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探究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1 11:51:00
導語:多媒體技術探究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且正顯示出它無以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化靜態為動態、突破探究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啟動思維探究、培養學生創造性。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解答練習,鞏固知識。
關鍵詞:多媒體、探究、難點、情境。
兒童對大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或發現者,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發現科學的真諦和大自然的奧秘。這些科學本身是源于兒童內在的需要和興趣,是一種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的內部動機。利用這個動機,將教學中的學習活動設計成一種探索式、研究式或發現式的,學生自覺而主動的學習將自然而然地產生。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學要符合兒童認識活動的規律,既然是探究性地學習,那么教學就必須符合兒童認識活動的規律,而不能主要采用灌輸式和傳授式的教學方法了。讓學生通過自行探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樂于探究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鐘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必須考慮影響學習的激勵因素。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影響學習的因素可充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它最適合臨時性的板書以及在班級學生面前進行數學運算或類似的練習。但黑板的短處之一是難讀難寫,而且教師不得不背對學生,從而失去了對班級的控制和與學生的目光交流。投影儀、錄音機等先進教學儀器的引入,曾經給課堂帶來了生機,但仍因其不能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極為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且正顯示出它無以倫比的優勢。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與語文課相比,顯得枯燥、單調而抽象,并且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具有直觀形象、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的電教多媒體在激活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所取得的可喜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始終是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穩定組成部分。如果教師善于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如我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編制“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課伊始,教師將屏幕打開,唐僧師徒四人出現在一荒草叢的大路上,被太陽曬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來到師傅面前說:“師傅,口太喝了,我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來!”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師傅。不一會兒悟空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回來了。悟空道:“師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聽瞪在眼睛,很不高興地說:“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卻分給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語音剛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悟空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學生特別喜歡《西游記》,課一開始,同學們便被生動的畫面、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所吸引,每個情節歷歷在目,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爭著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薄八娲簦 钡鹊取=處熅o接著追問:“八戒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言不能,教師趁疑而入,因勢利導,揭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習新的知識鋪設了一條平坦的大道。
二、運用多媒體,化靜態為動態、突破探究難點。
形象生動的圖是獲取知識的跳板。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么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
“相遇問題”歷來就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類應用題既要學生掌握“相遇”、“同時”、“相向”的特點,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時間”、和“速度”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會應用它們之間的關系解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使學生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學中盡管教師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語言形象描述,或用畫圖講解;或用滑輪實物與幻燈投影演示;或根據題目與速度、時間的關系等諸多手段進行教學。但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和教學知識本身難度的阻礙,學生掌握起來總是很困難、很勉強。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動態的例題教學,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化靜為動的效果。其做法是:開機,屏幕上出現了張華和李誠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后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后通過一分鐘一分鐘或一小時一小時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圖像準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避免了因實物表演、模具演示不準確、不科學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又如,圓的面積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抽象的內容,學生對其推導過程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演示,分別將圓分割成6等份、12等份、24等份,然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演示,使學生看到把圓分割成的等份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而且很容易比較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的圓的半徑、周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自己看出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就是圓的半徑。因此,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從而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啟動思維探究、培養學生創造性。
思維的創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良好的思維能力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要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幫助學生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增加思維的自由度,鼓勵學生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鞏固分數的意義,設計了這樣一個CAI課件: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果紅草綠,蘋果樹上結了10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們一起去采了12桶蜜……這活潑生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全班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1)你可以把圖中的什么看作單位“1”?(2)可以把它平均分為幾份?(3)可以表示這樣的幾份?(4)用分數表示是誰的幾分之幾?在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的情況下,充分挖掘畫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說出:可以分別把10個蘋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單位“1”,并能把每個“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用不同分數表示的過程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東西,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獨立思考問題。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運用多媒體,巧解練習、鞏固新知。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計算機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放率高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準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
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我們運用多媒體自制一個CAI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做法是:在講完《角的認識》新課后,反饋練習時,依次出示一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結果98%的學生能準確判斷;(2)接著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
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材中有一道這樣的習題:“一種麥田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噴灌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學生一般都沒有見過這樣的裝置,不容易理解題意。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化靜態為動態,化平面為立體,學生馬上就理解了噴灌的面積是一個半徑為15米的圓的面積。這種非常直觀的演示,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根據觀察,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特別是CAI課件(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發、研究和應用,引起教育技術的第四次革命。CAI課件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培養數學能力,發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必將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 上一篇:經檢科副科長述職報告
- 下一篇:工商局企業科科長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