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杭州學校體育研究

時間:2022-02-04 08:33:19

導語:民國杭州學校體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國杭州學校體育研究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民國杭州學校體育開展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幼稚園重在保育,通過各類游戲引導幼兒活動身體;中小學課程內(nèi)容民國初期兵操為主,壬戌學制后進入雙軌制模式;弘道女中組織各種運動隊的訓練與競賽;浙江大學齊全的體育設施和豐富的體育課程為其亮點。研究民國時期杭州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情況,可以為今日學校體育提供歷史借鑒。

關鍵詞:民國時期;學校體育;杭州;開展情況

歷史是一面銅鏡,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校體育發(fā)展至今,自近代以來已有百余年。推行素質(zhì)教育之工程,已有十年有余,可效果甚微。六藝中的“射”與“御”雖是體育內(nèi)容,卻沒有像西方的球類運動發(fā)展成為體育項目。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民國時期,雖然只有短短的38年光陰,期間軍閥割據(jù)、政權林立、思想混雜,學校體育卻得以在夾縫中得到較好的生存空間,由于寧波為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五個港口城市之一,而寧波與杭州又地理位置相依,因此杭州的近代化進程自然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杭州的近代學校教育亦始于西方基督教傳教士的提倡與創(chuàng)辦。

1清末杭州學校體育教育

1.1西方體育的傳入與本土適應過程

1840年以后,沿海城市寧波、溫州相繼開埠,清•126•朝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被打破[1]。西方的文化、思想與教育也相繼傳入中國。正是趁著“西學東漸”這股勁風,中國的幾千年封建社會在強大外力的作用下逐漸瓦解。可以說,沒有近代的“西學東漸”,就沒有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沒有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也就沒有清末民初新式體育的傳入和生長,也就沒有學校體育的開展和發(fā)展[2]。據(jù)杭州市志(體育篇)記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求是書院開辦之初即聘日本人富長德藏教體操,這是杭州學校設體育課的開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杭州蕙蘭中學設體操課,并且在1903年按照《奏定學堂章程》在高等小學堂以上設兵式體操為主的體操課[3]。在當時保國強種的社會潮流之下,社會各界均認為中國人武力孱弱,唯有強身健體,發(fā)展武備才是上策。學校體育也是順應趨勢,兵式體操即為近代體育課程的雛形。

1.2體育課列為學校課程內(nèi)容

中國近代學校的體育課程源于清末維新派的“尚力”思想,維新派主張軍國民主義,《癸卯學制》中規(guī)定“體操科”為授課內(nèi)容,中國近代體育課程開始發(fā)跡。民國成立之初,仍然保留了兵式體操和普通體操,并在1912年頒發(fā)的教育宗旨明確“軍國民教育輔之[4]”民國初期的《壬子癸丑學制》和《壬戌學制》對學校體育課的內(nèi)容和課時安排都做出了規(guī)定,壬戌學制要求中小學體操課改成體育課,田徑和球類項目與體操一道出現(xiàn)于學校體育課程之中。至此,學校體育進入“雙軌制”時代。

2民國杭州學校體育的緣起

2.1“西學東漸”思潮引入了近代學校體育活動

盛行于清末民國初的“西學東漸”讓中國人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西方的文化機制和教育體系。西方物質(zhì)文明和制度文明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由傳統(tǒng)走向近代化的進程,傳統(tǒng)的教育制度已然不能滿足培養(yǎng)所需人才的要求,故傳統(tǒng)教育體制在與西方教育制度的分庭抗禮下黯然退出[5]。開辦新式學堂,并引進西方近代體育,打破了中國一直以來沒有體育課的局面,促進了我國學校體育的興起。

