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15:3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理科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理科學論文

篇1

微生物學理論課程沿用我院選用沈萍和陳向東主編的《微生物學》第二版教材,該教材共15章內容,用48學時來完成教材的內容顯然是不夠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走馬觀花,會出現泛泛而談,重點不突出,難點講不透,學生聽不懂的現象。為此,將教材內容整合縮減為12章,重點介紹1~7章基礎微生物學的內容。突出微生物的構造和代謝,注重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內容的介紹,強調微生物研究無菌技術的重要性。在組織教案時注重與先修課程的內容銜接,對先修課程已經介紹的知識,在課堂上不再重復介紹。如在介紹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遺傳的內容時,遺傳學課程已介紹過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的“三個經典實驗”、證明基因突變的非對應性“變量、涂布、影印”三個實驗等內容,則以問題的方式和課外自學的方式復習,不在課堂講授,把有限的學時用在基礎部分。

二、探索問題討論式課堂教學方法,構建微生物學理論教學模式

所謂問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是指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學過程幾乎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顯然,單一講授式教學方法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針對微生物學課程的開設對象他們已先修了大學化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等課程,對生物科學專業知識有一定積累的特點,教學中,在每章節開篇講授時,將該章節的教學目的、重難點對學生提示,以問題的方式提出知識點,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帶著問題瀏覽教材和在同學間進行交流討論,并讓學生上講臺陳述對所提問題理解、與同學討論的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點進行點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如在介紹第三章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營養的內容時,根據第三章內容和知識點設計了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區別,細菌的一般(基本)構造與特殊構造及功能,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的細胞壁構造的異同,細菌細胞壁的結構與革蘭氏染色結果等幾個問題;根據第四章的內容設計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營養類型),如何給微生物做飯(培養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樣吃東西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等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瀏覽教材,左右鄰桌相互討論,最后由學生來陳述問題的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們的表述,進行歸納提煉和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問題討論式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構建了提出問題———閱讀討論———解決問題———提煉歸納的問題討論式教學模式。采用問題式討論教學法,改變課堂教師一言堂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學生能力發展和素養提高為主要目標,得到學生的贊同和積極響應,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學生在教學中多次上講臺鍛煉,有利于學生早日成才。

三、小結與討論

篇2

調節教學以和諧教育思想為指導,滲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創造教育,以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為科學依據,使教學系統優化運行、教學信息優化傳遞、教學過程優化控制。

發揮小實驗在物理學科調節教學中的作用,符合調節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訓練為主線、調節為關鍵、能力為目標的原則,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降低自學釋疑環節中學生遇到問題的難度。

學生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對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對某些物理規律將信將疑,有時想不通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自學效果。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指導學生做個小實驗就是好辦法。例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小實驗可以起到“引導”、“解惑”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知識,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對實驗的制作、研究、討論、改進和提高,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會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訓練操作中的主體作用。

訓練操作就是要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操作是檢驗能力的關鍵。小實驗從開始設計到制作,從演示實驗到觀察現象,從總結規律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都是學生親身實踐,通過耳聽、眼觀、腦想、語言表述和動手操作練習來完成的。例如在學習導體和絕緣體時,學生用導線將電池(三節)、小燈泡和兩個鱷魚夾組成一個檢驗物體是否導電的實驗組。當鱷魚夾夾住鉛筆芯部分時,小燈泡發光,說明電路連通,碳質導電是導體;當鱷魚夾夾住鉛筆木質部分時,小燈泡不發光,說明干木材不易導電是絕緣體;當用兩手各握一個鱷魚夾時,小燈泡亮了,說明人體導電是導體;當松開一只手時燈泡熄滅,這說明空氣不易導電是絕緣體。通過實驗,學生認識了導體和絕緣體。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實踐中提高,思維在訓練操作中也得到發展。

三、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在反饋環節中查缺補漏。

調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反饋矯正。只有在教學中及時接受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調節教學內容、進度,改進教學方法,盡快糾正偏差,才能做到講課有的放矢,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來自生活習慣的“前概念”的干擾,受前面所學知識中的“負積累”及知識綜合難度和抽象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習新知識時會有障礙。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抓住反饋及時矯正,學生便容易接受。如為了幫助學生區分熔化和溶解兩個概念,我便讓一個同學親自動手做兩個小實驗,其他同學當參謀。實驗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試管中,觀察白糖有什么變化?思考試管里有幾種物質組成?實驗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試管中,用酒精燈均勻加熱,觀察海波有什么變化?試管里有幾種物質組成?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實驗有什么區別,再用熔化概念去對照分析哪種屬于熔化現象,最后讓學生討論。可見,借助小實驗可以形象、具體、直觀地說明問題,使學生能夠盡快彌補知識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使學生在延伸遷移環節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篇3

