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文物保護技術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25 09:23:29

導語:青銅文物保護技術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銅文物保護技術發展研究

摘要:青銅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門類,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青銅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館藏文物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性工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內外青銅器保護技術也取得了新的進步,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護技術體系,為有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青銅;保護;技術;應用;研究

我國青銅器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經歷了夏、商、周以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青銅器的制造和使用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青銅文化。比如“青銅鼎”就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皇權,被稱作“國之重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很多家喻戶曉的歷史成語和典故例如“三足鼎立”“問鼎中原”等,都蘊含著青銅文物的相關知識。青銅器的制造技術精湛,青銅器的品種也較為豐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元素,體現了各歷史發展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社會、宗教等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發展背景和發展狀況,和其他文物一樣,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雖然青銅器最早不是在我國出現的,但我國青銅器的數量和工藝都具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色,如后母戊鼎、曾侯乙編鐘、四羊方尊等,體現了我國青銅器制造工藝的精湛,在世界青銅制造技術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響。

1我國青銅文物保護技術的發展歷程

從青銅器的成分來看,青銅器是一種青銅合金,是由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一般來說,其銅銹多呈現青綠色。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青銅器出現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代表人類文明步入了青銅時代。以青銅器的器物類型劃分,青銅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兵器、祭祀器、裝飾器等。青銅器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料,許多青銅器文物都是國寶和珍貴文物,保護好、傳承好青銅文物是國家和社會共同的責任。由于青銅器埋藏于地下數千年,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和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很多青銅文物侵蝕、風化較為嚴重,成為瀕危文物,有的出土時就已經面目全非或殘缺不全,要想讓青銅器展現原有的歷史風采,避免青銅文物受到進一步的侵蝕和破壞,就需要文物專業技術人員對青銅文物開展修復和保護應用技術研究,按照科學合理規范的操作規程來實施青銅文物的修復工作。比如青銅器修復工作要經過多個步驟,包括清洗、除銹、整形、焊接、補配、做舊等,經過專業修復人員的精雕細琢,才能使青銅文物的本來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國青銅器修復和保護技術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多個門派,比如北京派、濰坊派、西安派、蘇州派等。經過歷代文物保護人員的努力,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文物保護修復已經成為一項專業的技術工作,在我國文物博物事業發展中不斷完善,為推動國家文物保護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城鄉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各省市都相繼出土了大量青銅文物,也急需要保護和修繕,通過修繕為博物館的展陳提供良好的藏品來源和基礎條件,使其展示在社會公眾面前。以江蘇省為例,近年來,江蘇省文博系統對青銅文物的修復工作成果較多,如江蘇省邳州市2007年啟動了“修復研究課題”,對考古發掘出土的一批珍貴東周時期的青銅器開展文物修復工作,這批青銅器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但很多器物修復前破碎嚴重,甚至無法辨認出造型,新建成的邳州博物館為開館陳列需要,委托中國科學院文化遺產科技認知研究中心進行攻關,采用科學合理的修復工藝和材料,對這批珍貴的東周墓葬出土青銅器進行修復,昔日風采被重新展現在社會公眾面前,保護了這批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還有江蘇丹陽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江蘇蘇州窖藏青銅器、江蘇漣水三里墩青銅錯金銀犧尊、南京六合區程橋東周墓葬出土的青銅劍等珍貴的青銅文物,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修復和保護。