2.2教會辦學豐富了學校體育內(nèi)容

教會學校是指西方宗教團體或者傳教士個人創(chuàng)辦的各類學校,是近代中國一種特殊的教育形態(tài)。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教會辦學規(guī)模逐漸擴大,由沿海城市延伸到內(nèi)陸城市,杭州也因此興起了教會辦學的趨勢,教會學校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官學與私學的其中一點就是興辦體育。如教會創(chuàng)辦的蕙蘭中學與之江大學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除田徑與體操外,三大球項目在一些教會學校得到了較好的開展。民國十年以后,之江大學、蕙蘭中學都在校內(nèi)建起籃球場,以滿足籃球運動競賽與推廣的需要;排球運動在之江大學、蕙蘭中學和弘道中學也相繼開展;足球在辛亥革命出現(xiàn)在杭州后,外籍人員先后在之江大學和蕙蘭中學教授足球[6]。20世紀初,正值競技體育由歐洲傳入我國,后經(jīng)上海、寧波等沿海城市傳入杭州,項目主要為田徑與各種球類競賽,大部分項目主要在學校開展。杭州學校體育興起大致是因為教會學校開創(chuàng)的學校體育課程[7]。

3民國杭州學校體育的開展

3.1幼稚園體育:保育為主,游戲引導

1916年,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國民學校令施行細則》,明確保育為蒙養(yǎng)院之主要任務。而保育的具體項目有唱歌、談話、手藝和游戲等[8]。據(jù)1935年出版的《杭師大附小概況》記載,該幼稚園(民國時期幼稚園即為蒙養(yǎng)院)將游戲安排在下午兩點半至三點,教師組織學生在該時間段進行跑、跳、飛和學小動物叫的活動,既體現(xiàn)了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原則,又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1927年至1937年,是中國近代體育發(fā)展的黃金十年。杭州的幼稚園辦學規(guī)模也較前期有所擴大,其中公立幼稚園增加了3所,私立幼稚園則增加了6所。這些幼稚園當中大多采用設計教學法,以“兒童為本位”啟發(fā)式教學,保證課程的實施。

3.2小學體育:雙軌制與重視女子鍛煉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成立之初,即公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辦法規(guī)定高等以上小學以上的體操應注重兵式體操,以發(fā)展學生的體魄和鍛煉意志。這與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新教育方針”的五育并舉所相吻合。盡管兵操在民國初期的中小學體育課占據(jù)主流地位,但隨著德國在一戰(zhàn)中的失敗,兵操的地位也相應的下降。后來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極力提倡廢除學校枯燥乏味的兵士體操課。據(jù)《國文教科書》摘錄的百年小學體操圖,記有擊毬、跳繩、習體操、練兵操、角力等體育活動[8]。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為師生提供了選擇的空間。這或許就是盛行于新文化運動之后的‘雙軌制”體育教學現(xiàn)狀的縮影。特別是1915年的一幅女子小學教師蕩秋千圖,側(cè)面反映民國時期的女子在新思想的時代下,也慢慢踏出深閨投身戶外體育活動,體現(xiàn)了時代的進步。女子從事體育活動沖擊了男強女柔的傳統(tǒng)觀念,女子并非天生就生而柔弱,只是缺乏合適的外部環(huán)境去解放身體[9]。

3.3中學體育:訓練與競賽帶動體育氛圍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公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同年9月,又公布《中學校令》。明確提出“中學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為宗旨”。在此之前,傳教士司徒雷登就曾認為:“中學時期為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因為人格的養(yǎng)成、人生觀的規(guī)定、宗教信仰的堅定、道德態(tài)度的發(fā)展,都是在中學期內(nèi)實現(xiàn)的[10]。”民國杭州的近代學校體育發(fā)展緣起是由基督教的發(fā)起而興辦的,廣大的傳教士最初帶著上帝福音來改造中華國民思想的同時,也為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奠基的作用。自民國建立后的十年,杭州女子中學校增加到五所,而相對的男子中學卻僅有鹽務中學一所。這也反映了女子體育開始為人們所關注,并且被關注程度在這一時期高于男子,女子受教育并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由杭州貞才、育才、蕙興三女學合并成立弘道女中,這三所學校均為美國基督教創(chuàng)辦,其辦學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活潑、愉快、合作等品質(zhì)的運動項目,與呆板無味的兵式體操截然相反[8]。彼時的弘道女中在教學規(guī)模上有中學、高小、初小三部分,并附設幼稚園,屬于民國時期杭州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女子學校。杭州弘道女中還成立了籃球隊、排球隊和國術隊等。從而說明女子學校體育活動與競賽已慢慢變得豐富。

