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復習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6 04:33:00

導語:物理復習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復習策略研究論文

“3+文綜/理綜”是“3+X”高考科目設置試行方案之一.教育部[1999]6號文件中指出,綜合科目的考試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科目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命題的總體原則是:(1)更加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2)遵循中學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3)加大應用性和能力型題目份量;(4)以能力立意替代以知識立意,打破傳統的封閉的學科觀念,在考查學科能力的同時,注意考查跨學科的綜合能力.根據這樣的要求,筆者認為理科綜合中的物理學科高三復習要注意如下策略,并應在復習實施過程中對過去的作法作出適當調整.

一、立足學科,夯實基礎,突出知識梳理和學科內綜合

教育部[1999]6號文件還指出,“綜合科目”考試,首先是學科內綜合,其次才是跨學科的綜合.因此,高三教學要立足物理學科的理論體系、思想方法和學習特點,進行有序復習.

首先抓好學科第一階段基礎復習,抓好“雙基”落實,打好學科基礎.這階段復習要以教材為線索,以“兩綱”同時覆蓋的知識為重點,進行系統地復習.對力與力矩,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動量與沖量,振動與波動,電勢與電勢能,電場強度與磁感強度,磁通量變化與磁通量變化率,全反射與臨界角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講清講透,不留疑點.對學生易混易錯的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氣體實驗三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運用要設置障礙,誘其就犯,方能使其大徹大悟.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且點到為止,留有思考余地,讓學生在受挫后清醒,不留易混點,從而實現章節過關,單元過關.

其次,在基礎復習過關后進行學科第二階段的復習.這階段要以學科內的綜合為主,把學科知識與學科能力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有講有練、講練結合的專題復習,小綜合復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認真梳理、深刻理解,加工內化,靈活運用,以提高學科內綜合能力.

二、突出主干、落實重點,適當調整復習計劃

教育部[1999]6號文件還指出:“綜合能力測試不是以知識點的交叉為考點,而是以理解、掌握和運用中學所學知識的能力為考點”、“并反映相關各學科的主干”.

“3+2”模式的高考強調了單學科的能力考查,內容的覆蓋面較寬,題量較大(2000年全國高考物理卷共22題),采題面較窄(局限在單學科內).而綜合科目的試題由于三個學科的考查內容集中在1份試卷內,知識覆蓋面不可能很寬,涉及到物理學科的題量比過去少了許多(2000年江浙理科綜合卷物理只占11題),在理科范圍內,采題面變寬,聯系社會熱點、生活實際、現實生產、科技應用的題型增多.因此在高三復習時,我們要調整復習計劃,更新備課內容,改革講課方式,抓住主干知識,突出重要考點,不過分強調覆蓋率.面上知識要點到,但不必“深挖洞”.復習內容要在吃透教材、統觀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膽取舍,突出主干.復習時間不宜拉得過長,跟過去相比,第一輪復習時間要壓縮到1~1.5個月.在突出主干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社會、生產、生活、科技等實際問題,由此培養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勿過早地進行跨學科的綜合訓練.

三、控制深度,把握難度,適當調整教學標高

從2000年江蘇、浙江“綜合能力測試”試題看,各相關學科復習教學的深度和難度相對“3+2”模式的對應學科有所降低.理由是,原來各科滿分均為150分,考試時間每科為120分鐘.而現在的“綜合科目”分別包括3個學科,滿分300分.學科考查比重降低,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題要涉及到各學科的主干知識和重點能力,如果3個學科都瞄準原來“3+2”模式的較深較難考點命題,加之三科試題交叉無序排列,學生做題時思維轉換頻繁,難度明顯提高,絕大多數學生是難以招架的,整個試題的難度系數就無法控制在教育部要求的0.6~0.65之間.“綜合能力測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單獨學科能力的考查跟原來相比應退居次位.所以復習課的深度和難度均應適當降低.要刪減過深、過難、過繁的訓練題,突出中等題設計和訓練.學校要結合擴大的招生計劃和綜合能力測試試卷的難度,根據所教對象的實際確定好教學標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切忌出現“高起點”、“高難度”、“高目標”的“三高”現象.

四、聯系實際、拓寬視野,加強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

1.聯系實際問題,注重學科知識與能力的應用.