2青銅文物修復工作是文物保護的重要環節

青銅文物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文物的保護和科學應用關系到我國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文博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高度重視文物考古和保護工作,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文物修復工作也做出了專門的規定,如“修復館藏文物,不得改變館藏文物的原狀;復制、拍攝、拓印館藏文物,不得對館藏文物造成損害”。這些法律法規對加強文物修復工作,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法律依據。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的文物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瀕危青銅文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1000多萬件待修復的各類文物,其中青銅文物大約50萬件,數量十分龐大,且有相當部分文物破損嚴重,而我國文博系統專職的文物修復人員卻不到三千人。青銅文物出土以后,受到環境影響,自身的風化和腐蝕程度會更加嚴重,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專業修復,會受到二次傷害,導致青銅類文物發生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文物修復工作是當前文物保護和應用的重要環節,只有切實加強文物修復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文博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國的青銅文物修復技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凝聚了數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青銅文物修復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逐漸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傳統工藝修復技術。隨著現代文物理念的更新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青銅文物修復技術的科技含量也不斷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藝。國外青銅文物保護措施逐漸被我國吸收與應用,而且還加入了許多現代材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促使了上述技術得以不斷傳承。

3我國青銅文物修復的傳統步驟和方法

青銅器的成分主要是銅、錫和鉛,同時含有其他少量雜質。青銅文物由于經歷了千年的環境侵蝕,一般青銅文物表面都呈現淡綠色的粉狀銹跡,成分主要是氯化亞銅,也被業內稱作“青銅病”。青銅文物的傳統修復步驟一般包括清洗除銹、穩定加固、整形補配、作色做舊、緩蝕封護等多個方面。比如,清洗除銹就是對青銅器表面污物、銹跡進行清理,通常有機械或化學除銹法,一般利用蒸餾水進行清洗,借助鑿子等金屬工具進行處理,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除銹工具也更加先進和豐富,包括激光技術的應用。穩定加固就是為防止青銅器銹蝕的進一步加重,采用清漆、石蠟、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和化學制劑對銹蝕嚴重的青銅器進行保護處理,將青銅文物表面的有害元素快速去除,在青銅文物表面形成保護層,較好地保護青銅文物。為青銅文物做穩定加固處理,如同給青銅器做了一層防護服,可以有效阻斷外界環境對其氧化而導致的腐蝕。以南京博物院為例,目前南京博物院采用了氟橡膠處理技術,也是該院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效果很好,自1997年開始,南京博物院就采用了這項技術,其中還修復了戰國時期的九女墩編鐘,十分安全環保,用于青銅器保護其防護效果十分理想。整形補配就是對青銅器殘缺部位進行整形和補配處理,國外一般用石膏、石蠟、玻璃纖維等材料,填補青銅文物的殘缺部分,我國補配技術一般根據器物外形和殘缺部分采用打制補配和翻模補配的方法。同時,由于青銅器年代久遠,為了展現其歷史的厚重,修復實踐過程中,也不必去除得特別干凈,可以留取部分青銅銹跡作為對比。作色做舊就是對修復補配完成的青銅器進行修飾和補色的處理,使修補的部位與原殘缺的部分實現自然的過渡,提升器物銹色的一致性。經過處理后的青銅器,不僅保持了器物的原貌,而且展現了其本來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有效提升器物整體的美觀性和展覽的審美需求。隨著我國文物事業的發展,現代科技保護手段不斷豐富,在今后的青銅文物修復工作中,特別是對傳統工藝技術的改進,將對青銅文物修復工作發揮很大的推動作用。

