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勃拉姆斯鋼琴音樂的時代精神
時間:2022-04-02 05:02:00
導語:小議勃拉姆斯鋼琴音樂的時代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義音樂盛行時期的一位嚴肅的、有高度思想性的音樂家,他崇拜古典風格的純音樂創作,熟練掌握絕對音樂的曲式結構、創作技巧,是浪漫主義盛行時期的最后一位古典主義作曲家。
關鍵詞:勃拉姆斯音樂浪漫古典
偉大的作曲家、鋼琴演奏家(JohannesBrahms,1833-1897)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國漢堡,1897年4月3日病逝于維也納。他經歷了一個完整的19世紀下半葉,其時正是浪漫主義在19世紀上半葉的輝煌之后逐漸走向沒落的時期。
勃拉姆斯自幼隨父學習小提琴,7歲師從奧托·科塞學習鋼琴,10歲開始學習作曲。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音樂活動,廣泛地接觸了民間音樂和城市流行音樂,20歲時和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一起從事旅行演奏,在旅行途中,結識了李斯特和舒曼等著名音樂家,這為他日后的音樂創作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勃拉姆斯作為一個嚴守德、奧傳統的音樂家,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雖身處浪漫主義時期,浪漫主義的創作思想、創作手法對他產生了深厚的影響,但他的作品卻具有一種古典主義式的均衡。
讓我們循著勃拉姆斯鋼琴音樂發展的脈絡去探尋他的音樂與人生吧。
青年勃拉姆斯是以風琴音樂開始他的音樂事業的,勃拉姆斯的早期創作主要是集中在奏鳴曲的創作上(Op.1C大調奏鳴曲,Op.2#f小調奏鳴曲,Op.5f小調奏鳴曲),這對于一個浪漫主義者,特別是在他的青年時期來說,是很不尋常的,因為當時盛行的是浪漫的“音樂瞬間”式的小品,是小型的抒情曲形式。而且,即使是大型曲式,浪漫主義者也是用幾個小曲組成的,或者是用自由的、幻想曲式的展開把一個歌曲式的結構擴大的。青年勃拉姆斯在早期音樂創作中幾乎是排斥浪漫主義因素,創作手法確實是令人吃驚的。這些鋼琴作品對浪漫主義音樂風格不加理睬,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鋼琴藝術風格,那就是受貝多芬式的古典主義的影響。盡管勃拉姆斯力圖從貝多芬的后期奏鳴曲出發,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來,但他的鋼琴音樂的寫作只繼承了某些貝多芬樂章中的非鋼琴性質,致使這些作品像舒曼所巧妙形容的那樣,仿佛是“帶了面紗的交響樂”。
勃拉姆斯早期創作的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起初是計劃寫成交響樂的,后來,他感覺不能勝任這樣巨大的交響樂結構,就把它縮寫為兩架鋼琴用的奏鳴曲。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作品有了一個鋼琴曲的局面,可是還帶有原來的管弦樂的特點,于是勃拉姆斯就把它寫成了一部鋼琴協奏曲,最初打破交響樂計劃的終曲用回旋曲替代了。這部崇高的、悲劇性的作品仍然是一個獨特風格的音樂作品,一部帶鋼琴協奏(obbligatopiano)的交響樂。勃拉姆斯的早期鋼琴創作除了這幾部作品外,還有Op.10《敘事曲》,這是勃拉姆斯的小型套曲形式的創新,在四個部分里,作者體現了著名英格蘭民間敘事詩《愛德華》的故事情緒。
1862年,勃拉姆斯遷居維也納,此后,雖然他經常往返各地并回德國旅行演奏,但維也納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在這里,勃拉姆斯開始了他的第二階段的創作。這一階段,他對鋼琴音樂創作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他在變奏曲的創作方面傾注了全部能量,使其流暢而充分地反映了他音樂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勝過他在其他鋼琴音樂作品中所能達到的程度。這些作品主要包括Op.21,創作于1862年的兩首變奏曲Op.24,作于1862年的亨德爾主題變奏曲,篇幅長大,共有28個變奏,難度也很高,這些作品繼承了古典變奏曲風格,而在情緒、樂思、性格的發展方面和發揮鋼琴藝術的表現方法上都有所創新,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痕跡。
