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教會音樂的省思
時間:2022-03-15 10:17:00
導語:小議教會音樂的省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訊息爆炸的世代中,”時間”成為人抓取的對象。文明科技創造許多產物,為使人在凡事上更加便利,并講求其經濟效益;然而,過度依賴這些產物,并講求速成或僅僅是走馬看花而導致扎根膚淺,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即將失去學習的自主性或與生俱來的能力?視聽媒體的普遍性讓我們掌握了最新消息,電腦科技的精進造就了人們的便利性,透過這些機器,確實是讓我們省了許多時間,但無形之中卻也抹煞了人們學習的能力。漸漸地,人不再是有靈的活人了。現今世代的文化風俗,不但主導現實的社會風貌,更是影響了教會的生活及型態,而這些現象的產生,無形之中在在地掌控了人的理智意識。當上帝賜下自由意志在人的身上,在現今時代更是大大地被標榜出來,個人主義的抬頭、以物質為注重的導向,任何的作法、選擇、目標,似乎僅止于當下的感受或填補心中的需求,但這一切是否出于神?是否經過深思熟慮?是否符合真正的需求呢?
教會的音樂也同樣地受到上述的影響。因著媒體的發達,使人的雙眼習慣于螢幕而鮮少書本的閱讀,降低了邏輯思考的能力;雙耳亦習慣聽機器的播放,而減少(失去)了樂譜及文字的閱讀,降低了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似乎回到了古文明時代的”口傳時期”,大多數的時間只憑著感官經驗(或情緒)來學習,而非透過人的理智意識來思考。教會司琴的缺乏,學習者希望尋求簡易且速成的方式達到,但速成的司琴法卻局限了學習者在鍵盤上及讀譜上的能力,誤以為「司琴就是如此」,扼殺了將來在音樂方面的進深。個人離開音樂服事崗位進修,再于2000年投入教會服事初際,訝異的是信徒懂得看譜的比例已較往年下降(此處指五線譜、簡譜),他們通常學習一首歌,是經由錄音帶或CD的播放,邊聆聽、邊看字來學習一首歌;引用張真光牧師[2]的說法,稱上述為KTV文化[3],雙眼看著投影片或螢幕上的字幕變化,耳朵聽著旋律透過腦子轉換用嘴巴跟著唱,詩歌本對他們來說如同無字天書。教會的牧者或音樂同工是否有因應之道來幫助弟兄姊妹?亦或順應著社會潮流,也就如此罷了?
二、從圣經看音樂的重要性與教會音樂
1.音樂在基督徒信仰的重要性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詩篇96篇1節),又「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贊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4],并要倚靠耶和華。」(詩篇40篇3節)當我們面對神的尊榮、威嚴、恩慈與愛時,單用言詞表達難以形容,如結合適當的音樂傳述內心的情感,”頌揚”、”稱謝”、”贊美”耶和華我們的神,則清新動人的信息與熱切皆能傳達給聽者并滿足自己。這真是奇妙,當你心靈誠實地歌唱回應神之際,他便來充滿你。
有敬拜我們的主之處,就有耶和華的歌。歌羅西書3章16節保羅勸信徒們:「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誡,心被恩感歌頌神。」及以弗所書5章19節囑咐信徒們:「被圣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贊美主。」透過詩班獻詩、信徒齊唱贊美或樂器獻奏等,營造適當的情境讓信徒進行對上帝的崇拜[5],更重要地是預備信徒承受神的話語及祝福。
2.教會音樂的濫殤
翻開舊約圣經,我們得知以色列民以音樂做為媒介來事奉、敬拜神,不但如此,也使用音樂作為爭戰的武器;在此時代似乎音樂與宗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當設立專職的音樂事奉者,配合規律的組織(或制度),以敬虔及圣潔的態度進入至圣所,如此行事影響當時的以色列民,經由環境的教育于潛移默化之中種下教會音樂的事奉觀。
大衛王與所羅門王時期,將教會音樂領至顛峰;大衛王將音樂事奉帶入神的子民生活當中,他在圣殿當中設立專職歌唱者,還必須是利未人的身份以音樂敬拜神(歷代志上9章33節)。當大衛王派歌唱的弟兄以樂器歡喜地歌頌神,這些音樂祭司是事先經過嚴格訓練的(歷代志上15章22節);其子所羅門王更將音樂的事奉制度化。在陳羅以所著的「基督教圣詩史略」中提到:「所羅門王在圣殿建立之后,在全國學校設立詩班,普遍地訓練音樂人才,更將音樂列為圣殿事奉的職事,供職于神面前與祭司的事奉相稱,奠定教會音樂在宗教事奉生活上的地位(歷代志下5章11~13節)。」歷代志下20章21節也提到約沙法王與民商議設立歌唱的人頌贊耶和華,使他們穿上圣潔的服,走在軍隊前贊美耶和華;希西家王大病復元后獻上贊美與感恩的詩歌說:「耶和華肯救我,所以我們要一生一世,在耶和華殿中用絲弦的樂器,唱我的詩歌。」