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優化配置論文

時間:2022-06-30 11:46:00

導語:水資源優化配置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優化配置論文

一、回顧"九五"取得的成績

在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水利部黨組現代的、可持續發展水利治水新思想指導下,"九五"期間水資源工作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繼續深化。

1.用資源水利的思想指導編制水資源規劃

(1)為解決北京水資源短缺問題,水利部組織編制了《21世紀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規劃立足當地水資源條件,以北京及周邊地區共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為重點,認真分析有效供給與合理需求,以工程的、經濟的、行政的和技術的手段切實節水治污,然后以調整產業結構與種植結構為中心優化水資源配置,保護上游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保證2010年前平水年北京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與南水北調引水到京相銜接,從根本上解決北京水資源問題。這項規劃在編制工作的不同階段都得到了部領導的直接指導,得到包括人大和政協常委在內的院士專家的高度評價。2001年2月7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原則通過了該規劃,并于5月23日正式批復,現在規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2)以"留足生態水,進行生態建設,是優化配置水資源、西部大開發和現代水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指導思想,針對黑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系統蛻化的嚴峻形勢,水利部組織編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2001年2月,朱基總理兩次主持總理辦公會原則通過了這兩項規劃,現已批復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也已經國務院批準,兩項規劃都已進入實施階段。在新疆、甘肅、內蒙古水利廳大力支持下,向下游應急輸水,維持生態的調水行動,得到朱基總理等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被譽為"一曲綠色的頌歌"。

2.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

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實行了水資源分部門管理的體制,城市與農村、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1998年機構改革后,以推動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城市水務局為突破口,開始了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

水資源分割管理問題最嚴重的是城市地區,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多龍管水,政出多門,加劇了城市用水緊張局勢和生態系統惡化。從1999年開始,在對國內外有關城市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編寫了調研報告《為什么要以水務局管理城市水資源--對陜西、北京、黑龍江、深圳、天津、圖森(美國)、巴黎、德國的調研報告》。

針對當時上海市正在醞釀水務局改革方案的時機,提出了城市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必要性。2000年2月,指導并組織編寫了《關于上海市水務局機構設置與運行機制的咨詢報告》,以此為重要參考,5月13日上海水務局掛牌成立。這份咨詢報告與《為什么要以水務局管理城市水資源》成為城市水務體制改革的主要參考文件。

截止到2001年9月,全國成立水務局或實施水務統一管理的縣市共計677個,其中水務局440個,分別為省級2個,地級34個,縣級404個;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單位共237個,其中地級市1個,縣級市(區、縣)236個。

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99年,黃委開始對黃河水資源實行統一調度,在基本保證了沿黃省(自治區)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用水的情況下,黃河僅斷流8天,而來水相近的1996年,同期斷流時間為106天。2000年,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持續干旱的情況下,黃河沒有斷流。為緩解黑河下游河湖干涸、荒漠化、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從2000年7月1日起,對黑河水量開始實施統一調度,黑河分水方案第一次得到落實。為了搶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2000年以來已兩次通過博斯騰湖向下游輸水,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工作的開展充分說明,傳統的治水思路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已經開始把生態用水放在重要的位置。實踐證明,對流域及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是十分必要的,效果十分明顯。

3.以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從調整水價入手,推動全面節水工作

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節水。正如溫副總理所說:"節水是一場革命。"節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它不僅引起用水方式的變化,而且引起經濟結構的變化,以至引發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以"開源與節流,節流優先,節流就是節水;防污與治污,防污優先,節水就是防污"為指導思想,水利部從組建統一的、高規格的節水辦公室入手,推動全面節水工作。

全國節水辦成立之初,就參與組織了于2000年9月由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提出的建立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定額建議寫入會議文件,為我國加入WTO做好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準備,目前部分試點省市正在編制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指標體系。組織編制了《全國節約用水規劃綱要》,為全國節水工作提供指導,并確定天津市為全國節水試點城市。全國節水辦公室還及時發出了《關于全面加強節約用水工作的通知》,和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等五部委聯合發了《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以省為單元在全國部署用水定額的編制工作,目前黑龍江省已完成了全省行業用水定額的編制。

