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間隔分析儀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0 09:19:00

導語:時間間隔分析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時間間隔分析儀分析論文

1、時間間隔分析儀的基本原理

1.1相位數字化

相位數字化是采集、計算信號特定斜率的零點,丟棄幅度信息。由于數據是相位、頻率或時間形式,因此避免了三角函數,取而代之的是如直線和拋物線等簡單函數。因此,即使是相當復雜的調制信號,分析起來也相當簡單。

相位數字化是由硬件記錄信號的周期數及與之對應的時間,由此進行處理得到測量結果。

考慮一個調制信號

其中φ(t)是單調遞增的,在正斜率的零點處進行采樣。第I個事件樣點ei和第I個時間樣點ti滿足簡單的數學關系:

式中ei為整數,且ti有最小的最化值。

1.2時間間隔分析儀的基本原理

基于相位數字化方法,給出了圖1所示的時間間隔基本原理框圖,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輸入通道、測量硬件和微處理器系統。

輸入通道主要由阻抗變換電路、輸入開關陣列和電壓比較器組成,以完成輸入的模擬信號向成數字信號的轉換(相位數字化),另外它還可設置觸發電平、觸發的斜率以及完成阻抗匹配。

測量硬件主要由序列發生器、事件計數器、時基部分和存儲器系統四個部分組成。序列發生器將由輸入通道輸出的信號傳送給適當的計數器且為事件計數器和時基部分產生啟動信號和鎖存信號。啟動信號和鎖存信號要受輸入信號的組態、采樣間隔及其他的啟動限定條件的制約。測量硬件的輸入信號還有外部啟動輸入和外部標準時鐘輸入。另外,測量硬件還接收來自微處理器的對測量進行設置和控制的指令。

兩個事件計數器對序列發生器傳送來的事件信號計數,它們能用來進行測量和產生啟動信號(如保持一定的事件數或一定的時間后啟動測量)。時基部分的作用就是為每一個鎖存的事件計數值建立時標,進而建立鎖存的計數值的時序關系,這樣頻率或時間間隔就能作為時間的函數進行處理。時基部分主要由時間計數器和內插器組成。時間計數器對時基時鐘計數,內插器主要功能是量化事件鎖存信號和時間鎖存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時間的分辨率。

存儲器系統主要是有序地存儲事件計數值、時間計數值和內插器的數值,以此建立數據塊。該系統礎的數據作為原始數據以傾處理結系統進行處理或者可以通過VXI總統為外部主機提供原始數據。

測量硬件的主要功能是計事件數和在用戶定義的采樣期內測量第一個事件與最后一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這些信息在存儲器系統中被存儲起來,在完成數據獲取后進行處理。

微處理器系統主要作用是控制時間間隔分析儀的功能以及完成與VXI總線的通信。

2.主要關鍵技術

2.1無間隔測量技術

為解釋無間隔測量技術的優點,我們使用對簡單的穩態正弦信號(圖2)進行采樣來比較傳統的交互式計數器和無間隔計數器。

交互式計數器打開測量閘門,記錄事件計數和時間計數,接著在事先設定的閘門時間(終止采樣)之后關閉測量閘門,再次記錄事件計數和時間計數(圖2)。測量在終止采樣點完成,使用下面的頻率估計方法來計算頻率。

交互計數器簡單地測量了在規定時間內有多少個信號周期出現,測量閘門與被測信號同步。這就允許事件計數是一個整數,測量誤差完全由量化時間計數過程中的誤差所引起。

頻率結果以數字形式呈現給用戶,另一次測量又開始了。很清楚的可以看到這種技術有固有的空載時間(dead-time),在此期間,信號的變化不能被包含在平均值中,空載時間標在圖2中。該過程出現時,不能進行測量。通常,不同次的測量的誤差也是互不相關的。

空載時間不僅中斷了對信號的測量,而且也破壞了閘門之間的時序關系。對空載時間的處理,可以使用另一個計數器來測量它,然而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時間刻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連續,還存在著很小的時間碎片,這種系統誤差可以累積到一個很大的值。

重新回到圖2,可以看到無間隔計數器的測量是背靠背(back-to-back)進行且僅在最后一個測量值獲得后處理測量結果,而不是測量過程與處理過程交叉進行。這種背靠背的測量是無間隔測量的實質,一連串的無間隔測量值稱為一個數據塊,在一個數據塊內不可能丟失信號的任何信息。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測量外,對于每一次的測量,第i次測量的起始采樣點與第i-1次的終止采樣點是同一個,結果就使得不同次測量的誤差總是相關的,這就提高了求平均的性能。在測量的塊之間無間隔計數器具有空載時間,在此期間,這些測量值被處理。

