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價值勞動研究
時間:2022-11-09 11:05:16
導語:創造價值勞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主義是引導我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思想,而勞動價值論又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中的重要部分。我國當代所遇到的困難與瓶頸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已截然不同。經濟的飛速發展,產業的不斷升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等都對勞動價值理論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要拓展勞動價值論,就要認定馬克思的科學勞動價值觀。同時要堅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活勞動創造價值。
關鍵詞:勞動;勞動價值論;科技勞動;服務勞動;管理勞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層次創新,價值創造的形式也在不斷豐富,以前被認為并不能創造價值的勞動現在反而成為價值創造的主力。過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解決了很多的經濟上的困惑,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理論。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前對于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已經不合時宜。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應該聯系時代特征,進一步發展勞動價值論。同時,還應當加強對馬克思理論的認識,不斷為勞動價值論增加新元素,從而使其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本文在繼承馬克思的活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的觀點的基礎上,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范圍進行拓展。
一、勞動的形式和范圍
改革開放在為我國經濟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困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在這種新的經濟環境下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當今時代,勞動出現了很多和以往不同的新景象,勞動的形式和范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新興勞動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一)生產物質商品的勞動
生產性勞動是創造社會有形財產的勞動。學者李玉珍和趙明勛在文章中提出,不管是物質產品的生產、文化產品的生產還是為了滿足提供這些生產的勞動者的需求的生產,這些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
(二)服務勞動和科技創新勞動
丁娟、喬延清兩位經濟學者在文章中提出要對社會主義勞動創造價值的范圍進行擴展,他們將科技創新的勞動也視為創造價值的勞動,并提出它“部分的以今人的協作為條件,部分的又對以前人勞動的利用為條件”。過去,服務勞動一般被隔離在生產之外,而現在,服務勞動逐漸開始獨立存在。并且,服務者自身的知識儲備越豐富,為別人做出的服務可以創造的價值也越多。兩位學者認為,結合時代背景,應當把服務勞動和科技創新勞動也歸結為創造價值的勞動。李維華、張俊英也提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認為研究科技勞動和價值創造的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并提出活勞動才能創造價值。陳青松和李育芳兩位學者對活勞動創造價值的范圍進行拓展,要求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此外,他們還提出科技勞動、管理勞動都屬于生產性勞動。
(三)生產有形和無形精神商品的勞動
程恩富、顧鈺民兩位經濟學家在一些文章中探討了哪些生產性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除物質生產領域可以創造價值外,非物質生產領域也是可以創造價值的。那些在精神上服務來滿足人們需求的勞動,同樣是創造價值的。學者李燕在其文章中也對活勞動的范圍進行了拓展,認為先進科技的勞動和管理人員的服務是創造價值的。周俊在《堅持發展勞動價值觀》中說到,為生產提供有效服務的勞動,都是可以提供價值的。張才學和丁夢瑩兩位學者在文章中提到由于醫務勞動投入花費大,醫務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高,所以創造的價值也高。
(四)從事有形和無形商品場所變更的勞動
張思鋒和馬新文兩位學者在文章中說到流通領域的勞動創造價值是勞動理論中不能被忽視的。缺少了流通領域的勞動,生產領域就不能完全的創造價值。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經典研究
在馬克思有關勞動價值理論的著作中提到這樣的一些論點:服務勞動創造價值。服務部門由兩類組成,一是有某種技能的;二是在無形中服務滿足了人們,馬克思把提供這種的勞動也歸結為創造價值的勞動。他指出:“生產勞動可以歸結為生產商品、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而商品、物質產品的生產,要花費一定量的勞動或勞動時間。一切藝術和科學產品、書籍、繪畫、雕刻等,只要他們表現為物,就都包括在這些物質產品中”。
(一)馬克思關于科技工作者勞動的研究
馬克思論證了科學產品屬于商品,科學勞動也可以創造價值。馬克思指出:“直接勞動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學勞動相比,同自然科學在工藝上應用相比,……卻變成一種從屬要素”。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主力軍。而且科技知識本身是無法形成價值的,要借助于人的勞動,離開這個中間環節是不行的。
(二)馬克思關于服務產品的勞動和
管理勞動的研究馬克思認為管理勞動為生產勞動,肯定了其能創造價值。服務產品的勞動也是能創造價值的,原因就是它們都是通過勞動得到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勞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這種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能成為資本的職能”。這一部分,馬克思就是認為管理勞動屬于創造價值的進程中,并在這一進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創造價值的活勞動存在范圍的拓展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精神上的無形財富在總財富中所占的份額不斷攀升,人們開始逐漸追求精神方面的發展,與其相適應的勞動也越來越側重于精神方面。這類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
(一)科技勞動
當今時代,有很多的科技工作并沒有直接進入物質生產領域,他們遠離生產過程,所以他們創造價值的屬性就不容易被發現,但這些勞動確實是創造價值的。如今,市場規模和運行變得越發重要,流通領域的勞動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我們就要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到這個領域,必須認識到流通領域的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以信息產業技術為依托的,如CAD/CAM、FMS及虛擬社會中的電子銀行等一系列在數字化、信息化平臺上進行的工作都是“創造價值的勞動”。
