能榮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人”,這一句極通俗,還有永怡堂的“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鹿葵”。

三、揚州景點楹聯的社會性

根據以上兩點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楹聯不是為文人雅士獨享,而是普通民眾抒發個人情懷、表達生活向往的工具。對聯反映人們的生活意識、需求和共識,具有反饋社會現實的教育意義。

名勝楹聯是祖國山川形勝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所以名勝楹聯在眾多楹聯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各種人工構造的園林應運而生。小亭聽水,閣勢崢嶸,其爭奇斗巧處,足與造化比肩,更兼人文炳蔚,英髦輩出,一時風雅為天下先聲。因此,揚州名勝楹聯在全國名勝楹聯中,當占重要一席。而現在揚州因其悠久深遠的歷史文化聞名全國,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除了現實的秀美風光外,還有很多游客是被它那獨特的人文底蘊所吸引的。揚州風景名勝觸目皆是,這些名勝不僅被詩文謳歌,而且為名勝楹聯所吟詠。特別是揚州八怪、史可法等,游客們多少想去其中探個究竟,而楹聯建設正好為其提供契機。只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不少景點楹聯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損,有些因為風雨的侵蝕或者人為的觸摸,字跡已經很難認清。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政府注意,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加大宣傳力度。楹聯文化建設不僅有利于揚州旅游經濟的發展,更有利于保持揚州的古文化傳統,是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參考文獻:

[1]李世名.楹聯文化的功能和效益[J].南方文壇,1995.02.

篇5

關鍵詞:語文;生活;課堂;融合

語文是工具性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讓語文融入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才能培養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唯有讓學生覺得語文很有用,語文課很有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有高效率。具體的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活學活用,讓課堂變成縮微社會

(一)讓語文為生活服務。我們有許多寄宿生,他們三餐都在食堂吃飯,每一頓都有人亂倒食物,原因是不愛吃或吃不下。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對偶”這種修辭手法的時候,我就要求學生運用對偶手法為學校食堂擬寫一條宣傳標語,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實行“光盤”行動。學生們寫的五花八門:“以剩飯為恥,以光盤為榮”,“珍惜糧食,講究形象”,“文明用餐,禮貌待人”,“食堂飯菜香,阿姨勞動苦”。不管是借鑒還是原創,通過這樣的思維活動,學生既掌握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在興趣盎然中明白了語文為生活所用的關系。

(二)讓生活走進課堂。課前三分鐘是很多語文老師用心經營的一塊陣地,我想來點新鮮的,既要讓學生覺得有趣,有挑戰性,又要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把它跟生活聯系起來怎么樣呢?讓學生說說上學路上的見聞和感受,必須是有新聞價值的,有社會意義的,或者是觸動了自己心靈的。通過這樣的敘述和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以及表達能力,又能為作文積累素材,一舉多得。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之后,發現學生越說越像樣,越說越有深度,越說越能引發討論,效果真的很不錯。

二、打破界限,把課堂變成舞臺

語文課就一定要規規矩矩地講課、聽課、感知、探究、拓展、感悟嗎?有大語文以及學科綜合的理念引領,我們完全可以跨界學習,把語文課堂變成展現學生十八般武藝的舞臺。

(一)把創作背景介紹變成展現歷史知識的舞臺。一些學生歷史學得好,那么,把名家名篇的創作背景介紹交給他們吧,給他們一個展現歷史知識的舞臺,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從歷史到語文,由自卑到自信,他們對語文課的熱愛就會一天天增加,有了熱愛之心,學好語文只是早晚的事。

(二)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生活。有些課文故事情節曲折起伏,場面生動;有些課文所展現的生活與我們的現實隔著遙遠的時空,學生難以理解。如果把它們編成課本劇演出來,獲得更直觀的感受,更深刻的領悟,讓活生生的畫面再現在學生眼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這樣的改編、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他們的能力,也能讓課堂變得活潑靈動,變得生活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得審美體驗。

