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08:33: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理學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物理學 畢業論文 選題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55-02
本科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它既是對學生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一次綜合考查,也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近幾年,筆者在指導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時發現,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主要是選題呈現多樣化,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趨熱,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選題趨冷,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已成為熱點。出現這種現象,既有考研與就業形勢的影響,也有學生的學習觀與就業觀的因素,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思考。
本文研究所選數據為最近幾年的數據,具有較好的時效性,數據來源準確,且基于浙江師范大學的學校地位(1980年被列為浙江省屬重點高校),所以能基本反映全國高師院校中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趨勢。
一 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統計分析
對浙江師范大學物理學專業2010~2012年三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的研究方向作了較詳細統計,分別從縱向、橫向進行了比較,見表1、表2、表3。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涉及十幾個小研究方向,通過對這些小研究方向進行合并,可歸類整理成“物理教育”“理論物理”“普通物理”“應用物理”四個大研究方向。其中,物理教育包含中學物理教育、物理學史和大學物理實驗;理論物理包含理論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和統計物理;普通物理包含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應用物理包含新能源材料、家用電器和其他。如“物理教育”研究方向,除了傳統的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外,還涉足了物理學史研究方向和大學物理實驗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選題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
從表2可以看出,三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為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24.4%、30.4%、37.4%,而選題為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43.3%、40.2%、26.4%,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趨熱而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選題趨冷的特點明顯。從表3可以看出,在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選題中,選題為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總人數的63.6%、78.6%、82.4%,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已成為學生研究熱點的特點非常明顯。
面對以上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新趨勢,指導教師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看法,褒貶不一,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目前,由于中學教師待遇較好,越來越多的高師畢業生想進中學工作,學生選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課題既實事求是,又能為將來從事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2)目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推進,新的課程理念、教材、課程評價觀強烈沖擊著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選題以中學物理教育為研究方向,充分體現了當前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對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關注。(3)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論文學術性低,讓大學本科學生去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會降低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4)高師物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只有幾周中學物理教學實踐時間,讓學生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既不切實際,也無法寫出高水平的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
二 高師物理學專業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1.轉變觀念,自覺提高對物理教育研究的認識
隨著教育的發展,“科研興校”“科研促學”的理念日益被大家所接受,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作為物理教師一項必備的素質也越來越受重視。物理教育研究是以物理教育現象和物理教育問題為對象,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科學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對物理教育現象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探尋物理教育活動規律及其有效物理教育途徑和方法的一種科學實踐活動。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物理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它要求研究人員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論知識,具有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等。高師物理學專業加強培養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不僅符合高師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而且適應當前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因此,高師物理學專業的教育管理者和任課教師應轉變觀念,自覺提高對物理教育研究的認識。
2.與時俱進,積極關注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
由于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占了較大比例,這一項指導任務,單由幾個從事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師來承擔難以完成,還需其他專業課教師也來承擔才能完成。這就給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轉變輕視中學物理教育研究的觀念,與時俱進,全面了解當前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內容及發展趨勢,這樣才能正確指導學生做好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另外,作為一名高師物理學專業的任課教師,即使不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應時刻關注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發展與需求,也應積極參與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實踐和研究,因為高師物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高師物理學專業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應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因此,高師物理學專業的任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關注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
3.因勢利導,積極為學生創造物理教育研究的條件
第一,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盡早參與物理教育研究。筆者建議在高師物理學專業大三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在做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時,絕大多數學生從未有過做物理教育研究的體驗,完全不清楚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和規范,這與沒有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有直接關系。該課程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剖析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要旨。如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目的、意義、價值;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論點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選擇、論據的梳理;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規范、要求、修改等,從理論層面進行剖析。同時將一些有代表性的優秀物理教育研究論文作為范本,在學生仔細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評析,諸如評析論文的選題與結構,材料的整理與分析,研究其學術性、科學性、創新性、專業性、實踐性等,以此給學生示范作用,從實踐層面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要領,提高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
