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公共文化論文
時間:2022-04-08 04:08:20
導語:新農村公共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廣場。廣場相對于街道而言,主要的功能在于服務于人而不是交通,可以看做是村莊的公共客廳,是滿足村民散步、休息、交流、集會、娛樂等活動的重要公共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把廣場看做是街道的延伸和擴展。美國景觀大師西蒙茲曾這樣闡述廣場:“我們規劃的不是物質,不是空間,而是人的體驗。”本地區很多農村都沒有設置廣場,即使設置了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面積過大或過小,位置不夠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缺少活力和人氣等。因此,廣場的設計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從當前村民的生活習慣出發,充分考慮村民的多重感覺和需要,設置集跳舞、健身、活動、散步、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廣場。廣場的設施也應該盡可能的細化,考慮到村民的最大化需求:設置座椅、路燈、預留電源插座等。在設計上,首先,廣場的邊界應該清晰明確,邊界可以是建筑的外墻、綠化、陳設等,避免設計單純遮擋視線的圍墻,讓廣場和外部空間具有一定的連通性和交流性,形成更為積極的外部空間,當活動進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其次,應該對廣場的地面進行鋪裝,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鋪設不同的材料,并盡可能和周邊的街道區分開,在具體鋪設時,視覺上應能夠形成向心性和收斂性,讓廣場作為獨立的領域凸顯出來。每個社區因當地的環境、歷史背景、人文文化產生的獨特的社區廣場文化,其功能側重點也相對不同。
2)綠化。綠化是農村公共空間的重要元素。但金華目前的農村綠化存在以下問題:功能單一、缺少特色。原因可歸為兩點:第一,本地大多數村莊的綠化建設相對滯后,少有供村民開展公共活動的大型綠地空間,因此大大限制了農民的公共交往活動;第二,部分村莊出現了綠化建設一味追求城市化傾向,丟失了本地特色,忽略了村莊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具體設計時,可遵循以下原則:a.“自由性”。“自由性”主要指應充分考慮金華本地地形地貌,與原有的村莊空間形態一致,與原來的村莊建筑風格搭配,與村民的庭院規模協調;“自由”是設計自由,一方面綠化的品種選擇、排列組合、顏色高低搭配要自由,應順應本地山勢水脈自然鋪展,結合本地地形高低起伏自由變化。b.“多樣性”。遵循自然規律,促進村莊綠化品種的多樣性,使之形成豐富的生物鏈,保證村莊綠化的自然、健康生長。結合金華地區常用的綠化品種,合理安排大小不同、顏色不同、高矮不同、觀賞特點不同的各類植物,使之與村莊、街道、廣場、建筑物等要素相適應,共同構成本地農村多樣化、區域化的綠化特色。
2傳承新農村公共空間的文化特色
1)延續和傳承本地傳統特色文化。金華又被稱為“小鄒魯”,向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起。而且,傳承至今的歷史文化遺產數量也眾多。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鎮村就有4個:義烏佛堂鎮、永康厚吳村、武義俞源、郭洞,造就了金華獨特的地域名村格局。農村的傳統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村民們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行為方式、文化習俗,是在一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傳統。農村的傳統文化包括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兩種。物質形態主要指的是農村的建筑方面,非物質形態主要指的是民俗鄉風方面,這里所指的延續和傳承本地的傳統文化主要指的是建筑形態方面。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本地很多農村的傳統古建筑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傳統的特色文化也正在一步步弱化,因此延續和傳承本地傳統物質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護農村的外部自然空間形態,包括山脈、河流、池塘等,以求人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第二,延續和傳承本地的傳統建筑風格,對于原有的古建筑進行保留和修復,同時做到修舊如舊,對于新建建筑實行統一規劃和自主設計相結合,以傳襲本地的建筑文化,如:粉墻黛瓦、風火山墻、高聳的屋脊和起翹的屋面等。在街道方面:可以把圍墻上各種形式的花窗作為重點元素設計,以起到框景、漏景、透景、借景和步移景異的神韻美;在廣場方面:廣場的形式、地磚的樣式和鋪貼方式、廣場的陳設等都可以汲取本地傳統做法。
2)引進新元素,修補傳統空間肌理,保證現代化、多元化的新農村需求。當前的新農村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應符合當前農民的需求、體現時代特征,應找出當前公共空間的不足、予以彌補,引進新元素、豐富公共文化空間。本地村民的公共活動主要集中在私人場所,如住宅的門樓、街道。一些稍具規模的社區性公共空間比較缺乏,因此,需要進一步規劃和完善。其一,提煉金華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空間要素。本地農村擁有一些比較傳統的公共文化空間如:集市、廟會、交流會等。對于這些空間主要以改良為主,加入一些現代要素讓其成為本地傳統文化空間的主要載體。可根據當前農民的生活需要,將農業技術培訓、圖書文化傳播、廣場舞等功能植入街道文化空間,讓集市承擔更多的現代功能,使集市轉變成現代農民人際交往的新空間。其二,補充符合當前農村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間要素。首先,補充增加農民知識文化的公共空間,如:圖書室、文化站等,以提高公共文化空間的多元化服務功能和服務內容。其次,增加能提升農民審美品味的公共空間,如:劇院、影院、戲臺等,從而讓金華農村公共空間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
3結語
在完善金華新農村公共物理空間的基礎上,應賦予其更多的實用功能,并進一步開拓公共空間的文化傳承性,建立更有人性化、更有活力、更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間,讓農民能更積極的參與到公共活動中去,增進農民之間的有益交往、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讓農民在參與公共活動時有更高的認可度和自豪感。’
作者:杜曉霞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黨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述職報告
- 下一篇:農機局安全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