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途徑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06 04:33:00
導語:物理教學途徑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物理教學必須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人類的歷史已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競爭體現在經濟競爭,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知識競爭、人才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物理學科的教育是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它的地位非常重要。為了適應時代要求,物理學科急待圍繞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探索新的途徑。
二、針對物理教學現狀中的弊端進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探索。
1.物理教學應探索以實驗為基礎的新路。
我國現行物理教學大綱,雖然強調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在教科書上也不少,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老師都未將實驗擺正位置,只是把實驗當成理論的附屬物,實驗教學只作為幫助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為解難釋疑起鋪墊的階梯。
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應探索一條以實驗為基礎的新途徑。在實驗過程中要能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法,自己選擇實驗器材。每堂課外作業應有小實驗、小制作內容。這樣才能營造出學生自由做實驗,而不是照實驗報告冊做實驗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現象--探求規律--動手動腦--經受磨難--解決疑難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學過程應強化科學家探索科學規律過程的教學。
我國現行的課本和教學中,強調現成的概念、規律的結論,要求學生記住它,會用它去解決一連串的習題。這種訓練越多的人(年級越高的人)對知識的使用強化的越厲害,他們很少出現對知識的批判。這種人在今后生產產品是搞復制、加工還可以,搞改革、創新就難了,這種教學與創新觀念是不相容的,為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應探索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科學家探索科學規律過程的學習(這方面在先行教科書上只作為閱讀材料而不作為教學內容,并且不排在授課課時內),與此同時,要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能著重培養學生獲取科學論證能力。這方面美國密立根物理教學獎獲得者LinianMcpermott教授學習。他在上"電阻串并聯"課時,設計了著名的"燈泡亮度"實驗,讓學生安設計程序從不同的燈泡亮度中"感受‘電阻變化,同時逐一回答教材中的問題,不斷悟出串并聯的不同效果。逐漸體驗"串聯分壓,并聯分流"的電路特征。雖然課上學生并不能歸納出串、并聯電阻公式,但學生在課后通過進一步的看書、查資料也不難掌握這些內容。這與我國教科書上和盤托出電阻公式,再用這些公式去解幾個練習題來相比,哪種教學能培養創造能力,哪種能獲取科學論證素質,這是不言自明的。
3.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學中不應忽視發散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我國的現行的方法論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只局限在集中思維方面,教師對過程復雜的例題分析非常過細,高考壓軸題也常出此類題目,而學生慣于通過公式演繹去找尋答案,過于強調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而忽視發散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美國物理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直覺思維、預感的訓練是正式學術學科和日常生活中很受忽視,但又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特征。盧瑟福選定原子結構研究并獲得成功就是直覺判斷的碩果。法拉第依靠直覺認為:空間不可能象牛頓所說的那樣除了以超距作用的粒子外一無所有。又依據其實驗知識和天才的直覺能力,大膽提出。。。。。。空間的新物質--場,從而發展了電磁理論。玻爾說過實驗物理的全部偉大發現是來源于一些人的直覺。可見,直覺思維在探索、發現規律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人才素質必備的思維品質。因此,在物理研究方法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我們在叫知識的同時又教方法。要重視物理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提出、觀念的產生、發現的得來等過程的教學。要注意運用一些理想模型、理想條件、理想實驗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解決物理問題時,要建立物理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發揮直觀想象能力,以此逐步累積直覺思維的經驗。在教學中還應不重視結構教學,要重視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聯系所構成的理論框架。在掌握學科結構子后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才能把學過的重要結論轉變為直覺得知識模塊。為今后的創造使用提供"組裝"材料。
直覺思維是人們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探索科學奧秘時常有奇特功效。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既應強調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應重視直覺思維的培養,并且特別應該重視后一方面經驗的積累。
4.物理教學應聯系生產、生活、科研實際。
我國的現行教材中,由于課時緊張,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生面對真實的物理問題,而學生經常面對的是已經抽象的問題或習題,學生常做這類習題,學會了套公式,考試成績也不錯,但卻不會分析真實的物理問題。例如看見閃電和聽到聲音后估計一下雨云的距離,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雨后彩虹、傍晚的太陽顏色為何是紅色的?滾動摩擦為何比滑動摩擦等等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學生最感到頭疼。
物理學界曾流傳兩則傳聞。一是美國費曼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51年赴日訪問,日本物理工作者向他請教許多問題,費曼發現日本物理工作者喜歡對抽象問題進行研究,
并寫下許多公式。費曼一再說:"給我一個實例。","我完全不動沒有物理實例的抽象問題",在討論過程中費曼總能在一大堆繁雜的推導之中,突然提出:"等一下,你這里有個錯。",結果費曼是對的。費曼說,他根本沒被數學步驟所牽引,而是沿著一個物理的過程在演化,然后把有關數學結果與具體物理過程相比較,這樣就能發現數學上的錯誤了。
另一個我國核物理學家于敏院士有一次帶領一個代表團訪美,正值美國在搞地下核爆炸x光激光試驗,美方不讓中國人參觀,但允許于敏提三個問題并回答他。當美方回答了他三個問題之后,美方估計到了中國核技術將要達到的水平。而于敏院士回國后把美方試驗的細節和可能碰到的問題都講了出來,讓人感到他似乎親自參加過實驗一樣。
從上述兩則傳聞可以讓我們體會到真正的物理學是要聯系實際的。不論是我們的課本內容還是我們課本中的習題都應從生產生活科研實際出發。如今的課本中對當前科學前沿的內容、對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高科技產品的介紹是太少了,為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應在教材教學內容的編寫中探索一條聯系實際的新途徑,學生學習的內容絕不能僅局限于課本還應增加因特網網上信息處理及社會實踐應用內容。
5教學評價要走重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實際應用的新路。
我國現行教學評價中強調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對:"合作"精神培養不夠,而將來的社會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更需要團隊精神。這方面我國兩彈一星的協作攻關群體為我們作出了榜樣。我們在物理教學中可通過分組實驗,由組長統一指揮,協調組中成員進行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在流水作業中相互配合、共同討論、進行總結,這對培養創新能力應是一條可行之路。在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實際應用中,不一定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應是人與人之間協作的成果。所以教學評價中應有對群體評價的新思路。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最終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施,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教材、教法和評價系統而面向全體學生,重視素質發展,針對物理學科特點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一切努力都旨在探索物理教學中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新途徑,筆者所述不當之處還望同行不吝指教
- 上一篇:基層團支部工作計劃
- 下一篇:交通局工作思路及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