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對區域經濟的約束

時間:2022-09-01 05:44:48

導語:信貸結構對區域經濟的約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貸結構對區域經濟的約束

在中國區域經濟戰略上,除了傳統意義上以蘇浙為代表的江南經濟和稍早發展起來的東北重工業經濟板塊以外,魯粵兩省經濟的崛起,是近30年來中國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在80年代以來國內各省市的GDP總量排名中,二省總是穩定在前三位,大部分時間占據了前兩名。2010年,兩省的GDP總量為84889億元,占全國的21%;源于兩省的財政總收入18842億元,占全國的22.67%;擁有存款總額123672.7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6.87%;貸款總量為84335.3,占全國總量的16.83%;進出口總額9736.5億美元,占全國的32.75%,由此可見兩省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的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代表省份,魯粵兩省更是在此方面有著自身的特色。因此,探索兩省信貸結構的特點,分析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質化影響,對接下來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對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魯粵經濟成果及特點分析

現代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金融服務業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等一系列的資金注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體現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時期,通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支持,以達到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2010年,魯粵兩省的經濟繼續保持著良好的運轉情況,金融服務業對兩省的經濟穩定增長都產生了比往年更明顯的直接影響,這在兩省的金融服務業產生的增加值占兩省的GDP中的比重可以明顯的看出,同時也反應在兩省的經濟結構變化中。

(一)廣東省經濟運行情況

2010年,廣東省的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省年生產總值達4547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是2005年22557億元的2倍,先后超過新加坡、香港和臺灣。人均生產總值達46821元,折合近7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地區行列。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總收入達11842億元,增長30.8%,是2005年4432億元的2.7倍;金融運行平穩,2010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82019億元、51799億元,均比“十五”期末增長1倍以上。十一五期間,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加快實施了“新十項工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完成58360億元、年均增長17.6%,2010年完成投資161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7%。省重點項目投資五年完成13020億元。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6.5%,是2005年的3.4倍。

(二)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新動向

在經濟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廣東省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廣東省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全國明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二,有效專利總量、發明專利授權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中國專利獎金獎數及獲獎總數均居全國首位,成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2010年全省3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創歷年之最。省部省院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散裂中子源、超級計算中心、云計算平臺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國64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萬多名專家在廣東開展的產學研合作項目達1.5萬多項。全國首個國家級區域專利信息服務中心落戶廣東,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3萬億元,是2005年的2.5倍。國家級高新區總數達9個,居全國第一。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由2005年的1.12%上升到1.8%,技術自給率由45.4%上升到65%。全面啟動質量強省活動和省質量獎評審,38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在廣東,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3860項。商標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新增一批以兩院院士、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為代表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12個高水平創新科研團隊和15名科技領軍人才。率先開發工業設計師等260個新職業工種,成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和工業設計大賽。廣東省的以輕工業為主的自主創新形成的產業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在全國已經是一路領先。

(三)山東省經濟運行情況及產業結構調整變化

在整個“十一五”時期,山東的經濟發展進程也極不平凡,全省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省生產總值接連突破2萬億和3萬億后,到2010年達到39416.2億元,年均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年投資額達到23279.1億元,年均增長2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11.6億元,年均增長18.9%。2010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總額的51%,消費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投資結構大大改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趨于協調。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傳統產業調整振興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2%。服務業發展提質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個百分點。

(四)山東省經濟發展新特點

由于堅定不移地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通過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十一五”五年累計完成技改項目3.7萬項,技改投資2.6萬億元。推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突出支持十大重點領域,著力培育“四大載體”,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年均增長13.4%。旅游業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在“十一五”時期,山東新開工鐵路項目18個,新增運營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當于100年來山東鐵路通車里程的總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車里程達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億噸提高到9.2億噸,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保2011年第12期中旬刊(總第465期)時代Times障作用進一步增強。近兩年來,山東省迅速制定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21條政策措施,啟動了8546個重大項目建設,采取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遏制了增速下滑,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2010年又正確處理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與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成為全國少數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的省份之一,發展的協調性和內生動力增強。由于山東堅定不移地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把促進區域發展與培植產業優勢結合起來,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也是山東省在一年多時間內獲國務院批準的第二個國家層面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起步順利、開局良好,全區投資、進出口、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魯南經濟帶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的全面啟動與扎實推進,使全省建設步伐加快。從全國來看,山東特別重視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了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2010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70個,其中過30億元的有11個。

