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工作思考與實踐
時間:2022-12-27 10:03:36
導語:民族文化工作思考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整合民族文化為發展目標。發展民族文化事業需要多元參與,改變傳統的由民族而文化、由文化而民族的觀念,加強民族文化資源挖掘與規范管理。新時期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整合民族文化為發展目標,深度挖掘少數民族文化中折射出的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各民族文化在保持風格迥異、多姿多彩、內涵豐富的同時,通過深層次、多維度的接觸、碰撞、吸收、借鑒,完善民族文化的功能價值,提高民族文化的適應能力,繁榮民族文化的樣態系統。(二)促進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努力造就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生態環境,推動文化資源、文化市場、文化環境、社會資本和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保護工作,豐富保護形式,實現民族文化的資源優勢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區域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在民族文化重建的實踐中,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視民族文化重建,弘揚民族文化;其次要“美人之美”,即心系民族性的同時,要積極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一個民族可以在接觸其他群體的過程中不斷開創或闡釋自身的文化傳統。
二、原生態民族文化與現代思想文化技術的對接
現代思想性與原生態是對民族文化完善與發展的雙重要求,對現代性與原生性的不斷追求,促成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民族文化實踐觀、民族文化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性的開放觀、探索現代技術背景下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因,為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尋找新的平臺與契機。基于現代文化技術上的民族原生態文化更加科學合理,也更能展現自身的民族特色。(一)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抓住現代性與民族性之間對話的可能與契機,深化兩者的文化關聯和價值共享。民族文化具有形物、神智和交流這三個方面的內涵,民族文化的各個要素,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上說,都屬于互動交融的開放過程,從文化資源主體來說,重在原生態,從文化資源客體來說,重在兼容現代性。根據各個民族文化特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底蘊,植入先進文化內容,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基礎上,更好地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實現民族原生態文化與現代文化思想的互動和發展。(二)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現代語境下民族文化有一種焦慮的存在,現代文化以其“趨同性”不斷入侵、同化、統攝著以“獨特性”為本質的民族文化。這或許導致民族文化價值選擇疏離民族本位而傾向于現代性,或導致更強烈的民族本位意識復蘇而傾向于民族性。文化自覺對于民族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文化自覺意識是一種強有力的推動民族文化持續化發展的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發展觀,同時也將是民族文化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三)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民族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正成為民族文化現代傳播和未來傳承的主要推動力量,借助數字化平臺充分展示和弘揚民族文化是一種趨勢。文化社會基礎的變化使得民族文化的發展呈現諸多新的態勢,而民族文化與現代化思想技術的對接是增強民族軟競爭力的有效路徑。與此同時,全球化也將民族文化置于一個充滿比較和競爭的世界舞臺上,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價值和影響成為決定其發展的重要因子,數字化能將民族文化的自然存在、自然傳承與信息技術、當前的科技發展進行和諧統一。民族文化是創造力,也是軟實力,進一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文化,推動形成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文化傳承與交流離不開數字化。同時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獨特鮮明的民族性、非營利公益性,以及廣泛的聯系性,采用數字化模式保護和傳播民族文化,通過著書立說、創立網站、創作文學藝術和影視作品、舉辦學術交流研討會、協助政府保護民族文化等各種方式,積極展開調查、研究工作,為民族文化建設添翼加力。
三、民族文化工作要形式多樣
民族文化要不斷與時俱進,借用各式各樣更加接地氣的傳播方式,不斷賦予嶄新的活力,營造出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氛圍。(一)整理好民族文化文本及其報道工作。民族文化文本形態研究,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出版的核心內容,要搜集、整理、判斷、選擇民族文化文本。民族報道擔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直接影響著當今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影響著民族文化傳承。梳理民族文化的各種文本形態,摸清民族文化的出版資源,分析民族文化文本的讀者對象,思考民族文化文本的呈現形式,實現民族文化文本內容的深化和表現形態的創新,推進民族文化走出去,使優秀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弘揚。另外,還可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獨特鮮明的民族性、非營利公益性、廣泛的聯系性,通過如上所述的著書立說、發行報刊、創立網站、創作文學藝術和影視作品、舉辦學術交流研討會、協助政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式,積極展開對本民族文化的調查、研究工作,也是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二)注重新媒體與民族文化結合。民族文化借助大眾傳媒呈現新的形象,民族文化與新媒體相互碰撞、交融,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新媒體傳播已通過其廣泛的傳播方式和功能要求獲得大眾的認可,新媒體與民族文化的結合也已開始隨著民族文化思潮得到重視,而民族文化在新媒體中的深層結構和屬性,也將隨之改變其原有的意識形態,進入一個新的層面。需要把準各民族文化的獨具審美形態,將各自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形態在新媒體中真實、形象地展現出來。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獨特性的重要標志,少數民族文字報紙作為一個特定的報刊種類,擔負著傳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責任。聚焦新媒體時代下少數民族報紙做好民族文化宣傳的問題,內容報道、宣傳渠道以及人才建設等方面要予以關注和支持,有利于開創新局面。(三)加強民族文化社團的建設。民族文化社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并發揮民族文化的生機和活力,采用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彌補政府在繁榮發展民族文化方面無暇顧及亦無力顧及的領域。促進民族文化元素通過社團活動深入群眾生活,社團活動的策劃、設計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展示與再創造,直接關系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四)民族文化進校園。依據民族文化與民族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合作機制,是彰顯學校特色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多樣文化并存是保持校園文化多樣性發展和突出民族特色、促進民族團結的內在需求,也是有效防止校園文化同質化發展,以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基礎和文化淵源。注重研究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的關系,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關系以及其相關問題的認識,使民族文化工作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多方位和多視角。感知文化之旋律,旋律之文化,民族文化的旋律以一種特定的“符號”存在于民族的歷史記憶中,存在于民族文化內部,以不同的形態外顯。這種文化旋律需要通過多種多樣形式來記錄和展示,進一步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美學層面、精神層面、社會層面、歷史層面和象征層面的價值,實現民族文化與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空間以及組織的融合,從而賦予民族文化傳承的新動力。新時期民族文化工作需要有新理念與新精神,需要正確的歷史觀與文化觀的指導,更重要的是需要文化的開放與實踐。對于每一個特定民族來說,它的文化是其民族性存在的方式,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也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之一,如涓涓細流,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當中,它是“文化立國”的根基和支撐,對中華文明復興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
[2]鐘海青.質量與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民族教育研究,2011.
[3]傳播學視域下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新策略—“輿論領袖”的橋梁紐帶作用[J].廣西民族研究,2013(4).
[4]新媒體廣告中民族文化植入問題研究[J].藝術百家,2013(z1).
作者:吳晟 單位:天津市民族文化宮
- 上一篇:杭州古都文化保護實例與啟示
- 下一篇:煙草工業企業建設工程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