(三)讓網絡高手把新詞、熱詞帶進課堂。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網絡成了學生學習的一個良好媒介。但在我們這所鄉村中學里,不是每家都有電腦,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用手機學習。于是,我給那些有條件上網學習的學生分配了任務:每次作文課,讓一個人來介紹最近的網絡新詞、熱詞,然后,讓全班進行仿詞訓練,并把相關資訊改寫成100字左右的作文素材。這樣的介紹和訓練把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讓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社會生活動態,把他們變成社會人,而不是象牙塔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每次這樣的作文課都是學生們的期盼。

三、穿越時空,讓語文友情主演各類角色

前文已經論述過,生活化教學讓語文課堂活色生香。而生活是個非常廣闊的領域,涵蓋了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情、理,它以文學、影視、新聞、資訊、活動等等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文學就不用說了,因為它本身就是語文。那么,要讓語文融入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我們就要讓語文在影視、新聞、資訊、活動中友情主演各類角色,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演技和魅力。

(一)走進影視作品,改寫結局。改寫是作文訓練的一種形式,把時下的熱播劇引進課堂,讓學生進行改寫,絕對比讓他們改寫課文更有吸引力,何樂而不為呢?比如改寫《瑯琊榜》的結局。看過《瑯琊榜》的學生沒有問題,沒看過的也沒關系,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就行。

(二)關注時事熱點,學會歸納概括。新聞資訊可謂是最新的社會生活動態了,是學生感興趣的,渴望了解的,在做略讀訓練或綜合性學習訓練時,可以把他們引入課堂,以閱讀文本或鏈接材料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訓練他們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虛擬參與活動,擬寫短信、帖子。初中生不乏追星族,一味壓制并非好事,可以適當引導健康追星,把他們喜歡的明星消息引入課堂,如:晨冰戀公布,周杰倫喜得千金,TFBOYS最新單曲,要求他們以短信或帖子的形式參與祝賀活動或網絡討論,可以加些限制條件,增加難度,增添語文味,如“用上一種修辭手法”。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 應用文寫作 特色 創新

2002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這一要求,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應重點考慮學生專業特點,以實用為準繩,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教學。

概括地說,當前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的基本目標是:根據不斷變化的職業需求,向學生傳授未來求職應聘和解決實際問題必需的寫作理論,培養和訓練其崗位職業必備的實用文體寫作技術。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學習《應用文寫作》更重要的是,利用相關理論順利完成自己的寫作實踐,切實提高自己在特定領域的寫作水平。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光是遵循教學的普遍規律,把握寫作的實用性、模式化、規范化,還遠遠不夠,還要圍繞不同專業的特色,創新教學設計,尤其應該在教學內容上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增加專業領域的特色要求,增強《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吸引力。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嘗試,在探索《應用文寫作》與不同專業教學相融合的教學實踐中,融合專業特色,不斷創新教學設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寫作,決不僅僅是作為基礎工具,而具有明顯的專業性質。許多用人單位直言不諱地說,我們需要的文秘人員,首先要會寫各類文章,其次要處事干練、謀事辦事能力強。基于這種要求,在講述“行政公文”一章時,要準備好辦公資料和文具紙張。講公文程序時,首先確定發文程序中擬稿、審核、復核、發文、注冊、用印、發文登記、分發等程序必須由文秘文員處理。收文程序中,登記、擬辦、承辦、催辦等程序也是必須由文秘文員處理。再將學生分成兩組,分角色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熟悉工作流程中熟悉公文寫作,從而真正提高公文寫作辦理能力。在講述“事務文書”時,即闡明制定與實施計劃、總結、簡報中的注意事項,讓文秘學生準確把握辦公辦事的效率。對文秘專業的學生而言,現代應用文是新時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產物,是社會上使用頻率很高的文體。主體內容的經濟化,使用范圍的國際化,語言表達的雙語化,操作手段的現代化,已成為它與傳統應用文相區別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網絡在寫作中的地位,讓學生掌握辦公自動化的基本常識,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用計算機書寫、修改、處理、儲存實用文書。除此之外,還要掌握多功能全自動復印機、圖文傳真機的操作與使用技術,更好地為文秘實用文書寫作服務。