二、兩省信貸比例的結構特色分析

(一)兩省金融的總體運行情況

兩省的信貸規模和信貸資金使用,在總體布局上都是按國家的信貸政策規定,并根據兩省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特點進行具體安排。到2010年末兩省的資金運行情況大體是:2010年末廣東省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2019.40億元,比年初增長17.7%;各項貸款余額51799.30億元,比年初增長16.4%。年末全省農村合作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681.89億元,比年初增長19.2%;貸款余額5883.66億元,比年初增長18.7%。金融機構賬面凈利潤1219.05億元,增長43.9%。年末主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比例為1.9%。山東省2010年年末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1653.7億元,比年初增加6483.1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11920.0億元,新增1825.1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773.3億元,新增2549.6億元。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32536.3億元,比年初增加5150.4億元。對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加大,小型企業新增貸款1321.7億元,增長37.7%,增速分別高于大、中型企業23.6和13.9個百分點。對重點區域和縣域經濟信貸投放進一步增加。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新增貸款561.6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12.0%,比重提高2.9個百分點;縣域新增貸款1748.4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37.0%,比重提高2.0個百分點。

(二)兩省的信貸特點分析

兩省的存、貸規模較大,特別是廣東省的存款額已經超過82000億元,遙遙領先全國其他省市。而兩省自己的存、貸比例關系,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廣東省的存、貸比例為63.15%,而山東省的存、貸比例為78.11%,高出廣東15個點。然而,山東的存、貸款和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等三項指標總量,大體上分別相當于廣東省的50.79%、62.81%、53.49%,全年實現保費收入相當于廣東省的64.65%,資本市場的總體規模也大大低于廣東省。這里面有經濟總量的結構差異,還有開放政策實行的先后、引進外資的地緣特點、產業結構的區域性特色和經濟結構歷史布局等多種因素所致,綜合反映到金融服務業上,有數量的差異,也有結構性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廣東省在金融inanceNO.12,2011(CumulativetyNO.465)金融體制改革方面,一直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目前國內的所有金融創新品種,基本上都是源于廣東省。特別是深圳,它承擔了全國金融改革探路尖兵的角色,深圳銀行業創新水平和服務深度,近30年來均處于全國前列。去年是深圳特區建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來深圳銀行業取得了輝煌成就,銀行營業網點從改革初期僅有的8個發展到目前1323個,增長超過165倍;從業人員從原來不足800人發展到目前5萬多人,增長超過60倍。截至2010年末,深圳銀行業資產總額3.5萬億元左右,貸款余額16808.12億元,存款余額21937.89億元,利潤總額超過400億元。深圳銀行始終以開拓創新為“靈魂”,金融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之首。據不完全統計,僅以近3年參與深圳市金融創新獎評選的銀行創新項目就達200多項。相比而言,山東更注重傳統金融服務行業的拓展和對經營實效的管理。山東省金融運行態勢,集中體現在金融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和對“轉方式、調結構”的支撐保障能力的進一步增強。近幾年來,山東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初步開創了地方金融工作的新局面,表現出這樣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堅持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強化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二是貫徹調控政策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相結合,將金融工作拓展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三是堅持行政引導與發揮市場作用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金融資源聚集能力和配置效率;四是堅持金融工作與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優化了區域金融資源布局;五是堅持推動發展與防范風險相結合,保證了金融業穩定健康運行。金融運行中的各種潛在風險因素得到較好管控,銀行業不良貸款處于較低水平,高風險上市公司得到有效處理,保險業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對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活動一直保持著高壓態勢。在國家貨幣政策適度收緊的情況下,按照“力度不減弱、措施不松勁、成效不下降”的要求,積極引導和鼓勵銀行機構增加信貸規模,實現了信貸投放的穩定增長,同時大力推動銀行業擴大表外業務融資,2010年全省銀行機構累計開辦表外業務融資規模達到9500多億元,同比多增3000億元,有效緩解了資金供求矛盾,成為年度融資工作的一大亮點。與此同時,山東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得到新的加強,特別是農信社銀行化改革取得新進展,到2010年末已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5家、農村合作銀行20家。全省14家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步伐加快,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多家城商行在縣域和異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城商行縣域覆蓋面已達到64%。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范圍逐步擴大,目前已批準設立113家。一系列措施的開展實施,進一步加強了城鄉經濟的融合。

