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08 10:58:14
導語: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濕地被稱為“地球的腎臟”,不僅具有獨特的生態凈化功能,而且由于其多樣而獨特的景觀在生態旅游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黑龍江省是一個濕地旅游資源大省,濕地面積大,種類繁多,風景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可以說,它具有發展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獨特自然條件。文章在描述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概況與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黑龍江城市濕地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建議。以促進黑龍江在保護的基礎上利用濕地資源,打造濕地旅游品牌形象,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濕地公園;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所謂城市濕地公園,其實是城市公園的一種類型。城市公園的開發建設起源于西方,英國利物浦市在1893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公園,即伯肯海德公園。城市公園貼近自然,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人們提供了一方回歸自然的角落,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城市公園的類型與風格也逐漸多了起來,植物園、動物園以及游樂園等等,城市公園逐漸成為集休閑娛樂、旅行游玩、文化展覽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經濟文化綜合體。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的指導下,黑龍江開始探索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深度發展,這是對黑龍江豐富濕地資源的科學利用,是自然資源稟賦轉變為社會經濟價值的途徑之一。但是,立足于生態優勢探索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堅持科學性、可持續性、適度開發的原則,要以資源為導向,以保護為底線,以特色為賣點。
一、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及特點概述
(一)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概況。黑龍江是我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黑龍江依托濕地資源大興生態旅游業,開發出濕地旅游觀光等多種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產品,據統計,黑龍江的濕地面積占全國總濕地面積的八分之一,共有五百五十六萬多公頃,而且其中自然濕地率的占比接近百分之十二。面積廣大的濕地面積,為黑龍江生物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我國約為95%的保護動植物都可以在黑龍江濕地中見到,除此之外,大量的濕地面積對涵養黑龍江轄內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黑龍江已經開發的濕地公園或者濕地自然保護區共有八十七處,其中濕地公園五十八處,濕地自然保護區二十九處,整體開發數量上居全國首位[1]。(二)黑龍江城市濕地資源的特點。首先是以濕地為載體所表現出的文化多樣性。很久之前,人類的生產生活中便有了濕地的影子,人類從濕地中獲取魚類等食物,并在濕地這一相對特殊的自然環境基礎上形成了民俗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發展至今,濕地這一自然與人文兩種元素相互交織的載體上,已經衍生出獨具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商品文化等等文化類型,多種多樣,多姿多彩,而文化多樣性得益于濕地的物質生產功能,作為自然資源的一種,濕地調節大氣組成、水分構成、凈化環境等等功能,為人類社會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最基本的局部地域環境。其次是濕地造就了多樣性的景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湖泊與河流等旅游水資源縱橫交錯,黑龍江全域內大小河流有數千條,流域長度超過五十千米的河流就有一千九百多條,“三江一河”更是久負盛名。其二是河湖流域的沼澤、蘆葦地和泥炭等可開發的旅游資源,這些水陸交接處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復雜的生物區系構成了一個不同于其他旅游資源的生態環境,而這種不同便是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與基礎。三是圍繞人工濕地與濕地保護區所形成的旅游景觀資源,除了自然濕地,黑龍江的水田,水庫和水渠等等是人工濕地亦是濕地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圍繞自然濕地、人工濕地所建立起來的濕地保護區,更是推動了以濕地景觀為核心的多景觀體系的構成。最后是以濕地為家園的多樣生物。濕地涵養環境的同時,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憩息的家園,據不完全統計,黑龍江現有近七百種濕地高等植物,其中不乏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如紅豆杉等;此外,黑龍江動物多樣性在全國排名前列這與濕地動物的多樣性有著緊密關聯,三百多種濕地脊椎動物將濕地作為自己繁衍生息的家園,其中三分之一是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樣的動植物,給濕地景觀增添了無限的生命力,更為濕地公園的開發點綴了靈魂。
二、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開發導致濕地資源污染嚴重、數量減少。當前,黑龍江對于城市濕地的開發正處于粗放式向集約式過渡期,而之前因為濕地的開發缺乏有效法律的約束,單方面追求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使得濕地資源受到嚴重侵害,最主要的表現便是濕地的生態環境被污染破壞,濕地面積大量減少。粗放式的過度開發與人工干預,還有不科學的管理讓黑龍江的濕地數量急劇縮減,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文化多樣性載體、動物多樣性家園的喪失,這種難以恢復的結果給后期對濕地的開發利用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雖然,現在黑龍江已經認識到對濕地進行保護式開發的重要性,但是在保護式開發模式推進的路上依然面臨很多阻礙,譬如濕地開發管理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不健全,讓濕地的保護式開發依然存在很多體制上的漏洞。此外,在保護式開發的實際管理中,一些地方注重形式上的保護,并沒有充分考慮濕地水生態系統、生物體系以及景觀文化體系的綜合恢復,甚至有些地方在濕地公園中建造了污染、破壞環境生態的項目設施,讓保護式開發流于形式。