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職業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27 08:22:00
導語:公安職業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應該具有天然的聯系。然而在我國長期以來兩者之間實際上處于游離狀態。在“職業化建設”日漸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機耦合是必然的趨勢。為此,理清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分離的現實表現和原因,探討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的結合途徑,對調整公安教育改革方向,尋求理性的改革措施,造就公安職業化階層并最終推進公安職業化建設應該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公安教育公安改革職業化建設
公安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尤其是公安隊伍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為了更好的發揮這種特殊作用,為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服務,近年來公安教育不斷加大改革調整的力度,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由于受客觀存在的制度性因素和公安教育應然性使命具體指向不明等因素的影響,公安教育在改革和發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一個雖被引起廣泛重視但遠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公安教育與公安工作的游離現象還普遍存在;公安教育為“隊伍建設服務”的具體目標是什么還未達成共識,因而公安教育改革看似紛呈疊出,實則缺乏理性支撐,給人以“跟著感覺走”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映象。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條是對公安教育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警察職業化①建設問題沒有給予必要的關注和思考,因而也還沒有完全找到一種較為科學的適合職業化建設發展要求的教育模式。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復雜多樣,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既有存在于教育之外的因素,更有內部探索教育目標、功能不夠的因素。認真分析這些問題對公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而對推進警察職業化建設極有裨益。
一、對我國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問題的宏觀檢討
(一)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關系的歷史與現狀及折射出的問題應該說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聯系,然而這種聯系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卻大相徑庭。回顧我國公安教育的歷程可以粗略地將它分為幾個階段即:初步形成階段(自1964年——1960年);停滯階段(自1966年——1976年);恢復和發展階段(自1976年——1985年);形成體系和調整改革階段(1986——當前)②。各階段公安教育的特點比較明顯:早期的公安教育針對當時的政治形勢和公安民警政治、業務素質較低的實際,在教育內容上以學習政治為主,同時兼顧公安業務基礎知識;教育形式以輪訓骨干為主;而且新建和擴建的公安院校分工也非常明確。在十年“”結束以后的恢復和發展時期,公安教育規模發展異常迅速,類型、層次眾多(如學校層次有中專、大專、本科;學生有來自工作單位的在職公安民警、也有社會招考的;有學歷教育、也有在職培訓;成人學員有函授的、自考的、還有夜大、專業證書班等);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內容上盡量追求大而全。而在最近20年以來公安教育的地位不斷上升、院校的數量不斷增加、專業分工更趨細致、培訓力度不斷加大、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公安教育研究逐步受到重視。
在回顧公安教育的歷史時,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公安教育雖然特點不盡相同,但總體上呈現著優點和缺陷交織,成績和問題共存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兩個問題應該引起注意:一是早期的公安教育盡管層次低、規模小、不成體系、問題眾多,但卻適應了當時特定的社會形勢和公安職業發展的需要,起到了積極而巨大的作用。二是此后的公安教育盡管自身系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職業需要之間始終處于一種“游離”狀態。近20多年來,盡管公安教育的主管部門和公安院校都在想方設法改變這一狀況,但其效果卻并不如人意。這種反差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在公安教育事業發展、壯大的情形下它與職業化的要求之間為什么反而拉大了距離?在當前和今后公安民警的職業化建設可能、已經或必將日益受到重視的情勢下,公安教育如何調整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真正發揮出為公安隊伍建設既公安職業化建設服務的作用?