第二,拓展物理教育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做物理教育研究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深入物理教學的第一線。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學生物理教育實習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或相對集中)實習的模式進行,時間一般只有6~8周,實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學物理教學常規工作,進行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其獨立從事中學物理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能力及中學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時間短且形式單一的物理教育實習,是學生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不利因素,也是造成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筆者建議拓展物理教育實習的內容和形式。高師物理學專業應讓本科學生在大一到大四整個學習過程中盡早、多次、漸進地全程接觸和了解中學物理教學實際,在中學物理教育實踐活動的不同階段中(如在教育見習、模擬實習、正式實習等階段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對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的專業性、復雜性的認識,并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在中學物理教育實踐中開展物理教育現狀調查和物理教育研究工作,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國外許多國家在師范生教育實習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德國師范生實習時間是72周,在較長的實習期間,學生能深入了解教育實際,學會在真實的教育實境和教學個案中調查研究、發現問題、選擇課題、搜集數據、形成觀點,以培養他們的教育研究能力。總之,積極為學生創造物理教育研究的條件,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篇2
能力本位教育旨在從職業崗位的實際出發,以社會對藥學服務人才的需求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本課題小組對永州市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的走訪調研及資料采集表明,在這些醫療衛生機構中帶有明顯的藥學服務性質的崗位有:處方審核與分析、用藥指導與評價、藥品管理與調劑、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健康宣傳與指導等工作。因此,為滿足各崗位的實際需求,本課題組依據各崗位需具備的素質、知識與能力要求,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知識面廣、專業理論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高創新的藥學服務技能型人才。
2課程體系的框架
基層藥學服務能力本位下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基于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突出適用性和實用性。由于藥學服務工作既需要藥學知識,又需要相關臨床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等,這就要求藥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須具備全面性。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遵循“醫藥兼備、能力優先”的原則,對藥學專業課程進行合理布局、整體優化,調整醫學、藥學等相關課程比例,創新、修改課程內容,對交叉性、重疊性較多的學科應進行整合、重組,對理論與實踐課程進行適當調配,通過縱橫雙向構建一個素質與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課程體系。現以我院的藥學專業三年制大專為例,討論藥學服務方向的課程體系的具體設置方案。
3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3.1改變傳統“化學-藥學”培養模式,合理布局藥學、醫學相關課程,重構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為滿足藥學服務崗位的需要,培養“醫藥兼備”的藥學服務技能型人才,課程體系必須將傳統的“化學-藥學”模式轉換為以藥學服務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模式。專業基礎教學中,適當壓縮化學模塊,增加基礎與臨床醫學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作用,減少重復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精簡與化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將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將內容密切相關的“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整合為“藥用基礎化學”,“分析化學”與“藥物分析”整合為“藥物分析基礎”,“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整合為“天然藥用植物學”,“數學”和“醫學統計學”整合為“醫用數理統計學”;壓縮“藥物化學”課程的學習內容,對于學科中介紹的化學反應機制、構效關系、結構改造內容可適當精簡;調整和加強臨床醫學類專業基礎課程,將廣而全的“臨床醫學概論”課程調整為“常見病臨床診療學”和“藥物治療學”,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用藥指導和常見疾病診斷能力;同時,增設與藥學服務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基礎課程,如“藥學信息檢索”“臨床藥物不良反應與藥物警戒”,為藥學服務職業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也為專業、職業課程的學習作好鋪墊,切實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3.2完善人文、社會、文化素養類公共課程的設置,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藥學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關心患者的心理、行為、環境等影響藥物治療的各種社會因素。因此,在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同時,還須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原有的“英語”“思想政治”“計算機”“體育與健康”“就業指導”等基本素質培養課程的基礎上,以必修或選修的形式將“道德倫理學”“公共衛生學”“信息情報學”“文學與藝術欣賞”“人際關系學”等課程納入課程設置范圍。例如,開設“心理衛生學”“醫學倫理學”課程,以培養學生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加強學生對心理衛生的認識。另外,可結合專業方向開設公共文化課程,如開設“醫學應用語文”,規范學生正確的藥歷書寫格式;開設“服務禮儀與規范”,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開設“藥學職業教育”“醫患關系學”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意識。在教學方法上,可改革現有課堂“說教式”教學,通過組織學生去居民社區宣傳安全用藥知識及開展各種社會調研活動來實現這些課程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溝通技巧,拓展學生綜合素質。
3.3調整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強化藥學服務職業能力培養根據藥學服務工作對人才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專業課程應突出職業導向性,以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設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真正能滿足職業崗位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優化重組、創新,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將“藥劑學”課程的內容向“藥物調劑學”方向傾斜,對“制劑學”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精簡,可通過藥廠見習等方式對“藥事管理與法規”進行現場教學,增強學生對藥品營銷、管理與藥事法規的全面認識。增設“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毒理學”“臨床藥理學”等與臨床藥學服務相關課程,全方位培養學生藥學服務能力;可針對藥房工作開設“優良藥房工作實務”課程讓學生更好地熟悉藥學服務工作具體內容;增開“藥學服務與用藥指導”“藥物經濟學”等課程,為學生從事藥學服務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撐。
4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藥學服務能力本位下的課程體系重在突出實踐應用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具備用藥指導與咨詢、處方審核與調配、藥品貯存與養護、藥品分類陳列、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等與藥學服務實際工作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讓畢業生直接與工作崗位接軌,實現學習與工作的“零距離”。因此,應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多方位、多形式地開展實踐應用教學,構建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而又相對獨立的實踐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4.1優化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形成模塊教學,增強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將校內實驗課程通過優化整合成4個實驗教學模塊。①基本實驗模塊。由“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相互整合而成,著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②專業基礎實驗模塊。由“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與“病理學”整合,“天然藥物化學”與“藥用植物學”整合而成,著重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③專業實驗模塊。由“疾病學”與“藥理學”、“常見病臨床診療學”與“藥物治療學”、“常見病用藥指導學”與“藥學服務實務”相互整合,旨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④職業能力實驗模塊。由“用藥咨詢與指導”與“藥品調配與處方分析”、“藥品零售服務”與“醫患關系溝通”整合而成,旨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4.2以多樣化、多方位的形式開展實訓項目,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將“藥品零售”“用藥指導”“藥品貯存與養護”“藥物分析”“藥劑學”等實踐課程的實訓內容以“項目化”的方式進行實訓。將與專業技能內容緊扣的實踐課程歸類,再整合成單獨實訓項目。按照“理論實踐一體化”原則,建成一體化教室,或利用學院附屬醫院便利優勢進行現場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相互圍繞、相互滲透。通過與企業單位合作,共建仿真中西藥房、藥品倉庫、用藥咨詢臺、藥品營銷室、藥品檢測室、藥物制劑室等項目實訓室,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學生上崗就業夯實基礎。
4.3通過頂崗實訓,強化學生專業核心技能由校企雙方共同擬定實訓內容,組建實訓基地。首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組建的師資隊伍對學生進行為期8周的強化實訓,內容圍繞常見疾病用藥指導、藥品調配、處方審核與分析、醫患溝通、用藥方法與安全性評價、藥品管理等藥學服務相關的技能[9],然后讓學生到企業各部門進行為期10個月的輪崗、頂崗實訓,并進行科學的考核考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學習與就業的無縫接軌。綜上所述,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緊跟藥學服務行業的發展,所授知識應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符合“學以致用”的基本原則,以確保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勝任基層的藥學服務工作。
5結語
篇3
1.1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效果顯著
(1)多媒體手段使學生“聽”“看”結合,改變傳統的以“聽“為主的老師講、學生聽到單一模式。
(2)節省教學課時,準確、便利、快速、清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學中運用手寫、圖繪等形式教學,學生聽課效果明顯效果不佳,用多媒體后,兩節課的內容有可能一節課就可以上完,節省了教學課時,課堂傳遞信息量加大,知識的傳播變得更加方便,給教師的發揮提供充分空間。
