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舒伯特歌曲創作藝術
時間:2022-06-23 03:35:00
導語:小議舒伯特歌曲創作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舒伯特藝術歌曲洋溢著溫馨、甜美,同時又感傷、優郁,他的音樂賞心悅耳,旋律優美,精雕細琢,充滿了純粹的美感。他第一次把歌曲創作提升到可與交響樂相提并論的歷史地位,奠定了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基礎。
關鍵詞:藝術歌曲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抒情風格
一、主要作品
舒伯特對藝術歌曲的創作靈感像泉水一樣,不停地噴涌。這和貝多芬有很大的不同,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十分辛苦,不斷琢磨和修飾且經常改動,甚至放棄原來的計劃。舒伯特卻從不做長時間的推敲,經常是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傳說他的那首著名的《聽聽!那云雀》就是在咖啡館內的菜單上畫上五線譜寫出來的,他的譜曲十分神速,據創作年度統計,在1815年8月這一個月內,他一口氣寫出了二十九首藝術歌曲,兩首交響曲,一首四重奏,四首奏鳴曲,兩首彌撒曲和五部歌劇。有朋友問他是怎樣作曲的,他只是說:“我寫完一首樂曲,就開始寫下一首。”然而,這決不是粗制濫造,每一首樂曲都是他心血的結晶,都產生自他的感時傷世的浪漫主義偉大胸懷。他說過:“我的音樂是我的才能和悲慘境地的產物,世人最喜愛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寫成的音樂。”
以下是在我國流行廣泛、燴炙人口的作品:
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1823年),這部聲樂套曲和另一部聲樂套曲(冬之旅》都是根據大詩人威廉·繆勒的名詩譜成。兩部套曲的創作相距四年,但其風格氣質和內心感受卻有一脈相承的相似之處,像是姊妹篇,也具有很大的自傳性成份。
《美麗的磨坊女》是一部愛情悲歌,它的內容大意是一位青年磨工偷偷愛上了磨坊主美麗的女兒,他每天向女孩傾訴他心里的秘密,把姑娘的名字刻在樹枝上,把鮮花種植在姑娘的窗前。然而姑娘讓一位英俊的獵手帶走了,痛苦的小磨工只能與奔流著的小河作伴,最后在碧澈的河水中埋葬了他痛苦的靈魂。
聲樂套曲《冬之旅》(1827年)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里的最后一部聲樂套曲。它的悲劇色彩比前一首強烈很多,在音樂手法上也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描寫一個在生活中備受折磨,經歷了種種痛苦的流浪者,在漫漫的冬夜踏上凄涼的旅途,四周是一片黑暗與冷酷,他追憶著過去的幸福,明媚的春天,企圖作奮力的掙扎,然而現實無情,他萬念俱灰,失去了一切希望。只有不斷地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解脫。整個套曲的基調是消沉的,舒伯特自己也稱這些歌曲是“可怕的歌”。這部套曲共由二十四首小曲組成,它們的標題是:晚安、風標、凍淚、凍僵,菩提樹、淚泉、在河上、回顧、鬼火、睡息、春夢、孤獨、郵車、白發、烏鴉、最后的希望、在村中、風雨的早晨、迷惘、路標、旅店、勇氣、虛幻的太陽、街頭藝人。從這些標題中可以看出,這位冬日的流浪者的心境是多么的寂寞,生活是多么的坎坷。它的第五首菩提樹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一首,他情景交融,委婉動人,通過流浪者對家鄉屋前菩提樹的回憶,顯示了他對昔日的美好生活的眷戀和旅途寂寞憂傷心情的對照。音樂含蓄樸實,結構嚴謹、勻稱,常用同名大小調轉調的手法來對比不同的心情。
二、創作特征及藝術表現
號稱“歌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同時代的作曲家中其作品更為敏感和細膩。他的一生雖然沒有貝多芬的地位顯赫,但翻開舒伯特創作的作品,就能摸索到他頭腦中大量美麗歌曲的源泉。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優美的旋律,樸素的織體,溫暖而富于色彩的和聲打動人心,作品突出音樂性、家庭性、通俗性,音樂形象鮮明。尤為突出的是他作品中超越時代的和聲、開放式的調式變異、一體化多層次的樂隊結構和他無比非凡的奇思異想。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不僅具有橫向、細膩、歌唱性的旋律,還伴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和聲變化,而每一個和聲又暗示著聲部的不斷進行,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敏感、豐富、脆弱的心靈。
