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共向發展

時間:2022-01-13 08:05:01

導語: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共向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共向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成為我國文化語境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內容。現階段,文化產業化等一系列理念廣受大量媒體傳播,以“打造”文化、語言為主體的商業活動不斷涌現。然而,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千百年來無數勞動人民凝聚的智慧精髓,依靠商業化手段并不能實現對其的“打造”,我們需要對此類夸大其詞的現象予以抨擊。同時,也需要正確審視此類現象,挖掘文化產業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現代化商業行為中融入傳統藝術,以傳統促進現代,以現揚傳統,繼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模式,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優質健康的文化生態系統。

一、藝術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的現狀及發展

藝術設計在與市場經濟形成密切關聯的基礎上,也具備較高的獨立屬性。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在為商業活動、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具備自身的學術特點和專業特點。藝術設計是現代視覺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較為獨立的學術研究對象,該領域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發展困境。其一,藝術設計起源于西方歐美國家,在西方思想潮流、文化等的長期強勢引導下,我國本土藝術設計對西方設計相關視覺經驗逐漸形成以來,導致設計成本的獨立屬性被大幅縮減,同時也喪失了立足于世界的本土文化語言。其二,現代藝術設計普遍以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對信息化設備的依賴程度極高,導致情感元素被迫縮減,機械冰冷的標志、符號在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中不斷涌現。繼而,導致本應以彰顯作品藝術價值和滿足受眾群體審美需求的藝術設計工作,核心價值觀逐漸被架空。其三,我國本土藝術設計精神因素、文化內涵等多方面嚴重匱乏,同時這種現象也是體現商業文化過度缺少人文關懷的一種映射物。總體而言,藝術設計的發展受當下語境種種制約和限制,然而值得我們給予肯定的是,本土藝術設計領域在面對發展困境的過程中,始終展現出較高的激情,充分認識到實踐探索、勇于創新的重要性。繼而,不斷為受眾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視覺體驗,逐漸使受眾產生文化、情感、心理上的認同。