4青銅文物保護和應用技術發展的對策分析

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護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基礎,沒有完善的藏品保護和應用管理就談不上博物館功能的發揮,因此,博物館工作必須建立在對藏品有效保護的基礎之上。青銅文物是各級博物館展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引人矚目的文物精品之一。博物館要發揮和完善功能,必須做好青銅文物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做好基礎性的工作,才能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展陳藏品,提升博物館的展陳特色和質量。新形勢下,為探索和做好青銅文物的保護和應用工作,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一是編制青銅文物保護修復方案。青銅文物的保護修復過程要嚴格遵循科學的規程,在開展青銅文物修復工作之前,首先根據青銅文物的實際,比如文物的信息、保存狀況、價值分析、殘缺程度等,對文物的現狀和病害情況進行調研,進行相關基礎信息的登記和錄入,同時,借助現代化檢測儀器對文物進行必要的檢測,如拍攝X光片,進行銹蝕成分分析,建立檔案和文獻資料,在修復過程中也要不斷補充和完善最新的數據資料,拍攝器物各個組成部分的細節特征、質地、裝飾等特色。同時,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修復評估方法,待修復完成后,對修復的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并將有關數據錄入文物修復檔案,為今后的文物修復工作提供較為可靠的數據來源和分析依據。二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修復的科技含量和效果。在傳承和總結傳統青銅文物修復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和方法,借助先進的科技儀器,比如利用熒光光譜儀、電子顯微鏡等檢測設備,對青銅器進行數據分析研究,對文物表層的銹蝕物成分和殘缺面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對癥下藥,使修復前后的青銅文物呈現一致性和協調性,以求達到較好的修復效果。此外,可借助現代高科技儀器,提升文物修復的準確性。目前可以利用的現代科技儀器較多,比如依托現代流行的3D打印技術,制作青銅器殘缺部分的雕塑模型,利用樹脂材料建模,有效彌補文物缺損部分。此外,還有可利用真空等離子清洗技術,利用產生的等離子體與青銅器內的銅銹進行化學反應,將青銅器銅銹去除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護青銅器的銅面不受人為損傷,做到精準處理,提高文物修復的工作效率。三是加強對青銅文物修復專業人才的培養。青銅文物修復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技術,不僅要求專業修復人員具備文物歷史保護知識,同時還需對化學、物理、美學、光學、篆刻、焊接等技術都要有所掌握,才能成為出色的青銅文物修復專業技術人員。目前,我國各級博物館普遍缺乏文物修復人才,特別是青銅器修復人才更加短缺,制約了我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完善青銅文物修復人才的培訓機制建設,比如推進高校增加文物修復專業,加強與地方博物館之間的人才培訓共建機制,將博物館作為人才實訓基地。文博系統定期開展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著重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文物理論知識、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學習和發揚大國工匠精神,鍛煉扎實的業務能力,培養更多的青銅器保護修復骨干力量,為文物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各地方組織人事部門要完善人才引進和扶持政策,積極引進大學畢業生,為文物修復專業技術人才在學術、待遇、職稱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激勵政策,促進文物修復隊伍的發展。四是加大青銅修復技術所需新型材料的研發力度。積極研究青銅文物腐蝕機理,分析了解青銅銹的形成原因和發展過程,研發高效的除銹技術,采用新型材料,降低青銅文物的腐蝕率,為青銅文物腐蝕控制提供必要條件。加強對新型膜類材料的研發,通過應用新型膜類物質,阻斷空氣內的有害氣體和成分,減少有害物質對青銅文物的不利影響。五是加強對青銅器文物環境進行有效控制。青銅文物由于受自身化學屬性的影響,容易受到空氣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空氣中含有有害氣體,會使青銅器表面和內部化學元素產生化學反應,特別是青銅器歷經數千年的歲月,往往銹蝕已經比較嚴重,出土或在博物館陳列的過程中,現代的空氣環境對青銅器文物會繼續產生不利的影響。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發生變化時,會加重對青銅器的腐蝕。因此,加強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可以有效緩解青銅器的腐蝕。各級博物館展廳和文物庫房應配備相關的恒溫恒濕設備,使文物展廳和庫房空氣環境實現恒溫恒濕。

5結語

青銅文物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是國之精品,在文博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要與時俱進,加大對青銅文物修復技術的研發力度,避免青銅文物受到損壞,才能促進青銅文物實現代代相傳,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群杰,潘紅濤,鄧先欽,等.青銅器文物的腐蝕與防護研究進展[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0,26(6):567-571.

[2]張鑫,陳玉華.各類型激光器在激光清洗技術應用中發展現狀及展望[J].熱加工工藝,2016,45(8):37-40.

[3]鄭幼明,俞春堯,張學軍.博物館恒溫恒濕文物環境控制系統的建立和優化設計[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8,20(S1):32-40.

作者:陶冶 單位:無錫市文物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