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下大學日語教學途徑
時間:2022-08-12 11:02:30
導語:跨文化交際下大學日語教學途徑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分析了跨文化交際在大學日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對日語教學的意義,并闡述了如何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拓寬大學日語的教學途徑。課堂上融入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樹立平等且包容的文化觀,提升跨文化敏感性;利用多種形式和資源,提高跨文化技能。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日語教學;教學途徑
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視角不同,定義也不同,但是,普遍同意“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根據(jù)交際情境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際互動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跨文化敏感性、靈活性和適應性,以獲得得體、有效的預期交際結果。”[1]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世界各國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上的往來越來越多,無論國家還是個人,跨文化交際成為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敏感性、溝通技巧和技能以及交際行為的靈活性決定了交際的效果。對日語學習者來說,為了畢業(yè)后更快速地適應工作,應該在本科的日語學習中融入文化的學習,并把所學運用到工作中,在實際工作中實踐并進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和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語用目標。目前日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現(xiàn)狀并不令人滿意。有研究者進行了日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問卷調(diào)查,從“分析結果中可看出,日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折射出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充分說明了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已經(jīng)成為提高高等學校日語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2]
一、跨文化交際與日語學習、日語教學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的日語人才的主要工作是閱讀文獻,翻譯資料,真正與日本人打交道的機會很少,但21世紀全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使中日交流日益頻繁,大多日語人才都活躍在中日交流的舞臺上,也就是說,經(jīng)常和日本人面對面打交道,這對日語學習和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1.跨文化交際對學生自身的重要性學習日語的過程其實就是了解日本文化的過程,如果不了解日本社會,日本人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就不能真正掌握日語,因此,在日語的學習中,要有機地融入文化的學習。英國語言學家詹妮·托馬斯(JennyTomas)提出了“語用失誤”概念,即指在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失誤。“語法錯誤從表層上就能看出,受話者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種錯誤。這種錯誤一旦發(fā)現(xiàn),受話者便會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像語法失誤一樣被看待。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xiàn)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3]托馬斯的這一理論足以說明,交流雙方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重視文化,社會背景的差異,所以,日語學習者在日語學習中,要注意提高對目的語國家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尊重和包容能力,擁有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并在交際的過程中,做到得體與妥當,這樣才能有效、順利地進行交流。2.跨文化交際對日語教學的意義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日語教學往往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本身的技能,即強調(diào)語音、語法、詞匯的練習和掌握,而對非言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致使日語學習者即使能夠使用正確的日語表達,但卻未必能與對方達到真正的思想溝通和感情交流。全球化的背景對高校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國際化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和慣例,同時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日語專業(yè),需要學生擁有跨文化知識,能夠理解中日文化差異,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在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學中,跨文化交際內(nèi)容的融入能夠提升適應當前社會需求的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水平,有效應對21世紀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化人才需求。因此,在日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順暢溝通,從而適應全球化趨勢,提高服務國家的本領。
二、以跨文化交際為視角,拓寬大學日語教學途徑
跨文化交際一直是外語教師研究的對象。《共同學習的原理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日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一文提出了以共同學習的方式來培養(yǎng)既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又具備合作精神和技巧的高素質(zhì)復合型人才有其十分重大的社會意義。《現(xiàn)代日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研究》一文提出現(xiàn)代日語教學應以中日文化差異為出發(fā)點,廣泛進行世界觀、價值觀差異,言語行為的文化特性及非語言交際方面的研究,努力使學生形成對日本文化持有的積極理解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中日跨文化交際的適應能力和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由多方面構成,如意識、知識、態(tài)度(包括尊重、開明、好奇與發(fā)現(xiàn)等)、動機(包括意圖、需要和動力等)、認知、感情、心理調(diào)適、溝通技巧(言語和非言語)、技能、行為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重點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際技能。1.課堂上融入文化背景知識,提升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交際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基礎的日語詞匯、語法、篇章段落的同時,要導入文化講解內(nèi)容,適當提高文化教學比例。如,對中日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介紹日本文化的同時,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具體地說,教師可結合課文,簡要地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并進行對比,如講到東山魁夷的《一枚の葉》時,作者從一片葉子,談到人的生死輪回,在這里可以對中日的生死觀進行對比,日本文化中,把死亡看作一種美和榮譽,所以喜歡櫻花的一夜凋零,有武士道精神,每年自殺率居高不下。日語中有“心中”“無理心中”之類的詞匯,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描寫死亡,以及自殺的作品。認為死有些神圣,那或許是一個人最純凈的時刻。而很多中國人認為,死亡是不幸的、晦氣的,不愿面對。中國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認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會用“歸西”“撒手人寰”等詞語來替代“死亡”這個詞語。通過這些文化對比,學生不但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識,而且在日后的自主學習中,也會注意語言以及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跨文化意識。2.樹立平等包容的文化觀,提升跨文化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看待文化差異,避免文化偏見。不能讓學生在接觸日本文化時,忽略甚至否定本國、本民族的文化,要使學生在正確的文化理念下,認識到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包容的態(tài)度,以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去學習,學好日語,進而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敏感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中需要重點強調(diào)的是,中日文化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不同,如,同是茶文化,中國人講究品茶,重視茶葉的種類,制作工藝,水的選擇,沖泡方式和味道,看重的是茶葉本身,而日本的茶文化,重視的是品茶時的心態(tài),禮儀,藝術,習俗,情趣等,追求“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學生應了解兩國茶文化的異同,并在交際中,按照入鄉(xiāng)隨俗的原則,適時適地展現(xiàn)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3.利用多種形式和資源,提高跨文化技能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教學法很多,其中自覺對比教學法較有代表意義。借助語言、文化和思維三者之間的對比講解,以達到讓學生進行文化背景遷移,思維轉化之目的,進而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學習的順利進行。實際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搭配使用,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現(xiàn)代社會信息發(fā)達,手機、電腦以及各種APP給外語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學生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積極主動地探索文化差異,并積累文化知識。比如看日劇、動漫、綜藝節(jié)目,體驗原汁原味的日語,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增進跨文化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和日本老師、日本留學生交往,在實踐中學習日語,逐步加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語
一種語言是其文化的載體,而其文化又是那種語言的內(nèi)涵,二者共生共存,難以分割。因此,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把語言的教學和跨文化交際有效結合,教師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來探討各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其吸收跨文化知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升其跨文化的敏感度,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際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丹.跨文化交際能力構念與培養(yǎng)研究[J].外語學刊,2015(6):128.
[2]李紅梅.日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2019(9):32.
[3]尹小菲.新時代下跨文化交際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合[J].英語廣場,2021(15):62.
作者:陳麗 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
- 上一篇: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
- 下一篇:跨文化交際與高校德語教學探討
精品范文
10跨文化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