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賽學校體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03:13:17

導語:運動競賽學校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動競賽學校體育論文

1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管理概念的界定

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管理屬于學校體育管理之一,從某種角度又屬于社會學范疇[3],因此,學校體育運動競賽從競技體育的社會性意義來劃分,華南師范大學盧元鎮教授將競技體育劃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商業職業體育.自身具有非正規競技體育和組織化競技體育的基本要素,但已被某些商業目的和企業文化目的所控制,這種體育是一種商業行為.第二類,組織化的競技體育.組織化的競技體育具有一個活動的基本組織,這個組織在競技體育的基本宗旨的指導下,保障競賽活動的順利進行,維護參加者的合法權益.第三類,非正規競技體育.這是一種為了娛悅身心而進行的游戲性的身體活動,其活動有一定的規則指導,但某些規則是由參加者臨時協商制定的[4].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是學校校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受益.因此,主要是指盧元鎮教授劃分的第二、三類.本研究在盧元鎮教授劃分類別的基礎上,把我國學校體育運動競賽劃分為三類來進行研究:第一類,正規的學校體育競賽,主要是指按奧運模式、正規競賽規程進行的體育運動競賽.包括全國、各省、市學生運動會,如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等,以及學校自己牽頭的體育競賽,如校田徑運動會,校籃球聯賽等;第二類,非正規的校內體育運動競賽,是指以系部、班級、寢室、協會等自行組織的各種小型多樣的校內比賽.是正規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的有效補充與延伸;第三類,自組織的校內體育運動競賽,是指在校園內,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同學,自發、自主地進行非正規的、協商性的各種比賽活動,活動競賽規則可以協商同意自定,管理完全是學生自我之間的管理.例如半場籃球賽、半場足球賽等[5].綜上所述,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管理的概念是:學校體育的管理組織者或機構,為了有效實現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的任務和目標而對正規、非正規、自組織的三類學校體育競賽,進行計劃、組織、指導與協調的活動過程.即在學校范圍內,以教育和增強體質為目的,計劃、組織、指導、協調開展正規的、非正規的、自組織的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

2我國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與管理的現狀分析

2.1正規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與管理分析

第一,教育行政部門對學生體協的干預太大,體協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生體協的組成,大部分由政府行政人員組成,這種人員組成勢必影響了學生體協自身積極性的發揮,使得協會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體協只是一個虛構的名字,一切行政部門說了算[6].第二,缺乏立法監督和強有力的處罰.中國學校體育競賽管理制度不夠規范,目前制度和管理辦法只重視競賽的規模、收益、學生運動成績(錦標),而忽視了競賽的教育本質功能,現有賽制挫傷了學校參加體育競賽的積極性,助長了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等賽風不正現象,帶有明顯的急功近利.第三,校際體育競賽組織分類不夠科學合理,導致參賽學校不多,影響參賽學校積極性.如中小學比賽一般就是一個組.現在影響比較大的大學生籃球聯賽,分組主要是大學生籃球超級聯賽(CUBS),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兩個組別,非體育特長生幾乎沒有參加比賽的機會.許多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從沒有參加過一次學校大型比賽.根據對600名學生的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57份,調查情況如表1.表1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的情況調查統計(N=557)0次1-2次3次以上學生人數35713862百分比64%25%11%讀書期間沒有參加過學校運動會的學生共357名(占64%),與運動會開幕式熱鬧情形相比,整個校運會比賽期間除了參與者外,人員稀少,不少老師、同學把校運會當作又一次的長假.另外根據收集校田徑運會秩序冊統計了部分學校2013年學生參與學校田徑運動會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顯示,現在學校田徑運動會參加比賽的人數占總學生人數比例很低,服務人員有時卻占比賽人數的近一半,這完全是一種極少數人參加的“專政”學校運動會,沒有普及性與健身性.

2.2非正規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與管理分析

第一,領導不夠重視,管理體制不夠健全.一個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開展好壞,與學校校長直接相關,并且影響因子最大.目前很多學校體育運動競賽開展不夠普及,主要是受學校領導不夠重視體育,過份強調文化學習有關.特別在中、小學這方面現象尤為嚴重,甚至有文化課占用體育課,課余體育競賽取消,全力抓文化學習的現象.這一現象也顯露出我國學校體育管理體制的不夠健全.第二,管理觀念落后.現代學校體育課,已擺脫了“三基”教育的束縛,確立了生物、心理、社會相結合的多維教育、教學觀念,使學校體育內容更加豐富.因此,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體育工作,應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我們在學校體育課上有了較大改革,但在學校體育競賽管理方面卻沒有跟上改革的步伐.首先,學校體育競賽活動與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脫節,導致大部分學生厭惡體育競賽.其次,單純的生物型、應試型學校體育運動競賽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學校體育競賽存在片面強調增強學生體質的觀念,這種思想在注重體育的生物學功能的同時,對于學校體育競賽的社會拓展功能缺少開拓,難免陷入“體育即育體”的狹路[7].從調查情況來看來看,學校體育競賽效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表3顯示,不到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打下了良好的體質和健康基礎”和“獲得了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更不到30%的學生選擇了“使我身心愉快”、“獲得了體育健身的知識和能力”.調查結果說明了我們學校體育競賽不但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效果不令人滿意,在競賽娛樂性上更差強人意.第三,缺乏科學管理、人浮于事.目前,學校體育競賽管理體制與制度仍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上世紀末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呈現多頭管理、相互推諉扯皮,整體管理不協調的現象,已不能適應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發展形勢的需要和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8].調查顯示,在體育競賽的管理上,體育老師、校團委、校學生會、學生團委、體育協會等均可以進行組織與管理,結果很多時候造成競賽內容的重疊,或者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作怪,互相推諉,導致計劃不能落實,制度空洞[9].另外,從教師與學生所選擇的結果差異分析:說明學校體育競賽管理制度與宣傳上沒有規范化,管理混亂.第四,經費、場地不足.經費和運動場地問題,是制約學校體育競賽發展的重要環節.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學校目前年人均體育經費不足7元,而在西部一些農村學校不足3元,即使是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中小學校,也因體育經費短缺,導致只有20%左右的學校按最低要求配備齊了體育器材.目前國家規定學校生均體育場地面積約7平方米,而大部分學校根本達不到這個條件,如長沙市教育局在2008年4月14日下發的文件中,對中小學的生均體育場地面積作了如下規定:學生體育場地面積標準:小學和九年制學校不低于每生2.3平方米,初級中學不低于每生3.3平方米[10].