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旅游者越來越需要有文化內涵的表達流暢見聞廣博的導游。針對這一需求,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在旅游專業的教學中增加“導游詞與風景名勝聯”兩個文種就很有必要了。導游詞是旅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文種,其構思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包羅萬象,尤其需要廣博的見聞與豐厚的文化底蘊,更需要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設置不同的景點和學生一起構思,當堂評點不同的導游詞,幫助學生認識寫作和表達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和現場寫作導游詞的水平。在增加的對聯文種內,可重點介紹各地的“風景名勝聯”,增長學生見識,提高顧客興趣。如寺廟聯可介紹湖南瀏陽關公廟的 “我若有靈,也不至灰土處處堆,筋骨塊塊落;汝休妄想,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福州鼓山涌泉寺則是“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給誰是好;心中無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究竟為何理由。”武漢的歸元寺則是“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覺覺生于自在生生還是無生。”在名人對聯中可介紹山西霍縣韓信祠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浙江杭州岳飛墓后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四川成都武侯祠聯“興亡天定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通過對仗工整、節奏鮮明、寓意深遠的對聯文化,喚起學生深遠的民族自豪感,為導游詞的組織增加生動形象的素材,讓導游活動更加引人入勝。

當代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務活動十分頻繁,商務文書種類越來越繁多。現有的普通高職類《應用文寫作》無法滿足商務貿易專業的需求。必須增加“詢價函、催款函、索賠函、授權委托書”,“仲裁申請書、建議書、個人勞動合同”等等常見商務文種,凸現商務文書特色。在經濟文書的“合同、協議書”一章的學習中讓學生分別充當“甲方、乙方”,從不同的角度完善合同內容,再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立場分析得失,解決商務經濟文書的難點:邏輯嚴密、思維縝密。搜集廊坊市開發區近千家企事業單位近年的重要寫作實例,讓學生進行現場寫作,熟悉企業工作的常規流程與變數,提高情境寫作能力,縮短“學習與就業”的距離。比如筆者在講授如何撰寫調查報告時,先講概念特點,寫作要點及例文評析,再教會學生如何設計調查問卷,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精心設計問卷,限范圍、有目的地發放問卷,根據統計的有效答卷結果進行分析,并且還讓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實地勘察市場的經營情況,把調查結果寫成書面報告。學生經過仔細觀察、測量、訪問,發現諸多問題,如市場規劃缺乏整體感,市場內交通不暢通,經營者整體素質不高……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絕大多數同學寫得有理有據,分析到位,出色地完成了本次作業。而對其他各門各類專業的學生還可一并介紹“演講詞、祝酒詞、個人履歷”等通用文種的寫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和學院社會的公益活動,在制定規章制度和實施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寫作的作用,經常鍛煉,不斷提高。

只要圍繞著不同專業的特色,不斷進行創新教學設計,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開發就會有廣闊的前景。著名作家、老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曾提出“高等學校的寫作課不能強求一律,教學內容必須符合不同學科的要求,教材必須分系至少分科來寫。”可在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應用文寫作》要分系、分科編寫教材確實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只能要求任課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圍繞專業特色,不斷創新內容,根據專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的寫作技能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成亮.寫作類課程開發的前景及實踐.保定師專學報,2006,(05).

篇7

一、計劃性與靈活性

培養語文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很重要,但是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語文活動的開展雖“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但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和認知規律仍然要求語文活動必須制定一個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例如“說”的能力的培養,可以從課前的三分鐘演講到課外的故事會,從初一的朗誦到初三的即席講話、主題演講、辯論會來設計。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學期還可設計幾個話題,如初一(上)進行“自我介紹”、“成語故事”,初一(下)進行“對聯賞析”、“童話故事”,初二(上)進行“名人名言”、“風景名勝介紹”,初二(下)進行“名人故事”,初三(上)進行“美文賞讀”,初三(下)進行“新聞早報”等。

同時,語文活動又是靈活性很強的課程,如活動的地點(校內或校外)、活動的方式(可開展競賽、組織游戲、調查訪問等)、活動的主持人(可毛遂自薦、民主推薦、教師指定)等都沒有固定的模式。此外,活動的主題安排、方案的設計,也可因時、因地而異。如初二(下)進行課前三分鐘講“名人故事”活動,根據每個月的不同特點可選擇不同的話題:三月份講雷鋒故事,四月份講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五月份講勞模、科學家的故事,六月份講勤學苦練的故事。而且安排也可以變通,如遇到一些節日,學生可以講講跟它有關的內容:母親節前后講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美德,端午節講吊屈原、賽龍舟的故事,世界地球日講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問題……總之,語文活動要在計劃的指導下靈活多樣地開展。