對國家節水政策進行先期研究,在《對國家節水政策的建議》中提出了節水政策的目標、初步政策分析、加強全國節水辦公室工作等建議。

4.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系統建設

首先是保證人民飲水安全。從1999年4月開始至今,水利部已通過《中國水利報》向社會了《重點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資源質量旬報》83期通報19個城市的35個水源地水質狀況,并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在2002年以前上述旬報,強化人民飲水水源安全監督。

提出了建立水污染負國民生產總值參照統計體系的建議,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防止發達國家轉移水污染產業,強調集中治污。

《全國水資源保護規劃》的第一階段水功能區劃工作已經完成,在流域水功能區劃匯總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中國水功能區劃》。

在生態系統建設方面,通過應急調水和編制近期治理規劃,重點解決了黑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在太湖流域多次進行了引江濟太實驗,研究調長江水改善太湖水質問題,在松遼流域還首次進行了調水搶救扎龍濕地工程,水生態建設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二、系統總結"九五"以來的工作經驗,積極探索治水新思路

1.新時期制訂規劃需要注意的問題

新時期制定規劃的最大變化就是從單純的水利工程規劃變為全面的資源配置規劃。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由"以需定供"變為"以供定需"。變根據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的需要來進行水利建設規劃,為按照水資源供需平衡和優化配置的需要來進行水利建設規劃。

(2)為滿足優化配置的需要,水利建設規劃不僅要考慮增加供應的工程手段,而且要考慮減少消耗和資源回收的工程手段。節水工程、治污工程以至高耗水、高污染企業的關停并轉及其實施的投入都應該在水利建設規劃中考慮。

(3)水利建設規劃不僅要考慮工程手段,也要考慮節水設備、污水處理廠和監測設備、替代工程等輔助手段,還要考慮回補地下水、生態保護區和水體生物凈化等生態手段。

(4)水利建設規劃必須與經濟建設密切結合。因為水利建設規劃主要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其制定必須與經濟建設的轉變即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和種植結構調整密切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優化資源配置。

(5)制定水利建設規劃必須以生態思想為指導,留出生態用水,加強生態系統建設。

2.進一步推進城市水務體制改革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全國實施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的趨勢還會加強。因此,正如國務院領導指出的,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是十分必要的。今后水務局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統一法規、統一政策,建立現代化的城市水法規體系。應在原有部門制定的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認真整理分析,科學地制定新的、統一的法規和政策。應參照國際經驗建立現代城市水法規體系,尤其是要建成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更應抓緊進行這項工作。

(2)統一規劃。要本著以水定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制定出城市水資源的綜合規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

(3)統一監測,統一調度,統一治理。要致力于建設統一的城市水網及其現代化實時監測系統,通過各河庫聯調,地表地下水統一調度,解決城市防洪、水資源短缺和嚴重水污染問題。

(4)統一制定用水定額,統一制定水價,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發放和吊銷取水許可證。

3.節水是一場革命

副總理多次強調:"節約用水是一場革命。"今后相當時期的水利工作重點,應當是提高用水效率,真正建立一個節水型社會;制定長遠的、戰略性的和全局性的國家節水政策和加強其執行機構都是當務之急。

總結"九五"經驗,目前我國節水工作仍存在以下十不夠:一是節水理論不夠清晰,二是節水目標不夠明確,三是節水規劃不夠系統,四是節水工作重點不夠突出,五是節水法律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六是節水市場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七是節水的科技進步不夠及時,八是節水管理體制不夠集中有力,九是節水投入不夠大,十是節水宣傳不夠科學。大多數方面都是"很不夠"。目前,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節水高度重視。"節水"已經開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但在社會上基本上是一種無序狀態,在政府部門間還沒有形成合力。

在新世紀,建立節水防污社會的總政策為:要做到"六高、兩低、兩合理"。"六高"就是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適時、適地、適度地提高水價,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包括中水回用),提高用水的生態效益率,提高節水工作的技術含量,提高用水的傳輸效率;"兩低"就是降低用水造成的污染率,降低用水造成的水資源蛻化率;"兩合理"就是制訂合理的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定額,建立地區與行業合理用水結構以保證全國水資源供需平衡。