二、民間美術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共贏發展道路

現代藝術設計和我國傳統民間美術的聯系錯綜復雜,從視覺、文化、精神的等方面均具有著緊密關聯。長期以來,我國本土藝術設計領域從來都沒有停止對民族文化的探索與挖掘,同時相關的案例也較多。例如,北京2008奧運會中使用的“中國印”標志,以及上海世界貿易博覽會的“世”字標志,上述兩項設計案例能過充分體現出本土化并不是完全的傳統化和民間化。由此可見,藝術設計領域的本土化需要立足于國家化時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對不同種類、各個國家的文化進行吸收,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逐漸融合,發掘本土設計最有價值、最有效果的展現方式。不管這種發掘過程是個人層面還是集體層面的,注重發展本土文化逐漸成為了相關從業者的一種群體式自我主動行為。現代藝術設計在我國本土化的踐行中,并沒有將精英美術和民間美術進行明顯區分,藝術設計能夠構建一個完善的視覺場,并在視覺場當中實現視覺元素的有效轉變,無論是民間傳統美術還是精英美術,只要能夠為受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均可將其整合呈現在現代藝術設計作品當中。同時,這種藝術設計作品所呈現的視覺體驗可以使帶有符號色彩的顯性形式,也可以是從精神層面、思想層面蘊含著本土文化的隱性形式。由此可見,現代藝術設計的本土化發展,好像又不是一個具有意義和價值的問題,因為對于此項事務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當中。然而,根據馬克思辯證主義,事物必然是相對性的。當我們提出設計語言時,這原本是設計從業人員的個人化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又同時關聯到我國本體設計水平的整體發展。怎樣具備一個獨立的設計語言,怎樣有效形成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無可厚非是每一個設計從業者內心中的共同期望與歸宿。猶如每一種藝術創作形式,藝術設計也是匯集技能、知識、想象力、創造力、天賦等多方面元素為一體的綜合性行為。設計語言是決定設計特點和風格的關鍵因素,設計人員的個人藝術風格普遍由其自身經驗和所掌握的知識而決定。此類影響繁瑣復雜、種類多樣,融括文學、歷史、哲學等多個行業領域的知識,均需要設計人員去學習和了解,同時這也是藝術設計需要面對市場化、商業化的迫切需求。繼而,又引出了一個本土文化應該站在什么樣的位置的問題,目前業內有兩種認可度較高的觀念。其一,認為設計人員需要不斷在本土文化中尋找挖掘有用資源,并且這種挖掘和尋找是主動性的。其二,認為本土藝術設計本身就在本土進行,長時間以來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滋潤,本土文化已經完成了和現代藝術設計的有效結合,設計師創造出的藝術作品自然也就帶著本土文化氣息,繼而我們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它,如果對其過度依賴、盲目追求,那么極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限制設計人員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由此可見,兩種觀點顯然都是片面的,我們必須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來講,藝術設計對于傳統美術的過度依附或過分排斥均難以設計出優秀作品。以藝術設計時韓廣東的作品為例,其藝術設計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即漢朝以前的中國古代文化以及中國民間傳統美術,韓廣東先生將自己的作品稱為“具有中華民族文化色彩的藝術設計”。在他的作品之中,民間美術符號被轉化為更加符合現代人審美觀的展現形式,繼而有效實現一個能夠貫通古今、貫通現代和傳統的視覺盛宴,受眾在觀看其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將產生一種高度的文化共鳴。再如,馬東旭先生的藝術設計作品,同樣實現了本土與外來、現代與傳統的合理轉化,其作品當中存在大量的民間剪紙元素和年畫元素,我們可以將其看作為一種對民間美術的再生和重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民間美術簡單明了、抽象概括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現代藝術設計所秉承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前者是大眾的、民間的更是千千萬萬中華民族兒女的,是該菌體長時間以來一種審美觀的表達和詮釋。與此同時,民間美術樣式所表達的福祿壽等吉祥風水元素,是藝術設計向本土化發展的有效切入點,它從民間主體的文化層次出發,能夠建立一個區別于西方藝術設計的本土化語言。在本土化語言得以構建彎沉光的基礎上,我們在國際化設計領域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在民間美術逐漸成為現代藝術設計關鍵文化根源的過程中,現代藝術設計也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美術文化的重要傳承和保護途徑。然而,雖然藝術設計對民間美術已經有了較高的認同,但是民間美術對于藝術設計的反饋則相對狹窄。一方面,我國本土化藝術設計具有較多的民間美術元素,不管此類元素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民間美術的主體特征,如線條、圖形、色彩等均得以保留。例如,中國聯通公司的中國結標志,這就是現代設計融入民間美術的一項優秀案例。另一方面,本土化藝術設計不僅從外觀層面汲取了民間美術的精髓,還從精神、思想等層面對民間美術加以傳承,例如,關于鳳凰、麒麟等的商業標志,能夠充分的將民間美術精神含義彰顯出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化經濟的時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過程勢必艱難,文化產業化發展衍生出的種種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民間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本土化的藝術設計語言,將民間美術發揚光大,不僅要在藝術設計中充分融入民間美術的外觀元素,還需要結合民間美術的精神內涵,將其融入到設計作品當中。

參考文獻:

[1]譚宏.構建民間美術的教育傳承體系——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視角[J].民族藝術研究,2011,24(03):155-160.

[2]周星.從政治宣傳畫等各類宣傳畫到旅游商品——戶縣農民畫:一種藝術“傳統”的創造與再生產[J].民俗研究,2011(04):168-198.

[3]周國泉.本土民間美術資源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運用——以賀州學院美術學教學為基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6(03):146-147.

[4]莫碧琳.民間美術資源:學生審美直覺培養的沃土——以廣西賀州少數民族的民間美術資源為例[J].社會科學家,2006(S1):237+239.

作者:潘珍珍 單位:池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