(一)課前關注學情

備好課,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我這里所說的課前備課,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教師對所講授內容的準備,還包括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和準備。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生和班級,對所學相同內容的接受和理解情況是有差別的。因此,就某一節課的準備而言,教師除了扎實準備所講授的內容以外,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所帶班級學生的學情,根據學情,或是采用講授法,或是采用討論法,還是采用實驗法,要因班而異,因情(學情)而定。如我所帶的三個班級中,其中有一個班是重點班,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明顯好于其他兩個班。為此,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我總是準備兩套教學方案,一套較容易一些,另一套就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既照顧到了普通班學生的學習程度,同時也滿足了重點班學生的“胃口”。如講授“電路”一節時,對普通班的學生,我讓他們掌握電路的基本知識和如何畫常用的電路圖等知識后,就進入練習階段,讓他們舉一反三,鞏固好基本知識。而對于重點班的學生,我沒有進行講解,而是讓他們自己上網查閱資料,動手準備,再讓學生分組總結、歸納,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搞清楚這部分內容。

(二)課中努力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

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法寶眾所周知,物理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很緊密的一門學科。因此,若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將所講授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就會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好奇心,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物理現象與內在規律之間的聯系,積極思考其中的奇妙之處,大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效率。如在講授“慣性”知識時,我故意遲到了一分鐘,跑步進入教室,有意地將講桌碰了一下,以此來引出“慣性”的概念及有關生活中慣性現象。之后,我讓學生列舉他們生活中觀察到的與慣性有關的現象,并分析哪些慣性現象是應該加以利用的,哪些慣性現象是應該加以避免的。

(三)課后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網絡

使概念系統化,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一樣,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所以在學生學習了一定時間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和幫助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一番梳理,使之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將一些相互有關聯的物理概念系統化,就會使學生對以前所學內容進行再反思、再總結、再調高。這樣,無疑會使學生所學物理知識形成體系,不僅使學生扎實掌握了所學內容,也在無形中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總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重視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的教學和學習方法,那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激發學生興趣

篇4

在理工科專業教學中,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涉及力學、光學、電磁學、熱學、原子物理學等多方面,這就決定了大學物理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可以使學生獲得系統、扎實的基礎科學知識,從而能夠使大學生站在一個更為開闊的角度思考問題,拓寬了他們的科學思維方式,也提高了他們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創新能力。大學物理教學內容中每個知識點都是不同理工科專業的基石和出發點。因此,有目的地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區別對待,在與其專業知識相關的物理內容上進行擴充,不僅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大學物理基礎學科與其專業學科間的緊密關聯性,而且可以激發各專業學生學學物理的興趣,從而可以提升大學物理課程在理工科專業教學中的影響力。例如內燃機專業的學生應該重點講解熱力學部分,可以對熱機工作的過程做一個簡單的擴充,針對水利水電專業的學生應當增加學習流體力學部分等等。作為必修公共基礎課的大學物理,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物理理論知識,同時要積極尋找各個專業與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的結合點,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基本理論進行簡單的擴充,有效地與專業課程聯系在一起,使得各個理工科專業的學生獲得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

多媒體教學是近展起來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有非常明顯的教學優勢。比如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寬現有教學模式,能把復雜的物理現象用錄像或者三維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同學們,比如在講到駐波時,僅僅靠描述駐波是不夠的,同學們并不能夠準確理解駐波現象,對波節與波腹的概念也比較模糊,如果借助多媒體工具,能將駐波這一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同學們,對剛才提到的幾個基本概念就很容易了解了,另外,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專業,比如橋梁專業,解釋駐波對橋梁的危害,并搜集相關視頻,將這種物理現象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其專業結合起來,可以使大學物理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是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手段難以表現的。凡事有利弊,多媒體教學方式也是如此。雖然多媒體教學方式有許多優勢,被很多年輕教師所采用,但經常會出現一些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比如多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信息,但學生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如此多的信息完全吸收理解,能不能達到預期的上課效果,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物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如果學生對教師上課內容不理解,造成的結果是對學習物理課程失去信心,對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講解課程的重點部分或者比較復雜的推導過程時,應用多媒體顯然是不合適的,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得到了最后的結果,中間過程少了同學跟隨教師思考的時間,對學生理解物理定律現象是不利的。這時候,教師應該采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慢慢引導學生跟上教師的節奏,深入淺出,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兩種媒體交替使用,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適當對課本內容延伸,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篇5