三、優化信貸結構與區域產業升級的對接

(一)信貸結構的含義

信貸結構是銀行業自己的專業術語,但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信貸結構的真實含意,魏國雄先生在《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是防范風險的重要措施》一文曾有如下表述:“信貸結構就是在信貸資產中各個組成部分的內在比例和相互關系,它反映銀行在某一時期內的經營戰略和風險偏好,是銀行有意識、有目的的信貸經營活動結果。信貸結構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質的方面,它是指信貸資產中各個因素的分布狀態,如資本占用、集中度、風險敞口、收益回報等,它揭示了在信貸業務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不斷替代的規律及其相應的結構關系。二是量的方面,是指信貸資產中各個維度之間的比例關系,包括客戶結構、行業結構、區域結構、產品結構等。”可見,信貸結構決定了信貸投資領域的類別和規模,決定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側重點,從信貸結構中可以一窺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動向。

(二)廣東省信貸結構特點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魯粵兩省銀行業的信貸結構特點,決定了兩省信貸資金與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對接的特點。廣東省在信貸資產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除了對一、二、三產業資金定向投資外,它在二產中的高新技術產業、三產中的消費服務行業,所投入的資金數額巨大。例如,為加快廣東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根據省里部署確定的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重點培育項目:10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100個戰略性新興產2011年第12期中旬刊(總第465期)時代Times業項目、100個先進制造業項目、100個優勢傳統產業項目和100個現代農業項目,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名列第一、第二位,其重點遴選范圍是金融、會展、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總部經濟和軟件、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數字家庭、新型平板顯示等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業、優勢傳統產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列在其后。2010年,在經濟自身規律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政策的推動下,廣東工業產業結構繼續進行了微調,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向產業高級化發展,均衡性、協調性有所增強。主要表現在:1.重工業比重提高,工業經濟的重型化特征有所強化。重工業繼續維持較高的增速,重工業的比重繼續上升,全年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060.72億元,增長17.9%;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002.90億元,增長17.2%,輕重工的結構由2009年的40.7:59.3調整為2010年的39.9:60.1。2.現代產業比重上升,工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2010年,廣東現代工業產業發展較快,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增大,有力地推動了工業的轉型升級。高端電子信息方面增長42.8%,液晶顯示屏增長47.2%;半導體照明方面,2010年LED節能燈產能繼續擴大,生產各類電光源36.33億只,增長20.5%。新能源方面,廣東的風力發電引人注目,2010年13家風力發電企業共發電10.05億度,增長37.2%。全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中先進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466.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7.2%,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7.3%;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127.4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0.6%,增長18.6%。3.民營工業迅速發展,內源型比重繼續提升。2010年,廣東民營工業企業快速增長,成為拉動內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廣東19314家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262.6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2%;33710家內資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01億元,增長20.2%,增速比外商投資企業高出5個百分點。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23.1%。工業增加值的內外源結構由2009年的47.3:52.7調整為48.8:51.2,內源型的比重比2009年提高1.5個百分點。

(三)山東省金融業發展對工業經濟的影響分析

山東省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是地方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個時期。尤其是在2010年,全省加快金融創新,優化金融服務,金融業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對國民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3年起,山東省工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一直在全國領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03年占全國利潤總額的1/8強,居全國第一位,以后多年山東依然保持住了這個勢頭。到2006年山東省的工業利稅、利潤絕對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的同時,工業增加值的絕對額躍居全國第一位,增幅居全國第二位。2008年經濟大省江蘇的工業突然快速增長,但山東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671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突破6萬億元,實現利稅6430億元,幾項主要指標仍位居第一。到了2010年,山東省省管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89%,省管國企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0.0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6.25%。其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在全國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中分別列第六位、第二位,而全部工業實現利稅總額仍是全國首位。下表是全省2010年1月~11月工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數據:由上表可以看出,前11個月全省工業利潤總額5389.36億元,利稅總額8622.44億元,分別增長37.5%和33.1%。全年兩項指標的絕對額分別達到了6040億元和9689億元,位居全國首位。這說明山東的整體工業規模和經濟效益較好,也印證了山東省金融業的穩步發展對于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2011年,山東省又明確了要進一步發揮好金融業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新思路。同時,加大對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經濟開發區和縣域經濟的金融支持,以金融產業化為重點,進一步發展壯大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大力推進產融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健全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四、結語

通過金融發展與創新來促進區域經濟向縱深發展與轉變,是現代經濟的一大特點。其中,信貸結構對于一個地區的產業特點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同的地區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特點來合理調整信貸的結構,以便使二者相匹配。魯粵兩省在優化信貸結構與區域產業升級的對接上,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順應了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也為下一步的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