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11-24 04:29:00

導語:基層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文化建設思考

摘要:近年來,我市各鎮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基層文化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基層文化活動形式多樣,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和活躍,基層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我市基層文化建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鎮區基層文化建設不平衡,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部分農村地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群眾文化活動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強,基層文化工作力量單薄等。提供港城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相當重要,為此,筆者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看法。

關鍵詞:基層文化連云港

基層文化工作泛指以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為重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它既是黨和政府一切文化工作的落腳點,也是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分享文化成果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在文化建設工作中,要突出基層文化工作。基層文化建設工作面臨很多具體的任務:加強文化價值觀教育,形成文化建設的共識;加大投入,建設文化基礎設施;要加大培訓力度,建設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加強制度建設,形成基層文化工作的組織和保障措施等。抓好抓實基層文化建設工作,要選好文化工作的載體和文化活動的載體。

一、充分認識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基層文化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把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工作,城鄉基礎文化設施有了較大改善,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有力地促進了基層兩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文化建設,總體上仍是個薄弱環節,嚴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切實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2、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途徑。基層文化陣地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必須加強。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基層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為重點,以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關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提供港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的幾點建議

(一)建設文化廣場和發展廣場文化

文化廣場遍布城鄉,是基層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文化廣場像一個開放的舞臺,以文化廣場為場所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就是廣場文化。廣場文化有群眾性、自發性和廣泛性等特點。抓好文化廣場和廣場文化是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1、搞好城市環境文化建設。和其他地方一樣,連云港市把城市擴張僅僅看成促進經濟增長、滿足物質需求的過程,城區成了一片片火柴盒子式樓房的聚集。特別是計劃經濟時期,把工業化等同于城市化,居民區建得像兵營,城市建筑物不講究藝術造型,城市街頭少見雕塑等文化設施,也沒有象征城市精神的標志性建筑,即便出現一些大體型建筑物,也多是火柴盒子的拉高拉長,眾多城市一個面孔,談不上特色和個性。由于城市建筑物缺乏文化和藝術使命力,城市陷入不斷拆拆扒扒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城市里生活和穿行,看不到文化、看不到藝術、得不到教育、熏陶和享受,就像人在大沙漠中很難看到綠色一樣,城市在一些地方成為鋼筋混凝土筑就的文化荒漠。華聯廣場、火車站這樣開放窗口前面的雕塑始終不能令市民滿意,換來又換去的,足以說明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大眾對藝術的需求,人民欣賞水平的提高。我們設計的雕塑、規劃的廣場,甚至是廣告都應該符合城市的氣質和人民的感受,而不是僅為了有雕塑而設雕塑。

面對城市發展過程忽視環境文化的現象,我們在加快城鎮化進程的今天,必須把城市環境文化建設和城市個性、城市特色問題突出出來,把城市環境文化建設作為城鎮化戰略的重要內容予以特別強調,要認真總結過去幾十年城市發展方面的經驗教訓,借鑒發達國家建設高品位城市的有益經驗,挖掘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和中原文化的豐富寶藏,引進現代城市環境藝術的先進理念,努力使全省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顯著提高。

2、不能忽視農村廣場文化建設。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僅在城市里建有廣場,很多村里也建起了廣場,但是有一些廣場建起來后很少得到利用,或是一年只有幾場演出,基本是空置的。與新農村建設并不等同與農居大拆大建一樣,農村廣場并不是新農村建設中的擺設,有必要讓廣場文化回歸群眾。我們在調研過程中,以及農村的一些村民的反映中獲悉,農民也象城市居民一樣需要文化去裝點自己的生活,需要地方展現農民的新面貌。廣場文化應該回歸群眾。然而好多農民想舉辦聚會沒有地方,想慶祝豐收的喜悅更無著落,這當然應該我們當地政府解決的。廣場文化回歸群眾,群眾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這肯定有利于群眾自覺參與。吸引更多的群眾前往廣場消遺娛樂,而且也從一個角度反映這個城市或這個社區、村鎮的形象和文明。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建設農村廣場,就是要從方便群眾活動出發,抓住重點,合理布局。這里順便提到的是市開發區有個農民舞蹈隊,一直在反映這個問題。既然人民有需要,我們的政府就應該為此考慮。