當然,從近些年來黑龍江所采取的措施來看,對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式開發的步伐正在加快,濕地生態環境安全壁壘基本構建成功,在后期,積極統籌調整城市濕地的開發利用方式,避免粗放、盲目、破壞式開發,會消除城市濕地公園旅游產業文化發展面對的很多消極問題。(二)開發缺乏地方特色。如今,全國各地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之間的競爭已經走向白熱化階段,同質化的旅游景觀、旅游產品的開發已經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就整個市場發展而言,本就有著地域生態優勢的黑龍江應該走特色化開發路線。但就目前來說,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在產品開發設計、還是運作管理模式上都缺乏足夠的地域特色。具體表現在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主要基于對濕地自然景觀的開發,而獨特的人文生態旅游景觀及其產品的開發還不夠全面,獲取不了市場消費者更多的關注。因為,就濕地自然景觀而言,僅僅停留在觀光游覽的層面,并沒有給游覽者更多的體驗性和沉浸感,產品缺乏人文底蘊且單一同質,讓人感到黑龍江的城市濕地公園與其他地方的無異。
三、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則
(一)可持續開發原則。從自然資源角度來說,濕地生態景觀系統是脆弱的,一旦破壞修復將是困難的,因而,在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過程中,要盡可能保持濕地景觀的原有面貌,避免對濕地生態系統造成污染與破壞。以濕地景觀為載體所構建的旅游文化體系,更要科學規劃,將人文元素與濕地景觀進行良好的結合,從而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堅持保護式開發的理念,維持濕地現有的環境承載力,既讓濕地實現經濟社會價值,又不破壞濕地的生態功能,真正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二)綜合效益原則。濕地不僅僅是一個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綜合體,而且人類社會還從濕地中持續獲取各類資源,如豐富的動植物產品、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等多種用于生活生產的資源,可以說濕地是人類社會創造經濟價值的資源保障。當然,從濕地中獲取資源創造經濟價值并不是毫無節制的,而是必須立足于上述的可持續開發原則之上,珍惜濕地資源為我們創造的所有,因為只有維護濕地的自然生態功能,才能保持濕地巨大的社會與經濟價值,如此才是發展的長久之策。故而,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堅持綜合效益原則,而不能為了單純的社會經濟效益置濕地的自然生態價值于不顧,生態、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才能夠提升旅游文化產業長久的競爭力。(三)特色性原則。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要獨辟蹊徑,充分且綜合利用獨具特色的地域人文元素,為濕地自然景觀注入精神靈魂,從而為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最主要的是通過人文元素的利用在濕地公園中打造具有觀賞性的特色景觀、構建地域特色餐飲住宿等公園服務體系,增強公園的吸引力,以文化內涵與自然內容為共同賣點,提高特色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將特色資源發揮到極致,樹立起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的旅游文化形象。
四、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做好城市濕地旅游產品群的設計與開發。城市濕地公園最終以旅游產品為存在和表現形式,因而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是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所在。要促進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就需要圍繞濕地資源及以濕地為載體形成的多元文化體系大力開發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產品。重點是濕地歷史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濕地民俗旅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和濕地飲食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深度發掘濕地上或者周圍的歷史文化,講好歷史故事,做好文化傳承,在增添濕地公園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將濕地公園與地域民俗文化緊密聯系起來,把民俗文化的元素融入公園建筑等景觀當中,或者結合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開發城市濕地公園特有的旅游文化紀念產品[2],除此之外,旅游產業的發展還離不開餐宿服務的支持,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濕地造就了黑龍江特有的飲食文化,將來自濕地的動植物產品變成特色旅游美食,會是一大亮點。(二)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大保護開發的力度。粗放式的開發模式被實踐證明不符合自然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所以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在具體項目的開發建設中,將濕地的生態效益放在首位,保護在前,開發在后,開發與保護并重。具體可通過林地、濕地恢復,國有林場改革,法律法規完善,社會宣傳等方式來營造出一個重濕地保護的社會環境,形成公眾保護、公眾監管的社會氛圍。當然,相關政府部門在濕地公園開發中可以結合“湖長”“河長”等濕地管理方式探索濕地生態旅游與開發管理新途徑,加大開發力度,將保護落實到位,力爭將黑龍江打造成城市濕地公園文化旅游的新坐標。
五、結語
黑龍江有著豐富而珍貴的濕地資源,發展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有著卓越的生態優勢,但是之前粗放的開發對濕地資源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在之后的開發中,要堅持正確的原則,科學開發、特色開發,打出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的名牌,發揮出濕地的自然價值與社會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雋殊,呂秀玲.黑龍江省濕地旅游發展初探[J].現代商業,2014(11):48.
[2]石長波,徐艷紅.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對策[J].對外經貿,2016(09):59-60.
作者:楊麗娜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傳統村落文化藝術景觀研究
- 下一篇:鄉村生態旅游文化傳播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