二、專題活動與平時教學

初中語文1―6冊共安排了24次專題活動,如第四冊安排的“講名人故事比賽”、“名勝古跡詩詞對聯交流”、“學習方法交流”、“想像作文邀請賽”等,這對于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處理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良好語文素養的形成也絕非靠幾次語文活動就可解決,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科學的訓練的。

教師每學期除了精心準備幾個專題語文活動外,平時就應對學生加強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要將語文活動貫穿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每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周的硬筆書法、生活寫真(周記)、語海拾貝(讀書筆記),每學期的手抄報展評、演講比賽等活動,要定期開展。平常授課時也要有意識地穿插一些小型的活動,讓學生經常性地進行活動,如情景會話、繞口令、猜謎語、成語接龍等。其次要得法于課內。語文是門工具性很強的課程,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規律,教師在平時上課就要重視活動方法與技巧的指導和傳授,讓每位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一些方法,以提高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口頭表達”方面,平時就要教會學生說話要態度大方、口齒清楚簡潔、有條理、連貫嚴密,要注意語調、語態和語氣,要講究語言美等。

三、課內與課外

語文活動作為教學的一部分,主陣地還在學校,在課堂;但社會是語文的大課堂,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因而語文活動也離不開課外的生活。語文活動可以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內。例如,初一上冊的語文活動“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可以一改以往“黑板上糾正錯別字”的做法,把學生帶入“社會用字”的大環境,要求學生在自主活動和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對身邊能看到的報刊雜志、電視廣告、街頭宣傳標語、廣告牌用字等進行甄別,有疑問的字詞查字典區分正誤并登記在冊,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整理編訂,最后將《勘誤表》交有關部門處理。

篇8

關鍵詞:放飛;智慧;翅膀;豐富知識;增長才干;質疑問難

語文教學必須擺脫傳統的教法,提倡課內課外一體化,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應該放飛學生智慧的翅膀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增長才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做以下簡單說明:

一、適應小學生心理特點需要,創設一種“語文即生活,社會即課堂”的學習環境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課堂上,而要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1.激發好奇心,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敢問,這是他們年齡特點決定的。一切學問都始于疑問。“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大膽質疑問難,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疑難,如教學《少年閏土》時,有的學生就問:“跳魚兒怎會有青蛙似的兩只腳?”教師就巧妙引導:“是啊,老師也不知道,可是閏土就知道,可見閏土的社會知識非常豐富。同學們下課后可以查查資料,做一個像閏土那樣知識豐富的人。”再如學習《草原》第一段后,有的學生提問“‘高歌一曲’和‘低吟小詩’能顛倒一下位置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明白了作者從擁擠的都市來到大草原,眼前豁然開朗,所以高歌。而在欣賞了草原美景后陶醉了,所以低吟。引導學生聯系課內外知識和生活實際質疑、解疑,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通過延伸拓展,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

2.多學科聯系,激勵學生動手做,動筆寫

語言文字作為一種載體,它通過課文給學生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沒有純語文的語文。因此,語文學科與品德與社會、科學、數學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改革課堂教學,就是強調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動手寫一寫,畫一畫。如引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把解題思路、解題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學科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引導學生寫實驗報告,記錄實驗準備、過程和結果等。再如學習介紹風景名勝類的課文,讓游覽過景點的同學為大家講解,講講出發前是怎樣確定旅游路線的(涉及地理知識),路途中需要用多長時間(涉及數學知識),景點的文化知識(涉及語文知識)等等。這樣教學既直接從語言文字中欣賞了風景名勝的美景,有從同學的講述中感受了游覽的樂趣。

3.開辟“智慧角”,引導學生開展奇問妙答

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必須讓學生置身于廣闊的社會空間里,如蜜蜂一樣廣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我把班里的學習園地,稱為“智慧園地”專門收集摘抄有趣的對聯、諺語、名人名言、歷史故事、奇妙問答,學生最愛這個欄目。