(二)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游離”現象的原因探究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之間出現“游離”現象的原因眾多,主要是:
1、從宏觀上看,公安職業在入口處與公安教育之間存在著制度設計上的距離。在我國,長期以來什么人可以從事公安職業并不是一個規定十分明確的問題。在1995年之前,工人轉干代干、干部調動、地方招干、部隊轉業等等都是合法的入警途徑。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對擔任人民警察的條件規定了六項許可性規定和二項禁止性規定,其中并未提及必須要“公安院校學習合格”。這種狀況近年來在一些地方以另一種形式表現的更為突出。如一些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的學生工作得不到落實,而其它人員乃在不停地進入公安隊伍擔當人民警察;有些地方借口無編制從而將警察院校的學生拒之公安隊伍之外,而在擴張的地方性編制中又不安排公安專業畢業生。造成“需要的進不來,進來的不能用”的局面。這種制度設計及運行帶來的后果簡單的說:一是警察職業客觀上對社會開放,沒有建立起類似國外的“經過警察教育后才能從事警察職業”模式,公安人士的非專業化傾向突出。二是教育成果和產品浪費積壓嚴重;三是延緩了公安職業化進程,降低了公安職業化水平。四是從源頭上削弱了公安教育的地位,威脅著公安教育事業的后繼發展。
2、從歷史發展上講,公安教育受“左”傾思想影響較重;院校教育“經院式”特征明顯;公安教育發達程度不夠,因而產品質量與職業化要求之間有較大距離。
首先,長期以來軍隊、警察、監獄在我國被稱為國家機器和專政工具,強調的是其“刀把子”作用,公安工作和警察職能在凸顯專政性、工具化傾向的同時,我們減弱甚至在主觀上煙埋了其社會性職能的一面,公安教育也因此深深地被打上了“工具”的烙印,其獨立性、基礎性、先導性、科學性作用被異化,最終使公安教育的發達程度受到影響。同時,公安教育事業在經費、智力的投入上嚴重不足,加上依形勢、依政策而非依職業發展要求辦教育的情形仍大量存在,因而即使是在當前具備了相當數量的公安教育機構的情況下,教育質量仍然不高。
其次,公安教育(包括院校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教育)中“經院式”教學盛行,公安教育應有的特征沒有得到彰顯。我國的公安教育長期以來以院校教育為主體,而在院校教育中受前蘇聯警察教育的影響較重。其結果:一是將學生和學員局限在狹小的既缺少科學知識積累又缺乏實踐支撐的空間內,科學精神的培養、辨證思維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嚴重不足,造成學無所獲或收獲不夠、發展后勁不足。二是院校教育中彌散著的空泛性、僵化性、過時性的經驗總結和說教過多,存在著用夾雜有公安學術語言的意識形態套話或用意識形態去解釋公安工作的格式化教學模式并用它來訓練學生或學員。公安工作需要的特殊思維、技能、語言、知識、心理、身體、訓練比較缺乏,“三不”(說不過、打不過、跑不過)現象大量存在。三是公安教育工作者也會因此受到制時,其創新思維、嫻熟技能、學術素養提高速度不夠快,與寫事學家、法學家、經濟學家相比,在公安決策、咨詢、改革中遠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公安教育工作者自己先為“顯師”繼而再造大師在很大程度上還只能是努力的方向而遠非現實。公安教育既然缺乏名師,因而也就難有名門之后,公安學科因此也就難以一時成為“顯學”。
3、從中觀層面上講,目前對公安教育屬性的認識還遠未統一,公安教育還沒有形成和實現標準化教育的要求。
成熟的教育應該是標準化式的教育,即對教育的目標、內容、模式、結果等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公認的范式。公安教育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公安教育的屬性認識還遠未統一。近些年來對公安教育應該是統一教育還是分類教育?是學歷教育還是培訓教育的理論爭論和實踐探索從未停止。從理論上講,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爭鳴,但長期爭鳴又無統一結論則對科學的發展會起到延誤作用。事實上,正是由于這種爭論長久不衰,加之各地在公安教育發展方向上擁有較強的自治權和自主權,因而出現了公安教育改革表面上不斷推陳出新而實際上方向欠明、隨意性強的特點。例如在專業設置上有的以教育部頒發的專業目錄設置專業,而有的自主設置專業;有的按學科建設要求設置專業,而有的按公安機關的工作部門或警種為標準設置專業;還有的出于各種動機和目的強行將公安與非公安專業名稱揉合后進行專業“創新”;在課程設置上隨意擴張,不注意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內部的層次性,邏輯關聯性等等。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上隨意地劃定數字比例,并以此設置教學模式(如3+1模式;1+1模式等等)。