(二)打造好節慶文化

我國文化節慶資源豐富多彩,要依托這些資源,精心打造出一批節慶文化品牌,形成強大的文化輻射力。一方面,要改造傳統的節慶文化活動,賦予它們新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要創辦新的文化節,使大量瀕臨失傳的民間、民族藝術得以重現舞臺。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傳統節慶,是世界各民族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和喜愛。連云港市這個地方文化底蘊相當地深,人民更是重視節日氣氛,搞好節慶文化很有必要。

1、點綴美好生活,滿足人們的歡樂、喜慶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快樂、幸福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目標。受中華民族傳統的樂感文化熏陶,無論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還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勤勞的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辛勤勞作,迫切需要有身心得以釋放和發泄的時刻,傳統節慶便能以特有的娛樂功能,滿足人們這一心理需求。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推移中,人們以節慶的方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融洽互動,人們也借此得以從容自如地去感悟人生的真諦、生活的韻味和自然的情致。

2、有助于人們寄托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人們總是通過各種形式憧憬未來,對生活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傳統節慶是人們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的重要形式和途徑之一,節慶習俗中的文化載體、程式都具有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的文化意義。

3、有利于凝聚人心,增進和合

和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核。人們通過各種途徑推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合。傳統節慶在凝聚人心、增進和合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功效,在當今之世,它同樣可以做出獨特的貢獻。當前,我們正在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前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光榮而艱巨,需要的是齊心協力。

4、有利于傳承傳統文化

人是離不開傳統的。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在既定的、從先輩繼承下來的條件里開始自己的文化創造和文化借鑒活動。沒有文化傳承就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發展;沒有民族文化的傳承,也就沒有人類文化的多樣統一和高度發達。在洋節盛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自己的節日。文化是軟實力,如果我們連云港也能有個節日成為大眾的節日,對于宣傳連云港很有好處,這很顯然是我們實力的表現。

5、有益于人們調適、暢情和保養身體

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耕生活的先民,一年四季,辛勤勞作,他們需要慶祝豐收,需要休息調適,放松心情,保養身體,傳統節慶本身就為人們作了有效的提示。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在工作之余,需要放松自己,為下一步的工作積蓄能量。

6、有助于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連云港傳統節慶文化是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娛樂方式和文化載體,其中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觀念和習俗信仰,是一筆重要的有待開發和利用的人文資源,主要表現:和諧精神、樂觀自信和歷史意識。連云港傳統節慶文化是一筆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價值和人文素質教育價值,對于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值得開發和利用的重要資源。比如我們的海州廟會、連云港之夏、西游文化節等等,都具有濃重的地方特色,也是我們的旅游資源。

(三)鼓勵創作和培育人才

鼓勵創作與培育人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二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的關系。例如,發現和表彰縣及縣以下從事鄉土文化發掘、整理、傳承的民間文化工作者;制定政策、設立資金,表彰有貢獻的文化專家,鼓勵和扶持有才華的文藝工作者或文藝愛好者舉辦個人藝術展、個人演出會,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文化創作迅速繁榮,文化人才脫穎而出。連云港市不是缺少人才,而是我們的體制沒有讓人才得以發揮的地方。有的人在連云港不是人才,而到了其他城市卻成了人才,這肯定跟我們的用人機制不合理有關。我們也看到了,中央電視臺這樣的平臺上都出現連云港人的身影,說明我們有能人。這樣的人才我們可以多培養,多挖掘,先讓他在基層就有鍛煉的地方,紅了成名了也是我們地方的榮譽。好多文藝、理論方面的好手和專家,我們應該創造條件為他們服務,對他們的工作應該給予肯定,這樣才能更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特別要注意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讓一切有志于文化創造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要用共同理想、共同事業把廣大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認清歷史使命和莊嚴職責,努力形成同心同德、齊心協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局面。