作于1879-1880年間的Op.76八首鋼琴小品和Op.79兩首狂想曲介乎于勃拉姆斯年青時代的特性小品和晚期大量創作的音樂小品之間,盡管它們與此前的第二階段創作的變奏曲有很大區別,但也從變奏曲中吸取了很多東西,變奏手法在這些作品中成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小品盡管包括了豐富的鋼琴演奏技巧,但仍從他早期的敘事曲中吸收了很多樸素的以及管弦樂化的因素。勃拉姆斯在Op.76中采用的隨想曲與間奏曲的形式為他晚期的鋼琴音樂創作提供了一個模式。
勃拉姆斯晚期創作的作品幾乎全都是間奏曲,時值浪漫主義的黃昏時期,這些作品也是勃拉姆斯的“夕陽”作品,無論在技巧還是內容上都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總體風格比較壓抑、沉重,越來越趨向于一種個人化的內心自省的色彩。在這一時期內,勃拉姆斯不再創作大型鋼琴作品,摒棄了從前曾關注過的其他體裁。舊有的形式中,只有狂想曲和敘事曲分別創作了一首。在規模上比從前的同類作品大,在結構上十分精練、短小而性格鮮明的間奏曲,集中體現了勃拉姆斯陰郁的性格。在創作手法上,常使用帶有三度、六度、八度音程進行的經過句,不像肖邦、李斯特那樣在作品中好用大段琶音音型,因而聽起來往往不是十分流暢,但卻表達了堅實而穩定的情緒。勃拉姆斯有著卓越的節奏意識,音樂充滿了切分節奏、復節奏和其他節奏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對位法的運用,如Op.117中常有兩個同時存在的旋律線。Op.119是勃拉姆斯最后的鋼琴作品,獻給克拉拉·舒曼。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仿佛找到了青年時代的激情,因而這部作品被稱為“回光返照”之作,其中No1和No2描寫了自然景色,柔和而優美,第三首是輕松的波爾卡,這種風格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十分少見。第四首是英雄性的狂想曲,但卻結束在小調上,仿佛預示了某種不可逃避的命運。除此之外,勃拉姆斯在1893年還創作了51首鋼琴練習曲,音程跨度大,技巧很高,手小者很難演奏。
一個人的音樂創作反映了他的音樂觀眾,而觀念的形成來源于作曲家對音樂、藝術是什么的獨到的認識,來源于對傳統的一套系統的見解,也來源于他獨特的人生體驗。勃拉姆斯從小所受到的嚴格的古典主義音樂的教育,使他得以接受貝多芬、巴赫等古典大師的衣缽,他對古代音樂做過深入研究,所著文獻可稱為音樂學的專著。這些都使他的作品與傳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鋼琴作品中,他對奏鳴曲與變奏曲式的偏愛也反映了這一點。青少年時期較為艱苦的生活和終身獨身,感情上的壓抑也使他的作品越來越沉郁、內省,且大多數是純音樂的無標題作品。
勃拉姆斯的音樂既反映出德國北部的淳樸無華、嚴肅莊重,也反映出維也納的嫵媚動人、親切溫柔。在所有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當中,他最出色地處理了浪漫主義抒情性和古典主義曲式的矛盾。在他平靜、均衡的古典主義背后隱藏著一種浪漫主義的悲劇哲學,一種悲觀主義和退隱忍讓的世界觀。他以一種貴族式的精神,把這種哲學和世界觀融入到他所緬懷的形式之中,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過去年代的精神和光榮的回聲。
勃拉姆斯熱愛德國古典音樂的優秀傳統,堅持音樂的完美與均衡,他的作品深刻地表現了時代精神和社會生活,因而他成為貝多芬之后,西歐交響音樂創作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評論家稱勃拉姆斯是生活在浪漫主義盛行時期的最后一位古典主義作曲家。
參考文獻:
[1]唐納德·杰·格勞特,克勞德·帕利斯卡.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約瑟夫·馬克利斯.西方音樂欣賞[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 上一篇:漫談會計資料失真的類型與責任
- 下一篇:地籍科科長自我推薦竟聘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