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課改科學探索論文
時間:2022-05-05 06:26:00
導語:物理新課改科學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的實施,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本文針對物理新課程中如何進行科學探究落實素質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較為詳實的論述:一、科學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二、科學探究在課堂中的實施,三、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李嵐清同志指出:“發展素質教育是根本任務。”物理科教學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呢?筆者在實際的教學探索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故現將一些粗淺的嘗試,述之筆端,供同行們批評指正。
一、科學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必須由“情”出發,以“情”牽引。在這里,情感指的是興趣,也只有有了深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培養出較強的能力。那么,“情”緣于何處呢?首先,師生關系要融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平等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學生,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勵學生,而非訓斥與嘲弄、苛刻與敵視,只有有了和諧親近的師生關系,才能促使學生因“傾其師”,從而“信其道”也!其次,教師必須有對物理這門學科發自肺腑的熱愛。教師若能癡愛學科,有驚詫于其魅力的感嘆與著迷。有愿為物理獻身的精神,這樣也會自覺不自覺的感染學生。激起他們對物理的熱愛。再次,要使學生以“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學生真正地參與了教學過程,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愿望和學習的熱情。過去的教學,之所以不適應時代的潮流,恰恰是因為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導致了“盡管教師反復講,學生依舊反復錯”這一惡劣后果。在教學中,一定不能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機器,而是有理想、有思維、能把知識加工和創新的活生生的求知者。只要讓學生發揮出其應有的主體作用,學習中的呆板與僵滯就迎刃而解了。最后,要培養學生對物理的情感,還要求教師應有較高的修養,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等等。
二、科學探究在課堂中的實施
課堂是學科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而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載體。教師只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課堂內容這一載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一)、由問題設置情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舊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擅長于“大江大河向東流,滔滔不絕無盡頭”的氣勢,一瀉千里。其結果,必然是教師講得津津有味,神采飛揚,而學生早已昏昏欲睡,魂飛千里了。所以,要發展素質教育,就必須打破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就必須不能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科學探究在學生接受新知識時,應給學生設置問題情景,使學生自動地獲取新知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可見,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重要性。我國清代學者陳憲章說“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由此,設置的問題定要有其必要性、合理性、梯度性以及新舊知識的關聯性,還要求設置的問題應具備使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特點。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的激情。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部分知識時,可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景象以及美妙的聲音,然后由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到了聲音的世界,從而使學生對新知識也會產生親切感,感覺新知識不再是陌生的,而是生活中似曾相識的。然后自己動手探索,知識解決、理解起來也就易如反掌了。又如:在學習《天平的使用》這部分知識時,可先提出如下問題:
(1)使用前,調節天平平衡,應調節天平的什么地方?
(2)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位置算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測量質量時,物體和砝碼應分別放入天平的哪個盤中?
(4)天平若不平衡,加、減砝碼后,應調節天平的什么地方?
(5)天平平衡后,讀數時應以游碼哪邊所對的示數為準?
(6)被測物體的質量應是哪兩者之和?
這些問題的設置,迫使學生以一種深層次的眼光去審查和鉆研課文,啟動大腦去思維,去歸納,從而自覺地去獲取新知識。
另外,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物理實驗時,大部分學生是抱著“看熱鬧”,而非“看門道”的心態去玩實驗的,這樣,實驗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何更好地發揮物理實驗的作用,以啟動學生的思維來實現對理論知識的落實呢?筆者認為,亦應由“疑”牽引,由“疑”升華。
(二)、實驗探究,通過問題的解決,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景之后,教師不妨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然后,可讓學生各抒己見、百家爭鳴。雖然,班級大討論可能會使課堂秩序變得似乎很亂,但教師只要心中有數,有一定的適度運籌帷幄的能力,一定會使課堂亂中有序的,同志就說過,“圣人都喜歡辯論,何況咱們后生小子乎?”