(四)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在新形勢下推動文化建設,一定要有文化發展的大視野、文化生產力的大解放。要把文化建設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來認識,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來考察,樹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以新思路新舉措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動改革在面上推開、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文化的總體實力和競爭力。

要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把功夫放在動員群眾廣泛參與上,放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要堅持重在建設,注重過程,注重積累,從具體事情抓起,善于抓小、抓細、抓實,力戒形式主義。當前,特別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普及志愿理念、弘揚志愿精神,使社會志愿服務成為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有效途徑。比如機關可以創建“文明高效機關”,在企業創建“文明誠信企業”,在城市創建“文明和諧社區”,在行業創建“文明規范行業”。連云港市應該緊緊抓住文明城市創建的契機,搞好基層文化建設,這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而不是僅為一個“文明城市”的虛稱,工作延續下去才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

(五)對本土文化改造和提升

1、保護好當地文藝形式和本土特色文化。淮海戲便是最具連云港地方特色的劇種,文化部門通過科學整體規劃、積極組織采風、精心輔導培訓、開展文藝調演、規范廣場管理等,一批又一批集大眾智慧、具地方風格、有濃郁特色、源自于民間、源自于生活的群文藝術展現在舞臺上形成了當地文化活動品牌,使群眾文化活動出現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發揮本土特色文化優勢不僅保持了廣場文化活動活力,還加強了城鄉文化交流,有效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了市民素質,成為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二人轉”能成為宣傳東北三省的名片,我們的淮海戲完全有這個可能,那么我們就應該在挖掘和改革上多做文章,讓大家喜歡淮海戲,從而知道連云港。

2、注意發展和創新。最近幾年城市規模擴大過程中,出現了大拆大建現象,“拆”字成為各城市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出現這種現象是多種歷史原因造成的,但我們不能認為城市建設就該如此。大規模拆舊拓寬了道路,整治了街景,也帶來了很大負作用,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財富浪費和破壞,加大了城市就業困難,降低和影響政府在市民中的威信,也使城市失去了歷史感。一些百年老街看上去就像近幾年新建的一樣,五十多年校齡的大學校園就像近五六年新建的學校一樣。幾百年、上千年的東西是寶貝、是文物,我們應當珍惜。但是幾十年前、幾年前、昨天的東西也是歷史,也很寶貴,也應當珍惜。我個人認為象海州古城這樣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東西應該保留和保護,起碼我們還能知道我們本地的歷史。歷史的東西不是看它有多大的市場價值,而是它對我們的文化的貢獻有多大。連云港的淮海文化,西游文化都是我們的宣傳連云港的一大載體,應該保護和發揚廣大。

(六)培育和繁榮文化市場

文化市場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主要渠道。要借體制改革的契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市場,讓其發揮文化傳承、溝通的作用。這樣,基層文化工作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只有基層文化建設做好了,黨的文化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人民群眾才能真正分享文化發展的成果。因此,對于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文化市場監管工作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組織上加強領導,政策上大力扶持,投入上重點傾斜,輿論上大力宣傳,使其蓬勃發展并產生導向和示范作用。對于落后文化,文化市場監管工作要按照時代的要求,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將其落后有害部分去掉,對其合理有益部分加以保留,將其改造為健康有益文化。對于腐朽文化,文化市場監管工作必須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堅決掃除,絕不能有模糊認識。要通過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通過行政手段嚴厲打擊,決不允許其蔓延滋生,從而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為連云港市的文化市場繁榮服務,讓基層文化更健康地發展。政府部門和一些社會團體義不容辭地應該為港城人民提供又好又多的文化產品。

[1]作者簡介:袁春竹,男,1973年3月生,江蘇東海人,海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師從王明初教授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現任職于連云港市藝術學校。電話:1396138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