(二)生產服務產品的勞動和管理勞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者開始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實現各個方面發展。從生產和再生產的方面來說,這部分勞動與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生產有無法擺脫的聯系,所以說把這些類型的勞動看作是創造價值的。在馬克思關于勞動價值論的論述中主要就是比較具象的勞動,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其實在非物質生產領域還有可以創造價值的勞動。并且現在新的社會情況下,這類勞動的地位更加突出。同樣的,醫務勞動也是可以創造價值的,這是比較特殊的勞動,相比較其他勞動來說,這種勞動需要的投入更多,所以生產也創造很高的價值。為創造價值的廠商給予幫助以滿足其需求的非物質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雖然說這些勞動并不依附于企業,是獨立的一部分,但在實質上它還是為生產性經營的企業服務的,所以也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勞動。因此,只要勞動力參與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非物質勞動都是可以創造價值的。
(三)生產精神形態商品的勞動
我們要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范圍進行拓展,就必須意識到在非物質生產領域也有一些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對于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精神境界的需要,幫助人們對知識信息的獲取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現如今,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化使得信息交流變得尤為重要,因此也推動了信息咨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為他人供職的勞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身素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由此也促進了教育、旅游等方面的發展。這些產業的勞動都應當歸于生產性勞動,創造了價值。
四、只有活勞動才能創造價值
隨著產業分工的多樣化,馬克思所處時代的勞動價值論中的一些觀點并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今的科技發展形勢,所以要對馬克思當時所創造的一些理論進行提煉和補充。要深化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首先要堅持的一個前提便是只有活勞動才創造價值。同時,必須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對創造價值的活勞動的范圍進一步拓展,從而能夠更好地為當代經濟服務。
(一)對物化勞動創造價值的質疑
生產資料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從這一點上就可以分析出物化勞動是不能創造價值的。物化勞動是一個物,不能創造價值。因為生產資料不能創造價值,只能轉移價值,而物化勞動又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因此,兩者都不能創造價值。反過來分析,假設物化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就等同于是說生產資料是可以創造價值的,這是和我們的常識相違背的,勞動者的一次勞動只能創造一次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勞動者的一次勞動是不能重復創造價值,勞動過程結束價值的創造也就結束了。如果說物化勞動創造價值那就必須說勞動者可以多次創造價值,這是很奇怪的,勞動過程已經停止,那是怎么繼續創造價值的呢?在生產的過程中,勞動者一次的勞動結束所產生的就有一部分成為了生產資料中的物化勞動,但我們不能單憑這一點就說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一樣可以創造價值,這是沒有理論支持的。活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已經創造過價值了,就不存在還有繼續創造價值的。另外,如果物化勞動創造價值,那么其能創造多少的價值這也是很難說清楚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指向一個結論,那就是只有活勞動才可以創造價值。
(二)活勞動創造價值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核心
“活勞動創造新價值,物化勞動轉移舊價值”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的一個很有分量的觀點。馬克思是勞動價值一元論的堅持者。有很多人認為生產資料是可以產生價值的,通過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可以看出這是錯誤的,生產資料只能轉移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只能是通過與勞動力的結合才有實現價值的可能。勞動價值論的核心觀點就是活勞動才可以創造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當時所提出的關于勞動價值理論方面的內容不再完全適用于現在的經濟社會,我們需要根據時展的潮流對創造價值的勞動范圍進行拓展,這個范圍可以拓展到科技勞動、生產服務產品勞動、生產精神形態商品的勞動和管理勞動領域,在這些領域的勞動是可以創造價值的,不只局限于物質生產勞動。當然,我們要一直堅持的一個前提就是物化勞動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因為生產資料是無法創造價值,只有活勞動才可以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M].人民出版社,1975.
[2]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0.
[3]陳征.論科學勞動[J].當代經濟研究,2011(06).
[4]張學安.學習勞動與勞動力價值[J].當代經濟研究,2012(09).
[5]朱健.正確認識和處理勞動價值論研究中的幾個關系[J].福建論壇,2008(05).
[6]張思鋒,馬新文.流通領域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J].理論探索,2005(05).
[7]衛興華.關于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問題[J].經濟學動態,2013(08).
[8]丁娟,喬延清.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及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7(03).
作者:郭琦 王雅彬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中小學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探析
- 下一篇:陽光體育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