模塊承擔著實現新課程方案各個特點的功能性角色。新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并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所以某一模塊的教學既要圍繞一定的主題,組織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又要很好地體現其與本學科其他模塊之間的邏輯聯系,保證學科內在的系統性,要圍繞模塊的內容,去整合、拓展學生經驗,也要使其他學科的內容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通過改造而進入到教學中來,對某模塊而言,要整體提出與模塊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一、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必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我們應努力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特別是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克服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等現象,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實現角色轉換,由指揮者變為指導者,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通過自己讀書、自己體會來掌握課本內容。

二、課堂上要確立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的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陽光、空氣和水”。教師心中必須有整體、全體意識,應該建立開放式的物理教學,培養所有學生的物理能力,使學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說,教學要面對每一個個體,把所有的學生都組織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備課時要多花些功夫,考慮到每個層面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類型學生的預期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問題的設計。設計學生能達到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表揚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善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新問題,再通過探究、分析、討論等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三、轉變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帶給我們的是有效的教學。它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教師的職責和作用不僅僅是“促進學生學習”,更專業更本質的一種基本解讀應該是——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專長和作用在于“誘導”,“誘導”的目的在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通過充分的課堂交往,營造一種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氛圍,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表意見,不僅使課堂上的氣氛輕松愉快,也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學生還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使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變得更為豐富和全面,合作學習還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某一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一方面差的學生,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探究學習有時也被人們稱為“問題導向式”的學習,因此“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學習的核心。通過探究滿足學生求知欲;通過探究獲得關于身邊世界的理解;通過探究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與態度;逐步獲得對科學探究本身及科學本質的理解。

四、減輕課業負擔

篇6

“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在職業院校教學領域中有著充足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背景。經過查閱文獻,“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職業院校課程教學,筆者嘗試探討“教-學-做”合一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做”合一學習方案編寫環節