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曾說過:“理科試題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體現科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引導學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學.還要深入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試內容和形式.“綜合能力測試”的命題,打破了過去那種建立在理想化模型基礎上強調緊扣課本的命題思想,加強了知識的應用考查,強調了聯系實際,體現了以現實問題為主,注重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具體應用,即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思想.因此我們要在抓好物理基礎知識復習及學科內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觀注社會熱點,觀察自然現象,關心科技動態,增強環保意識,聯系生活實際去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發揮想象與創造的潛能,從而提高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其具體作法有:(1)請有關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介紹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介紹科技領域研究的新動態、新發展;介紹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充分利用教育的人力資源優勢,讓名人、名師作專題講座,以學科知識為基礎,聯系教學實際,適當進行跨學科綜合的專題輔導.(3)向學生推薦閱讀有關報刊、雜志,擴大閱讀面.(4)開放圖書室、閱覽室讓學生自由獵取資料,收集信息.(5)利用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科技博覽專題片,收看新聞聯播.(6)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進工廠、下農村、到街道參加實踐活動,開展社區服務、社會調查,體驗生活,增長才干.

2.精心組編綜合試題

在平時教學中,要結合復習的內容適時適當組編綜合試題,供學生必要的訓練.以下提供編綜合試題的四條思路,僅供同仁參考.

(1)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選擇當前實際生活中的典型問題作背景,組編試題.如人類在生活中涉及的水電、交通、安全、體育等實際問題,有關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資源利用等自然界的熱點、焦點問題,均是編制綜合試題的切入點.

(2)從物理知識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應用出發,聯系工農業生產、通訊、能源、醫療、航空航天等方面取材編題.根據問題的現狀和自身遵從的邏輯,從現代科學發展中形成的交叉科學和邊緣科學的特性和普適性的概念、原理等編成專題材料供學生閱讀.如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火車的提速與衛星的發射,聲、光傳輸與無線電技術,天然放射現象與射線的利用等等.這些問題學科結合點頗多,知識交叉緊密,考查方式靈活,是編制跨學科綜合題的好材料.

(3)從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培養動手能力出發,對日常生活中的衛生與健康、藥物與食品、與禁毒;家用電器的安裝設計、使用規則、故障檢查;環境污染指數監測及治理措施;氣候變化與天象奇觀等方面的資料進行必要的收集與整理.這些都是編制綜合題的材料源泉.

(4)從探究改造社會、改革自然的方法、規律出發,以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中心,取材編題.如運用數據、圖表、圖象、實驗設計與操作、信息采集與分檢等方面編寫綜合試題,以考查學生分析、推理、歸納、概括能力.試題要側重考查學生的靈活性、深刻性、科學性、創新性,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然,要組編綜合試題特別是跨學科的綜合試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師的知識面寬、素質高、教研能力強.它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分析綜合能力測試題的命題立意、題型結構、滲透交叉點與學科知識點的關系,研究綜合專題及其背景材料,掌握高中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

五、改革教法、優化學法,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提高

再好的教科書,要通過學生鉆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學方法,沒有學生的主動配合也發揮不出效益.這并不是否定教學水平對提高教學質量的巨大作用,而是從另一角度說明學生自學的重要.實行“綜合科目”考試,物理課時有所減少,同時又增加了生物學科的教學.生物學科高考中斷多年,學校對其教學管理力度削弱,教師改行現象嚴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在新課教學時,并未按大綱要求落實.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要保證高三復習的質量,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鉆研精神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理解物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結論.要消滅機械重復、主次不分、滿堂灌輸、以講代練、以講代學、重結論輕過程、重答案輕分析的現象.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習慣培養的重視程度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重要區別.在處理“導”與“學”的問題上,更應重視“學”,學生的自學時間要充分保證,學習面要盡量寬泛.學校和教師都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時間統得太死,課程安排得太滿,學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才能涉獵廣泛的知識.

六、加強交流,注重滲透,溝通理、化、生學科之間的聯系

近代科學的發展使學科越分越細,這是學科發展的必然結果和研究需要.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決不能用孤立、片面的學科知識去分析,而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審視,這就需要學生能立足于本學科知識,自覺地進行多學科的滲透.然而學生的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自發的,而是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以及經過長期訓練逐漸形成.它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準備、有意識地引導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化學、生物學科的現象、本質和規律,將物理和化學、生物知識結合起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注重學科滲透的習慣和綜合意識.因此,教師的備課要給化學、生物留下足夠的空間和必要的提示.新的高考模式,對教師和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保證物理學科教學的主體前提下,必須打破學科間互不往來的舊傳統,各學科教師要做有心人,多接觸,勤交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相互探討,相互促進,以利加強相關學科內容上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物理教師要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完善知識結構,要打破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在物理學科教學的同時,適當了解和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加強知識的綜合與滲透,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

在學科基礎知識扎實,具備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前提下,適時進行綜合訓練.綜合訓練時間宜從2001年4月份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月的綜合訓練的次數可以適當增加,即使進入跨學科綜合訓練階段,仍然要堅持學科內的綜合訓練.

以上是筆者的淺見,歡迎同行批評指正,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馬金科答記者問.中國考試,2000(1)

2.林雨、蔡建民.“綜合科目”怎么考.中國考試,2000(1)

3.劉芃文.考試與數學的關系.中國考試,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