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革新抑制商行貸款增長乏力
時間:2022-09-01 11:12:50
導語:信貸革新抑制商行貸款增長乏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思考信貸市場的三大新視角
(一)信貸市場由寡頭壟斷走向競爭性壟斷。從表1可以看出,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速有所減緩,貸款份額下降;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顯著增速,貸款份額顯著增大。在國有商業銀行由擴張規模向優化貸款質量轉變的情況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份額下降和增速減緩,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應該看到,信貸市場由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賣方壟斷市場正在走向競爭性壟斷市場。在中短期內,雖然可以預料信貸需求大于信貸供給,但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將重新洗牌。競爭的對手有:(l)外資銀行。南京愛立信事件已初露端倪,外資銀行將以全新的理念、新穎的信貸工具和信貸管理手段與中資銀行競爭。(2)城市商業銀行。央行已同意民間資金和外資人股城市商業銀行,目前有不少國內民營企業和國有上市公司已經人股城市商業銀行,有少數外資已經入股城市商業銀行,有些正在洽談。這將是信貸市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3)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這幾年正是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的時候,它們得到了快速擴張。(4)3家政策性銀行。雖然暫時規定政策性銀行不得從事商業性業務,但由于資金來源的困境和信貸質量不高,它們的業務實踐正在打破這一規定,以后有可能增大商業性業務的份額。
(二)大量存差存在,既要嚴格控制風險,又要貸款營銷。1993年前,貸差是中國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的現象。到1994年,銀行系統的貸差幾乎消失。然而1995年,存差出現了,以后持續擴大。到2001年,存貸差增加到30954億元,是1999年的2倍,比2000年增加26.7%。貸存比例從1987年的127%下降到2001年的79%。2002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更是猛增,不少基層單位幾乎都是提前半年完成存款考核任務,存差更大。到2003年6月底,我國存差余額為3.7億元,相當于同期存款余額的23.4%。除了交納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和留存備付金外,還有大量資金運用不出去。許多經濟學家感到不可理解。其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存在大量不良資產,需要存款掩蓋,由于沒有說真話的考核機制,基層銀行沒有如實按照五級分類法對信貸資產分類和報告。事實上的不良資產貸款率比央行公布的要高很多。因為存量信貸資產缺乏流動性,在高壓考核壓縮不良信貸資產比率和余額的制度安排下,國有銀行最現實的選擇是:一方面大量購買國債和金融債券以改善資產結構,1999年、2001年四大國有銀行信貸資產占資產總額分別為81.89%、78.05%,證券占資產總額分別為4.68%、17%;另一方面將存款存人央行,設置過高貸款門檻和上收審批權限,慎貸。由于慎貸,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除用于購買債券、交納準備金和掩蓋不良信貸資產外,仍有不少存款運用不出去。于是,央行取消了超額準備金利率,進一步降低法定準備金利率,由于存款到期要支付利息,這樣大量存款存在迫使國有銀行層層下達考核任務進行貸款營銷,并與工資獎金福利掛鉤。但另一方面,人民銀行對國有商業銀行又下達了限期下降不良信貸資產的死命令,各國有商業銀行依次層層下達壓縮不良貸款的高壓考核任務,并有嚴厲的懲罰措施,貸款增量要求本息100%收回,貸款門檻仍然如舊?;鶎有泻托刨J員缺乏開拓識別新客戶的激勵動機,他們的理性選擇是追求十分安全,否則,寧可不貸,致使許多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局部信貸集中與局部信貸萎縮并存。在上述兩難情形下,各國有和股份制銀行信貸營銷上普遍推行“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客戶和重點地區”的戰略。再加上各家國有銀行推出的信貸產品彼此差別化極小,提供的信貸品種、利率和服務基本相同,在優質信貸市場一定的情況下,信貸投放向大城市、大企業和國債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效益好的企業集中。在高度集中的信貸市場上,幾乎都是擔保和抵押貸款,相當多的企業是連環互保,抵押市場又缺乏流動性。這樣信貸集中投放與新的不良貸款風險集中并存。