1、學習目標首先,學習方案的學習目標設計要簡明扼要。學習目標是否明確關系到課堂高效率的高低。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學習方案的目標設計中,創設三維目標,目標一:知識與操作;目標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三:態度與合作。在整個教學教程中,學習方案是提供給學生使用的,所以在設計學習方案的學習目標時,要盡量使用學生易于理解的詞句和言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拿到學習方案就能快速掌握本節課的要點、學習思路和操作方法。其次,學習方案應該突出重點、難點。并加以注明,方便學生迅速了解學習的關鍵所在,便于學生對物理課程核心知識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再次,學習方案的設計要注意適當的激勵語句。激勵教育往往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思考。激勵語句的設計應當結合本節課中物理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合理選擇。2、學習過程學習方案的學習過程設計。(1)學習任務的安排教師下發學習方案,交待本次課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激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討論、操作體會完成本次學習任務。(2)自主學習、方案引導該版塊的要點是精心設計問題,是通過任課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的設計和學習安排,引導學生根據學習方案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看書學習。通過激勵語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求知欲閱讀教材。(3)教師點評,及時討論在這一版塊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點評,找出學生的共性問題,尤其是重點和難點問題必須要闡述清楚。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可以把一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小組間交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4)總結提升、知識拓展這個版塊可以設計成知識樹、框架圖等,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對本次課進行精練的總結分析,并且要對本次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促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拓展視野,激發學生對物理科學的學習興趣。3、訓練提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按排一定的時間來保證學生的“做”,來完成“教中做,做中學”,對于包含操作技巧的課,更要保證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沒有動手操作內容的課程,在課程結束前10分鐘左右,一定要安排學生進行課堂測試。測試的題目應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題目不能太多,以三題到五題比較合適,方便學生在短時間內測試自己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4、反思總結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提醒學生,一節課結束之后,自己有哪搜收獲,或者本節課的表現如何,也可以寫自己仍然存在的疑惑。它可以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增強反思總結的能力。鞏固和加深印象,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做”合一學習方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學習方案的發放和回收“教-學-做”合一學習方案應該在上課前2-3天發放,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了解學習方案中的要求及應該提前準備的知識,學生可以對照學習方案進行自主預習。對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和問題,可以用彩色的筆做標記,這樣在后續課堂教學中方便學生更有針對性的聽講和解決疑難問題。課堂教學結束后,發放的學習方案要安排課代表收回,收上來的學習方案要及時批改,對學生完成的學習效果要進行評定,多肯定學生的學習表現,鼓勵和引導學物理理課程的學習激情。在每次課程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習方案的設計進行反思,認真梳理問題和不足,對后續的學習方案進行改進和完善。2、課堂上使用學習方案的注意事項(1)對學生的要求1)嚴禁抄襲。自己的學習方案必須要堅持自己填寫,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可能通過小組討論提出來研討,如果小組還不能解決的,可以在班級討論時提出,聽取其他組的解決意見,最后由主講教師把匯總上來的問題進行梳理和講解。討論問題時盡量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講解時學生應該認真聽講;對自己不能接受或還不明白的觀點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質疑。2)注意做標記。標注重點、難點,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學習方案上做好標記,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要點和關鍵所在比較醒目易找,方便學生自己查閱,也為學生掃清學習障礙提供了方便。3)參考課本。學習方案的作用是把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轉變為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老師教的過程,學生一邊按學習方案進行學習,一邊按學習方案要求進行操作練習。學生仍然需要認真閱讀課本,不能因為有學習方案就把課本丟在一旁,甚至不帶物理課本。學習方案只是起到引導學生學習和操練的作用,課本才是學生學習的源泉。(2)對教師的要求1)學習方案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由簡入繁,層次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2)學習方案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前期的基礎,設計問題要典型,涵蓋重點和難點,設計的問題和訓練題目不宜過多或過難。3)合理使用學習方案。使用學習方案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班級,應根據班級的特點有所側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是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盡量減少教師純粹的理論講解。遇到比較難的問題,要相信學生自身的能力,給學生機會和時間自己動腦筋去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并且無法通過討論和相互交流解決的時候,教師再進行集中講解。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研究總結

篇7

科學探究是一種系統的調查研究活動,其特點是采用有秩序的和可重復的過程;簡化調查研究對象的規模和形式;運用邏輯框架作解釋和預測。其目的在于發現并描述物體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探究的操作活動包括觀察、提問、實驗、比較、推理、概括、表達、運用及其它活動。科學探究在本質上是用來解決自然領域或科學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追求知識的確鑿性。科學探究要素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共七個方面。而科學探究能力就是指這七個方面的能力。如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能力就是指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數據;能通過公共信息資源收集資料;嘗試評估有關信息的科學性;會閱讀簡單儀器的說明書,能按書面說明操作;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認識進行實驗和收集數據對科學探究重要性。初中物理學科的科學探究能力也包括以上七個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意義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不斷改革中,對學生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的精神和態度。所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的核心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意義主要在于將探究方法引入課堂,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科學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思想觀念,體驗科學探究樂趣,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在物理科學的世界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個過稱是一個重過程、重收集數據,而非計算的能力培養的過程。

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會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本身也會提出很多問題。這種課堂教學環境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同時會出現以下問題:有的教師因回答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導致被學生“牽著走”,不知如何將學生的討論引向探究活動的核心;有的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知所措,從而采用置之不理的態度;有的教師對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不懂得如何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討論來逐步發展學生對科學問題的理解。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來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本為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在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探討。

3.1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教育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要求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改變以往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要向重視學生能力培養轉變,使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掌握了科學知識,又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學生全面進步。教學是“教”與“學”兩個方面。老師和學生是“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體,所以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樹立新型師生觀,教師不能把自己當做絕對的權威,要讓學生絕對服從,這樣很容易把教師和學生對立起來,不利課堂教學的開展,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同時要敢于讓學生親自動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從而主動積極的去探究、去實踐。例如:在學慣性時提出“生活中那些方面存在著慣性原理?”,在學摩擦力時提出“說說你身邊存在的摩擦力”,這些開放式的問題,需要學生多體驗生活,多觀察生活,并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抽象出一些物理原理。而不是這些問題全部由教師們自己“唱了主角”,而學生則成了“觀眾”。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轉變,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培養出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3.2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