1.2學生對學習中的難點、重點內容掌握一直是教學難點之一,而通過多媒體教學采用多種傳遞信息方式極大地改善了此種情況
以往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上課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幅掛圖。通過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媒體綜合運用,把教學內容編入圖片、圖示、視頻、動畫等來在課堂上教學,使復雜、難度大的知識變得簡便清晰,枯燥乏味的理論變成圖片動畫等形象內容躍入學生眼簾,直觀易懂。
2多媒體教學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2.1教師的主導地位是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易削弱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思維往往容易采用啟發式方式細致直接傳遞給學生,而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教師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卻受到多媒體教學的限制。不能簡單的過分依靠多媒體教學手段,一切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施,而應該新老結合,多措并舉,既有粉筆加黑板,又有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多方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課的高效率,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做到互動教學,增加學生的聽課注意力。
2.2備課量加大,教學效率的提高有限度
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理論上,多媒體教學可大大減少備課量,提高教學效率,但實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輕松,效果良好,尤其是備課量并沒有因新技術的運用而有所減少,反而是有大大的增加。另外,這一提高還受到學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制約。多媒體教學有個特點就是信息量大,表達停留時間較短,學生看、聽、記、寫往往不能兼顧,一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路被中斷,他們就會產生思路不清,大量的信息加上大屏幕和播放器對學生的眼和耳的刺激會使其感官和大腦極易產生疲勞。而如何解決這樣一個難點問題的措施是必須控制每堂課的教學信息量,較多時間在及時跟學生做好相關的互動交流,尤其是物流管理專業,其知識量大,難點多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如何做好課堂教學理論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結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尤為重大的一個問題,所以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充分作為自主及時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水平。
2.3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較為呆板,偏離教學重點、難點,缺乏一定靈活性
順序式的結構,不變的播放步驟一直是課件的一大特點之一,其靈活性和變通性較差,這一點不像傳統的教學,其邊寫邊講,邊想邊講反倒是充分表達了自己想要告訴學生的內容,所以解決此問題的方案就是課前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進度,應用好的策略和方法,即能夠按照多媒體教學順序授課,又要有一定的把握教學進度的能力和手段,控制和靈活的把需要教授給學生的知識通過快慢結合、難易結合的方式策劃好,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總結。別造成學生學習難度提升,疑點重重的壞效果,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相關理論和知識。特別是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其特點是難點知識點較多,而通過運用媒體教學最大的意義應該在于,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晦澀抽象、難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用直觀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
2.4精品優秀物流管理專業多媒體教學課件少
物流管理專業是近年來在我國才出現的新的專業,其有個最大的特點是有關專業課件的建設尚沒有真正取得良好效果,形式不令人滿意,尤其在電子課件方面沒有起到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不足的作用,在制作方法上,沒有把各種圖片、資料、文字、錄像做到有機結合,沒有對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沒有重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另外雖然知識理論內容較多,但缺乏系統性,體系化,沒有相關創新性,對反映新的科技和未來發展展望的介紹較少,對學生的視野拓展方面尚缺。因此,制作優良的課件是一項首要任務,教師在多媒體制作方面,不管是有關教學內容的采集、歸納,圖片編輯、錄像的制作,要抓住重點,緊扣主題、圍繞難點,把傳統優秀教學方法和多媒體充分結合,化難為易,這樣的課件才是良好的,實用的,有價值的。要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動手能力提升相結合,尤其在制作課件方面更要注意這一點,避免追求課件優美過多而忽略其實效的做法。
3結束語
篇4
關鍵詞:物理化學;課程改革;化工專業;實踐導向
0引言
“物理化學”課程是高等院校化學、化工、制藥、材料和生化等專業的學生必修專業基礎課之一.“物理化學”課程綜合運用數學、物理等學科的理論和實驗手段來解決化學反應中出現的問題,并研究在化學變化中所遵循的規律.物理化學是多種學科的理論基礎,尤其在理科、工科化學系列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物理化學”課程的理論性強、公式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覺得內容過于抽象而難以理解[1-2],同時所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聯系較小,造成學習的畏懼感,學習效果不理想.鑒于物理化學在化工相關專業知識結構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尤其對后面要學習的“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和“催化原理”等課程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物理化學”課程的建設對高質量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多年來,我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物理化學課程組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在物理化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完成“物理化學”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和驗收工作,成效顯著.“物理化學”課程團隊被遴選為學校重點建設的課程團隊.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以實踐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工科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工科物理化學教學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1調整理論教學內容,側重工程實踐導向
相比而言,我校開設化工專業的歷史較短,所用物理化學教材也一直沿用我校化學(師范)、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專業使用的《物理化學》(第五版、南京大學傅獻彩等編寫)教材,以相應的《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南京大學孫德坤和沈文霞等編寫)作為學生的指導資料.在授課的過程中,雖然也積極拓展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與化工實踐過程聯系不密切的矛盾.但隨著我校化工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如果繼續使用偏重理論教學的物理化學教材顯然不合時宜.以課程體系的改革為契機,基于實踐導向的新教材的選用成為物理化學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從2014開始,精選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寫的《物理化學》(第五版)[3]工科教材作為我校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教材.與原教材相比,天津大學編寫的工科“物理化學”教材增加許多與實際工業生產相關的知識點,如真實氣體的液化及臨界參數、真實氣體狀態方程、二組分液體部分互溶系統的溫度-組成圖和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溫度-組成圖,以及多相化學反應等,目的是幫助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學原理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有利于化工專業學生的工科思維的養成.另外,工科“物理化學”教材將電解質溶液、可逆電池電動勢及其應用和電解與極化作用3部分內容合并為電化學,將化學動力學基礎和化學動力學基礎合并為化學動力學,既優化教學內容,又適當降低理論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學生的實踐視野.本教材在我院近幾年的使用過程中,獲得學生良好的反響.
另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對工科物理化學課堂教學的支撐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物理化學課程內容的抽象性,注重通過演示與基本原理相關的實驗現象對接實踐應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直接關系[4],更好地突出物理化學理論知識對工程實踐的指導作用.在授課過程中,除講授教材上的基礎知識外,還注重把從事物理化學方面的科研體會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有機地融入到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物理化學在生活和化工行業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學生加快適應工業生產的能力和科學創新的思維能力[5].
2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實例說明理論
由于化工專業的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與生產實踐更加緊密相連,所以,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之一.物理化學內容抽象、公式多而雜,在課堂講授中要更加注重結合具體實例來闡述理論內容,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學的理論知識.例如,講授界面現象中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時,用他們所熟悉的人工降雨和暴沸現象來說明開爾文公式,只有水蒸汽液化凝結成新相小液滴(凸液面),小液滴逐漸長大才能從天上落下雨滴.由于新相小液滴剛開始很難形成,即水蒸汽的過飽和蒸氣壓pr非常大,天空中的水蒸汽氣壓很難達到pr,因而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小液滴形成時的凝聚中心,大幅度降低pr的數值,使雨滴順利形成.同理,液體受熱氣化形成新相小氣泡(凹液面),小氣泡逐漸長大才能從液體里逸出,但新相小氣泡開始很難形成,即液體過熱也不沸騰,是因為液體中的小氣泡壓力很小達不到外界大氣壓的數值,因而需要向液體中加入實驗中常用的沸石(孔中含空氣)增加初始小氣泡的大小,使氣泡壓力很快達到外界大氣壓值,保證氣體從液體中順利逸出,避免形成過熱液體,引起事故.總之,利用具體實例講授比較抽象的物理化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理論中更接近實際生產和生活,激發他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潛能.