(以賽亞書38章20節),希西家王指出這詩歌要在耶和華的殿中被唱出來,以紀念、贊美神的救恩。上述的例子是透過實際的事奉經驗,教導百姓及音樂事奉者,讓以色列民不僅只停留在”知”的部份,透過實際事奉的經歷,再次將以色列民在圣殿當中的音樂事奉觀念活化出來。3.拿什么音樂獻給主有首詩歌?附詈孟字鰲筟,深深激勵信徒獻身在主的事工上,但我們得省思:什么是最好的。詩篇149及150篇教導信徒要唱新歌并用樂器來贊美神,這是無法推托的命令,而神在創造之初便賦予了我們實行此命令的能力,所以信徒切不可硬著頸項說”我不會唱”卻又不肯學;神創造音樂為要使所造物用來敬拜主自己,而我們不可踐踏如此美妙的恩賜,當拾起你現有的音樂才能,接受嚴格訓練并要專心學習,不僅是透過教會音樂的教育訓練使技巧提升,更與合宜的神學觀念相互結合。其中,教會音樂的教育訓練目的并非牢籠人,而是要拓寬信徒的眼界,使信徒可以不段地向上爬、往外擴展。倘若教育訓練的結果是讓人自滿于現狀,或轄制信徒延伸學習的機會,此種教會音樂的教育訓練須待商確。
三、教會音樂教育的目的
目前在臺灣學音樂的人口逐漸地增加,但諷刺的是國人的音樂素質似乎有低落的現象,此種低落現象同樣出現在現今的教會中;如同前述提到教會信徒對于樂譜、簡譜的認知,甚至某些信徒不知如何開口歌頌神。流行性的福音詩歌確實讓教會音樂更普及化,但若僅是一昧地使用,似乎有其盲點。不論何種的音樂風格,在使用時是否能夠多加地考慮?對于信徒的造就性,不僅僅只是在唱詩歌的那一時刻,久而久之在學習的果效上,是否能幫助他們于認識音樂的面相上更加地寬廣?一提到音樂教育,直接聯想的就是音樂方面的課程,諸如樂理、讀譜訓練、司琴法等等。從理論到技巧性的學習,都需要經常不斷地操練,透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將最好的呈現在神的面前;音樂理論、分析的培養,是為了幫助我們解讀抽象的音樂,使學習者不僅只憑感官、情感經驗,更透過邏輯的思考,以理性的思維看待教會中使用的音樂,才能分辨其中的好壞或者問題所在;音樂的文脈關系,涵蓋著個人的概念與經驗,在教會中使用的音樂也不例外。概念性的素材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共識,才能得到眾人的認同,經驗性的素材是隨著個人的體會而有所不同。人類的美感經驗,因著成長背景的不同而變化,但若將概念性加入個人的經驗性,產生共鳴的可能性便提高[11]。當我們在教會使用音樂敬拜神時,更重要的是求主掌權及圣靈的運行,才能與信徒一同用音樂來敬拜我們的神,其間的共鳴使弟兄姊妹在靈里合一,將嘴唇的祭以口唱心合地敬拜贊美我們的神。
而上述提到的概念性是指音樂理論的課程或分析,首當其沖的是對于教會音樂在觀念上的建立,當中包括了教導、運用及看法。經驗性就如同前一段提到的情感經驗,透過個人對詩歌、音樂的體會,將它展現出來獻祭在神的祭壇前。教會音樂的存在倘若僅是供人欣賞、徜徉在美學的經驗里,而忽視了歌詞當中的屬靈意義,及主要敬拜的對象:三位一體的真神,便失去教會音樂存在的功能。主日崇拜等各樣聚會時,以音樂和詩歌的方式敬拜神,其重要性與信息分享傳遞是同等的;當神創造了音樂,讓人在情感部份,藉由音樂的敬拜使人的心靈與口中的聲音獻與神,升華至祭壇前與神相交,因「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章24節)。
以下是張真光牧師于懷寧浸信會主日講道論及敬拜的真諦的觀點,從敬拜的角度來談論靈性:「教會的崇拜層次高于其他宗教的崇拜層次,是屬于”靈”的敬拜,所以敬拜是人與神的互動,是以”靈”做為媒介并且不受時空限制。自從神用塵土造了亞當,又在他的鼻子里吹一口氣,使他成了有靈的活人,所以有靈的人才能敬拜神,并與創造我們的神互動。心靈敬拜對基督徒來說是非常重要,但教會音樂的觀念不僅于此,這一切若不透過教導,很難讓弟兄姊妹有省思的機會。」人常常需要被提醒、鼓勵,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不做,而是不知;很多時候我們倉皇的去行、慌張地獻祭,是出于無知,對神或服事上、心態觀念上的不知、無知,無形之中促使信徒在許多事情上不討神喜悅,以致于得罪神。我們常說:「不知者無罪」,但在利未記5章17節提到:「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么事,他雖然不知道,還是有了罪,就要擔當他的罪孽。」即使是不知或無知,不討神喜悅并得罪神,就需要擔當自己的罪孽。就以張牧師提到”靈的敬拜”作為例子,可能是某些信徒從來沒有審慎仔細地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參加主日崇拜。
- 上一篇:創先爭優建強縣體會感言
- 下一篇:小議從音樂立場看敬拜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