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投資中馬太效應
時間:2022-11-13 11:17:50
導語:高風險投資中馬太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追求高報酬就要承擔高風險,是風險-報酬權衡原則在投資中的重要應用。本文以此投資原則為出發點,提出馬太效應不僅強調了投資理財的必要性,也在高風險投資中的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對高風險投資相關現象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高風險投資中獲得高報酬的具體概率量化,期望對投資者權衡風險和報酬決策時提供借鑒。
關鍵詞:風險投資;投資報酬;馬太效應
一、風險-報酬權衡原則與馬太效應
來自《新約•馬太福音》的故事被經濟學家定義為馬太效應:即恒者恒強,弱者恒弱。這個理論通常用來強調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必要性,俗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務管理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有一系列的專業原則,其中最為人知的是風險-報酬權衡原則,風險和報酬之間存在對等關系,投資人必須對報酬和風險作出權衡,為追求較高報酬而承擔較大風險,或者為減少風險而接受較低報酬。風險投資屬于典型的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類型,風險投資中承擔了較大甚至很大的風險就一定能獲得較高的報酬嗎?本文以高風險投資為分析對象,利用馬太效應理論來解答這個問題。風險投資是由金融資本家向新興、高成長、具有巨大競爭優勢的企業中投資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高風險投資方式。這種投資方式發源于美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成立于1946年。風投概念是在80年代進入中國的,至今僅30年的時間。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開始在中國飛速發展是最近15年的事。中國風險投資機構雖然發展時間不是特別長,但是發展迅猛。
二、馬太效應在高風險投資中的表現
(一)馬太效應在創業公司籌資中的表現
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的主要表現就是贏家通吃,可以借用二八定律具體量化贏家的報酬水平,20%的人享有80%的財富。在創業項目爭取風險投資的資金時,20%的創業項目獲得80%的風險投資資金。考慮到風險投資高度逐利的特點,馬太效應表現出的二八定律會有更加極端的結果,極少比例的創業項目會獲得幾乎所有的風險投資資金。網易云聯合IT桔子的《2017年互聯網創業群體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企業服務、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業開始熱門,僅次于傳統的電商和文化娛樂領域。同時風險投資呈現出馬太效應,10%的項目拿走了90%的錢,投資向少數目標項目靠攏。報告還顯示創業項目數量上從2016年開始持續下降,但獲得金額卻在增長,單一事件平均融資額相比2016年增長40%,創業公司僅有1%的上市比例。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馬太效應在籌資活動的表現出的二八定律是更加極端的10%︰90%甚至是1%︰99%,創業公司只有做到行業的前兩名才會受到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
(二)馬太效應在風投公司投資報酬中的表現
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在權衡風險與報酬時,之所以選擇承擔高風險,是為了追求高報酬,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二八定律或一九定律,10%人掙到90%的錢。首先,風險投資整個行業的報酬數據表現出二八定律的特征。風險投資機構顧問劍橋協會的數據顯示:“只有大約20家機構——或者說風險投資公司總數的3%——收獲了該行業95%的回報,而3%的頂級公司的‘壟斷’現象,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擁有最優秀人才的高素質初創企業會被風投公司過去的成功所吸引,而這種投資上的成功又會自我強化,且良性循環下去。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到更聰明的初創企業,實際上會讓風投機構變得更聰明,擁有更好的模式鑒別技能和判斷力。其次,單個風險投資公司的回報也表現出二八定律的特征。比如說就看FoundersFund2005年的投資,最好的一筆投資價值大概等于剩下的總和;第二好的一筆投資也大概等于第三名及其他所有的總和。所以說,風險投資行業普遍有著這樣的說法,一個風險投資公司只有在他最好的項目報酬大于其他所有之和的情況下才能賺錢。而從公司的角度來講,以PayPal為例,它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Ebay,而它的早期風投從這筆交易中的所得全都超過了整個風投的價值。最后,創業公司的成功的比例也表現出二八定律的特征。行業中的前兩名創業公司獲得最好、最多的資源,獲得回報也是最多的,因為只有少數優秀的創業公司收到大多數消費者的關注。從傳統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到當下的阿里和京東。當然,除了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技術的原因之外,還有運氣的因素在內。
三、馬太效應對高風險投資報酬的影響
馬太效應對風險報酬產生分化效果,20%的投資者獲得80%的報酬。一般情況下,愿意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中只有20%的少數者獲得高報酬,80%的多數者獲得低報酬甚至虧損。實際的高風險投資中,二八定律往往會表現為更加極端的比例。例如個人理財中常用的股票投資也是一種高風險投資方式,二八定律體現為10%的股民是盈利的,10%的股民是盈虧相抵的,80%的股民是虧損的。可見股民中獲得高報酬的比例低于10%。以往,風險-報酬權衡原則告知風險偏好型投資者高風險高收益。理性的理解應該是投資者為追求高報酬而承擔較大的風險,其結果可能是高報酬,也可能是高損失。高報酬與高損失發生的概率并不十分清晰,有可能給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帶來過高的期望值。馬太效應下,承擔高風險投資者獲得高報酬的概率有了相對清晰的范圍,一般會低于20%。這個結論指出了高風險投資的殘酷性,需要風險偏好型投資者進行更強的心理建設。
高風險投資成功概率如此之低,減少風險意味著減少報酬,如何能降低風險水平同時增加報酬,最常使用的理論就是投資組合理論,俗稱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高、中、低水平的風險投資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盡可能分散系統性風險,抵消部分非系統性風險。近年來,技術日新月異、全球化進程日趨波折、環境壓力持續上升等等風險因素大幅增加,投資者面臨的系統性風險急速放大,很難通過投資組合完全分散掉,投資組合理論應更加重視規避系統性風險,盡可能增加低風險投資所占的比重,降低高風險投資所占比重。中低風險投資占比80%左右,高風險投資占比20%左右,以平衡馬太效應在高風險投資中帶來的二八定律。
參考文獻:
[1]搜狐財經.風險投資的馬太效應——10%的人掙了90%的錢[EB/OL].2018-05-12.
[2]網易云,IT桔子.2017年互聯網創業群體調查報告[EB/OL].2017-10-12.
[3]西武,編著.馬太效應[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3.
作者:趙楠 單位:新鄉學院管理學院
- 上一篇:航空航天醫學教育體系改革建議
- 下一篇:力學對航空航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