3多方位理解實驗原理,提高動腦與動手能力
伴隨著物理化學理論教學內容的調整,也將相關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例如:化學反應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反應熱的形成,如果不能及時地移除多余的熱量導致反應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將對化工生產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所以,反應過程中溫度的測量與調控在化工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物理化學實驗中涉及到多種類型的溫度計(如玻璃溫度計、貝克曼溫度計、熱電偶等)用于測量反應體系的溫度.作為溫差測量的貝克曼溫度計,廣泛應用在恒溫槽的組裝和性能測試、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實驗中.由于精密電子溫度測量儀器的普遍使用,使得貝克曼溫度計在實驗中的利用率逐漸降低,但它仍可以作為一種簡便的輔助儀器使用.另外,溫度效應常常在實驗中有所體現.如醋酸-水-氯仿三組分系統的相圖繪制實驗,其成敗與溫度的關系比較密切.然而,大部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并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也并不清楚隱含的實驗原理.實驗過程中,溫度影響到各組分間的溶解度,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無法觀察到明顯的渾濁現象,導致不能很好地判定滴定終點.因此,如果能夠測定不同溫度下的相圖,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萃取過程,理解相圖中物系點和相點的概念,對于化工產品分離條件的篩選起到良好地指導作用.其他的實驗項目,例如:溶液表面張力的測定、活性炭比表面積的測定、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測定等,溫度的影響均不可忽視.
合理的安排實驗是保證學生理解并掌握實驗原理的前提.但由于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較多,普遍的做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用循環的方式開展實驗.如果物理化學的理論課與實驗課在同一學期開設,在循環實驗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部分實驗項目早于理論課程的學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則顯得非常被動,對實驗理論一知半解,造成他們更多地關注實驗操作過程,只動手、缺乏動腦,實驗效果并不理想.鑒于此,將實驗課的開出時間較理論課程滯后一學期,先讓學生充分學習理論知識,再開展相關實驗.通過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試講實驗內容、回答問題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實驗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效果良好.同時,依托我校的安徽省化學工程實訓中心,還可以進一步開設與物理化學相關的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為學生深入理解物理化學原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4結語
通過對我校化工專業本科生“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和改革結果,以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漸培養學生的工科思維,才能提高學生利用物理化學原理知識綜合解決化工實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玉成,杜金艷.工科物理化學教學內容的幾點思考[J].廣州化工,2015,43(2):161-162.
[2]胡碧茹,吳文健.《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2):113-115.
[3]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作為物理學專業學生重要學習環節的畢業論文寫作,是一種重要的專業實踐教學形式,是全面發展學生信息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高等學校物理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指出:“論文內容可以是理論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綜述、調研報告或應用開發。論文應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統性,對所研究的問題應有比較充分的調研,分析具體,結論可靠。提交的論文應符合通常科技論文的規范和要求,內容基本正確。對論文的評價重點是學生的學風、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應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因此,結合物理學專業特點制訂畢業論文寫作的信息素養教育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科學合理的信息素養教育目標,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將信息素養能力納入自身能力建設中,使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隨著專業知識的增長而得到不斷的強化,并最終成為保障其終身學習的一種能力。[7]對于物理學專業學生而言,基于畢業論文寫作的信息素養教育的總目標是在發展學生物理學專業素養的同時,促進信息素養的發展,使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具體的信息素養教育目標:一是使學生掌握信息檢索策略,學會運用專業數據庫,具備檢索物理學專業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學生學會批判性的運用所獲得的信息,并選擇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價值體系,會在所獲取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學術創新;三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遵循學術規范、學術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辯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傳遞、交流信息。
二、基于畢業論文寫作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
畢業論文寫作中的信息素養教育是基于物理學專業情境的學習過程。這種滲透式的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物理學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發展學術素養,全面提升信息素養。
1.通過論文選題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物理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可以是教師科研項目的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由選題。例如,與教師科研項目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一維三原子鏈的晶格振動分析,一維線性諧振子薛定諤方程的數值計算,相互作用帶電粒子運動軌跡的數值模擬與分析,航天器變軌過程分析,光學渦旋的產生及衍射特性,數字全息顯微技術研究,光學實驗中的圖像處理與應用,等等。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可以增加科研實踐機會,拓展物理學專業知識視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時,要綜合考慮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專業能力,并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定論文題目。學生可以從科學研究中尚未解決的難點問題,以及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中自主選題,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選題。無論如何選題,都是以大量信息為基礎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課題的學術意義、學術創新和國內外最新進展,就會大大拓寬研究思路。[8]在論文選題過程中,課題檢索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課題檢索,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種物理學專業數據庫的檢索途徑、方法和技巧,如學會熟練運用中國知網、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庫、維普等中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IEEEXplore等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這樣可以督促學生自覺主動地利用圖書館的各類館藏文獻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學會課題檢索,掌握文獻檢索知識,豐富信息知識,鞏固所學物理學專業知識,使學生的專業信息能力得到發展。
2.通過文獻綜述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在確定好論文題目之后,學生需要進一步進行文獻的檢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與課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課題在一定時期內的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9]在文獻檢索過程中,教師要指點學生注意文獻資料的新穎性、價值性和真實性,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篩選、評價所獲取的信息資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并將收集到的文獻資源進行分類,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利用所獲取的信息,完成文獻綜述。當然,本科生的文獻綜述只要能夠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和述評即可。文獻綜述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課題的全面情況,把握課題的發展規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從事該課題工作的主要學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熟練運用信息檢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據主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獻綜述對參考文獻的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士學位論文的規范要求;第四,文獻綜述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抄襲現象,便于對學生進行信息倫理道德教育。