在這里,科學探究還常采用“學生動手實驗,學生走上講臺”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們大膽地實驗、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形式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給他們帶來了緊迫感。于是只有認真再認真地實驗、思索來加強記憶了。看到自己的同學當上了“小教師”,學生既感新奇,又感不應示弱,非要把他講得不周全的地方大白于天下,由此,學生們自會特別地聚精會神,捕捉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當學生講授完之后,教師可鼓勵其他學生踴躍發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經過相互挑剔,相互篩選,相互補充,知識便會清無誤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了。
課文中的演示實驗,很不利于學生特別是后排的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的培養。而科學探究中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在實驗中,常讓學生對于要研究的問題,先做出種種猜想,把各種可能的情況都想出來,然后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完成實驗。設計方案時,可采取如下幾種方法。一種是簡單且容易成功的實驗,由自己獨立設計并完成實驗,也可讓學生獨自去演示實驗。
另一種是較復雜的實驗,可以大家討論設計,制定不同的方案,然后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幾個同學合作實驗。制定的方案要包括實驗的目的、實驗步驟、實驗記錄等詳細內容。在學生設計的方案中,教師不要加以干預,要讓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動手實驗去探索。例如,如何正確測量500ml水的實驗,有的同學認為應先用量筒測出500ml水的體積,然后把500ml水的質量用天平測出。在操作的過程中,同學就會發現量筒過高,容易摔倒,通過討論,就會對實驗進行改進,借用相對穩定的燒杯測水的質量。而有的同學的方案則是先用天平測出燒杯內一定質量的水,然后把水倒入量筒量出500ml水,最后測出剩余水的質量。兩種方法都是可行的,教師可起個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注意兩種方法測出的水質量為什么不同,但不加以否定其中任何一種,學生操作這個實驗后,自己選出較好方案會更好。不使方案不好的同學掃興,又使學生掌握了好的方法,激勵他們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與思考。
第三種是有較高難度或有危險的實驗,就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動手。如托里拆利實驗,電流做功多少實驗,這些可以教師獨自去演示,但是應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借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不過,上面這些教學舉措,對活潑外向的學生比較適用,而對于一些靦腆內向的學生,教師就應該非常注意引導參與。否則,就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看客,更加內向、自卑、封閉自我,這些不健康的心態的形成,就與發展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了。
(三)、師為導、生歸納、組織出完整的知識框架
在經過實驗探究討論之后,學生們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教師可能當場難以答復,也可能不明其理,此時,教師一定不要為維護自我的虛偽而將其扼殺,或“想當然”地胡編亂造,而應該對這些新奇的想法給以鼓勵,借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對一些錯誤的知識,教師必須準確而清晰地予以指明,以免將學生誤導。基礎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根植后,,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指導、點撥、鼓勵學生們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將知識網絡化,并且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之中,從而確保知識的關聯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四)、強化記憶,靈活運用
依據心理學家艾賓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來推測,頭幾天內新知識的遺忘率是高的,所以,在新知識被充分理解之后,學習后面知識時要不斷聯系舊知識,由學生通過大腦儲存的信息再現出來,從而將知識記牢記準。
學生記住基礎知識并非教學目的,目的是學生能將知識進行靈活地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在應用知識時,應找準解題之“線”,解題之“眼”,即必須尋求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也就是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做到以理服人。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每堂課之后可以給學生留下幾道課后思考題,鼓勵他們通過多種渠道去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接觸多彩多姿的新觀點、新事物,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些學有余力,且有創新意識的學生,他們常常不能滿足于課堂所接受,因此常常會處于一種“知識饑渴”狀態。鑒于該種原因,教師可號召學生自覺地組織和參加物理課外活動興趣小組,進行一些理論聯系實踐的探索。小組活動的內容可以是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等等。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但前提必須是保證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牢固以及學生的人身安全。
上面幾點粗淺的嘗試,僅僅側重于新授課教學的課堂模式,對于復習課、實驗課,形式亦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再一一闡述。
總之,“學海無涯”,“教海”亦“無涯”。為了充分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工作者們的任務還是非常地艱巨,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持之以恒地摸索、探討和創新,以求真正地做到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探究教學論》
2、沂蒙教育2003、5
3、陳瑜《心理學》遼寧大學出版社2004、5
4、《物理學習輔導》1999年3月出版
- 上一篇:物理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廣電上半年工作總結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