教育理論與實踐都已經表明現代社會中的教育(包括行業、專業教育)都必須而且應該是統一教育而不是分類教育。這是因為:現代教育不僅僅是要給受教育者傳授一點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其從事特定職業的獨立性、自主性精神和能力,學校的使命是要引導學生形成寬闊的知識結構,訓練學生學會將專業(職業)問題放在開放的社會環境和多元化的知識背景中去思考、去解決的辦法、途徑,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其獨立人格、科學精神。分類教育是無法或難以完成這一使命的。因為分類教育過早地將學生推入到了一個狹小的知識領域,封閉了其廣闊的視野,妨礙了其融會貫通的路徑。同時分類教育會限制其擇業范圍,如若其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關系不大就會對教育自身和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反觀我國的公安教育,事實上更多的都是在實施分類教育。而當前培養人與使用人之間的不統一性往往導致用非所學的現象常常發生。即使在公安機關內部,在受過公安教育的專業人員身上也存在著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的游離事實。
4.從微觀上看,公安教育中在教材、教法上的問題較多,不利于教育與職業之間的耦合。
首先,公安類教材上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的:一是程序化現象嚴重。表現在一律從概念入手;結構雷同;結論單一;從而使學生沒有質疑余地,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二是老化現象突出。新知識、新觀點、新信息難以及時入書,使學生面對歷史多、面對現實少。三是對公安職業教育有重大、積極作用的案例不入書,不利于發散思維訓練,容易形成死讀書,讀死書。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以填鴨灌輸為主,診所式(或案例式)方法,模擬方法,質疑方法等的應用相對缺乏。學生只能在抽象背景下依靠教師的解釋去了解理論,觀點直至接受答案。而事實上,公安工作更多的是一種在對抗狀態下尋求平衡支點的社會工作。因此,課堂教學從內容到方法都應該是為學生提供對話、交流、溝通、質疑的場景園地并在此園地內進行知識與思維訓練,而這既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更需要符合職業建設要求的新教材和教法的共同支撐。
5.給學歷的公安成人教育從另一方面影響著公安教育對公安職業化進程的推進。
長期以來,公安隊伍的素質總體上低于同期其它司法機關和國家公務員。加之公安教育(尤其是公安院校)經費短缺,因而一段時期內,公安教育中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學歷教育迅速發展,它帶來的直接后果表面上一是民警的學歷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院校有了一定的經濟收益。此種狀況目前仍然存在。與初期相比其差異有二:一是學歷教育的層次越來越高;二是院校的收費越來越高。客觀的講,過去及當前的成人學歷教育水分極大。不論自學考試還是函授教育其學習的時間都極其有限;學習的氛圍與院校氛圍及在此氛圍中對求學者思維、意識、價值觀念的潛在影響和熏陶都無法相提并論。成人教育的大行其道使正規化的學歷教育相形見拙,在有限的時間內它不可能造就出合乎職業化要求的警察。從長遠看,這種質量的成人教育它只能增加警察職業化建設的難度,影響具有專業知識人員的就業,最終在整體上延緩職業化進程的速度。在這里,我們并不反對進行公安成人教育,甚至認為它十分緊迫和必要,我們反對的僅僅是在學歷教育中掩蓋或代替能力、水平的形式主義做法。
二、以造就職業化階層,推進公安職業化進程為目標積極推進公安教育改革。
公安職業應該是以通曉公安專業基本知識并能對之進行靈活應用為基礎的職業。這種職業的從業人數眾多,他們共同構成一個特殊的階層即公安職業階層。這個階層應該以職業的相對自治性為特征,通過職業活動、職業權利、職業訓練、執掌和運用職業規則、維護特定的職業秩序來共同承繼和發展職業所具有的社會使命。由此可見,只有造就這樣一個職業階層并使之達到職業化程度,公安隊伍才能真正成為“政治可靠、訓練有素、業務精通、執法公正”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成為革命化、現代化、專業化、知識化、正規化的讓黨和政府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隊伍。這應該是今后公安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在此前提下,推進公安教育改革工作在宏觀上要注意:
(一)必須時刻關注公安教育立足和生存的正當性。
公安教育存在和發展的正當性在于社會上存在著對公安職業化階層的合理需求。公安教育只有承擔起并致力于完成造就這一階層的使命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合理性。這是推進公安教育改革的必然前提。以此為基點和標準,今后的公安教育改革必須始終圍繞著公安職業化發展的需要來進行,必須擯棄自毀根基式的商業性創收行為,杜絕濫辦班,濫發學歷文憑的自殺性行為,糾正違反學科建設原則亂設濫設專業的做法。公安教育改革工作從宏觀到微觀必須圍繞如何強化職業意識、提高職業技能、塑造職業道德、養成職業習慣等重大問題來展開。
(二)公安教育必須走統一教育之路公安民警警種不同,任務不同,但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做為警察群體及其成員都必須遵循一種獨特的、共同的、基本的游戲規則。公安教育只有走統一教育之路,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進而為職業化建設奠定基礎。因為只有在共同的教育背景下,在統一的教育標準和規劃下,才能使他們形成彼此相知、相通的思維方式、話語方式,形成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判斷標準③。而這是任何一個群體內部保持動態性平衡和協調的必要條件。同時也只有走統一教育之路,才能克服分類教育帶來的諸多弊端。實施統一教育,當前首要的是應該統一課程(起碼是主干課程)設置、統一教學內容、統一訓練標準,條件許可后應統一進行考核。需要說明的是“統一”不是“統死”,而是在此前提下或基礎上各地可根據區情自主開設有益于學員心智發展、有利于知識結構優化的補充性課程。因此,統一是原則,是一般規則、而靈活性、自立性是補充。統一教育反對或限制的僅僅是自立性、靈活性的無限擴張,不是將其一棍打死。
