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初中音樂教學的情感激發

時間:2022-04-25 08:43:00

導語:小議初中音樂教學的情感激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初中音樂教學的情感激發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客觀現實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有一個突出功能,即情感對人的實際行為和實踐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效能。

歌唱是最有情感的藝術,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歌唱中,情感的表現、情感的宣泄、情感的交流已成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永恒的追求目標。

同樣,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情感也是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在教育部歷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都把情感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

過去,在我們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只是一般性的強調要有表情地歌唱,這種指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表情從何而來?如何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導言設計,是激發學生歌唱情感的首要環節。

導言是歌唱教學中的首要環節。在音樂教學中,導言是學習新歌的“藥引子”,在整個教學中起重要作用。導言也是科學誘導積極啟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必不可少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學生一堂課的情緒。在導入新課時,要想從開始就拔動學生的學習心弦,把學生的注意力象磁鐵一樣吸住,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考慮導言的語言藝術性。只要其語言藝術性符合教學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口味,符合學生的思想,導言就會產生重大作用,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空前增強,學習動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導言的設計無疑成了激發學生歌唱情感的前提。

在學習歌曲《渴望春天》時,我們可先帶一些黃色的迎春花或一些意象春天的花卉,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時候開的?通過提問題形式把春天引出來,然后再利用語文課中朱自清的《春》讓學生進行配樂詩朗誦,培養學生對春天的情感,接著再播放《渴望春天》的課件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在聽、說、看、想等導言過程的影響下,激發學生對春天的渴望之情。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生動的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情感感受。同樣,好的教學導言,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能引起他們激動、愉快的情緒,一旦使他們進入情境,就會與教師的語言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習起來必然會興趣盎然。如在教唱《國際歌》時,我們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導言設計,將學生的意境帶到1976年1月17日下午,也就是敬愛的總理逝世前的一天,從幾天的昏迷狀態中突然蘇醒過來,要求鄧穎超在他耳畔輕輕哼唱《國際歌》的動人故事,使學生們切身感受到是偉大的叫他們唱歌的意境,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崇敬情懷,這樣學生學習《國際歌》來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我們在上每一堂音樂課時,都要把教學導言設計好,在上課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使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課,要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師范唱貫穿始終,時時激發著學生的歌唱情感。

有了良好的開端,教師的自身范唱在整個教學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教師自身素質差,范唱引不起學生興趣,或使學生感到這首歌不好聽,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一落千丈,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都遠遠比不上舞臺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學生接觸一首新歌時,首先是一種聽覺,但是聽覺效果轉瞬即逝,不能有一種長期的記憶,如果在整堂課中,教師都能時時演唱這首歌的片段,就能使他們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此時,如能再加上幾個演唱動作,即在聽覺上加入視覺感受,聲情并茂地演唱,學生立即會被你的范唱所感動,在范唱時,教師要盡可能把歌曲所包含的思想、內在情趣,用美好的聲音表現出來,力求唱得準確、清晰、動聽而富有情感,并且,把歌曲中所表達的意思,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樣,能在學生心理留下一種震撼的感覺,激發他們主動學歌的欲望。

同時,教師在范唱時,也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出現“你唱你的,我玩我的”的現象,這樣即使我們老師唱得很好,由于注意力沒有集中,那唱了也是白唱。情感的交流靠的是心靈的傳遞,教師的每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都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反映。因此在范唱時,可采用面對面的富有表情地立式范唱,教師可站在講臺上一醒目位置,用眼神盯看每個學生,用眼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在學生進入教師所引導的意境之后,再開始范唱。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范唱中完整地感受到歌曲的藝術形象,教師也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拔動學生們的心弦,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

三、通過品賞歌曲,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歌曲的其中內涵,從而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的歌唱情感。

品賞歌曲也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品嘗歌曲,充分了解歌曲的含義,作曲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情感等,了解了其中相關內容,會對歌曲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特殊的背景,感人的故事,動聽的音符,都會激發學生歌唱的情感。

音樂是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反映,它所抒發的感情不是純生理性的喜怒哀樂,而和時代、社會、民族緊密聯系的情感。因此,引導學生分析品味作品中豐富的思想內容,發掘作品中包含的各種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中受到熏陶感染,是激發學生歌唱情感必不可少的環節。如在學校每星期的升旗儀式上,學生演唱國歌時,大家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只是形式而已,面無表情,聲音無力。這些學生從小學唱到中學,為什么還唱不好呢?我想這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體會到歌詞的內容與內涵,也就沒有真正體會到歌曲的情感。所以讓學生切身感受歌曲中的內在情感,可以從分析歌曲著手。

如在教唱《國歌》時,我們可以先分析歌詞,介紹這首原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然后分析歌詞所表達的歷史內容,接著分析《國歌》的曲譜,仔細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的作曲細節:聶耳先把散文式的自由體新詩譜成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再把它們組成自由體樂段、號角式的音調、軍號聲的前奏、富有動力的調式曲調,由于該歌曲把休止符的確切應用與振奮人心的歌詞有機組合起來,使歌曲產生強大的感染力。通過歌曲分析品賞,激起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學生再學唱歌曲時,學習積極性會大大增強,歌唱情感也會激昂起來。

四、豐富多彩的媒體渲染,時刻拔動著學生以情感來歌唱的心弦。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機、錄音機、VCD、電腦多媒體等高科技產品相繼問世,它們的出現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絢麗多彩,音樂教學也一樣,從普通單調的范唱、彈琴,到課堂VCD播放、電腦多媒體動畫等,音樂教學越來越精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空前提高,媒體渲染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動具體的描述:“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智慧力量,體會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由此可知,學生是在一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推動下,開始感受思考和體驗,也就是觸景生情。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激發學生情感。我們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創設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激發學習情感。如在教唱《游擊隊歌》時,先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在學生初步學會歌曲演唱后讓學生觀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影片《鐵道游擊隊》中游擊隊戰士在深山密林、蘆葦叢中,在平原鐵道戰線上機智勇敢、神出鬼沒地與敵人戰斗的有關片斷,同時播放音樂《鐵道游擊隊》,結果學生仿佛自己成了游擊隊戰士,在力度突然變弱時,緊張地屏息凝視,在力度加強,情緒歡快時,愉快地手舞足蹈,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歌唱情感。

在歌唱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歌曲擂臺賽等形式激發學生歌唱情感,也可以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等方法激發學生歌唱情感。

總之,歌唱情感的變化和升華很奧妙也很豐富,但要把這種審美情感真切地表達出來,就必須要“進入角色”,要設身處地體驗歌曲的情感內涵,才能賦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就歌唱教學來說,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歌唱過程中不斷地深化對歌曲的情感體驗,與時俱進,及時創新,從而歌唱出歌曲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