舒伯特善于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經常采用一種結構形式—分節歌,即:詩歌的每一段或每一節都重復使用相同的旋律。如旋律輕松、歡暢的《野玫瑰》和在清澈小溪中暢游的《縛魚》及具有沉思般樂句所闡發情感又仿佛讓人進人凝重的《小夜曲》等等。他善于沖破古典和聲的嚴格束縛,達到完全自由的和聲走向,沖出調式遠近關系的限制,運用多聲部、多線條的立體和聲與復調、技法來表現旋律色彩的不斷變化。從調式、聲音、和弦到節奏的不斷改變,達到音響色彩和諧而有規則的效果。這一切正是舒伯特音樂的強大藝術力量所在,這種強大的藝術力量能夠體現出作曲家內心的祈求與掙扎。長期緊迫的生活壓力和內心孤獨感交織在一起,處處充滿了希望與絕望、黑暗與光明、生命與死亡的抗爭,從而獲得一種活下去的堅強信念。舒伯特深信:一支動人的曲調本身就蘊藏著無窮的樂趣和魅力,它的經常出現無疑會令聽者感到無比親切和滿足。“舒伯特的音樂用平易近人的語言訴說的不是后來浪漫主義者那種孤僻的主觀世界,而是大家所熟悉的普遍存在的事物”。在敘述事物時,音調的直率和表現事物時音調的內在氣質正包含著今天音樂所有的品質—和諧、美妙、高尚。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他不僅善于創作優美的充滿內在激情的旋律,而且還有意識地把和聲及器樂伴奏等其它音樂因素提高到詩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的旋律的主體周圍創造出一個均衡完整的音樂機體,使歌聲與器樂伴奏水乳交融。他的藝術歌曲的伴奏,既不是象往昔的歌曲那樣只是簡單的和聲上的輔助,也不是象現代某些作曲家那樣,只是從管弦樂的角度設想,把聲樂部分納人一個類似交響樂那樣的結構中。他在伴奏樂器上所作的感情烘托,色彩和氣氛刻劃,包括對大自然、對心理上的刻劃都是無以倫比的。“他的著名藝術歌曲《縛魚》伴奏中的魚躍與和聲;他的《小夜曲》伴奏中對六弦琴分解如弦的音響模擬;他為歌德敘事詩《魔王》中的音樂氣氛的心理描寫,都是十分卓越的”。比如:在歌曲《魔王》一開始,鋼琴伴奏就以持續不斷的三連音和低音區簡短的音階走向,既模仿了急促的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又渲染著毛骨驚然的陰森的氣氛,音樂形象極為鮮明。它至今仍然是歌曲伴奏上難以涉及的典范。貝多芬當年也準備為歌德的這首詩譜曲,留下了一份草稿,他對這首詩的戲劇性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卻放過了歌德詩作中那種神奇的幻境。“舒伯特的《魔王》具有同樣的戲劇性,然而卻進一步用奇幻的音樂手法來捕捉他的意境,表現出十分生動的心理刻畫和氣氛刻畫,產生出非常富于想象力的神秘幻覺。”岡他在古典主義沃土里培育出浪漫主義花朵,并使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如哈多爵士這樣評價舒伯特的藝術成就:“就樂思與體裁的明晰度而言,他不如莫扎特的成就;就音樂的結構而言,他遠遜于貝多芬;但就詩意的表現力及暗示力而言,卻是前兩者所不能及的”。的確,舒伯特的音樂既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又有古典主義的光明。他是音樂史上浪漫與古典交替時期承上啟下的人物。從他明確的思維和采用風俗色彩的寫作手法來看,他屬于古典樂派的作曲家;但從他的處世態度、對大自然的特殊愛好、以及音樂的歌唱性、抒情性和富于多變的舞曲性來看,他屬于一個浪漫主義作曲家,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傳統,但他的歌曲和鋼琴曲完全是浪漫主義的。
三、歷史貢獻
舒伯特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確實有著杰出的貢獻,他第一次把歌曲創作提升到可與交響樂相提并論的歷史地位,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杰出成就。在他創作的六百多首藝術歌曲中,其中有一百多首是以歌德的詩所譜寫,其余的則采用席勒、海涅、繆勒等著名詩人的詩歌。舒伯特在旋律寫作上有著極高的才能,尤其是歌曲的創作,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他寫歌曲總是那么輕而易舉,提起筆來不家思索。對于寫成的東西,他從不再去反復推敲與修改,一切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在這一點上,他完全可與莫扎特相媲美。他常常手執名家的詩集在室內徘徊,然后突然伏案奮筆疾書,短短的幾分鐘又一首傳世佳作誕生在人間。難怪有人說他的歌曲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生出來”的。