(三)圍繞職業化建設中涉及到的教育問題的內容即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進行教育改革,著力培養人才的規則意識、公正觀念、服務意識和水平、能力,將教育改革、人才培養與社會期望和需求結合起來。
當前,社會、民眾、政府對公安民警的要求、期望日趨增多增高。公安隊伍面對高發的犯罪態勢和嚴峻的治安形勢,面對公眾日益增長的公正期望和安全服務要求,只有苦煉內功、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殫精竭慮、如履薄冰、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方能不辱使命。所有這些既需要自身努力,更需公安教育功能的發揮。在當今社會形勢下,能力、水平、素質的提高已遠不是單單通過“自我修煉”即可實現的。人民警察只有具備了職業化素質,具備了規則意識,公正觀念,服務能力和意識,并身體力行之才能獲取公眾的信賴和尊重,也才能滿足公眾的安全和公正需求。公安教育只有按職業化要求進行改革,才能塑造出優秀的公安職業人士。而只有在競爭中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優秀人才,才能擔當起歷史賦予公安工作的重任。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未受過公安教育熏陶,不具備公安專業知識的人從事這一專業時其危險性遠遠大于相同情形下的醫生的客觀現實。在國家對公安職業尚未進行統一資格考試的情形下,公安教育在此方面任重道遠,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四)克服和糾正犧牲質量,急于求成的短期思想和行為。
公安教育改革之所以出現左右為難、進退兩難的情形,與以數量代替質量,不明確方向,不打牢基礎而急于求成冒進是密切相關的④。今后公安教育改革必須反對大干快上,小馬拉大車等浮躁急進現象;反對無視常規常理的標新立異。教育是不允許失敗的,因此應該以科學、理性為基礎,以需要、可能為原則,通過有效的整合有限的資源,合理地界定不同層次的教育部門的職能,才能形成分工合理、層級明確的教育結構,進而從不同層面為職業化建設提供服務。
(五)強化院校內部教學改革,突出職業化內容,反映職業化要求。
關于院校的教學改革,已有較多文章進行過專門論述。這里需要強調的問題是:第一,院校教學改革應該以學科建設及改革為主線或骨干來推進。不能再在課程、課時、實踐、教學比例的增、刪、改上動大腦筋。學科建設和改革是伴隨著科學教育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規模、質量;關系著學術骨干和學術梯隊的培育;關系著科研工作的水平。而其中的諸多領域和問題與職業化建設密不可分。因此千萬不能熟視無睹,否則只會跟著感覺走,極易誤入歧途。第二,教材改革在內容上既要注重基礎性、科學性、理論性,同時必須兼顧前瞻性、學術性。在形式上要注意多樣性,要創設更多的具有新、鮮、活意義的專題型活頁式教材,典型案例要盡快入書。第三,教法上要強調模擬法、診所法,力求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將問題放在開放的社會環境和多元的知識背景中去讓學生思考,以此訓練其職業思維,這是現代教育的正途也是公安教育改革的重要攻擊點。
(六)國家應適時推行統一資格教育考試制度。這既是確保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建設統一性的制度性保障措施,也是推進公安教育與公安職業化耦合的重要措施。其作用從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對法學教育改革的影響中可以看出,在此不復贅述。
注釋及參考文獻:
①警察的職業化建設問題在當前公安學界還是一個尚未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問題。與法官的職業化建設研究和實踐相比已明顯落后。“職業化建設”包括的內容很多,如獨特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地位;職業資格;職業監督;職業保障等等。它涵蓋警察隊伍建設的各個方面,在我國的公安研究和公安隊伍建設實踐中與“職業化建設”相關的提法有“隊伍建設”、“正規化建設”等,但其內涵和外延與“職業化建設”有明顯區別,同時其指向性也欠明確、具體,更為重要的是難以彰顯人民警察的職業特點。對此本人將另文專述。
②公安部教育局編著《公安教育概述》[m]群眾出版社1997年北京③李龍、王立龍:“公安話語研究及其意義評析”。[j],《河北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④李龍:“對當前公安院校建設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3年第1期
- 上一篇:行政權力內容界定論文
- 下一篇:土地制度批判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