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6 03:27:00

導語: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問題分析論文

1.提問是最好的反饋方式

通過提問所接收到的語言反饋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饋信息具有準確性、具體性、即時性和簡潔性。它可以使教師當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及時地調控教學程序,改變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提問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學習興奮中心,聽課效果就比較理想。學生在答問時精力集中,而在聽講時有時散漫。教師光靠靜講、維持課堂紀律來保證學生的注意力是達不到要求的,而應以授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把學生的思維鉗住,激發學習興趣,賦予學習動機。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提問可以讓學生發現不足

對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學生往往以為自己能復述就算懂了,其實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的自滿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很有用。特別是在學生一般認為理當如此的地方,可提出與常規看法相悖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獨特性和創新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題目的本身提出疑問或變換題目的條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學生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4.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總是和語言分不開的,課堂提問便是培養學生正確地掌握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如在教師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采用邊做邊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學生和由學生發問,可以通過對話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設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冷靜考慮,合理處置。

通過提問,教師可直接表達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和發現的喜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信息交流。通過提問,能夠發現作業、考試中的抄襲現象,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解決。

二、現狀及原因分析

根據筆者的經驗,一屆中難得有幾個學生能主動提問,絕大部分學生基本上提不出問題。課改的深入使得科學探究已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據筆者了解,科學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說學生薄弱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已大大影響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什么原因使得學生不肯、不會提問呢?一般有下列三種原因:

1.學生就是有問題也不肯提出來,特別是好同學。學生普遍有這樣的想法:我提出的問題會不會被同學們恥笑;我講不清楚,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別人不提問我也不提……。

2.學生沒有提問題的習慣,也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熏陶,學生已習慣于等著教師告訴答案,缺乏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3.教師自身的因素:不重視;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費時間;認為學生沒有這個能力……。

三、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從學生的心理入手,讓學生敢問

學生只有認識到提出問題對人發展的重要性,從要我問到我要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內在推動。

(1)教育學生提出問題

教學中結合教材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科學家敢于提出問題,攀登科學高峰事例,這樣從歷史的角度說明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如:學重力時,給學生講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的故事,啟發學生,蘋果從樹上落下大家習以為常,牛頓卻提出:為什么蘋果會從樹上落下?拉住蘋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個力?最后發現了萬有引力。

從成材角度向學生說明提出問題的必要性。教育學生國家要實現現代化,要趕超世界發達國家,只有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實現。一個學生如果學習不主動,沒有求知欲望,懶于思考,也就無創新可言,將影響個人的成長。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提問,敢于挑戰權威,積極主動去探索知識的奧秘,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需要勇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質疑氛圍,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和勇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于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同學及那些基礎差、膽小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首先應稱贊其勇氣,然后再幫助其分析,這樣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調動積極性;對于好問但總是抓不住要點的同學,不嘲笑、諷刺,而應耐心引導;對于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的探索,大膽創新,讓學生品嘗質疑的樂趣,激發提問的熱情。

碰到冷場時,教師對學生說一些鼓勵的話。如:誰來試一下,說錯了不要緊;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居里夫人說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教師的鼓勵,肯定會有學生響應,經常這樣訓練后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會越來越多。如果教師由于不耐煩而直接提出問題,學生就失去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3)讓質疑成為學生的習慣

教育學生對各種權威不盲從,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養成愛問“為什么”的習慣,用疑問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探究我們不知道的自然規律。如:對課本進行質疑,課本在編寫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規律并不嚴密;對各種媒體進行質疑,有些報刊雜志經常犯一些科學錯誤,有意識讓學生糾正;對權威進行質疑,如亞里士多德能撬動地球嗎?判斷王冠攙假是否屬實;在習題講評中質疑,該題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識點?……。

2.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愿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向上的原動力。教師應想方設法,設置各種情景,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科學探究的問題有三種:一是學生根據教師、教材或其它途徑給出的問題進行探究;二是學生從所提供的問題中得到啟發而提出的新問題;三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毫無疑問,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的問題,最有興趣、最有動力去深入探究。教師的指導工作,重點應該放在設計讓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設計問題本身上,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勇于置疑、大膽創新。

(1)從課本插圖提出問題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細微處并比較與日常不同,再提出問題。如:在學習折射規律后,讓學生看圖“魚在哪里?”學生會提出“為什么魚叉要對準魚的下方?”“是不是看見的魚并不是實際的魚?”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前,先讓學生看攝影師倒立照相的圖,學生會提出“是不是照相機成倒立的像?”