無間隔測量的頻率估值實際上是一連串的估計值,通過下式來計算,類似于傳統的估計方式:

信號的任何頻率不穩定性被包括在該頻率估計數據中。對于穩態信號,給定等效的測量次數,無間隔測量的頻率估值也比傳統測量的估值更加精確,這是由于無間隔計數沒有空載時間。無間隔測量技術能夠求更多測量值的平均值,因此能給出單位時間內更高的頻率分辨率(數據位),該參數在大多數系統中是很重要的。

圖3給出了無間隔計數器的實現方案。

該方案中,第一個M位計數器是一個二進制編碼的同步計數器,并且帶有M位的數據第M位(最高有效位)用來驅動下一級的低速計數器,該計數器可以是脈動計數器或同步它也具有自己的數據鎖存器。

當讀命令有效時,它直接鎖存M位計數器的計數值。但是,它并不直接激活低速計委存器,而是和第M位觸發的單穩產生的脈沖進行與運算。處在脈沖寬度內的讀命令無效,計數器的讀操作直到脈沖終止才有效。其它的讀命令立即激活第二個鎖存器。使用R-s自免重復鎖存第二個計數器。

由于第二個計數器是由第M位觸發的,因此在觸發之后將開始動作并且在適當的時間穩定下來。該計數器的讀操作將被延遲tr,所以設計了一個由第M位觸發的單穩觸發器,tI時間內的讀操作無效。單穩觸發器的脈寬tp設計成大于穩定時間小子信號最小輸入周倍,選擇滿足此條件的最小的M值。時間關系總結如下:

這里

tr=第二個計數器的穩定時

tp=單穩觸發器的脈寬

fsmax=最大采樣率

fmax=最大計數頻率

M=同步計數器的位數

最大計數速率不受第二個計數器的速度和位數影響,并且整個計數器能以標準二進制編碼動態讀取。只要采樣率低于1/tp,讀命令之后緊接的事件就能確保產生新的有效的讀操作。所允許的采樣率與輸入信號無關。

之所以稱它為無間隔計數器,是因為在讀取它時,計數器一直監視信號而沒有空載時間存在。

3.2延遲內插技術

時間間用分聽儀使用起時內指法來提高時間間隔分辨率。如圖4所示,事件鎖存信號和時基同步產生時間鎖存信號,這兩個信號進入由N個D觸發器和N個延遲塊組成的延遲單元組,分成N個相等時間間隔步進級。每一級確定一個時間量化單位。

內插的實現過程:假定每一級延遲塊延遲時間為tps,當事件鎖存信號(上升沿)到來后,每隔Tbs,此上升沿通過一個延遲塊(這個延遲塊對應的延遲單元中D觸發器的數據端為邏輯‘1’),到達下一個延遲單元。時間鎖存信號作為所有延遲單元中D觸發器時鐘端,當時間鎖存信號(上升沿〉到來時,所有延遲單元中D觸發器的數據端狀態被鎖定,鎖定后D觸發器輸出邏輯‘1’的個數量化了兩個鎖存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觸發器輸出一種溫度計(thermometer)碼,該碼被轉換成二進制周同事件計數信和時間計數信一起在他在硝程系統中。量化過程中的時序關系如圖5所示。與其它時間-數字(time-digital)轉換器相比,這種內插技術的優點在于:它的轉換率比較高,適用于實時測量系統中;另外,這種內插技術中不使用復雜的時間-幅度轉換電路,使得電路簡捷。

3、結論

相位數字化方法是捕捉和分析許多擴頻信號的有效方法。與幅度數字化相比,它更經濟、準確,且能在寬的頻率范圍內對信號進行捕捉。本文提出的時間間隔分析儀原理框圖,方案合理可行,根據此原理已經成功研制出了VXI總線時間間隔分析儀實用化模塊。無間隔測量方法的成功實現,為測量頻率和時間間隔的變化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測量手段,能夠有效地測量信號的時變特性。延遲內插技術成功在實現了微小時間間隔的測量,大大提高了測時分辨率;并且這種方法轉換率比較高,不使用復雜的時間-幅度轉換電路使得電路簡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