3.通過畢業論文寫作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系統的物理學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扎實的文字功底。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類信息資源,運用各種創造性思維,在綜合歸納材料、分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論文寫作的各個細節,如要讓學生掌握科技論文的結構:一是論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題名、中英文摘要、目錄;二是主體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三是附錄;四是致謝。在開始論文寫作前,要列出論文的寫作提綱。寫作提綱要提綱挈領、主次分明、組織合理。在寫論文的主體部分時,要注意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文字通順、銜接自然、用語符合技術規范,圖表清楚,格式規范。論文中的論據應該真實可靠;論證要合情合理;論述要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創新性;結論與全文觀點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過論文答辯評價學生的物理學專業信息素養能力論文答辯是畢業生在規定時間內展示自己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結論,由答辯委員會就論文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及修改意見的過程。論文答辯是學生展示、交流畢業論文成果及學業成就,檢驗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論文答辯可以全方位檢驗學生對所寫論文的認知程度,對物理學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能力,運用論文觀點回答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對文中創新點的解釋能力。
三、結論
篇6
專業選擇前提:好數理≠數理好
數理基礎科學專業強調打好數學和物理學的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高度抽象思維能力,同時具有現代物理學的形象思維和實驗技能,要求學生具備較扎實的數學和物理學的專業知識。數理基礎科學班的學習,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如果對數學物理沒有特別的興趣,要堅持下來可能會有困難。好數理和數理好不是一回事,不能畫等號。數理基礎科學專業不是一個中小學意義上的快班、尖子班。經常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分數不錯,如果這個分數能上數理基礎科學班,最后卻不上的話,會覺得有點虧。其實,應該首先問孩子喜不喜歡數學、物理,如果不喜歡,你讓他走了這條路,結果痛苦的是他,會影響他的發展,所以喜歡還是很重要的。
課程安排:金字塔式教學體系
俗話說,要成為一個物理學家必先是一名數學家。現在的高新技術,無論是激光還是計算機,實際上都是從物理一些基本的原理出發引申出來的。又比如在網上用Google很方便,什么都可以查到,這方面的基礎就是數學。所以,很多高新技術都源自于基礎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6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數理基礎科學專業的特點是基礎,沒有基礎的實踐是空談,但如何把基礎運用于實踐是最大的考驗 。
那么,數理基礎科學的課程是怎樣安排的呢?該專業的學生前兩年有共同的課程要求,不管你將來做數學、做物理還是做應用都有一些共同要求。
但是從大二下學期開始進行專業分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趣與能力,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我所就讀的云南大學為例,數理基礎科學專業原是在物理科學技術學院學習。如果專業分流時出現人數不均等的情況,就由學院按成績決定,成績高者優先進入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留在物理科學技術學院的,則進入物理學專業。
如果說在大二下學期專業分流時選擇物理系,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還要繼續修讀數學課,如數理方程、微積分。在專業分流中選擇數學系的學生,也要學習物理課。所以,前面的基礎是一個小平臺,后面互相之間還在修對方的課。從大三開始逐步向物理學、數學及校內其他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的學科分流發展,安排基礎課及部分按不同主修方向有所區別的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與能力,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第四年安排主修方向的基礎課并繼續安排科研訓練和畢業綜合論文訓練,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強化其理論知識的運用和科研創新的能力。
數理人樂在其中
篇7
1915年11月,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1916年,他與格羅斯曼合作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正式發表,舉世皆驚。可是,在這之前呢?愛因斯坦和你并無兩樣!
1900年大學畢業之后,愛因斯坦面臨著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典型生活狀態:求職、租房、上班、交友、兼職。
畢業成績一般,留校當助教是不可能了,寄到德國和意大利的求職信也無佳音。申請博士學位也沒成,因為他遞交的論文質量平平。國家檔案館還留存了愛因斯坦1901年寫給伯爾尼州工程學院的回函,自薦為該校物理講師,未遂。運氣不好的愛因斯坦靠在蘇黎世附近的溫特圖爾和沙夫豪森做學校臨時工和家教賺錢,與女朋友一起捱窮。
給朋友Besso寄出明信片4個月后,愛因斯坦通過對哈勒的私訪和附加的面試,終于在1902年6月16日被瑞士聯邦專利局聘用為試用工(1904年9月才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他贏得了年薪3500瑞士法郎(現約合人民幣24364.9元)的工作,雖然學院職位之夢未圓,但養家糊口總算不成問題了。
此時愛因斯坦搬到伯爾尼Postfach大街Kramgasse 49號三樓,40平方米的1室1廳,在這租住了兩年半。當時,整棟樓四層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
從住處步行1分鐘即到伯爾尼鐘樓,步行10分鐘即到專利局辦公室。愛因斯坦每天8點上班,每周工作48小時。累嗎?愛因斯坦跟朋友說:“很好啊,還有每天自由支配的8小時和周日呢。”他業余時間研究物理,沒有專業壓力,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他與同學Maurice Solovine、家教對象Conrad Habicht共同組成一個物理學愛好者圈子,起名“Olympia Academy”。下班后他先跟朋友去附近喝點東西,聊研究,然后再回家,有時也聊天到深夜。此外,他還會與朋友排練室內音樂放松心情。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迎來奇跡年:3月,完成《關于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4月,完成《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5月,完成《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6月,完成《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提出狹義相對論和著名方程式E=mc2;9月,完成《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他寫出了光、熱、電3個不同領域的5篇論文,在德國《物理學年鑒》上發表。
一次,愛因斯坦得意地對密友揚言:“我是伯爾尼專利局的小公仆,卻給物理界帶來了革命。”
篇8
【論文摘要】大學物理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傳統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課過于強調“理論性”、“系統性”、“邏輯性”、“應用性”,使物理學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因此有必要針對非理工科學生開設大學物理選修課來彌補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對開設大學物理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專業大學物理教學的實施。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已步入知識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時代的今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高等教育面臨著如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這一問題,首先是一個轉變觀念的問題。過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長期形成的一種潛意識的觀念,現在已經基本得到澄清,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大學本科要立足于培養復合型人才,而不是培養專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學文化素質基礎,尤其是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1]
物理學是各門自然科學的基礎,其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適用于一切科學研究。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費曼所言:學習物理學,就是要學習怎樣由未知進到已知的科學求知方法,就是要學習如何嘗試和糾錯,就是要學習一種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創造精神。大學物理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傳統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課為了培養研究和應用型人才,是為理工科學生后續課程學習打基礎,所以很強調“理論性”、“系統性”、“邏輯性”、“應用性”,并且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采用統一閉卷考試。受此制約,物理學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因此有必要針對非理工科學生開設大學物理選修課來彌補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學物理選修課對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別對提高非理工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
一、大學物理選修課教學目標