伴隨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浪漫主義思潮隨之席卷了整個歐州。他的實質是理想主義,音樂創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具有個性的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復雜多樣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大自然的贊美,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及逃避現實的自我陶醉等等。
為了表達如此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古典時期樸素的功能和聲語言顯然是難以勝任了。正是由于這樣的表現要求,在浪漫主義初期的作品中,半音化和聲,遠關系轉調,各種變音及不協和和弦的使用開始頻繁起來。作為在創作上承前啟后的過渡,舒伯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浪漫派和聲的端倪。他和其他浪漫主義藝術家一樣打破古典的規矩、追求個性、自由和熱情。其中,副三和弦的連續進行及副屬和弦的廣泛應用是一個重要的標志。這些不穩定和弦的使用,正是作曲家刻畫心理變化的手段,和聲—這一重要的音樂表現方式,在此已雖然不像古典時期僅為加強和聲動力而用,他已作為一種純粹的表現因素,恰當地烘托出舒伯特意欲傾吐的復雜情緒,極大地豐富了樂曲的抒情性。我們可以從舒伯特的作品中看出浪漫主義藝術家的這一追求,是他奠定了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基礎。“他的音樂所表現出的隨意性、自發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藝術的要素。因此無論是以統一為主題,還是以變化為主體,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都為更好的抒發豐富多彩的內在情感,都以“抒情”為最終的主旨和目的。他還十分巧妙地把抒情性和戲劇性的情緒安排在一個緊密的結構空間里,從民間音樂史詩的寶庫里吸取養料,繼承前人的高超技巧對它們進行梳理、提煉、概括和集中,創造性地將濃郁的個人情感和崇高的社會精神水乳交融為一體,既表現了歌曲中難以表達的思想內涵,又保留了富有個人特征的抒情風格,他遵循古典主義時期崇尚理性的美學原則,要求創作的規范化和程式化及作品形式上的完美統一。在這種美學思想的指導下,古典時期的音樂掘棄華麗與復雜的技巧,和聲上以嚴格的功能邏輯為組織手段,這種音樂也可歸納為以大小調自然音樂為主體,以嚴格、簡單、質樸的功能邏輯為基礎的主調音樂。這一特征在舒伯特的許多作品中都有所發映。
舒伯特的一生是現代社會藝術家命運的象征—生前窮困潦倒,不受重視,去世極早,卻流芳百世。他的音樂充滿了青春的美麗、夢幻、憂郁和悲傷,充滿了純正的理想主義和大自然的莊嚴,他同他的音樂一起成為了青春的化身,和莫扎特一樣似乎為了這一化身命中注定要在青春期夭折。他是一個流浪主義的精靈,他在己有的形式(室內樂和藝術歌曲)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思,同時又創作出新的形式(鋼琴小品和藝術歌曲),為這種情思找到了更為合適的表達方式,從他以后,浪漫主義在音樂中確定了他自己的旋律和結構,他的幻想和夢境從此蔓延開來。
總之,舒伯特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憧憬和希望。從他的眾多藝術歌曲中,我們能夠體味出他對大自然的愛和對生活的憧憬。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有詩意的音樂家”。的確,他的清新、明快的抒情風格,給新型的浪漫主義帶來了理想的表達方式,舒伯特在抒情曲上的貢獻,可與貝多芬在交響樂上的貢獻相媲美。
- 上一篇:在市貿易服務局年度總結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小議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實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