4.觀察大自然,鼓勵學生做有心人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素材的源頭,要鼓勵學生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并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媒體,了解社會,為語文學習注入鮮活的時代內容。如2009年是60周年,廣播、報紙、電視報道《光輝燦爛的六十年》,反映建國以來的巨大變化。我就要求學生及時把描寫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課文找出來,結合慶祝建國60年,開展系列活動,如調查家鄉的信息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在開展這些實踐活動時,學生動手收集、動腦思考、動筆畫、動口說,正好體現了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二、根據小學生愛模仿的特點,強化語文活動,優化語文環境

兒童的認識和學習,從咿呀學語、認識周圍事物,到學會各種動作,都是從模仿開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以鍛煉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

1.把課文中的內容畫出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內容片段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畫面,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讓這些畫面浮現在頭腦中并用語言描述出來,如學《趙州橋》就讓學生用積木做模型,體會趙州橋設計上的創舉;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后,讓學生想象假如課文有5幅插圖的話,第五幅圖會畫什么,寫什么?學生興趣盎然地動腦筋想,動手畫,動筆寫,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把課文中的內容演出來

采用娛樂活動引導學生學課文,如學習《漁夫的故事》,我就讓學生當講解員,為同學講解這篇課文的故事。任務一布置,每個學生都開始仔細讀課文,思考怎么來講解,同學們學得格外認真。

3.設口語交際情境,引導學生模擬實踐

對于小學生來說,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日益增多,為新課程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如在課堂上進行說話訓練時,充分發揮電教,多媒體的作用,創設情境,用錄像、光盤播放一些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片段,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生爭先恐后上臺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讓學生初步感知社會

1.隨時補充鮮活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學生既生活在社會當中,教師就應該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我幫助學生做到三點:①掌握學習的知識,如科學用腦、學習策略知識、動靜結合學習、電腦網絡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②了解最新社會動態;③“結交”時事人物。

2.按體裁授課,按需要說寫

篇9

【公園概況和名稱由來】

游客們: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惠山高329米,周圍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連綿而來,山有九峰,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跡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床、竹爐山房等數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處突起的小峰。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后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產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們:錫惠公園全國分為三個游覽觀賞區:一是名勝古跡區,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風景區,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文娛活動區,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游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各位游客: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檐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為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志》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關于龍光塔,還有這么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昆山人顧鼎臣,游覽錫惠勝景后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原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以為真,于是后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此后幾十年仍沒有人中狀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此又在萬歷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并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寓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屢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糾正傾斜,把墻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為地下游覽場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龍年,“隱辰”是把龍隱于山內之意。洞內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劇場,可容納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陳列工藝、陶瓷、泥人等。這里的氣溫常年保持18“C,冬暖夏涼,游人至此,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部分組成,彩陶燒制,以花崗巖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騰空,氣勢不凡。再向西是“吳文化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著著名書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臺,臺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為我海屋添籌。”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長壽。”繞過承露臺,上面兩座方亭合并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亭名和對聯均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址。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后改為“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于是名聞遐邇。

游客們: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筑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重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飾。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南側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白鹿山人李瑞符書寫,經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雕刻精美,充分顯示了唐代的藝術風格。北側一座建于宋代熙寧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兩座石幢分別用幾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香花橋—聽松石床—古銀杏樹】

進入古華山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于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為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據影片《無錫景》畫面復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掛有清代無錫知縣廖綸所撰的對聯:“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調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重書。大殿背面,上懸“江南第一山”橫匾,系我國名畫家李可染所書,它為古殿平添了幾分光彩。

過金剛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蓮靜臥,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橋,名“香花橋”。池是南北朝劉宋元徽二年(474年)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了。香花橋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橋的名稱取自佛經:信佛升天,進入無量壽之時,日月飛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樂相迎。香花橋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鯉魚跳龍門”的圓形浮雕,中間兩扇石門,一開一閉,表示虔誠的善男信女可以從開著的佛門進入,若是惡人佛門則永閉不納。所謂佛門半開,有緣進來,或者說;善門開,惡門閉。游人過橋,都會在開著的石門上踏一腳,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請大家進二山門,請看古銀杏樹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橫臥一石,名“聽松石床”,長1.99米,寬0.87米,高0.56米,它是馳名全國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塊天然斷裂形成,質地堅硬,一端翹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時著名書法家李陽冰應無錫縣丞公孫羅之邀請同游惠山,特地篆寫“聽松”兩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紀念,雖經1200多年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床邊原有兩棵古松,毀于元末。