大學物理選修課程教學內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學內容的縮減,不能把大學物理選修課程體系當作理工科物理體系的縮影。大學物理選修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力圖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物理學的基本內容,即物理學研究的是什么;培養學生獨立探求知識的探索精神;提供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現代觀念和思維方式;開拓視野,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前沿;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物理基礎;了解物理學與社會、環境、能源等方面的關系,物理對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有什么貢獻與影響;了解科學家創造性的工作特點和研究方法,獲得科學方法論的教益與啟迪。
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針對這一目標,大學物理選修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應通過身邊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術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學動向(如高溫超導、納米材料、反物質世界等)導入物理基礎知識,應強調:
1、定性與半定量,對計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不高,因此為了讓此類學生對表現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有明確直認識,應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適度的定量方法來闡述物理學的概念、理論和規律。注重教學內容中的語言描述,降低物理學科中的定量要求,給出清晰的和較寬闊的物理圖像、科學觀點和思維方法,并注意將研究方法、思維方法滲透其中,以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領會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學史的講授,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個物理概念、每一條物理定律的形成都離不開當時的歷史條件,都少不了物理學家的科學思想的邏輯發展和歷史行程。回顧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漸建立的歷史過程,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的內涵,正確運用物理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3、從哲學角度考察物理學的思想根基
古代物理學的理論形態實質上是自然哲學,它是未分化的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把自然界當做一個整體而從總的方面來認識它。從16世紀起,自然科學開始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物理學開始了它的近展時期。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物理學研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辨證唯物論認為,世界上一切客觀的東西都是永恒的運動和變化的,它從不把自身的理論當做一部不變結論的匯集,而看做是同樣必然地要不斷發展變化的斗爭。這樣的思想貫穿在物理學里,如:物理規律是普適的、場是運動變化著的、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學方法論
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無數物理學家對物質世界的物理現象和事實進行科學實驗和科學思維,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規律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學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從而產生了物理學方法論的科學。物理學的方法論是介于哲學原理和物理學理論之間,對物理學探索和物理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起指導作用的普適原理。課程中應向學生介紹研究物理學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如觀察和實驗、科學的抽象、理想實驗的方法、類比的方法、假說和模型的方法、歸納和演繹相結合的方法、數學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養學生多維化、系統化和信息化的科學思維方式。
5、內容廣而新
覆蓋面要廣,除了介紹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產生、發展、應用,更要闡明物理規律之間的相互聯系、物理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發展和物理規律在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量擴大,知識更新速度快。物理學在近生了重大革命,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科學,并在實踐中獲得了重要應用。因此課程要充分體現近代物理學的內容以及當今某些物理前沿內容及其重大應用,以便學生對最新的物理學理論、應用及科技發展動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
1、教學方式
大學物理選修課不是進行系統的物理學理論知識學習與研究,而是從欣賞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輕松、有趣,側重身邊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這樣學生漸入狀態,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會被激發和調動起來。在教學安排上,可以不強求系統性,不嚴格遵循物理學發展的順序,而是根據一些起源于物理學、現在已滲透到各學科甚至人文學科的概念、方法和技術開設若干專題講座,如航天技術、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地球系統、環境科學等。[3]
大學物理選修課的主要對象是非理工科學生,不需要講授繁瑣的理論推導過程,故傳統的“邊板書、邊講授”的方法不適用,而應盡量多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4]。教師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和閱讀文獻,收集和制作課件、圖片、flas、音像影視資料,做到音像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引人入勝地傳遞教學信息,以便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考核方式
與強調“理論性”、“系統性”、“邏輯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學物理選修課可以不采用解題、統一閉卷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查找文獻撰寫專題論文;撰寫讀書報告、課程心得體會;由學生獨立完成演示實驗或自我設計探索性實驗;甚至分組研討某些物理問題或口試答辯等等[5]。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規律的科學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學。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領域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這要求課程結構要趨向綜合化,文理要相互滲透。開設大學物理選修課可以彌補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對非理工科學生融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知識結構具有啟迪思維、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樹立創新精神和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婕,詹士昌,楊建宋.加強文科專業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180-184.
[2]周雨青.東南大學文科物理教學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89-92.
[3]何曉燕,陳小鳳,李俠.大學文科學生物理通識教育問題探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4):95-97.
篇9
(一)階段性總結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正是一種階段性總結,它可以將那些很多在大學物理實驗中已經復現在課堂上的所學物理理論知識的原理與結果再一次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實現自我分析和思考的目的,這是一種深度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大學物理實驗,很多物理知識得到了最為直觀的展示和呈現,增加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進行及時的階段總結式的論文撰寫可以使得學生將實驗中的種種物理實驗現象進行紀錄和分析,加深其對有關物理知識的理解,給出一個相對來說是客觀和真實的總結。
(二)階段成果固定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可以使得其階段性成果得到鞏固。大學物理實驗不應該只是按知識分類簡單串聯起來構成的一系列的實驗,而是一個有著確定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的能力培養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與物理實驗來感知物理知識的應用并親身操作和體驗,此后,學生需要將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得到解決的問題都得以記錄和反思。這就是一個階段成果固定的過程。在此階段,學生可以將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反映以論文的形式總結并鞏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
(三)階段性修正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也是一種階段性修正。在物理實驗中,為了實驗結果的客觀和準確,往往會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許多干擾或是影響因素,突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得物理知識的獲取既要源于實踐又要高于實踐,可以說,它是一種發現物理學理論而又檢驗物理學理論的標準且具有唯一性。然而,在物理實驗中,學生會發現自身在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即是對于物理知識本身的理解或是對于實驗中各種結果的分析等,這些都可以在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中得到修正。
二、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形式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形式因其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其中的方法性論文、反思性論文以及結論性論文進行介紹,希望對于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有所幫助。
(一)方法性論文
