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下的社會統計學論文
時間:2022-08-01 10:30:43
導語:課程教學下的社會統計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外學術界對社會統計學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統計學是包含經濟統計在內的統計科學,狹義的社會統計與經濟統計相對應,是與經濟統計并存的概念。我國關于社會統計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從一開始就把它界定在狹義的社會統計學范圍之內。國內統計學界對社會統計學的研究范圍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社會統計學包括經濟統計學內容以外的所有內容;二是包括經濟統計學、科技統計學以外的其他內容;三是包括經濟統計學、科技統計學、環境統計學以外的其他內容。上述三種觀點也有一致性,就是把社會統計學從社會經濟統計學中脫離出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具體研究中社會統計學要完全脫離經濟統計學、科技統計學、環境統計學等其他學科,而是應結合這些學科的內容進行研究。中國的社會統計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1983年,以介紹國外社會指標的研究成果為主,并嘗試開展我國的社會統計指標及其指標體系的研究;第二階段自1983年至90年代初,這一階段我國社會統計學研究發展迅速,出版了一批較為齊全的社會統計資料和統計學教材,并建立和完善了我國的社會統計指標體系;第三階段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這個階段中國社會統計的研究開始向綜合評價的方向發展。國內對社會統計學的學科體系構建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在教育統計、人口統計、衛生統計等專業統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與經濟統計學相對應的宏觀性、綜合性的統計學科。該學科內容主要是運用統計指標和統計方法研究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屬于特有的統計方法。以該觀點為依據出版了一批教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袁方教授主編的《社會統計學》(中國統計出版社,1988),教材共16章,內容主要包括導論、環境統計、人口統計、婚姻、家庭與計劃生育統計、社會勞動資源統計、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統計、居民收入與消費統計等,由蔣萍主編的《社會統計學》(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基本上也體現了這種結構安排。這類教材內容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每一章具體內容上均從宏觀口徑出發研究社會發展的某一具體方面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二是專辟章節研究社會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方法。通過本學科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社會統計方法,并以此為工具熟練描述與分析社會狀況、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第二種觀點是社會統計學為人口統計學、教育統計學、衛生統計學、人民生活統計學等提供了一般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屬于一般統計方法。代表這一觀點的教材有張彥主編的《社會統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主要內容包括導論、社會統計資料的收集、社會統計資料的整理、集中趨勢測量法、離中趨勢測量法、概率與概率分布等;盧淑華《社會統計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體現了這種結構安排。上述社會統計學的內容實際上是財經類高校統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統計學》中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的主要內容。蔣萍等學者認為,持第二種觀點的社會統計學學科內容與《統計學》內容相似,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學習一門同類的社會統計學勢必會造成重復,也沒有必要,社會統計學應從宏觀角度、更高層次上研究社會發展狀況,它是一門特有的統計方法論,而不是通用統計方法論。筆者贊同這一說法。因此本文討論的社會統計學是第一種觀點。
二、社會統計學教學思考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統計學教材的結構安排
基于特有的統計方法論的社會統計學教材的結構安排基本上是在教材前面的章節中每章介紹一個社會領域,主要從不同角度利用專門的指標描述該社會領域的發展狀況,在教材后面的章節主要是從社會發展的不同領域出發構建社會發展綜合指標體系及介紹綜合評價方法,也就是對前面章節各個領域知識的綜合。因此授課時每章內容可以按照“指標→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綜合評價”這樣的思路講解,既先弄清某一社會領域(如人口、社會生活、教育、衛生等)應從哪些方面(如發展水平、規模、結構等)評價,哪些方面使用哪些指標合適,然后再綜合各個方面的指標建立該社會領域構建指標體系,學會建立各領域指標體系后,再把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綜合起來建立全社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一定的綜合評價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從指標介紹到指標體系的建立,內容循序漸進,既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社會統計學課程框架體系的理解,更易于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
社會統計學課程與現實生活結合非常緊密,研究和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是社會統計學課程的主要特色,案例教學法也應該成為本課程的常規教學方法,并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體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應不斷探索多種案例教學法。
1.認知性案例教學法
初次接觸社會統計學課程的學生,往往會被社會統計學中描述各領域發展狀況的大量的指標信息量沖擊得不知所措,如果照本宣科地講述課本的內容,大量的指標羅列會使學生覺得這門課枯燥無味,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有必要為學生增添認知性案例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講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某一方面的實例,以說明在哪些領域應使用哪些指標和評價方法。實例可以使用中國知網提供的優秀的相關期刊論文。講述內容主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演繹法,即首先講清分析某一領域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分析,應使用哪些指標分析,然后再用分析該領域發展狀況的期刊論文加以說明解釋;另一種是歸納法,即先選擇若干篇反映某一社會領域發展狀況的期刊論文,在課堂上通過對論文的分析總結出基本原理和指標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對優秀的期刊論文的分析和學習,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文獻及寫作科研小論文。
2.實際調研案例教學法
為配合某部分理論知識的運用,可以帶領學生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發展狀況進行有目的的實地調查,如可以對當地農村或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進行調研,從設計調查方案到調查報告的撰寫,把課堂教學教授的內容靈活運用進去,取得所需要的資料,并整理成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對策;最后,根據討論所得出的結論,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對社會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的一系列程序,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綜合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走理論聯系實際的道路。
(三)提倡網絡教學
社會統計學課程非常適合采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高校校園網發達,多數教室為多媒體教室,學校圖書館館藏電子資源、數字資源,以及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統計教育培訓網等網絡資源為本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網絡教學平臺。這些電子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利用拓展了教學信息量、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教學運行的效率、增加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如利用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中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和資料,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章節進行講解。這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不拘泥于教材,通過對網絡資源中提供的我國最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分析,使學生不斷接觸描述各個社會領域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掌握了社會統計學的主要內容,也了解了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運行發展的實際狀況。
(四)改革考核方法
社會統計學強調學生對社會問題的分析能力,考核形式非常適合靈活多樣的作業與考試形式,以加強和鞏固學習效果。主要有:1.在學期開始時就把學生分成各小組,隨著課堂講授內容的不斷推進,各小組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全國或本地區社會發展某一領域的一個具體問題(可以是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下收集資料和指標數據,并進行分析討論,討論結果以分析報告的形式給出,小組做出PPT,在課堂上講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鼓勵學生撰寫關于社會統計學的小型學術論文,提高學生利用文獻和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社會統計學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和認識;3.課程考試中加大主觀性與靈活性比較強的綜合應用分析題的份量,在課程的成績的綜合匯總中加大對平時實踐環節的比重。這些措施的實施,既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又培養訓練了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張慶紅工作單位: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
- 上一篇:高校生物統計學論文
- 下一篇:機關工委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