“聽松石床”前的古樹為銀杏,相傳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經歷了600多年風霜。據說當時共種有18棵,象征佛門18羅漢,現僅存這一棵。此樹高21 米,直徑1.91米,為雄性銀杏,只開花不結果,離地6米的樹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樹齡了,卻結出了圓圓的果實。但在1982年,這棵雄性古銀杏,居然也結出了7粒白果。古銀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觀”4個篆字,是清代無錫書法家邵涵初所寫。意思是說人們在此可以“俯察古樹之茂盛,仰觀錫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爐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寶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間,大同殿及周圍建筑被毀。后來在此舊址建造了一所樹堂名“昭忠詞”。前廳里壁上嵌有李鴻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詞記》等兩道石碑。請看這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墻,梁枋、柱頭、門樓都畫棟雕梁。圖案為戲文風景、花卉鳥獸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樹堂建筑,具有我國古代建筑的特點。殿后天井中還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樹齡。中秋時節,桂花飄香,使這座建筑顯得更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邊門,不遠處就是“竹爐山房”。這里原是惠山寺彌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臺,檐廊古樸典雅,頭門邊兩塊磐陀石。正中匾額“竹爐山房”是1979年李苦禪重題。兩旁柱上的對聯:“削竹編爐,原是山房舊物;燒松煮雪,久為衲子珍藏。”為無錫書法家朱家駐題寫。

相傳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訪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為三,搭成竹爐,上架缽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嘗了竹爐上煮的茶,極為滿意,贊揚性海是羅漢下凡、后來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創建聽松庵,退居庵內,品茗聽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請湖州竹工,編制竹茶爐,上圓下方,象征“天圓地方”。竹爐高不過一尺,外面用竹編織,里面填土,爐心裝銅柵,形似道家的乾坤壺,叩之有金石之聲。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當時名畫家王紴作畫,學士王達題詩,合成《竹爐圖卷》共四卷,使竹茶爐流芳于世。明代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廣提學副使的鄒迪光重建彌陀寺時改名“竹爐山房”,專門在這里用竹爐煮茶招待四方賓客。后原爐多次被毀,康熙年間,無錫著名詞人顧貞觀在1684年重制了兩只竹爐。竹爐山房也幾經重修,現在的建筑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詩碑移到山房門廳和廊下。正中一塊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來無錫寫的《詠惠泉》詩,背面刻著乾隆第四次來無錫時寫的4首詩。東邊一塊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來無錫的詩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瀾堂—阿炳墓】

出竹爐山房南行,就是聞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帶,林木茂盛,泉水豐富,自古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唐代茶圣陸羽,遍嘗天下名泉名茶,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譽四海。

“二泉”得名以來留下了許多人文古跡。唐代時無錫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長安。到宋徽宗時“二泉”水被列為貢品,“月進百壇”。坡品飲“二泉”水后,贊稱“色味兩奇絕”。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六次南巡至無錫,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詩題字。20世紀40年代,著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馳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進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對“二泉”進一步清理疏浚。現在“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上池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質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緊靠上池,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趙構到此巡游時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題有“源頭活水”四字。亭頂裝飾雙龍戲珠。現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泉水通過暗渠從港瀾堂底流入下池。

漪瀾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環繞,游客們在此可小想品茗。坡有“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的詩句。乾隆多次在此設御座品茗,堂前匾額是現代書法家費新我所書。大門柱上有坡的詩:“雪萍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長8.6米,寬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開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稱龍頭),雙爪前踞,龍頸彎突,張開大口,清泉白龍口傾注而出,構成“螭吻飛泉”勝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無錫本地黃色陽山石雕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天下第二泉”內現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跡。池前一組太湖石,疊成觀音立于鰲背像,世稱“觀音石”,右為龍女,左為善才。觀音石下有一段銘文,落款“蕙巖”,說明這是原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蕙巖小筑”中的遺物,清乾隆年間才移到此地。