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階段性論文可以是以方法性論文的形式進行撰寫。大學物理實驗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控制實驗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客觀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因此,在此過程中必須通過某些方法來加以實驗和研究,從而撰寫出最后的階段性論文。通過方法性論文,可以將大學物理實驗中的觀察和調查應用其中,以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重新認識和檢驗對于研究對象所形成的理論知識。由于物理實驗會在實際操縱中受到實驗條件等限制,或是人為地改變研究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等,都會使得實驗結果產生差異性,所以,一定要使得物理實驗符合科學認識的需要,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觀和方法論,將論文撰寫之前的基礎———科學實驗按照要求和研究需要來操作和實踐,借助各種可行性的方法技術來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性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展開實驗和對比,從而完成最后的論文撰寫。
(二)反思性論文
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階段性論文可以是以反思性論文的形式進行撰寫的。如前所述,由于物理實驗會在實際操縱中受到實驗條件等限制,或是人為地改變研究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等,都會使得實驗結果產生差異性,這就需要在論文撰寫中得到體現,從而有了反思性。在大學物理實驗課中,學生可以將物理理論知識得以驗證和檢驗,使得很多平時難于理解或是不好理解的物理理論知識直觀化和形象化,可以說,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許多理論就是多次實驗而得出的結論。因此,在我們進行大學物理實驗操作之后,必須要進行反思和深度思考,并將其展現在論文撰寫之中,從而達到物理理論與實驗實踐相結合,在撰寫中體現反思,凸顯出實驗者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物理實驗誤差分析時,論文中需要將其中的各種條件所限進行反思,例如,“為何每一次的測量值與真值間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在論文撰寫中就會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并在之后的論文撰寫過程中進行諸如實驗方案、測量技術以及實驗條件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探索。
(三)結論性論文
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階段性論文可以是以結論性論文的形式進行撰寫。大學物理實驗通過總結性的方法對于物理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上升為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將其撰寫為結論性論文。需要做到:第一,通過物理實驗的操作和分析可以進行探討性研究,然后進行討論內容的最后歸納、總結,從而形成新的發現或是新的認識或是新的觀點;第二,結論性論文中的對于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性的知識和理論可以進行具有科學性和高度性的總結和概括;第三,總結性論文中還需要指出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今后的應用意義;第四,在總結性的論文中還需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以深化的課題等。總之,結論性論文是以“討論”為前提的,是對包括在整個討論中所有研究內容的總結,具有確定性和概括性,給出最終的結論。
三、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內驅引領作用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內驅引領作用是指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會起到發現性引領、啟發性引領和階段成果驅動性引領作用。對大學生來說,論文是一個階段的學結,也是學習成果的重要體現,也是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媒介。這種內驅動性引領,可以推動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快速的成長。具體到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的撰寫來說,它可以起到幫助大學生將物理理論知識進行內省化,從而實現其內驅引領作用。
(一)發現性引領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具有發現性引領作用,這是指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通過對于大學物理理論以及知識在實驗中的重現和檢驗,對于這種物理知識和理論由客觀事物到人的主觀認識的“意化”并到最后的書面表達的“物化”。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新的發現或是新的認識或是新的觀點會隨之出現,這就是發現性引領作用的體現。在大學物理實驗中,通常某一物理現象被作為基本的探究內容并最終以撰寫論文的形式進行完善,使得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和討論,完成對于新發現或是新認識或是新觀點的發現,從而最終使得學生得到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的根本轉變。可以說,當物理實驗中有新的發現、出現新的結果時,學生在撰寫論文時就會得到新的靈感和動力,以此來促進其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向廣深推進。
(二)啟發性引領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具有啟發性引領作用,這是指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通過實驗性的操作,很多物理理論和知識會重新給予論文撰寫者一些具有啟發性的認識,啟發他們進行研究和探討。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的世界觀,這是科學實驗能力的基礎和最終目標。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可以不斷地促進學生對于以往所學的物理知識和理論進行嶄新的認識和思考,學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得到不斷的啟發并進行探究,從而實現其啟發性引領作用。
(三)階段成果驅動性引領
大學物理實驗中階段性論文撰寫具有階段性成果驅動性質的引領作用。通過每一次的物理實驗,物理知識可以在有效的實踐內得到檢驗和鞏固,并使得其中的那些較為抽象或是晦澀的內容給以具體化和形象化,使得學生在此階段的學習中盡快形成自己的學習觀點并取得一些成果性收獲。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階段性論文可以有助于學生在接受物理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物理科學的研究工作,從而促進其物理學知識面和知識結構的擴充和增加,從而在某一階段中形成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論文,并將其中的物理學具有嶄新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研究成就得到體現和歸納總結。
四、結語
篇10
一般而言,當前的學科類別通常被分社科和理工科兩個大類(當然細分起來可以有二十余種),那么這兩類專業的科研分別有什么特點?且分而述之。
人文社科專業的研究工作容易出成果?
人文社科類專業涉及很廣,在此只根據一般看法,籠統地把文、史、哲、法、經濟、管理、教育等門類列進來。雖然具體到個別專業和課題來看,它們之間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也區別不小,但作為一個常見觀念中的大類,分析這些專業之間的共性也是很有意義的。本科生通常對人文社科類研究存在諸多誤解,在此也可略作說明。
通常認為,人文社科類研究因為無需專門的儀器設備,也不需要相對固定的實驗程式和研究方法,而是以資料文獻為對象,以思維方法和思考推理為主導,主觀性強、相對性比較大。且不論這種看法是否反映了真實情況(實際上對許多專業,比如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專業下的許多二級學科來說,由于條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雖并不一定完全依賴于實驗,但同樣需要專門的設備,有著成熟的研究方法),但在許多人的固有觀念里,這類專業的研究就是“輕松看書”“冥思苦想”;好一點就皓首窮經,當“老夫子”,偷懶的話就“拍腦門”,更為劣等的,就直接做了“文抄公”。另一種普遍的看法以為,人文社科類的研究找到新想法、新材料要簡單得多,得出新結論也容易得多。在“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客觀評價標準在某些人文社科專業相對難以執行的實際情況下,這種主觀性比較強的研究工作“更容易出成果”。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學術界的某些浮躁氣氛所帶來的負面形象,更容易反映在某些與大眾直接關聯的人文社科類專業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強化了上述看法。
但是,在此應該指出的是,這些遠不是人文社科專業的實際情況。除了藝術、文學等領域中幾個專業(不是全部)相對而言創造性大、主觀性意識較強之外,大多數人文社科領域的專業研究,同樣有著很強的客觀性。
舉例來說,通常認為“文史不分家”(有時還包括哲學,統稱“文史哲”)中的歷史學專業,就很難談得上有多少“創造性”。許多人都以為史學或者許多人文社科專業都只是“一家之言”,沒有多少可信度,但真正的史學研究其實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的。比如前段時間很惹人注目的高陵是否是曹操墓的問題,就是在史料記載、文獻和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做結論的。先生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九分證據不說十分話”,就是這個意思。
歷史學如此,其他專業也同樣如此。就筆者所親身參與過的,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同學經常要編制訪問提綱和調查問卷,對不同的人群進行調查采樣,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學法學的同學經常要閱讀大量案例、研究法條;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同學,同樣也要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單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來做一個“幸福指數”調查,假如采訪1000人,我們可以從1000份調查問卷中得出比較準確的平均值,還能簡要地對不同的人群的態度進行分析。但如果只采訪了10個人,那就難以稱之為研究了。樣本數越多,數據的客觀程度就越高,可信度就越大,這一點是研究工作的通用準則,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理工科。
誠然,在人文社科領域,課題范圍有大有小,在課題價值的判斷上主觀性的成分比較大;在研究工作中,專業和課題工作的數據采集有難有易,分析和總結也因人而異,因此想要蒙混過關有時可能容易那么一點點。但是想要做出比較好的成果,在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件輕松的事情。
人文社科專業中導師不重要?