3.4民國杭州高等學校體育

民國杭州高等學校體育以之江大學、浙江大學兩所學校為代表。它們的學校體育開展氛圍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褪色,反而在歷史的更替中顯得更加燁燁生輝。之江大學校刊(體育會會員學生自治會致遠)曾記載,本校教職排球隊于10.16首度向暴風排球隊挑戰(zhàn),遂于是日下午作友誼賽。此為本學期球賽之先聲,故球場四周人群擠塞,情況熱鬧異常。教聯(lián)隊麾下猛將如云,如體育主任張強鄰、體育教員周劍飛,均披掛上陣,復有戚光宇、陳時振等。之大還成立了體育會,下轄的球務部最近與本校各體育團體合辦足球聯(lián)賽,籃球與廣東,雄風作友誼賽排球?qū)梗?1]。此外,之大有關體育工作的來往文書及上級一般通知中大會口號和運動員誓詞中可窺見體育在當時之大的風靡。浙江大學的體育設施在當時相當齊全,其有田徑場、足球場各兩片,籃球場10片。并配有體育辦公室一個,浴室1間,急救室1間,體格檢查室和儲藏室等。這樣的設施配備符合師生運動的條件要求。其開設的體育課程設置有:游泳、田徑、球類、技巧等,還組織校內(nèi)校外比賽。校內(nèi)比賽有:籃球班級賽、籃球院際賽、網(wǎng)球公開賽、排球公開賽、足球院際賽、春季運動會、越野賽跑;校外比賽有: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田徑及全能排球比賽網(wǎng)球比賽[12]。首先,浙大具有齊全的體育設施,還有急救室和體格檢查室等,保障了學生參與鍛煉與競賽的基本條件。其次,教授的課程也豐富多樣,使不同類型學生選擇性加大。再次,豐富的項目和層次不一的競賽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的體育活動積極性,特別是那些體育愛好者,更希望有機會在運動場上展現(xiàn)風采、為校爭光。

4結(jié)論

民國時期杭州學校體育,是杭州近代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杭州現(xiàn)在一些百年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仍能從民國追尋足跡。對民國杭州蒙養(yǎng)院、中小學和高校學校體育的研究則表明,各有特色、符合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仍是當今學校體育發(fā)展要求的主流。幼稚園的保育,中小學的課程多樣性與重視女子體育參與,高等學校的場地設施保障與校內(nèi)外各種競賽,層層相扣,體現(xiàn)了體育教學的階段性與層次性,值得現(xiàn)今學校體育工作者去借鑒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曹守和.浙江體育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68.

[2]陳晴.明末清初新式體育的傳入與嬗變[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3.

[3]杭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杭州市志(體育篇)[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9:361.

[4]張麗.民初學校體育實踐的當代價值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自然科學版),2014,13(4):135—139.

[5]熊月之.西制東漸—近代制度的嬗變[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10.

[6]杭州市政協(xié)文史委編.杭州文史叢編[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2:20.

[7]浙江省體育志編撰委員會.浙江體育志[M].杭州:方志出版社,2003.

[8]杭州市體育局,中國體育博物館杭州分館.杭州百年體育圖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6,25,43.

[9]王浩.民國時期的女子體育研究(1927—1937年)[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10]司徒雷登.基督教中學的改進(李楚材.帝國主義侵華教育史資料—教會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185.

[11]之大體育會.之大有關體育工作的來往文書及上級一般通知[N].之江大學校刊,1935-10-2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