無錫歷史上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鉤的墓,坐落在錫惠公園春申澗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邊的山坡上,音樂臺背后山頭墓地林間,樹立著這位民間音樂家的銅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彥鈞,無錫東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對民族樂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詣,后來雙目失明,流落街頭。直到解放后重獲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燦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遷葬于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創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及生活的寫照。全曲由引子和6個階段構成,是循環變奏的曲式結構。《二泉映月》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時作為國禮贈送外賓。美國、意大利、法國、日本等紛紛改編,成為一支譽滿國際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澗—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條街】

二泉東側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凈月住所,名“龍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我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它是無錫人鄒迪光在明萬歷年間建造的,占地約50畝,先后用十多年時間建成。國鄒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為“愚公谷”。

現在的“愚公谷”于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園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題寫的。人門向南,由長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軒二亭,軒名“荷軒”,由著名畫家吳作人書額。軒前對聯“得山水清氣,極大地大觀”,是當代山水畫家邑人錢松岳于84歲時書寫的。荷軒以南的泉亭,名“濾泉”。泉邊枝峰閣有唐代古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南邊廊內的對聯“老龍聽法,頑石點頭”,巧妙地寫出了當年惠山寺高僧講經,老龍也前來聽法,使大同殿前聽松石連連點頭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濾泉穿過小石橋,只見假山旁有一株古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

游客們:現在我們前往參觀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澗”。春申澗又名“黃公澗”,現為無錫觀瀑的景觀,因戰國時代楚國國相春申君黃歇曾率軍在此飲馬而得名。山澗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塊大石橫臥,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臥云”兩字,是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為紀念惠山寺住持圓顯而題寫的,臥云是圓顯的號。澗邊三角亭,名“臥云亭”。

順春申澗東下,位于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這里開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風景更加美妙動人。湖畔周圍精心種植喬木、灌木、花草。東面建有一石牌坊,題有“映山湖”匾額。牌坊對面,各位請看春申澗出口處的那塊石頭,上刻“翠螺”兩字,形容錫惠山峰如少女的發會。

篇10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風景點是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第一在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審定,黃果樹瀑布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瀑布距省城貴陽市137公里,位于貴州省西部鎮寧縣和關嶺縣接壤處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從貴陽乘車到黃果樹,約需一個半小時左右時間。

黃果樹大瀑布已經到了,你們看,這就是早已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瀑布。 黃果樹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總高74米,寬81米,夏秋洪水暴漲,瀑布如黃河倒傾,峭壁震顫,谷底轟雷,十里開外,也能聽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強大沖擊力,濺起的水霧可彌漫數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側崖頂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濺起的水霧所籠罩。游人謂之“銀雨灑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綹從岸頂上掛下來,遠遠望去,那潔白的水簾飄然而下,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

數百年來,黃果樹瀑布的雄姿一直為許多文人學者所驚嘆。清代貴州著名書法家、“頤和園”三字的題額者嚴寅亮在“望水亭”題寫的對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需梭織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色。

現在,我們來到了瀑布跌落處---犀牛潭。此潭乃因傳說有神犀潛藏水底而得名。有沒有神犀,誰也沒有見過,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駐足潭邊,都會浮想聯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時或下午4時左右,由于陽光的折射,你還可以透過瀑布沖擊時濺起的雨霧,看到從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頓生雄姿蓋世,艷麗昭天之感。

這個瀑布為什么起名叫黃果樹瀑布,而不叫其他別的什么瀑布呢?據民間傳說,是因為瀑布邊上有棵高大的黃桷樹,按當地的口音,“桷”與“果”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就習慣稱之為黃果樹,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農民都喜歡種黃果,瀑布邊上就有一大片黃果園,因此就把這個瀑布稱之為黃果樹瀑布了。

與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黃果樹大瀑布雖然沒有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北美洲尼亞加拉大瀑布、委內瑞拉安赫爾大瀑布那般寬闊、高深和雄偉,但是,黃果樹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處,它是世界上處在喀斯特地區最在瀑布,也是最壯觀的瀑布。這個大瀑布就像是一塊奇異的磁 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還吸附著一連串豐姿綽約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處,就是隱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蘿攀附,水掛珠簾,故曰“水簾洞”。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沒有的奇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