2.3自組織學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與管理分析

第一,學生受傳統體育課與正規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模式的影響,在自組織體育競賽時,還是較多的沿用正規競技體育競賽規則,只是在場地、人數、比賽時間、勝負分數上有別于正規比賽,在組織上還是偏重競技性.第二,學校和體育科組對學生自組織體育運動競賽缺乏積極的引導,平時對其指導也相當匱乏,調查情況顯示:教師對自組織體育競賽的指導更多學校只是停留在偶爾的指導,甚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指導.指導情況見表5.第三,受學校場地、器材硬件的影響,自組織體育競賽開展數量有限.現在許多學校在課余時間和周末把體育場館承包出去,學生想在課余時間使用體育場館與器材,還需要出錢,嚴重影響自組織體育運動競賽的開展.調查問卷顯示學校開展自組織體育競賽的相關情況如下:從表6看出,目前學校開展的自組織體育運動競賽項目有限,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開展的項目匱乏.表7顯示,學生們平時參加自組織體育運動競賽普及率還不到一半,只有48.7%的學生經常參加,有51.3%的學生并不經常參加,甚至還有極少數學生從來就沒有組織并參加過類似的體育競賽活

3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管理發展與改革的對策

3.1政府宏觀管理與學生體協微觀管理結合

目前,政府在學校體育競賽管理中的角色更多的是宏觀與微觀管理的雙重角色,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并且抓住學生與學校實際情況來有的放矢,政府應放權,只是在大局上把握總體方向.具體計劃的制定,具體方案的落實都交給天天與學生打交道的學生體協和學校相關體育部門來管理.

3.2提高認識,加強立法,加快體制改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學校體育競賽要想持續有效的開展下去,必須加強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立法管理,首先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然后擴大宣傳,加強對法規的學習.有法可依,但一定要執法必嚴,嚴懲違紀違規,以其收到殺一儆百的管理效果.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校長”是第一法律責任人的學校體育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監督管理機制,保證學生的合法權利,切實保障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場地、器材、設備、和經費的合法、有序運行.這就要提高到法律層面,制定相關體育法規來進行約束.另外,要加快學校體育競賽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當轉換教育部對學校體育競賽工作的管理方式,變直接領導為間接調控,變微觀調控為宏觀調控;使學生體協的管理職能實體化,擔負起推動學生體育競賽發展的職責.

3.3改變管理觀念,開展倡導素質教育與終身體育思想的競賽活動

管理理念是學校體育管理和發展的基礎.21世紀,學校體育表現出社會化、終身化、生活化、多元化、個性化和市場化趨勢,學校體育管理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各級領導必須改變以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錯誤觀念,把思想統一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上來.就體育競賽改革而言,要把體育競賽活動作為學校素質教育來落實,同時,將學校體育定義為: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和保障.

3.4加強目標管理,落實崗位責任制

管理心理學認為,追求較高目標是個人的理想和抱負,是每個人的工作動力.通過實行目標管理,全面實行崗位責任制,杜絕人浮于事,相互推諉現象.學校體育主管部門與學校領導應根據學校體育工作任務和目標,采取針對性強、力度大的措施,由上而下,制定切實可行、明確具體、可檢可查的工作目標和責任書,細致分工,層層負責.在工作中積極創建校校聯合,校家聯合,學校與社會聯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學校體育競賽不僅貫穿于學校的全過程,而且體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各個方面.

3.5加大投資,完善設施,保障管理制度功效的發揮

政府應該加大對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完善學校體育場館,切實改善體育場館和配備足夠的體育器材.學校也要利用政策,自籌資金,優先保證體育場地設施資金的投入.從而改善學生的鍛煉環境,保障各項運動競賽的順利開展.對于一些農村學校和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學校,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管理者應該作好長遠發展規劃,預留體育場地用地,因地、因資金情況制宜,多建設一些投資、規模不大,簡潔實用的練習場館.同時,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評估校園環境、教育環境的重要內容,并建立科學的學校評估指標體系,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的考核內容之一,以督促學校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加場地、器材的利用率.場地建設好了,器材配備齊了,學校體育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起來,供學生練習使用,而不是僅僅用于教學和承租.

3.6對學校體育運動競賽的分組合理化

正規學校體育競賽在分組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開設幾個組別,將體育專業學生與普通學生分開分組;將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分開分組;高校還可以在以上基礎上按大學、學院、專科學校分組.這樣有利于將水平差別不大的學生分在一組,增加學生的參與人數與興趣.

作者:黎文普單位:長沙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