與此同時,由于銀行機構撤并,中小企業難以滿足銀行的信用等級、擔保等過高的貸款條件,造成在縣城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有效需求難以滿足,灰色信貸市場盛行。上述新問題的出現,要求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進行信貸創新,才能克服增長乏力現象。貸款存量和增量的風險和缺乏流動性,必須創新工具以分散風險和增強貸款資產的流動性;大量存款運用不出去和中小企業貸款難以滿足貸款條件,要求必須創新工具克服信息不對稱,并降低監督成本;信貸市場走向競爭性壟斷和信貸產品的無差別化,要求創新工具細分市場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貸款需求。這里不打算全面討論信貸創新問題,只是在上述背景下討論信貸創新的幾個具體問題,以期望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國有銀行貸款。
二、創新信貸工具的三個具體建議
(一)創新金融制度安排,加強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發揮各自專業優勢,解決信息不對稱和風險分散問題。信貸難和信貸增長乏力的現象之一就是存在信貸配給。信貸配給理論的基礎是信息經濟學,一是逆向選擇論,從銀行與企業存在事前信息不對稱出發,認為導致信貸配給的主要原因是銀行不知道企業的真實質量與借款人的還款動機與能力;另一是道德風險論,從事后信息不對稱出發,認為銀行無法直接參與和觀察企業資金運作,無法了解企業在獲得貸款后的真實資金流向。因此銀行選擇非價格壁壘,如數量管制、審批權限管制、各種擔保等手段,限制借款人的需求,利率對風險的定價作用無效。從此理論出發,要滿足銀企信貸供需雙方要求,就必須創造條件消除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對稱。筆者認為,如果企業不能直接滿足銀行非價格壁壘要求,那么引人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間接滿足銀行非價格壁壘要求,就可以消除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分散銀行風險。具體說來,在我國國有銀行目前特別厭惡風險的情況下,就是通過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擔保作用來滿足銀行的貸款條件。如,銀行可以與保險公司緊密合作,由保險公司承保貸款保險業務等,可以充分運用保險這個工具和手段來防范呆壞賬。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由企業作為委托人將應收賬款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負責監督企業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銀行作為受益人,應收賬款的收益歸銀行;同時銀行和該企業簽訂貸款合同,這樣三方共同簽訂信托合同。對銀行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提高了貸款的安全性。利用信托財產獨立性的特點,將來無論企業出現什么問題,銀行仍能享有這部分應收賬款的收益,這無疑確保了銀行對企業貸款的安全性。銀行與各類擔保公司合作,由擔保公司以借款人的財產或信譽,或以擔保公司本身的財產作保證,銀行向借款人發放信用貸款、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等。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還可以從中發現和培育客戶。銀行與租賃公司合作,以租賃公司出租的設備和技術作抵押向借款人發放貸款。當然在大型復雜的業務中,銀行更可以與保險公司、租賃公司、信托公司和擔保公司開展多邊合作。
(二)調整信貸理念,推出差別化信貸產品。正如人們對商品的需求各有偏好一樣,儲蓄者和投資者對金融資產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雖然一般說來,人們總是十分關心金融資產的風險,并且只有伴隨著預期收益的增加,金融資產的附加風險才有可能被人接受。但是人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卻大不相同,有人憎惡風險,有人愛好風險,有人風險中性。因此銀行完全可以創造出受到借貸雙方歡迎的各種類型的新型信貸產品,促使儲蓄平滑地向投資轉換。2003年民生銀行在全國率先推出個人委托貸款業務,頗具創意。所謂“個人委托貸款”,即由銀行作中介,為社會借貸的雙方牽線搭橋;客戶將資金存入銀行,由銀行幫助挑選合適的放貸對象;客戶可以自行確定貸款的金額、期限、利率等,銀行負責監督貸款的使用和催收還款。這一信貸產品雖然還不完善,卻給“招安”灰色信貸市場和銀行如何從創新差別化信貸產品很多啟示。