3.2.1培養學生的興趣要注意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情感豐富、極具個性、易于激發人們想象力和探究能力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但傳統的教學注重物理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技巧的學習,而缺乏對物理過程和各種物理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對科學的熱愛。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物理學顯得呆板和枯燥,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身邊的物理現象、實驗等方法來刺激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將課本中理論抽象的知識、問題還原為鮮活的現實生活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在“凸透鏡成像”這一節中,可以要求每位學生弄一個凸透鏡,動手找出成像規律,并自制望遠鏡;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可以事先安排學生帶一些常見樂器,讓學生觀察樂器發聲時出現的現象,讓學生親身體驗發聲的變化;在摩擦力學習中,讓學生通過騎自行車自己體會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讓學生親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實踐,喚醒學生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2.2培養學生的興趣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信息表現形式多樣,對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動畫模擬現實過程,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如在講重力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的演示跳傘員在空中降落,蘋果從樹上落下等自然想象,來激起學生的興趣。

3.2.3培養學生的興趣要注意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

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是一種積極的感覺,它是每個人達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種自信的狀態和一種滿足的感覺。它能使學生產好好學習的愿望。所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也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的一種方法。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當學生正確回答出問題時,教師給予表揚;當學生不敢發言時,教師應給予鼓勵;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委婉指出錯誤,并肯定其成績。

3.3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3.1從自然現象中提問

物理現象大量存在于自然中,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從自然現象中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如在學習比熱容時,可以先講述自然現象:夏天小劉和小董到海灘去玩,白天他們光腳走在沙灘上,覺得燙腳,所以他們到海里游泳,覺得海水很涼;而到晚上他們發現沙灘變涼了而海水卻很暖和。根據這一現象學生提出:為什么白天海水溫度低而沙子溫度高?晚上海水溫度高而沙子溫度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指出白天變熱是吸熱引起的,晚上變涼是放熱引起的。這時學生又提出:白天都是在吸熱,為什么沙子的溫度比海水的溫度高?晚上都是在放熱,為什么沙子溫度比海水溫度低?從而引出比熱容。這樣步步引導學生在一個個連續問題中進行科學探究。

3.3.2從生活實踐中提問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情感豐富、極具個性、易于激發人們想象力和探究能力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人們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從生活實踐中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把學到的物理知識與親身體驗到的事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如為什么賽跑中裁判不以聽到槍聲計時?為什么百米運動員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等。從生活實踐中提問,讓學生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實踐中蘊藏的物理道理,從而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3.3.3從物理實驗中提問

物理實驗中隱含著許多實驗現象可以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于現象明顯的實驗進行引導。如在研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跟什么因素有關時,學生提出:電流越大產生熱量越多。這時教師選擇電爐子做實驗,學生已經知道電爐絲的電阻比導線大,通過試驗學生觀察到連接的導線卻不怎么發熱,而電爐絲熱得發紅。從而學生提出: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加以合理的引導,使其一步步深入到問題的核心和本質。

篇8

物理課程教材在“觀察與思考”“實驗探究”“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中,安排了許多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演示實驗的作用是創設問題情境,展現物理現象,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質意義。探究實驗的價值在于再現科學探索的過程,引領學生經過實驗驗證,發現物理規律,認識物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物理現象必然發生、發展、變化的條件和規律,為形成較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做好鋪墊。

二、物理思想方法資源

初中物理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方法,它們是連接物理現象、概念和物理規律之間的方法和紐帶,學生只有掌握了物理思想方法,才能順利地理解物理規律。例如,在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對問題進行簡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用這種方法將實際問題進行簡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稱為建立模型法。教材中的典型模型有:液片模型、光線模型、磁感線模型、力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模型、電路圖模型、杠桿模型、研究液體內部壓強使用到的液柱模型等,都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

三、科學精神教育資源

科學精神是指在求知過程中表現出的求真務實、尚善愛美、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教材中的科學精神教育資源蘊含在物理實驗、物理學史料、科學家的故事中。