(2)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與物理息息相關,這些現象天天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已習以為常。教師能夠引導提醒學生關注這個大自然,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無窮求知欲。如: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師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體發聲,然后教師問:“聲音對于我們來說太重要啦,對于聲音,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問題總結如下: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體聲?月球上能不能聽到聲音?……。又如:講溫度計時,先讓學生看昨天的天氣預報。從天氣預報中通過討論,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氣溫為什么有高低?怎樣判斷氣溫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們是怎樣形成的?風是怎樣形成的?四級風有多大?……。

①從各種俗語中提出問題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間流傳著許多俗語,很多是有科學道理的。引導學生分析它并提出問題,學生興趣很大。如:講平面鏡成像時,先讓學生討論俗語“水中月,鏡中花”,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水中有月亮?為什么鏡子中有花?鏡子中的花和實際的花為何一樣?為什么水中撈不到月亮?……。講密度時,先讓學生討論俗語‘油比水輕’,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油會浮在水面上?油的質量一定比水小嗎?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考慮油和水的質量,還要了解它們的體積,從而引入質量和體積關系的探究。

②從實驗現象提出問題

教師可有意識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不斷完善問題。如:講改變內能的方法前,教師先做壓縮引火實驗,學生首先提出:“筒內為什么會有火花?”通過教師引導棉花燃燒說明什么,學生又提出:筒內溫度為什么會升高?教師又提醒溫度升高說明什么,最后學生提出:筒內內能為什么會增加?又如:做覆杯實驗,學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做筷子提起米杯實驗,學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3)通過自身體驗提出問題

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做實驗或參加活動、比賽,由于親身體驗,感受很深,學生也樂意提出問題。如:講內能時,學生通過搓手,提出:手心為什么會發熱?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學生通過手彈課桌,提出:手為什么會疼?講壓強時,讓一男一女二個同學比賽頂棍子,由于女同學頂的一端粗,女同學贏,從而提出:女同學為什么能贏男同學?通過分析發現輸贏不僅跟力有關而且與受壓的面積有關。

3.教會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會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有人說: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平庸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的方法。因此,學生只有掌握了發現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才能從平常中看出異常,從普遍中發現特殊,從而不斷地發現問題。

(1)掌握提出問題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個物理現象,一般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由何(為什么)、如何(怎樣)、若何(如果條件變了,將怎樣)、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鬧鐘實驗,根據現象可提出:為什么聽不到鐘聲?怎樣才能聽到聲音?通入空氣后能否重新聽到聲音?聲音靠什么來傳播?

(2)及時點評學生提出的問題

由于學生的差異,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有的層次比較低,有的比較有價值。當然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承認學生有差異,但是并不是不加評論,教師應有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更有價值。最后進行小結,讓學生體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題

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問題,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根據本課內容相互提問。如還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出來,往往會有意外驚喜。

(4)適當出一些探究題,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檢驗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4.須注意的二個方面

(1)切忌急功近利。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應該逐漸培養。開始時的問題可由教師直接提出,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最后由學生直接提出問題。

(2)與其整天抱怨學生啟而不發,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觀念,將教為主改為學為主。時刻牢記學生最好的老師是興趣,最好的向導是腦中的問號,最大的動力是自信。

四、提問中常出現的一些誤區及對策

有些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在提問方面可能存在這樣一些誤區:1)整堂課只管自己講,不提一個問題,"滿堂灌"。2)什么都要問,低級的、重復的、漫無邊際的、模模糊糊的問題。3)所提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偏離了主題。4)只提好學生,不提差生;專提一小部分學生,冷落了大多數學生;或對差生進行懲罰性提問,給學生難堪。5)提問沒有層次性,難易問題無階梯。6)提問表達不言簡意賅,有時不知所云,學生無法回答。7)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對學生的提問不理不睬。8)提問隨意,東拉西扯,越扯越遠。9)不能靈活應變,針對課堂氣氛、學生的回答和反應,追問下去,擴大戰果。等等。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提問中應處理好這樣四個關系:1)點與面的關系。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應有較大的輻射面。既要照顧點又要照顧面,以點帶面,培養優生,轉化差生,達到共同提高。2)難與易的關系。教學內容有難有易,提問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較難的問題應力求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切忌過深過難而造成冷場。3)曲與直的關系。提問題不能只問"是什么"、"對不對",問題要富有啟發性,否則學生會感到單調乏味。4)多與少的關系。授課時不在于多問,而在于善問、巧問。教師切不可為提問而提問。提問過多過濫,學生應接不暇,沒有思考的余地,必然會影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興趣。提問過少,難以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勢必造成學生厭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五、提問對象的選擇和時機的把握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提問后要停頓一會兒。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提問后環顧全班,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也可告訴教師,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如學生舉手則表明他想回答這個問題。每當一個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時,他便會嘴微張,身體稍前傾,眼睛也睜得更大一些,或許會抬起頭微笑,這表明他對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有把握;而對聽到問題后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者,則可能他對這一問題不會。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停頓期間,要尋找這些表現。當學生對問題不能正確回答時,提示與探詢是必要手段。對學生答案中出現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或者思維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時給以提示。要善于運用探詢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給出更完整的答案,要運用追問、解釋等幫助學生回答。最終達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會提問題的能力,是促進個體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華人楊振寧教授曾指出:“中國學生普遍學習成績出色,特別在運算和推理方面比國外學生有明顯優勢,但中國學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問題,缺乏創新精神?!弊屛覀児餐ε囵B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的精神,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1]朱美健,張天立.《現代中學生素質結構調整》.《廣州師范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19卷7期.

[2]林輝.《提高現代中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策略》.《大眾心理學》2001.02.

[3]閻立欽.《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07.

[4]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

[5]《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探索》《教育論文網》2006.10.

[6]《物理教學中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新課程教育網》2006.04.

摘要:在現代社會的教學中,有好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主動的進行,不能提出問題,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進行初步分析,并提出應對方法。

關鍵詞:物理課堂提出問題學生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