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誤解是,由于人文社科類專業通常無需專門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大多數研究靠文獻、靠調查,而當前發達的網絡和電子數據庫,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有時學生一多,導師根本管不過來。因而有些人會認為,導師的角色被弱化,而自己做研究才是最重要的。現今某些導師的招生數量確實過于泛濫,學生數量多,導師指導的質量自然會下降,而幾年研究生讀下來,學生甚至沒和導師見過幾次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而且,許多導師忙著在外申請項目,自己很少參與課題研究,許多實際工作都交給研究生來做,會造成學生認為自己才是從事研究的主體的印象,從而淡化導師的地位。
毫無疑問,這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作為一個初入專業研究門檻的研究生,這種“單干”的想法并不足取。
在研究的選題階段,通常情況下,導師在專業視野和學術研究方面的積累是學生難以短期養成的,因而在課題選擇方面,學生不一定能很快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方向。課題過大,學生難以把握,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論文的話,就只好延期畢業;課題過小,工作量不足,也很難過論文審核那一關。其次,網絡的發達、電子數據庫的使用,大大拓寬了研究者的文獻占有率和使用率,但如何從這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更不用說還有那么多的紙質文本和資料了。這時導師的一兩句提示就非常重要。第三,研究怎么開展?舉個例子,像前面提到的心理學、經濟學、法學以及新聞傳媒等專業的研究,與社會和大眾的接觸是非常多的,但是這些研究所需的材料,通常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才能獲取,那么如何與特定的對象聯系、建立你所需要的渠道、收集你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呢?此時借助導師已有的人脈就非常重要了。最后在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對大多數研究生來說,從“寫作文”過渡到“寫論文”,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讓初入門檻的學生在學術文章寫作的全局和細節上都能有良好的把握,實屬為難。在這一點上,導師的批改和指導就非常重要了。
基于這些方面,我們甚至可以說,正是由于沒有太多設備要求,沒有儀器數據的程序可信性和客觀指示作用,學生在課題研究方面的自由度更大,也更難把握。其結果是,對人文社科專業的研究生來說,導師的作用反而更顯重要。
人文社科專業的科研待遇差?
與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相比,人文社科專業的科研經費相對較少。現今一個省級的社科基金項目,其資助金額大約在2~5萬元之間,而作為國家級水平的人文社科類項目,一個資助額度超過5萬元/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就算是不錯的。相比之下,現在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額度就高達80萬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理工科專業的研究在儀器設備、實驗消耗、工程實踐等方面要支出大量經費,且通常要花費更多的人力。
但是,人文社科類的課題研究經費較少不等于從事這些專業的研究人員待遇不佳。如前所述,像經濟、管理、法學等社會化程度較深的專業,由于和社會、市場聯系較為緊密,其研究項目和經費來源可以通過與企業或者單位合作來獲得。而現今社科類專業的課題基金有很多層次,某些比較冷門或者社會化程度不高的專業通常更多地通過這個途徑來獲得研究經費。
理工科生木訥?
和上述人文社科類專業一樣,本文中所提到的理工類專業也沿用一般看法,把各類理學(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自然地理學等等)、工學(土木、機械、交通、電氣、水利等)、農學、林學、醫學包含在內,這些學科的共同特征是以數理科學為基礎,以實驗和工程實踐為基本研究方法。
提到從事理工科專業的人,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聰明、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但不怎么擅長人際交往,天天悶在堆滿了搞不清功能的高精尖設備的實驗室里,鼓搗著絕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懂的“高深理論”。90后作家蔣方舟直接評價以理工科出名的清華男“木訥”“不解風情”。此言雖然被眾多言辭犀利的理工男一致吐槽,但多少也反映了大眾的印象。
那么理工科研究都是怎么做的呢?最簡單的答案是,做實驗。說現代的自然科學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是毫不為過的。這是自伽利略、波意耳等大科學家建立近代科學體系以來,自然科學和技術迅猛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另一個因素是數理體系的深入運用)。實驗幾乎成了理工科的代名詞。最近幾年很火爆的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4個物理學宅男的主要活動場所,除了各自的居所之外,幾乎都在實驗室。實驗室已經和醫生的白大褂一樣,成了理工科研究者一種身份標志了。
理工科的研究,簡言之,就是綜合已有的資料,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加以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寥寥幾個字當然很難反映出實驗的艱難程度。舉個例子,通常情況下,為了驗證實驗數據是否可靠、是不是偶然現象,就得反復進行多次。如果重復性好,才能算作有效數據,否則就得放棄。比如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要研究一個特定基因的功能的話,假如得出一組數據的實驗周期需要半年,那么獲得3次數據就需要一年半。
理工科研究就是做實驗嗎?
答案當然是否。比如上面所說的《生活大爆炸》,里面最出風頭的謝爾頓,就不是實驗物理學家,而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從他嘴里蹦出來的那些詞匯,比如曲面空間、弦理論之類,于他而言,更多的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和完善的,但對他的室友萊納德和他的另外兩位搞實驗物理學和空間工程的朋友來說,就得通過各種實驗方法來證實未知正確與否的理論了。
20世紀初是理論物理學的光輝年代,出現了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德布羅意、布喇格父子等一群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理論物理學大師。現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劍橋大學的霍金教授也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而中國人最熟悉的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和李政道教授,他們所從事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同樣是理論物理學的范疇。作為中國科學研究最高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就下設有理論物理研究所,專門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同樣對實驗要求不高的還有理論數學、系統工程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共同特征是數理基礎要求高,通過數學模型而非物理模型來總結客觀規律并進行預測。這種特征也體現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的研究中。
另一個對實驗依賴程度比較小,平時容易被人忽視的是軟科學專業。像科學技術史、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學社會學等專業,它們具有顯著的交叉學科特征。比如科學技術史,是理學專業下的一個一級學科,但在它之下的二級學科只在特定條件下,如涉及科技考古、技術史、器物鑒定與復原研究等時,對實驗有較大的依賴性。
拿到博士學位是一生中學術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