1.實驗探究中的科學精神教育資源

實驗探究既是學習物理課程的主要方法,實驗探究是培養科學精神的主陣地。如,在實驗開始時,設計了各種問題情境,使學生發現與已有經驗和知識的矛盾沖突,使學生產生懷疑,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質疑與批判精神。提出假說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設計實驗,驗證各種假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受到科學實證精神的熏陶。在實驗過程中,教育學生愛惜實驗器材和實驗裝置,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規范的操作程序、準確的讀數方法、科學的觀察方法等,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收集信息和記錄數據時,要求學生如實觀察、測量、記錄,不能更改、編造現象,不能拼湊數據,一切活動行為都要實事求是,培養學生求真務實、一絲不茍的探索態度。

2.物理學史中的科學精神教育資源

在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出現過許多激烈的辯論,甚至殘酷的斗爭,也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的觀點,在很長時期占據統治地位。后來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伽利略采用試驗的方法,經過科學的分析、推理,得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駁斥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寫下了“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的至理名言。教育學生不要盲從權威,要善于思考、敢于質疑、敢于實踐、勇于創新,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3.科學故事中的教育資源

篇9

關鍵詞:課程改革物理教學探究式初探

引言: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迎難而上,以培養適合時展要求的人才為己任,積極投身到物理課程改革中去。

正文:

一、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模式

理論上探究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觀點的教學方式。通過個體或群體的學習活動掌握知識、培養科學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動。

科學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設計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和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七個因素。

二、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物理課程改革的理念上可知,探究式教學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這是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探索的重要內容。

三、在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成為現代研究性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不斷地反思,經常閱讀一些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和現代教學手段。

對學生要信任,遇到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討論,活躍思維、開發潛能,增強他們的學習樂趣和信心,從而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四、教材的編寫為實施探究式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初中物理作為物理的入門,在編寫上為我們提供了有利條件,它強調以探究式教學為主。

五、本著探究式教學的想法,在平時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問題:

(一)在備課上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對于一個問題的提出要積極思考努力探索,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準確地信息、完整地知識。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引導他們沿著探究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二)在教學中要從學生易接受的事物開始,使他們達到樂于參與的程度。現代初中生的心理水平正處在形式運演初級階段,他們獲取信息的過程常常離不開具體的事物的支持。因為(1)初中物理課堂探究應以學生能習得正確的態度為重要目標。(2)探究之初以實驗為中心,探究目標要切近,要與思維起點構成上下位關系,對于探究途中的思維斷層應及時補充后續實驗或用對話的形式予以調控,不斷訓練學生由“接受”“反應”向樂于“參與”的心理過渡。

(三)初中的探究式教學還要為高中的探究式教學做準備和銜接。初中階段可以從學科內較為簡單的探究式教學入門,以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有指導的探究式教學為主,為后續跨學科的高中的探究式教學做準備和銜接,教師應篩選出那些適宜開展探索式教學的內容。

六、探究式教學的結構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討論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分析得結論應用反思

下面以“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原因”為例介紹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情景創設可從生產、生活等現象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為探究的動力來自于對問題的好奇、敏感和豐富的聯想與假設,來自于不同的觀點的撞擊和爭辯。好的情景創設能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里的猜想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生活經驗進行的,而不是憑空猜想。但教師也不要追求嚴密的邏輯性,要鼓勵學生的直覺思維,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

本節課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原有的知識為基礎,觀察家庭電路的連接及工作情況,提出問題:如保險絲斷了那會是什么原因呢?學生討論進行猜想:短路、總功率過大、電源電壓過大等,然后讓學生說出理由。

2.學生討論、設計方案

啟發、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提出總體思路,設計總體方案,再對每個局部進行微觀設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活化重組,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聯系的知識結構,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向能力轉化。設計方案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利時機。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把思維過程暴露出來,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也可以站在學生的思維層次上提出問題給學生思維指向,同時要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千萬不能包辦代替,注意方案設計不僅僅為解決問題,我們要在設計過程中整合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有時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給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自己去發現、修正、完善。開始時可提示從而降低難度。

如本節課設計方案時,可先提示如下:在設計“短路”造成電流過大的實驗中,最好給哪個元件短路?用什么來觀察電流過大?應選用那些器材、規格怎樣?然后分組討論,選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圖如下:

圖1圖2

對于顯示電流的大小,有的學生還堅持用量程大的電流表而不用保險絲,對此,可讓學生根據電流表的特性及電路的連接情況分析,排除只用電流表的想法從而確定和統一實驗方案。

3.學生操作、實施方案

方案出來后,讓學生分組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設計的方案不合理或不完善,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修改,同時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作風,一絲不茍、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的科學修養。下面就是本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

首先讓學生討論歸納步驟,然后讓學生按總結的步驟去操作。由于是初次嘗試探究法,學生對此還不大熟悉,為了順利完成實驗,可給以下提示:與什么情況相比電流過大?學生再討論總結出如下步驟:(1)連好如圖1電路,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觀察燈泡和保險絲的工作情況。(2)斷開開關給燈泡短路,如圖2,閉合開關,再觀察燈泡和保險絲的工作情況。(3)分析現象并得出結論。步驟歸納后,學生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4.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要進行有效地啟發,引發學生思考,組織討論。滲透科學思想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汲取別人的思想。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提示各組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借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錯誤及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后由教師統一思想。

如本實驗中如何判斷保險絲是否斷開可討論:圖1現象:燈亮,保險絲無現象。圖2現象:燈亮,保險絲瞬間發出亮光。對比兩現象得結論:短路可以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對此,有的學生會提出問題:保險絲瞬間發光燈不亮,能確定是保險絲斷了嗎?學生討論后要更換保險絲試試,經實驗后才能確定保險絲是否斷了。實驗后確定結論是正確的。

同理,在研究“總功率過大”“電壓增大”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時也采取了如上探究過程。

5.反思應用

反思探究過程,梳理思維線索,可使學生認識深刻、理性。更重要的是反思總結研究問題的思想和方法,總結探究過程的困惑與喜悅。在應用中鞏固探索過程中獲得的新知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獲得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本節課中研究后兩因素也可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時可讓學生反思后在課下自己完成。

七、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雖然探究式教學在教學領域提倡已久,但在我們農村中學真正實施也還不久。平時我在教中多多少少也進行過探索式教學,但對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質還并不了解。通過這次深入的探究總算對它有所了解,但還并不完整,還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完善。特別是其中的某些步驟我覺得還不夠完美,如在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怎樣才做到簡練和恰到好處,還有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實施方案的過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順利地完成及學生通過現象能容易得出結論,這三方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覺得這一點需要不斷的去摸索和總結。

結論:雖然對探究式教學初次研究,但這對我以后的教學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少它把我引向了教學的改革之路,使自己勇于改革、敢于探索,也為自己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感謝那些在我進行教學改革過程中幫助過我的老師們和同學們。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10

1.1研究對象

將我校2013級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學生,按隨機原則分為講練結合教學班(1、8班,共179人)和傳統教學班(6、7班,共191人)。兩班學生來源、入學成績、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授課時數(64學時)、任課教師等方面均相同。

1.2教學方法

1.2.1講練結合教學班

圍繞要講授的內容,設置相關的疾病案例及目標檢測題。如講解熱鎮痛抗炎藥時,設置疾病案例:劉某,女性,5歲,兩周前與水痘患兒有密切接觸。現體溫39℃,胸前區出現紅色斑、丘疹,護士不能采用的降溫措施是:A.阿司匹林口服;B.適量對乙酰氨基酚口服;C.冰枕;D.布洛芬口服;E.冰袋。為什么?應用時應注意什么?在章節內容學習結束后,對相關案例及目標檢測題進行分析、討論。1.2.2傳統教學班用傳統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

1.3教學效果評價

為檢驗講練結合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學生進行藥物學基礎理論考試。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學習結束時進行問卷調查,請兩班學生對本班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2結果

2.1藥物學基礎考試成績

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進行藥物學基礎閉卷考試(相同試卷)。題型有選擇題、名詞解釋、填空題、分析思考題及問答題。選擇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40小題),名詞解釋(5小題)是對一些常見概念的考查,填空題(15空)為對常用藥物的作用、用途、注意事項的考查,分析思考題及問答題(3小題)為對臨床病例有關問題和有關藥物作用與應用的思考分析。講練結合教學班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班,差異顯著(P<0.01)。

2.2問卷調查結果

筆者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70份,收回370份,均為有效問卷。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在激發學生學習藥物學基礎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對講授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等方面,講練結合教學班與傳統教學班持贊同意見的學生比例經檢驗差異顯著(P<0.01)。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