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時間:2022-09-24 10:41:00

導語:物理教學方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摘要: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而且多數是單一的、靜態的。教學要求以識記為主,學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對象就比較復雜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由現象追溯物理規律;由物理過程尋求定量關系。這就要求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維能力;有較強的數學運算和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有與之對應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這對于只有形象思維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尚處于經驗型的高一學生來說,無疑是要求上一個高的“臺階”。學生怎樣學?教師怎樣教?這個“銜接關”和“臺階”是歷年來高一物理教師深感棘手的問題。下面談談筆者膚淺的做法和認識。

一、努力平緩初、高中物理教學臺階,細心銜接初、高中物理知識結點

現行教材在降低物理難度問題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知識內容的設置和能力要求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使得這個“臺階”從教材上趨于平緩,為實現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鋪平了道路。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客觀難度,決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多方面的,就教學準備而言,應注意以下細節:

1,研究、比較初、高中教材特點,準確把握物理知識上的“連結點”和“間斷點”

所謂“連結點”是指初中已零星學過的、定性的、簡單的,到了高中要進一步拓寬的知識;例如:重力、彈力、二力平衡、力的圖示法等。所謂“間斷點”是指初中未學過,但學生已有所感觸、有所介紹的知識。如:力的合成與分解、力的獨立性原理、重力勢能、動能等。它還包括應用數學工具和文字表達方式、方法。如數學中一次函數的斜率、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極值等;再如:語言表述中“只有重力做功”,就省去了“其它力不做功”的潛臺詞等等。把握了“連結點”就能實現知識的自然銜接和拓寬;明確了“間斷點”,就能及時填補,從而為學生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排除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2.調查、分析學生關于物理知識的“前概念”和學習物理的“前習慣”

學生頭腦里已存在的,對某一物理現象的認識叫“前概念”;學生在初中養成的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叫“前習慣”,摸清了“前概念”與“前習慣”就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時矯正錯誤概念和不良學習習慣提供了可靠依據。調查的途徑有:精心設計的問卷、上新課時提問和觀察以及課后的作業等。總之,學生這方面的信息獲得得越早越全面越好。

3.介紹高中物理知識的框架結構,明確高中物理的能力要求和學習要領

新課伊始,就應讓學生知道物理學科的特點,包括知識結構、研究方法、學習要領以及學科能力要求等等。

學生只有從宏觀上了解了物理世界的輪廓,才能拓寬思維范圍和認識視野。

二、緊扣教學大綱,靈活駕馭教材

較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對教材本質的認識和靈活駕馭能力。作為高一銜接期的教學,駕馭教材應堅持以飛幾個原則:

1."間斷點"知識的補充宜縮不宜擴;

2."連結點"知識的過渡宜深不宜淺;

3.同"一類"知識的教學宜細不宜粗;

4.能力的拔高宜緩不宜急。

"間斷點"一定要及時補上,同時要注意缺多少補多少,否則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甚至會影響學生學物理的積極性。"連結點"知識要著重研究新舊知識在層次上的差異,把握好延伸范圍和深度。例如從“路程”到“位移”;從.單一的“摩擦力”到“哪個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確定”;從標量的加減運算到矢量的加減運算等等,都必須明確講解,并逐步打破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缺乏科學依據的思維定勢。

同“一類”知識有其明顯的共性。對此,應多角度、多層次、詳盡地進行分析、講解,把學生從初中階段的要求自然地引向高中階段的要求,使其觸類旁通。能力的拔高,不能操之過急,應采用螺旋式上升方針。

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針對高一物理的力學內容一定程度上既嚴密又枯燥的特點,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手段,借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活潑的課堂氣氛,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新知識、提高能力。其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廣用激發語言,密切師生情感

教學中多用啟發、勉勵和激發性語言,使學生很快地與教師溝通心理渠道,進入學習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教師的言談舉止應貼近學生,使學生信任和尊敬教師,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共闖物理難關的幫手,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

2.列舉新穎事例,廣開智慧大門

新穎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興趣,而興趣是叩開智慧大門的鑰匙。適時地講一點趣味性的知識或物理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學習物理雖有難度,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逐漸養成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不畏艱難的品質。公務員之家

3.用活關聯詞語,增強語言感染力

在課堂上,除了用生動、準確且幽默的語言外,還應注意用活關聯詞語。聲音、語調應抑揚頓挫,忌多次重復,忌“口頭禪”、忌“連珠炮”似的“滿堂灌”。發問,應給學生留有時間空隙。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如“動動腦,再想想”、“有沒有補充的了”、“不錯!基本上回答對了”等等。和諧而富有美感的語言,能使學生的精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4.欲進先退,巧設懸念

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用誘導的方法,把不熟悉的知識或較難的問題引退到學生熟悉的地步,在暴露中發現問題,用老問題來引出新問題,有時還要故意制造“上當”的機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三進山城”的過程中活躍起來,教師再稍加點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學習方法的指導要細致、要耐心;不良習慣的糾正應及時、應堅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學效果的好壞,最后還得通過學生來檢驗。高一的前期應開設課外學習方法指導課,如針對學生不善于閱讀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請況,進行專題介紹幾種閱讀方法,象重讀理解法、類比理解法、實驗助解法等,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在初中留下來的“死記硬背”的惡習,要作徹底的更正,擬幾類例題做專題指導,從讀題、審題、解法到解題步驟一一指導和嚴格要求,一定要將“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通病扼殺在搖籃之中,達到“會”就能做“對”的境界。

五、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緩慢-點,教學要求和期中考試試卷的難度應降低一點

思維能力的培養,應堅持不能搞“揠苗助長”的原則。第一學期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習習慣的培養、物理思維方法的培養以及解題步驟的規范化上,“誘其下海而暢游”。為達到較高的要求而通過較難的試卷來拔尖,將會“欲速則不達”。

一份過難的試卷,往往是“四面碰壁”:學生傷心;家長有意見;領導不滿意;教師很“難過”。這樣說,并不意味著不將學生的物理成績提高到應有的水準。當然那種一味地送學生“高分”以“取悅于眾”做法,也是害人又害己的。

誠然,搞好高一物理的“啟蒙”教學,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上述只是筆者在實踐中一點膚淺認識,愿與同仁們一起探討、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