啟示一:創新具有個性化的消費信貸產品。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通過增加最終消費品需求,擴大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促進產品銷售,刺激投資,擴大投資乘數效應。據典型調查,1元消費信貸,可以帶動1,5元商品消費。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和不同的消費產品,設計不同的消費信貸產品,可以將不同內容的消費貸款組合成系列套餐。目前重點應是汽車、住房、旅游和耐用消費品。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推出的個人信貸產品的統一品牌—“幸福貸款”,很有針對性。幸福系列信貸產品包括:幸福置業、幸??燔嚒⑿腋<揖?、幸福成長和幸福生活,分別對應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住房裝修貸款、留學貸款和定向消費貸款。開發消費貸款的差別化信貸產品應圍繞人口統計分類、生命階段分類、生活方式分類、偏好分類、收益差別分類和行為分類進行。
啟示二:圍繞支持提高與客戶之間的綜合金融交易的收益性來進行公司信貸產品創新。也就是說公司信貸產品創新不要孤立進行,要結合負債業務、中間業務進行,不要為了單方面防范銀行風險提高公司交易成本。如可推出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貸款賬戶透支等。
(三)建立貸款流通市場,增強信貸資產的流動性及其風險的流動性。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產生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流動性,就是能迅速地從一種資產轉換為另一種資產。信貸資產作為狹義貨幣的替代物,作為一種金融資產,也具有貨幣性,即作為一種財富轉化為貨幣的可能性。因此信貸資產內在地要求具有流動性,即把信貸資產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可以轉換為不同投資者和儲蓄者接受的另外一種金融資產,直至轉換到該資產到期日止。但是目前我國國有銀行貸款幾乎都要等到到期日才能收回來,如果存款與其不匹配,或者到期收不回來,才發現資產流動性不夠及其風險。所以,我們要把信貸資產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創造其流動性,既有利于分散風險,又有利于增加信貸總量。這次美國這么多大公司倒閉沒有殃及銀行,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把信貸資產轉換為其他金融資產增強了流動性,轉移了風險。建立貸款流通市場,將貸款進一步商品化的手段有兩類。
一類是將好的貸款資產出售,一般分為三種:(l)參與貸款;(2)貸款分離;(3)貸款轉讓。在參與貸款中,購買人是出售貸款銀行與借款人簽訂合同的局外人,僅當原始貸款合同條款中出現重大變動時,購買人才可對貸款合同的條款施加影響。貸款分離是將較長期限貸款中即將到期(通常是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后到期)的部分分離出來出售。貸款分離的購買人有權獲得貸款預期收人中的一部分,貸款分離的出售銀行承擔了借款者違約的風險,通常不得不動用自己的一部分資金來支持該貸款直至到期。貸款轉讓則是將貸款的所有權完全轉讓給購買人,購買人對借款人有直接的權益請求權。這意味著銀行可以無須吸取存款來發放貸款,只需出售貸款即可應對存款提取。
另一類手段是將貸款資產證券化。將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已講得很多,但目前實現的條件不成熟,而另一種證券化的形式—銀行優質資產證券化卻講得很少。筆者認為,應該重視銀行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更利于增強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更具有可接受性。在中國資產證券化之所以無法大規模推進,最根本的原因是實施資產證券化的操作要求與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嚴重沖突。例如:《公司法》對公司注冊資本和發債條件的限制與資產證券化中特設機構(SPV)及其發行人的地位構成矛盾;《破產法》、《抵押法》對金融資產收益權的規定,根本無法實現資產證券化的破產隔離功能,保障投資人利益;現有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不可能解決表外科目的處理問題,特設機構(SPv)的稅收優惠問題等。與此相反,中國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對貸款出售技術的實施并不構成障礙,并且許多投資公司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可以作為買者,考慮到貸款出售技術和資產證券化類似,同樣可以發揮增加金融資產流動性、分散信用風險的功能。因此,選擇貸款出售技術作為突破口,率先推進,更具有意義。我國國有銀行存在的系列問題集中反應在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上:一是總資本充足率低,雖在1998年補充過一次資本,但隨著不良貸款的增加和貸款總量的增長,離8%還有很大距離;二是不良貸款比例過高。這一高一低與銀行支付危機、流動性困境只是一紙之隔。因此快速建立銀行貸款流通市場,對于同時解決這一低一高問題和貸款增長乏力問題意義重大。
- 上一篇:小額信貸革新浙江模式解析
- 下一篇:信貸革新應增強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