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02 02:27:00

導語:物理診斷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診斷學教學論文

一、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重視物理診斷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物理診斷學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其內容多而枯燥,有些內容還比較抽象,難以講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理論課最好由具有良好臨床技能及教學經驗的高年資醫師講解。為了讓學生得到正確、標準、統一的診斷學知識,必須重視集體備課,共同參照國內外重點醫學院校編寫、拍攝的教學資料,統一標準、規范的操作程序和檢查手法,統一教學方案。對于初次從事診斷學教學的年輕醫師,應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以老帶新,互助互學,幫助其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講解技巧,并從帶教實習課和見習課開始,不斷積累經驗,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加強技能訓練

(一)改變教學模式。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多是傳統的“灌輸式”及“填鴨式”[2]。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埋頭記筆記;見習時,教師示范,學生則多以看為主,動手機會少,也沒有動手的意識;考試時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動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變“填鴨式”為“啟發式”,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提問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關于理論課教學的教學方法。物理診斷學教學過程一般分三個環節,一是課堂講授,二是實驗課,三是臨床見習。課堂講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教學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講授中教師可以親自向學生呈現學科的基本內容,直接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學科內容。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備課,教師首先應該對所講授的內容加以深刻理解,對內容結構進行合理安排設計,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工作體會融合于教學中,并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進行備課并反映到教案中。診斷學內容繁多,理論課講授應該做到基本內容少而精,重點突出[3],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查體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實驗課或見習課結合實際進行講解、練習。物理診斷學中,有些內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論課講授中,應充分利用診斷學教師多為臨床醫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優勢,在講解中多舉臨床病例,以增加系統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猶如接觸病人一樣,提高學習物理診斷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理解中記憶。比如,在講解胸部的體表標志“胸骨角”時,可以穿插一張自發性氣胸的胸片,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單介紹該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療方法——胸腔穿刺術,并介紹胸腔穿刺抽氣時,胸骨角是一個重要的定位標志,使學生在理解中記住了這個重要內容。教師要善于調動和控制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下降,為克服這一缺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舉一些易引起學生興趣的臨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簡短的提問和對話。隨著科技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地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知識組織形式更佳,利于知識同化[4]。通過教學設計,以多種媒體地交互作用,形成了聲、光、形、色、動等直接對學生地視覺和聽覺器官共同進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強化效果和整體效應,有利于最佳教學效果的獲得,又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簡潔性,使一些抽象的癥狀、體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與記憶。比如心臟檢查這部分,利用多媒體制作技術,可以動態顯示心臟的“泵”作用機制,結合血流動力學變化圖譜,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做為一名診斷學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術,以其能將自己精彩的教學構思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淋漓盡致的表現。診斷學是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對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內容,可以運用已學過的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知識,應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其變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比如在講解肺與胸膜的觸診時,先講解觸覺語顫的檢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觸到的震顫是如何產生的,引出產生原因為喉發音沿氣管、支氣管、肺泡、胸膜腔,傳導到胸壁,由手掌觸及。理解了產生機制,語顫增強及減弱的臨床意義,學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與記憶了。物理診斷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就是檢體診斷,檢體診斷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習,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檢體診斷的理論教學應采取小班教學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師授課輔導,個別答疑,還可以手把手進行操作示范,近距離接觸還有利于師生互動了解、因人施教。課堂講授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掛圖、標本來輔助教學,比如講授肺與胸膜的體表投影時,可利用肺的解剖標本講解,可以增加學習興趣,加深印象,便于記憶。為增加趣味性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講授一些簡單的體檢時,可以穿插1~2分鐘學生自檢或相互檢查,以活躍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體征,比如各種呼吸音、心臟雜音等,可以利用錄音、錄象、VCD等直觀形式輔助教學,往往可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三)實驗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學習物理診斷學,要適應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的轉變,講究學習方法,不應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為了增加更多的實踐機會,物理診斷學課程安排可適當壓縮理論課時,安排一定比例的實驗示教課,播放生動形象的體檢錄象或光盤進行示范,統一手法,規范操作,再由教師示范并指出常見體檢錯誤和注意事項,最后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相互之間檢體練習,教師巡回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手法。隨著科技發展及教學條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診斷實驗室,學生在學完理論課進入臨床見習前,可采用教師輔導或自學形式在全天開放的物理診斷實驗室的電子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系統上進行檢體訓練,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記憶,熟練檢體內容,培養正確的檢體手法,為進入臨床見習打下基礎。同時,這一教學手段也有效的彌補了教學資源的不足。

(四)通過臨床見習,強化臨床技能。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問診、體檢及病歷書寫是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學好這些技能對臨床醫生是終生受益的。由于臨床教學資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診斷教學大多是理論講的多,實踐體驗少,學生缺乏與病人接觸與交流的親身體驗,不知如何進行問診與體檢[5]。物理診斷學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與患者良好的溝通,熟練問診、查體。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臨床見習。臨床見習是完成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重要一步。在課時分配時,應增加見習課時,如肺與胸膜的檢體診斷應安排兩次以上的見習。見習前帶教老師應精心挑選病人,向病人解釋以取得配合幫助,并安排好見習順序,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多接觸各種病種和體征。見習可以分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觀看體格檢查錄象或光盤熟悉見習內容;第二步是教師示范問診、查體,囑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如何問診、查體;第三步是學生與患者直接接觸,鍛煉溝通交流技巧,練習問診方法及檢體手法,學習異常體征,教師在一旁指導糾正;第四步是設計、組織典型病例討論,聯系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啟發學生主動性思維,使學生從中得到診斷疾病的樂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見習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的教育培養。為解決臨床見習中學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過增加教學醫院、適當給患者一些報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見病例的聲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學條件。

三、完善考試制度,促進學習積極性

考試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考試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牢記所學內容。我院物理診斷學考試一直采取理論考試和體檢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模式,經過實習期后,畢業前再進行一次檢體操作考試和一次問診、病歷書寫考試。通過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學生即重視理論課學習,也不會忽視臨床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畢業時不但熟練掌握了物理診斷學的理論知識,也強化了臨床技能,為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診斷學是醫學教育的一門主干課程,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醫生,做為一名物理診斷學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探索,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云劍,趙景宏,楊惠標,等.診斷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診斷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6(10):1192~1193

3.黃衛衛.診斷學教學中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8(5):379~380

4.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7

5.溫漢春.影響診斷學教學和學習的有關因素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12(21):189~190

摘要物理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一門橋梁課,也是學習臨床專業課的基礎。在診斷學教學中,必須優化教師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集體備課,改善教學模式,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著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全面素質培養,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本功。

關鍵詞物理診斷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