4.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建設與恢復

人類對水污染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從歷史上的"漠視階段"到"重視階段"再到近期的"認真治理階段"以至現在逐步認識到的第四階段--清潔生產、資源循環階段,要以新經濟觀點認識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基于上述認識,水污染防治的考慮出發點為:從大系統的觀念出發,整體規劃,防治并重,以防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清潔生產、資源循環把污染擋在上游。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負國內生產總值參照體系,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防污主線;建立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定額,真正實現污水減量化;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把污染擋在上游;集中治污,真正實現污染物資源化;以飲用水源地水質標準的制定來帶動治污標準的提高,保證人民身體健康。

"十五"計劃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強生態建設、扼制生態惡化"?,F在一些城市表面上看城市用水能夠滿足需要,但實際上是嚴重透支了生態用水和農業用水,是以犧牲生態和農業用水為代價的。要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首先需要確定生態建設目標,明確恢復及保持生態的需水量。

三、在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加強生態系統建設

生態系統就是生物及其所處有機和無機環境所構成的彼此相互作用和依存的系統。生態學就是研究這種相互作用和依存的規律的學科。生態建設就是遵循生態學的客觀規律以工程、生態和管理等各種手段而進行的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的建設。

1.生態系統建設的概念

中共中央關于"十五"計劃的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強生態建設,遏制生態惡化。"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開發、利用水資源,從而對水生態系統產生擾動,但是這種擾動必須在客觀規律允許的范圍內,也就是以破壞水生態系統為前提。

聯合國有關系統根據數以千計的案例得出的統計性規律表明,一條河流水量在本流域的利用一般不應超過總水量的40%;如果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大于1700~2000m3的話,原則上可以向外調水,但不能超過總水量的20%。如果用多了,調多了,就是人類對水的侵害,最終害了自己。再如,水量的年際年內變化是河流的自然規律,洪水是客觀的自然現象,如果人類在沒有大水的周期內占據了行洪區,其必然結果是在洪水期形成災害,因此,必須留出蓄滯洪區,依據自然規律建設蓄滯洪區,根據多年水文資料確定蓄滯洪區位置、規模和類別。不同類型的蓄滯洪區的建設,就是人類對破壞的生態系統的修復,就是生態建設。

2.生態系統建設的內容

(1)樹立建設節水防污的生態型社會的指導思想。要樹立生態型社會的指導思想。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曾經錯誤地認為,資源可以無限開發,生產可以無限擴大,這樣才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類文明進步?,F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指導思想是有嚴重缺陷的,只考慮到人和技術的發展,而忽略了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建設,這是目前資源短缺以至耗竭,環境惡化以至生態系統嚴重蛻變的根本原因。所以從水利來看建設生態系統,首先是明確建立節水防污的生態型社會的指導思想。

(2)建設全流域的水量水質監測系統和水量調度設施,實現數字流域。對流域水生態系統進行監測是防洪、供水和污染防治的前提,因此也是從質和量上使人與水和諧相處的水生態系統建設的前提。

(3)根據以供定需的原則,全面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初步恢復生態系統,制定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定額是良好的水生態系統的管理手段。用水定額的制定要因地制宜、以供定需、全面兼顧,首先要保證生活用水;生產用水要以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水;生態用水必須預留,要做到保護,并修復已被壞的水生態系統,如黃河全流域統一管理,塔河和黑河規劃的制定都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進行的。

(4)逐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生態境界。目前人們已經比較普遍地認識到要節約用水,節水的根本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生態境界。"可持續發展"也正是基于生態學的這種研究,以資源循環利用為前提,才能提出人類不斷發展的同時,當代不能留給后代少于自己可利用的資源量這一基本原則的。因此,水利用的生態境界就是合理取用水資源--進行污水處理和利用水體的自凈能力--返回水體以備資源的再利用的完整循環,它應該是我們在"十五"奮斗的目標。

(5)全面修復生態系統。在"十五"我們要通過污水治理的回用和南水北調的置換大幅度增加生態用水,徹底改變我國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現狀。保持河流不斷流,逐步恢復斷流河流;恢復和增加水面,保護濕地;建設蓄滯洪區,回補超采的地下水;不斷修復已經嚴重蛻變的生態系統。